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公共图书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平湖实践
2019-01-21陆爱斌
陆爱斌
(平湖市图书馆 浙江平湖 314200)
1 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高屋建瓴、新的历史方位的研判。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历史性变化,对发展全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发布,对我国“三农”发展进程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是人民共同富裕、走向美好生活的必然选择。
文化振兴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旨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1]。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来看,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在3个方面发挥其作用。一是推动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完善“总馆—分馆—农家书屋—乡村书吧”管理体制,特别是加强基层阅读设施的建设,解决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加强农村科学普及工作,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农村、进校园,改善农村阅读环境,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为农村脱贫致富、产业兴旺提供智慧和力量;三是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耕读思想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做好家庭教育,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平湖市作为浙江省的一个县级市,常住人口约70万,地域面积54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 070平方公里,辖6镇3街道,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首批“书香城市”。近年来,平湖市以“文化平湖·书香社会”建设为总基调,统筹城乡,共建共享,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县级公共图书馆有益的实践探索和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 平湖市图书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探索
2.1 阅读设施建到乡村,解决阅读“最后一公里”问题
平湖市在全民阅读设施建设上,坚持“图书馆就在你身边”的理念,把书房建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总体上把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公共图书馆设施的投入,把总分馆制延伸到乡村。
2.1.1 做大做强乡镇图书分馆
小城镇是连城接乡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平湖市通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城镇建设,打造了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风情小镇、健康小镇、活力小镇、智慧小镇。过去不起眼的、破旧的、疲软的小城镇摇身一变成为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宜居宜业的活力特色小镇。乡镇图书分馆是承接图书馆总馆、指导农家书屋的枢纽和桥梁。平湖市已经建成了9个乡镇分馆,实现了全覆盖,各分馆馆舍面积500~1 000平方米不等,藏书在3万册左右。分馆总面积达到6 000余平方米,藏书25万册,阅览座位1 100余个,周开放70小时,成为小镇阅读的主要场所。乡镇分馆服务项目齐全,馆内均设有成人借阅区、未成年人借阅区、阅览区、共享工程服务区等。同时,订阅报刊杂志100多种,查询电脑10余台,配备投影仪。有的分馆还开辟独立空间建立了亲子阅览室。2019年对乡镇图书分馆再次进行智能化提升,计划年内实现图书自助借还全覆盖。当地居民到乡镇图书分馆,除了借阅书刊外,还可以上网浏览、观看共享工程影视剧、欣赏展览,参与馆内组织的知识竞赛、读书活动等。可以说,各分馆在馆舍面积、硬件数量上较总馆灵活多样,服务种类齐全,保证乡镇读者能享受到同等同质的公共阅读服务。2019年起对农家书屋进一步提档升级,升级后的“礼堂书屋”面积须达到150平方米以上,藏书4 000册以上,报刊50种以上[2]。
2.1.2 完善农家书屋布点建设
2015年,平湖市实现了公共图书馆与农家书屋的资源整合。农家书屋的建设主要依托村文化礼堂,作为文化礼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到2018年底,平湖市已经建成了80个村文化礼堂,实现了文化礼堂行政村全覆盖,农家书屋也完成了提升改造。现在80个农家书屋围绕“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定位,坚持“建管用育”一体化,提升了农家书屋的利用率[3]。据统计,到2018年底,全市农家书屋总面积逾1.2万平方米,藏书22万册,周开放时间达到40小时以上。
2.1.3 建好馆外服务点,利用好流动图书车
在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的基础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偏远的集聚点和散户,我们采取建立馆外服务点的办法来加以补充。同时,对一些特殊群体和不方便的区域,采取每月2次流动服务车上门。同时,可以预约图书,不断满足农村群众对阅读的需求。
2.2 业务管理跟进到乡村,实现管理“零距离”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是乡村振兴的需要,也是满足群众文化的需要。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图书馆总分馆制,发挥县级公共图书馆辐射作用,业务管理“一竿子插到底”,提升服务效能。
2.2.1 资源整合,实现一体化
公共图书馆与农家书屋的资源整合,实现了图书资源的一体化。在整合中,对书籍进行了优化,剔除了破旧书、复本书、内容不适合农民的书籍,每年按标准新增图书。通过整合使农家书屋的硬件和软件不断地提升,丰富了村文化礼堂内涵,确保了农民看书读报的质量。
2.2.2 业务归口,实现“三统一”
公共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实行资源整合后,在管理上,归口市图书馆实行系统化管理。具体业务管理实现“三统一”,即图书统一采购,图书统一编码,图书统一配送。在流通上,实现了与公共图书馆“一卡通”,即通借通还,从而使乡村图书资源更加丰富,借阅更加方便,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同时,制定了开放时间、农家书屋服务规范等管理制度。
2.2.3 规范管理,实现专业化
农家书屋建成后,管理是重点。在全市建立了农家书屋管理员专兼职人员队伍,由村文化专职管理员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市图书馆定期对图书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图书借还、阅读推广、活动举办等,以提高管理员管理水平和阅读推广能力。
2.3 阅读推广进乡村,解决农民“读书难”问题
全民阅读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民。平湖有2/3的人口在农村,占了绝大多数。我们一直强调文化要为大多数人服务,为有需要的人服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关键要靠农民,因为农民才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所以提升农民素质和本领是当务之急。要强本领提素质,读书学习是必由之路。阅读推广到乡村,就是解决农民不愿读书、读书难的问题。近年来平湖市乡村土地实现了整村流转,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强劳力中解放了出来,这也使农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环境显著改善,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愿更加迫切,读书看报也成了时尚。
2.3.1 组建农民读书会
农民读书会是新时代加强和改善基层阅读环境的有效抓手,是平湖市在乡村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通过召开座谈会、分析会,邀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专家考察支招,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有针对性地在乡村开展的一项阅读推广创新工程,极大地改善了乡村阅读氛围。农民读书会是一个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倡导自主学习、平等交流、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学习组织,是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补齐农村阅读短板、解决乡村读书难问题的一个有力举措。截止到2018年底,平湖市已组建农民读书会近300个,吸纳骨干会员3 000余人,年举办各类读书活动1 500余场次,参与农民累计超过8万人次。
2.3.2 建立“一镇一品”乡村阅读品牌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是乡村振兴规划的明确要求。平湖市在农民读书会组建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一镇一品”农民读书会阅读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农民读书的广泛开展。到2018年底,平湖市农民读书会阅读品牌建设实现全覆盖。形成了新仓镇的“怀旧经典阅读”、广陈镇的“朗读者”、新埭的“泖水故事会”、钟埭街道的“亲子阅读”、当湖街道的“枕边书”等品牌,在乡村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带动了一批农民群众自觉组织参与农民读书会。
2.3.3 建立长效阅读推广机制
加强乡村阅读推广机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乡村是阅读的短板,只有农村阅读搞起来了,全民阅读的梦想才能实现。在农村,农民读书有许多堵点和痛点:一是农民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二是农村阅读氛围较差;三是读书大都凭个人爱好且见效慢。所以,农村阅读推广难度极大。平湖农民读书会作为在农村推广阅读的主抓手,在启动之初,我们就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了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平湖市图书馆制定了《平湖市农民读书会章程》,采取了市、镇、村三级管理的模式,由市图书馆成立农民读书会总会,负责总体方案设计,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平湖市委宣传部、平湖市文体局制定《平湖市农民读书会星级评定实施办法》,对农民读书会实施绩效考核,对优秀的农民读书会给予0.3万到1万元不等的奖励。同时,把农民读书会工作列入到乡镇文化工作考核内容中。建立长效阅读机制是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组织保障推进乡村全民阅读的广泛开展,在营造浓厚阅读氛围的环境中培养农民阅读有生力量,从而实现自觉读书、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在平湖市新仓镇已出现了老年人自发组成读书会,每周开展一次读《弟子规》活动的良好成效,而这样自觉组建农民读书会的事例正在平湖不断涌现。
2.4 总分馆制延伸到乡村,构建“纵向到底”的阅读体系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作为全国的模式和经验,受到了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也推向了全国各地。其总分馆模式,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4]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7年6月,由嘉兴市文化局和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的《公共图书馆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管理规范》(DB3304/T 032—2017)由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5]。
2.4.1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形成总分馆
总馆功能由各县级公共图书馆承担,分馆由镇级分馆、村级分馆、流通点、24小时自助图书馆及汽车流动图书馆等组成。平湖市已建立了完备的图书馆总分馆模式,形成了1个总馆、4个“金平湖”城市书房、9个乡镇分馆、8个村分馆、79家农家书屋、50个馆外服务点、1辆汽车图书馆、200余个书香之家的总分馆体系。
2.4.2 构建“纵向到底”的总分馆阅读体系
公共图书馆资源与农家书屋的整合、农民读书会的组建,使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延伸到了基层,把触角伸向了农村综合文化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真正实现了纵向到底的全民阅读体系,是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最大突破,解决了农民难读书、读书难的问题。
2.4.3 创新完善总分馆制
2018年,平湖市对农家书屋进行了提升改造,涌现了一大批规模较大的农家书屋,如新仓镇的中华村,农家书屋面积达到了400多平方米,藏书达到5 000余册。同时,具备开展阅读分享、讲座辅导、春泥计划等活动的能力。2019年,还将在美丽乡村点建设“乡村书吧”“阅报栏、展示栏、乡贤栏”,把阅读点位直接镶嵌在农户家门口,让“图书馆就在你身边”成为现实。这也使总分馆制更加完备、更接地气,使管人、管事、管财有机统一。
3 县级公共图书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3.1 打破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篱笆墙”,实现普遍均等、惠及全民,助力乡村振兴
城乡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顺应了改革的趋势,并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创新”的“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6]。2010年平湖市实现了乡镇分馆全覆盖,2015年完成了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的资源整合,实现了“三统一”。2018年又在乡镇建设小镇书房,在美丽乡村点A级以上景点建设“乡村书吧”,深化了总分馆模式,把原来的“纵向到底”变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网格式的阅读设施建设,解决了农民就近方便阅读,极大地助力了乡村振兴。
3.2 阅读推广人下沉和培养农村阅读推广人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全民阅读融入乡村振兴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课题。平湖市图书馆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优秀阅读推广人下基层,通过培训辅导培养基层阅读推广人。通过基层阅读推广人组建农民读书会,开展读书交流、经典诵读、致富培训、礼仪辅导等,使农民走得进、坐得下、有收获,从而得到致富、求美、娱乐、修身等方面的收获,提升农民素养,助力乡村振兴。
3.3 大力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一个地方的文化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平湖市乡镇、村社区特色资源丰富,有的以古镇、古村落旅游发展为特色;有的以果蔬大棚效益农业采摘游为特色;更有的以民俗民间艺术特色为主。各乡镇、村社区要紧紧抓住各地特色资源,结合全民阅读开展各具特色的基层阅读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地方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