APP下载

论中华文化认同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2019-01-21温朝霞

探求 2019年1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粤港澳中华文化

□ 温朝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1]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面向世界发展大格局,主动参与新一轮全球化竞争、引领区域经济优化发展和助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重大战略。大湾区战略为我国特别是粤港澳城市群的未来发展提供新方向、新动力和新空间,赋予粤港澳城市群新使命。

粤港澳大湾区涉及到多个城市和地区,打破行政壁垒,消除阻碍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各种因素,是大湾区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而要实现湾区的协同发展、共建“人文湾区”,关键在于实现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香港、澳门来说,要加强中华文化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粤港澳具有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因此,要以广州和香港为主体,共同形成一种以岭南文化为联结纽带的湾区文化合力,促进大湾区对于中华文化和岭南文化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实现湾区文化融合发展。

一、中华文化认同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观念形态的文化,作为社会有机系统的深层结构,由于其对人的行为所起的指导作用、规范功能和联系沟通作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不可缺少的深层社会成因。文化对民族的这种特殊的整合功能和精神聚合作用是通过相通的语言、相同的思维方式、相同的伦理道德和共同的情感意志等表现出来的。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繁衍发展的基因和血脉,是维系民族感情、唤起民族自尊、激发民族共鸣的重要纽带。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繁衍生息着不同民族,他们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披荆斩棘、开拓疆土,同时又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缔造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认同心理。中华文化具有涵养中华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功能,中华民族则是一个崇尚家国情怀、家国天下的民族。那些常年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同胞们,对于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表现出来的。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中华文化认同对于推动大湾区文化融合发展、加强港澳地区人民的民族认同心理和民族归属感、促进大湾区协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港澳地区人民的民族归属感

民族归属感是人们认识到自己是所在民族的一员以及自己对民族的责任,从而自觉维护民族利益,积极为群体出力的一种情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民族归属感很强的民族。例如,汉朝为了打击匈奴,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他虽然碰到很多艰难险阻,但始终牢牢铭记自己是中国人,始终没有忘记汉朝赋予自己的责任。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张骞终于了解到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为汉武帝提出合理建议,对扩大祖国版图和开拓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近现代,不少中国人包括港澳地区同胞,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谋生,但他们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是否加入所在国国籍,都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并以不同方式为祖国的独立、富强作贡献。例如,在抗日战争中,侨居海外的中华儿女捐款13亿多元(国民党时期的货币)、侨汇95亿元以上。1939年中国政府用于战争的费用19亿元,而侨胞捐款和侨汇就达11亿元。华侨儿女还纷纷回国,奔赴保卫祖国的第一线。仅“南侨总会”就组织了9批汽车司机和汽车修理工共3320多人回国服务[2]。

民族归属感这种民族认同心理的形成,与构成民族的人种、血缘、地缘等因素分不开,但它更多地依赖于民族的共同语言、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的宗教信仰与共同的文化传统。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同根同源,是粤方言流行地,属于岭南文化区域,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共同的文化传统。促进中华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强港澳地区人民对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归属感。

(二)有利于增强港澳地区人民的爱国意识

中华文化认同包含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即爱国主义和民族认同。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一种崇高的深厚的思想感情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也包含对自己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家乡、文化和历史的一种关怀热爱的感情。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热爱自己的国家,为祖国的独立、富强和文明而奋斗不息,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事迹不胜枚举。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富饶、壮丽的祖国的关心与热爱。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河壮丽,林幽泉美,资源丰富,世世代代哺育着中华民族子孙,感召着她的儿女们立志强国、奋斗不息。第二,对祖先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中华文明的热爱。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祖先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并世代传承下来。祖先在古代就发明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和地动仪等,还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方面有重大成就,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祖先筚路蓝缕的开拓和创造精神,激励着今天的中华儿女积极投身于科学技术革命,为赶超世界先进而奋斗。第三,对维护祖国独立、统一、富强而献身的思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对自己的祖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祖国的前途命运休戚与共。在近现代,当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时,中华儿女为反抗侵略、捍卫祖国的独立与领土完整而不惜牺牲一切。当代中华儿女正在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方针,不断取得新成绩,国家建设欣欣向荣。

港澳地区人民在历史上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并为祖国独立、统一、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但是,近年香港少数青年在处理国家与地方关系时出现失当行为,反映出他们在中华文化认同问题上的离散倾向。通过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可以有效提升香港青年的历史责任意识,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认同感。

(三)有利于推动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中华文化认同能推动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利于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巩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整体观念,具有“大一统”观念。“大一统”这个概念出自《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汉朝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3]他还进一步指出,实现大一统,天下就安定了。这种大一统观念,不仅表现在政治上,而且表现在经济文化上。“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反映了这种思想观念。由于“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而且在历史实践中,中华民族深深体会到祖国统一的好处,尝到国家分裂的痛苦,因此以国家统一为乐,以江山分裂为忧。这种人心向背是中国从秦汉以来统一时间约占6/7,分裂时间只约占1/7的一个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中华民族包括港澳同胞和华侨华人都在为祖国统一事业努力工作。国家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有利于推动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港澳青年在搭上国家快速发展列车的同时不忘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中华文化认同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文化认同是一个从外到里、逐步推进的过程。在当前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中华文化认同既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包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岭南文化的认同。

(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首先表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历史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也是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在人类文明史上延续至今的深层原因之一。“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德性精神”等价值追求,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对于化解全球客观存在的文明冲突具有启示意义,历史上中国价值观在亚洲便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今天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我们要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以文化展示软实力。也就是要以“协和万邦”的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释放中国价值观的文化魅力,在世界级湾区以及不同国家产生“共振”效应。

(二)对各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还表现在对各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习近平指出:“本国本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他坚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各民族文化,指出:“强调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各地域、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和谐发展。在共建粤港澳人文湾区的过程中,对优秀的各民族文化的认同,既包括对香港、澳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认同,也包括对珠江三角洲和内地汉族以及各少数民族不同文化的认同。

(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5]推动思想层面的现代转化,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当代中国价值观是中国人民立足时代潮流、实践经验和理想信念,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基石,融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西方近现代文化价值的诸多精华于一体所形成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中的内核和精髓,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稳定器。

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精神引领作用,对于“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也同样具有道德规范作用。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使中华儿女自觉地以相同的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形成协调和谐发展的中华共同体。在共建粤港澳人文湾区中,要积极宣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深入人心,形成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

(四)对岭南文化的认同

粤港澳大湾区处于岭南区域,这一区域的地域文化——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粤港澳三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具有相同的岭南地理背景,历史文化本来就是同一脉系,文化渊源非常深厚。大湾区的中华文化认同,毫无疑问包括对岭南文化的认同。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岭南文化的流行地。岭南文化资源丰富,包括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粤剧曲艺、花文化、茶文化和“三雕一彩一绣”民间工艺等等,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化积淀和岭南文化特色。例如广州的西关大屋、骑楼老街,香港的饮早茶习惯、粤语粤剧和澳门的广式点心和粤菜等等,都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大湾区的协同发展,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岭南文化的认同为基础,才能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和精神动力。

三、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华文化认同的路径

在当前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中,需要增强大湾区城市群的中华文化认同和文化辐射力,促进大湾区文化融合发展。广州和香港是大湾区城市群里岭南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要以广州和香港为主体,共同形成一种以岭南文化为联结纽带的湾区文化合力,建设和谐、温馨的人文湾区。

(一)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加强港澳地区对中华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认同

中华命运共同体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和政治资源,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维系粤港澳大湾区存在和发展的纽带桥梁,也是香港、澳门人民确认自己的国家和种族身份,将自己的身份自觉归属于国家,形成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主体意识。为此,要大力弘扬、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加强港澳地区对中华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认同。

第一,培养大湾区文化共同体理念,增强港澳地区人民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民族自识、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民族保持是相互关联的。增强文化认同的基础,是对血缘、地缘和历史的共同记忆以及血脉相通的同根同源文化。98%的港澳同胞是大陆的移民及其后代。对于自己这种中国人的身份,几乎没有任何有正义感的港澳同胞有过怀疑。因此,要积极发挥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加强民族自识、民族意识、民族感情的感召力,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香港、澳门同胞尤其是香港青年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主动寻求身份认同,促进“湾民”文化认同和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要充分挖掘并宣传香港青少年与内地青少年具有无法隔断的血脉关系,使中华文化成为影响和引导香港青少年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的主流文化,通过深化交流,增进中华命运共同体意识。

第二,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实现粤港澳价值观的融通协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味着多种文化共生和多元文化主体共存,要促成大湾区民众的团结合作,形成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和协同发展的合力,就必须要建构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首要任务是加强香港内部的凝聚力和共识度,加强香港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形成两地文化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中华民族崛起的民族自豪感,经常组织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共同开展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双方合作办学,经常开展文化汇演、会展、文艺演出等活动,共同创业创新,就大湾区和国家的发展进行互动研讨等,在交流合作中增进互信和共识,从而促进对大湾区建设、对中华命运共同体的认同。

第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在香港青少年心中形成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华文化。与时俱进、历久弥新才能使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魅力常在,要帮助香港青少年形成对中华文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文化认同教育中建立通往民族意识、国家认同的桥梁。在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同时,探寻遏制香港少数青年政治价值观异化和极端化之势,进而弥合香港青年的归属性认同与赞同性认同的分化,协力推进大湾区政治价值共识的形成,最终在香港青少年心中形成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华文化认同,增强中华凝聚力。

(二)促进大湾区民众的“湾区”身份认同,形成湾区文化合力

随着广深港高铁和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便利的交通将促进大湾区城市间更紧密的联系,湾区各城市的市民对于“湾民”的身份认同也需要提上政策议程。而要实现“湾民”的身份认同,关键在于实现文化认同。粤港澳具有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因此,要创新大湾区“湾民”的管理模式,深化粤港澳跨境跨城合作,以“大广州”和香港为主体,共同形成一种以岭南文化为联结纽带的湾区文化合力,促进大湾区对于岭南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大广州”应作为一个包括广州和佛山中心城区在内的岭南文化核心覆盖地域,对接和强化“广佛核心都市区”,以此作为岭南文化枢纽,并提升广州的国际地位。

在湾区制度创新和文化认同上,一是可以面对民生实施统一的ID管理,使“湾民”或外来人口可以接受当地的社会和文化福利,增强认同感;二是以“服务湾民”为原则,实现跨制度的资源整合,建立跨制度的空间共同体和高品质的一体化生活空间,合作举办各种文化展览、展演、文化交流、文化遗产保护等活动,例如利用穗港电影产业资源丰富的优势,由广州和香港共同举办国际级的“岭南电影节”,使得“湾民”能享有跨境跨城的文化共享服务,强化“湾民”对于岭南文化、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三)促进大湾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要建立粤港澳文化服务联盟,设立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发展文化商业银行、文化互助担保服务、文化交易所、文化金融中介等,协同促进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借助自贸区文化开发和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自由化等创新制度,促进外汇管理便利化,推动文化产业跨境投融资和“走出去”,提高文化金融国际化水平。

应实现珠江三角洲9市和香港、澳门之间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香港、澳门和深圳的文化产业优势分别为国际会展和影视、现代演艺、数字创意,而广州的优势在于文化软件和文化旅游,尤其是在动漫产业和网络游戏产业方面,广州具有明显的优势。广州具有喜羊羊、奥飞动漫等著名动漫品牌,在网络游戏产业方面更是全国的游戏产业重镇。

目前,中国的网络游戏收入已占据全球游戏收入的23%,其中广东省的游戏收入占国内游戏收入超过70%,占据了全国游戏产业的高地;广州和中山则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游戏产业重镇。因此,应大力发挥广州在动漫和网游产业方面的优势,加强动漫产业、网游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而在文化旅游方面,广州近年来一直占据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旅游收入排名的首位,在文化旅游方面也是优势明显,可以在与湾区内其他城市旅游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广州的旅游环境、人居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并将广州动漫、网游产品与广州文化旅游结合起来进行推广,创新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做强做大动漫、网游和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强化广州在大湾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引领作用。

(四)促进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和资源供给,支持弘扬以粤剧、“三雕一彩一绣”、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实现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面对粤剧粤曲和“三雕一彩一绣”等的发展困境,鼓励院团和传承人挖掘自身特色资源,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努力寻求以新的表现形式弘扬传统艺术,在剧目创作、舞台表现、运营方式、宣传形式上有新的理念和新的措施,切实提高精品剧目的市场适应力。打造一批具有岭南传统习俗的特色文化社区,培养各种岭南艺术的民间传人,让那些具有岭南特色的优秀民俗文化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重要元素,营造弘扬岭南文化的人文氛围和建设城市文化生态的群众基础。

一是全景展示大湾区文化品牌。围绕中国梦、核心价值观、湾民、岭南文化、商都文化等主题,深度融合大湾区城市群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突出开展重大主题宣传,推出一批震撼社会、触动心灵的大湾区文化精品力作,扩大大湾区城市群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二是打造人文湾区名片。粤港澳大湾区每个城市群都有自己的人文特色和文化资源,要着力打造他们的文化名片。例如,对广州来说,要下大力办好“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办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国际漫画节、国际粤剧节等大型文化活动,支持岭南书画节、星海艺术节等地方特色文化活动,提升广府庙会、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等民俗文化活动品牌的影响力,营造“书香羊城”品牌。支持香港做大电影节品牌、发挥香港传统的影视和流行音乐优势,并考虑在广州举办国际电影节,穗港共同造势,扩大南派影视的影响力。

三是在广州建立“对外文化贸易先行区”。广州应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契机,建立国家级的“对外文化贸易先行区”或“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加快文化产品、服务和文化企业的走出去步伐,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提升广州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鼓励企业在境外开展文化产业投资,提高文化品牌内涵,突出“广州制造”和“岭南文化”理念。拓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渠道,鼓励文化企业参加国际重要文化活动、展会,提升广州展会的国际化水平。搭建文化会展交易平台,做强做大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把广州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文化会展中心。发挥南沙自贸区、白云空港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积极发展文化产品跨境电子商务,打造世界知名文化品牌商品展示、批发、零售中心。

四是以高端内容创作、创意设计、数字文化等人才为重点,加大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注 释]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翁英.见证爱国情怀的珍贵墨宝[J].赤子,2015,(3).

[3]汉书.董仲舒传[Z].

[4]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6.

[5]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25.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粤港澳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岭南文化名家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编读往来
对新时代岭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