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家风建设向纵深发展的价值导向与路径选择

2019-01-21秦攀博秦桂平

探求 2019年1期
关键词:家风家庭建设

□ 秦攀博 秦桂平

中华民族丰富悠久的家风文化浓缩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家国同构的理念下,家风建设一直被看作是安邦固本、修身齐家、经世致用的压舱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家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其重要价值体现在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支点,还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着力点。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家风建设,发表了关于新时代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并致力于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格局下,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家风建设列入了纪律清单,从中央到地方在贯彻落实家风建设方面开展了系列活动,但关于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仍要注重向纵深发展,持续加大系统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家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永恒的话题,不因舆论是否热议才引起共鸣,其滋养散发出的精神力量能穿越个体、穿越家庭、穿越时代,发挥出潜移默化的道德引导力和约束力。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以家风带动良好政风社风的功能和使命不会改变。因此,新时代应牢牢抓住家风建设的战略定位不动摇不松懈,认真梳理家风建设的突出典型问题,大力推动新时代家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新时代家风建设向纵深发展的价值导向

(一)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家风的传承性

家风具有“传承性”的标签。“家国同构”是古代宗法社会的基本特点,衍生出博大精深的中国家风文化并诞生了众多的家风优秀著作典籍,与乡规民约共同维系了传统社会的治理稳定与文化传承。“家风”一词探其源,最早见于西晋文学家潘岳的作品《家风诗》中,因此有“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之说。在其后的封建社会中往往与世家大族的门风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传承性的特点更是体现在“不坠家风”“世守家风”“克绍家风”“家风克嗣”等语义中。《现代汉语词典》关于家风的定义就同“门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1]。总结历代文献关于家风的表述其内涵大致有几类:一种是认为家风是一种家庭作风,另一种是认为家风是一种家庭价值观,也有认为家风是一种家庭文化,还有认为家风是一套明暗相结合的家庭规则[2]。归纳而言,中国传统家风的丰富内涵主要集中在家国情怀、积德行善、修身齐家、仁孝爱廉等核心内容上,最本质之处还是归结在做人处世。随着社会的转型和价值观念的变迁,推动家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就要大力发掘传统家风的现代价值,用情感力量激发人性温情的生发,用道德教化和理想愿景描绘美好生活的人类图景。赋予家风新时代的内涵和使命,并重点突出其价值导向是把家风建设上升到作风建设的高度,通过构建“个人—家庭—国家”“作风—家风—国风”的三位一体,紧紧契合全面从严治党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挖准、挖深、挖新传统家风文化的精髓,全面体现家风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道德启蒙和价值构建,传承新时代“修身齐家”的处世态度和人生信条,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世代相传和可持续发展,延续激发现代中国人的家庭理念和家国情怀。

(二)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淬炼家风的先进性

家风具有“时代性”的标签。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家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价值导向,从而赋予了家庭家教家风的新时代属性,推动家风向纵深发展必须更强化其先进性价值导向。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指引家风建设。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其本质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真正平等和全面发展。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导向[3]。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风建设的精神内核。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应当重视对优良家风家教的培育。新时代好家风所体现的家庭核心价值观也要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三是好家风应该符合社会主义新时期家庭伦理观。在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不应抱守封建家庭伦理观的“三纲五常”残余思想和盲目照搬充斥自由主义的西方家庭观。

(三)从新时代家风建设实践中梳理出家风的创新性

家风还具有“示范性”的标签。结合家风的时代特点、家庭特点、价值特点创新家风建设的思维方式,才能在创新驱动引领下在实践中真正推动家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一是要运用辩证思维创新家风建设。家风本身是一个中性词,家风不是天然的代表积极向善,在古代典籍和现实中,家风不好甚至家风败坏并不鲜见。因此要坚持辩证思维看待家风有积极消极和优劣之分且可互相转化,要善于抓住家风建设的主要矛盾和主客观矛盾,强化内因在家风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要运用系统思维创新家风建设。家风是依托于家庭家教的一种客观存在,运用系统思维应把它们当作是一个整体,不可单独、割裂的看到家庭家教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凸显了家庭家教家风的密切关系。栾淳钰和王勤瑶(2016)讨论了家庭家教家风的关系,认为家庭为体,家教为术,家风为魂[4]。三是要运用战略思维创新家风建设。中国传统社会治理很早就认识到家和国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古代四书中的《大学》记载“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另外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也是把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作为一个整体。近年来一些学者也对家风的功能作用进行了研究和论证。王淑琴(2017)认为家风建设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滋养[5]。刘霞(2015)认为家风浓缩和承载着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家风建设能促进现代化的公民教育和伦理认同[6]。魏潾和张素姗(2016)也认为家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延伸,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7]。

二、新时代家风建设向纵深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解决家风失察问题是家风建设的起点

如何辨识和审视自家家风是家风建设的前提条件,家风建设需要客观的认知力。起源于《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观见审”的记载引申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典故。在心理学中也存在认知偏差现象,社会心理学给出的解释是认知偏差跟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有关,是为了维持积极的自我形象,保持自尊或者维持良好的自我感觉。在家风建设的实践中同样存在认知偏差现象。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家风缺乏重视和认真审视,导致认识不清或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认为家风纯粹是个人私事、家内之事,从而滋生应付心理和逆反心理,对家风建设活动具体要求和活动部署缺乏参与意识和看齐意识。对自家家风缺乏自查自省自警自励,家风建设处于自发状态而未上升到自觉的高度。

(二)解决家风失范问题是家风建设的重点

家风是个体和家庭成员价值观、作风的结合体,也有小家庭与大家族的相互影响,更有新建家庭与原生家庭的多重交互,从而导致家风从个体属性上天然具有多元化的特性。但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的集体属性的视角来看,作为整体的家风不能偏离价值的主流化导向。家风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价值导向,新时代的家风不同于传统家风,中国的家风有别于西式家风,党员干部的家风要严于普通群众。新时代家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内核,有效结合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和新时代家庭伦理观等内容。但是仍有部分党员干部的家风未体现先进性榜样性,存在麻木心理和功利心理,对周围群众未起到积极示范效应,在家风建设活动中的践行者、示范者、推动者作用不显著。中央和地方通报的一些家风败坏的典型案例就体现了家风失范的巨大破坏作用,出问题的领导干部普遍存在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的问题。

(三)解决家风失衡问题是家风建设的难点

社会比较理论的观点认为比较具有普遍性,个体在客观信息不充分不全面不准确的情况下,利用他人的言行作为比较的尺度,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规范。部分家庭由于家庭结构形态、家教方式、家风的价值导向存在偏差,忽视了自身家庭实际特点,导致在家风领域也出现盲目的攀比,在社会比较的三种形态:上行比较、平行比较和下行比较中难以做到合理定位,从而导致比较对象的不恰当易引起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从众心理、贪婪心理、嫉妒心理和形式主义容易让家风出现内容失衡、价值失衡、心态失衡等问题,进而影响家庭关系、家教效果和家风导向。

(四)解决家风失传问题是家风建设的痛点

在家风具有的“传承性”“时代性”“示范性”这三个基本特点中,“传承性”是天然的属性,世代相传是家风的重要标签。然而正如《孟子·离娄章句下》记载“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清代《曾文正公家书》所言“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以及国人耳熟能详“富不过三代”的古训更体现了家风传承的不易,代间传承尚且不易,代际传承更为艰难。由于社会转型加剧,人口流动频繁且空间距离大,家庭的结构和重心发生变化;多元价值观念带来冲击,导致一些家庭的教育焦虑日益上升。家庭结构、家庭重心和家教观念的多因素交互影响,使得家风难以有效传承、难以持久传承等问题成为家风建设的痛点,亟待破解。

三、新时代家风建设向纵深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不断健全家风建设的配套机制,筑牢家风建设之“基”

1.健全家风建设领导协调机制是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家风建设的践行者、示范者、推动者。在现行的行政管理科层制的体系下,领导重视对于推动工作具有重大影响力。重视家风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做好顶层设计把家风建设落实到制度层面,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认真落实长期推进。家风建设也是新时代党建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点。因此地方在实践中可成立本地区家风建设领导小组,可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为小组成员,发挥集中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指导的作用,下设家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在家风建设活动中,要注重将家风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统一、有效对接起来。以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为契机,提高纪检、宣传、工青妇、街道社区等部门在家风建设活动中的协同高效和团队合力作用,通过健全的统筹协调机制,避免各自开展活动易出现叠床架屋、重复散乱、事倍功半的状况。

2.健全家风建设专项保障长效机制是着力点。家风建设是夯实精神文明建设、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举措。家风建设活动周期长,涉及面较广,形式内容多样,参与人数众多,见效较为缓慢,更需要引起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并加大保障措施。为更好地调动各参与单位的积极性、可持续性、实效性,开展家风建设活动的人员、经费、场地等都需要加强专项保障。一方面是健全保障上的长效机制,家风建设要做到专人负责、专项经费保障、专兼队伍结合,避免产生“三无”状况和机构空转,避免形式主义和缺乏协同造成的疲于应付。当地具有家风教育意义的一些现场教学场所、展馆、设施,都可由政府纳入统一管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使用,由财政支出保障经费。另一方面是健全思想上的长效机制,克服应付心理、投机心理和急功近利思想,树立持之以恒、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及时认真全面总结本地区开展家风建设活动的实践经验,适当借鉴各地有益经验,研究部署家风建设向纵深发展的积极性、协同性、实效性、可持续性。

3.健全家风建设考核评估机制是关键点。教育的重点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手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家风建设活动要避免表面热闹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其关键点在于是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并与之配套的联合奖惩机制。家风建设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起到支点和抓手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对于家风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指导意义。家风建设离不开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实效性。本地人才智库的支撑作用,本地高校、党校、社科系统和市有关职能部门的人才优势,社会智库和民间智慧的激荡作用都能在家风建设上得到交汇共振。可采取先行先是的方法,发布家风招标课题,举办家风论坛,广泛向社会征求意见,探索科学合理、分对象分类别的家风考核评估机制和体系,进一步明晰评估的主体、机构、对象、内容、方式、指标、时间节点、效果、监督、奖惩等措施。从市级层面统筹联系组织、人事、住房等部门,积极探索把家风建设的成效纳入职务晋升、年度考核、民主评议、文明家庭评选、指标入户、困难补助、保障房申请等奖惩机制中,形成惩戒压力与奖励动力的双轮驱动模式。

4.健全家风建设信息收集反馈机制是创新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新时代家风建设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互动空间。新时代家风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技术印记,推动家风建设向纵深发展要主动适应信息社会的特点,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的功效,推动“互联网+家风”的有效融合,在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心灵空间之间构建立体互通的桥梁纽带,在家庭、个人、家风之间促进信息的交流共享和情感的融会贯通。在统筹推进家风建设的进程中,加强科创部门的技术协同作用,统筹发挥统计部门、科技创新部门对家风建设活动的技术支撑作用,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关注广大家庭的利益诉求、情感关切和需求表达。发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作用,利用大数据逐步构建有效的家风信息收集手段、畅通的家风信息反馈途径、便捷的家风信息沟通渠道、健全的家风信息交换处理机制,合理评估审慎鉴别积极运用大数据为家风建设活动提供智能化、精准化、多样化、便捷化的服务。

(二)不断充实完善家风建设的主题内容,夯实家风建设之“魂”

1.坚持整体主流化和个体多元化导向相结合。开展家风建设是中央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开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整体主流化的导向要求家风建设要坚持“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相结合,在党委政府的主导下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指导,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导向。党员干部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主流化的价值导向不动摇、不放松、不含糊,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家风建设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辩证思维充分认识整体主流化与个体多元化的辩证关系,避免非此即彼、顾此失彼、厚此薄彼。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在整体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在个体上可以有自身的需求、偏好、侧重和特点。只有合理引导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家风建设向纵深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立场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重视人民群众自发的、自觉的、自决的开展家风建设活动,尊重家庭的差异和群众的选择权。以多元化的内容安排适应不同家庭的内在需求,体现不同家庭的偏好、职业、身份等特色。

2.坚持时代化和实践化导向相结合。新时代开展家风建设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体现家风建设的传承性和创造性转化,提高家风建设的适应性和创新性发展,彰显家风建设的前瞻性和科学引领作用。既突出时代特色又契合发展需要。推动家风建设向纵深发展要适应当前家庭小型化和人口流动频繁、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特点和“四个意识”的任务要求。家风不是闭门造车空中楼阁,要将家风建设与“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相结合,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相融合,使家风和全面从严治党、城市发展、基层治理、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传承等工作紧密联系融会贯通互相促进。只有充分激发家风具有的道德教化功能、规范约束功能、公共精神培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才能最大程度体现新时代家风时代性、实践性、包容性、共享性的特点,才有利于推动优秀家风文化结合时代要求、适应时代特点在实践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坚持本地化与开放化导向相结合。推动家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应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载体,以群众需求为目标,注重传承本地优秀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并创造性转化。以广州为例,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岭南文化发源地,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较大的文化影响力、辐射力。广州推动家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应立足本地优秀文化,体现家风的本地特色,饱含本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承。同时,要符合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契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中心工作和时代主题,发挥国家一线城市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让家风和城市发展、基层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同步推进,密切结合,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另外,要符合超大城市治理的特点,合理运用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方面要适应外来人员、外籍人员、流动人员众多的城市特点,既让城市的开放包容创新精神体现家风的传承和谐创新的内涵,也让家风建设助力活力城市、魅力城市、美丽城市、幸福城市建设上取得更好成效,更好发挥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窗口城市作用。

(三)不断丰富优化家风建设的活动形式,拓展家风建设之“术”

1.家风建设要体现系统性,注重多样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性体现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和系统思维推动家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家风建设需要发挥职能部门的合力周密部署统筹规划协调高效有序联动。系统性体现在系统研究家风建设规律和家庭教育宣传规律,全方位综合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实体展馆、论坛讲座等多载体多平台多形式,积极主动适应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群体的多样化需求。系统性还体现在家风建设实践创新要做好单位—学校—社区的一体化联动,做好传统媒介—信息网络—现场展示的立体式联动,做好领导干部—基层党员—普通群众的全方位联动。

2.家风建设要注重持续性,做到常态化。推动家风建设向纵深发展是新时代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治理“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家庭生态中的具体体现。有效避免“四风”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滋生、蔓延就要做到两个结合: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自觉行为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党员领导干部“上行下效”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健全家风建设制度体系:一是健全家风工作年度报告制度,二是健全党员干部家风常态化考核制度,三是健全日常教育监督管理制度,四是健全抽查巡查制度,五是健全奖惩激励制度。将党员领导干部家风纳入年度考核、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中,进一步加大随机抽查、定期巡查、年度督查的力度。完善构建理想信念驱动与家庭利益驱动的双轮驱动模式,将家风建设的倡导式教育与考核评估相结合,将制度建设与心理建设相结合,常态化推进家风评选活动,常态化抓牢家风建设渠道,常态化宣传家风先进典型。

3.家风建设要体现针对性,实现精准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存在形态上的差异。家风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注重家庭对象的差异。家风建设需要实现主体对象的精准化,分对象分类别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家风建设,适应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的内在需求和家庭特点。建立健全以点带面的多角度全方位联动体系,以党员领导干部为支点,发挥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示范效应;以年轻夫妇和学生群体为重点,体现家风建设的持续性、实效性和前瞻性;以机关事业和国企单位在职人员为主体,带动广大家庭建设好家风。家风建设需要实现问题导向的精准化,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家风建设的好经验、好模式、好做法,找准家风建设的主要瓶颈、制约因素和突出难题,明晰家风建设的重点帮扶对象,面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实施家风建设的“精准扶贫”,减少“人穷志短”和“心理贫困”现象,减少不良家风案例的负能量传播。适度扩大表彰家风建设先进典型的覆盖面、数量和力度,扩大家风的正能量传播和示范效应。

4.家风建设要力求实效性,避免形式化。意识领域内的移风易俗需要发挥时间效应,在实践中往往见效缓慢,考核评估困难。因此,应加快认识家风建设的科学规律,循序渐进用科学的原则指导合理的步骤推进有效的方法落实。应严格尊重家风建设的规律,推动家风建设向纵深发展要避免急功近利、一蹴而就,防止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更要防止形式热闹而实效不佳。应认真研究家风建设的科学规律,家风建设需要核心恒心戒心,家风需要注重整体注重导向注重实践,家风需要体现时代特色身份特色自家特色,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形式化、表面化、碎片化、教条化、强制化的倾向。加大考核评估的针对性、长期性、多样性,增强考核主体的独立性、专业性、互动性。应广泛应用家风建设的科学规律,推动家风向纵深发展要切实做好群众的心理疏导和思想工作,尊重宣传教育规律发挥政府主导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美好生活为目标,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尊重人民群众的心里需要和内心感受,提高认同感和获得感,避免引起逆反心理和应付心理。

5.家风建设要注重参与性,融入生活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家风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一个着力点就要发扬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优势,坚决贯彻群众路线扩大有效参与,集中民智凝聚民力赢得民心。通过政府有序引导和群众的自觉参与,扩大群众的选择权和参与权,发动群众推荐、群众评议、群众监督,通过“讲述自家事,影响千万家”的模式,广泛传播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具体实践生活化、便捷化、智能化,做到更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家庭、贴近生活、贴近内心。重视社会心理和文化心理等心理规律在家风建设中的日常应用,以春节、端午、中秋、国庆、重阳等重要节假日为时间支点,增强家风建设的仪式感、使命感、责任感、参与感、获得感,引导家风建设有效融入生活、创造美好生活,让家风呈现出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家风家庭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家庭“煮”夫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家风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恋练有词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