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实践探析*

2019-01-20陈丹婷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5期
关键词:上海图书馆讲座听众

陈丹婷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 广东深圳 518055)

现代图书馆正经历着从馆藏资源服务向空间服务转型,作为场所、空间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吴建中在关于“第三代图书馆”的论述中提到:“现代图书馆的重心在交流和分享”[1]。也有学者指出,图书馆的本质是以知识为节点的信息流动与传播空间[2]。讲座是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形式,是图书馆承担知识传播、发挥教育职能的重要服务项目。2006年文化部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的通知》,直接推动了图书馆讲座的发展和普及,图书馆也一直在探索通过组织讲座等活动来挖掘图书馆作为场所的价值,推动先进知识的传播与交流。本文以图书馆讲座服务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图书馆讲座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并对10所各具特色的国内外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进行了网站调查,旨在为公共图书馆讲座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国内外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研究概况

为了解国内外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的研究情况,本文分别通过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平台进行文献调研。检索时间为2018年3月17日。在外文数据库中,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库,以标题为library与lecture、talk、forum为关键词进行组合检索,时间不限,得到140条检索结果。经过内容分析发现,检索结果文献大部分为会议论坛报道,或者对在图书馆举办的讲座内容的介绍,与图书馆讲座服务研究相关内容的文章较少,论述讲座服务研究的文章几乎没有。国内方面,利用中国知网以篇名为图书馆、讲座进行检索,选择学科类别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限定期刊库,检索出595条记录。经文章去重,去除简讯、报道、征文以及内容筛选等,得到408篇关于公共图书馆开展讲座服务的文章。分析发现,国内专论公共图书馆讲座的研究仅一篇,是孟桂荣关于学术讲座与公共图书馆学术中心地位的论述[3],其余为公共图书馆开展讲座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包括:①讲座品牌建设与管理。借鉴战略品牌管理论进行讲座品牌培育[4],通过差异化品牌定位、把握市场和听众需求、构建专业团队、增强品牌形象宣传、注重热点、地域特色文化等构建品牌特色[5-6]。②讲座开展现状调查。通过对省级、市级图书馆的广泛调查,认为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讲座工作中仍存在诸如讲座内容单一同质化、经费不足、讲师资源单一、专业队伍建设薄弱、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7-11]。③讲座服务模式。重点研究在线讲座等服务模式,如网站讲座、移动图书馆讲座、QQ群讲座等,相对于现场讲座,在线讲座有传播覆盖广、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的欢迎和重视[12]。④讲座信息发布与宣传推广。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信息发布和宣传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徐军华和覃仕莲认为,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虚拟知识社群的远程交流与信息发布功能,拓展讲座的宣传途径[7]。⑤讲座资源后期开发与利用。一是将讲座内容整理成文字,发布或结集出版,是图书馆讲座资源开发的主要形式,如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13]、中山图书馆《聆听智者的声音》[14]等;二是录制讲座音频或视频,经后期剪辑加工后,发布到官网或者其他多媒体平台,如图书馆官网在线视频、文化共享工程网站讲座视听资源专栏等。

2 国内外公共图书馆讲座实践调研

为深入探析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开展讲座的实践情况,结合文献检索结果,通过访问国内外知名图书馆网站、社交平台账号等方式,对在讲座服务方面颇具特色的国内外10所公共图书馆进行调研分析。这10所公共图书馆分别是:英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加拿大多伦多公共图书馆、澳大利亚昆士兰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武汉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广州图书馆。

2.1 讲座形式

所调研的10所国内外图书馆开展的讲座形式有:现场讲授、访谈、讨论、微讲座等。国内图书馆讲座以传统的“现场讲授”为主,这类形式有利于讲座现场的把控,但对主讲嘉宾的素质依赖度高。上海图书馆除了“现场讲授”的讲座方式外,还有对话沙龙、微讲座等形式。上海图书馆在其讲座微信公众号“讲座图书馆”上开设了“上图微讲座”栏目,便于读者随时随地听取讲座内容,时长几分钟到二十几分钟不等的讲座迎合了时下“短平快”的阅读节奏。国外图书馆举办讲座的形式较为灵活多样,除了“现场讲授”外,还有访谈、对话讨论等。纽约公共图书馆的“LIVE from the NYPL”就是一个典型对话类型讲座。活动邀请作家、音乐人、电影制作人和艺术家等围绕主题进行对话讨论,活动在当地有很高的知名度,尽管需要收费,还是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捧。另外,澳大利亚昆士兰图书馆的“Lectures, talks and discussions”下有个“Business Studio lunch boxforum”系列,其主题主要为与商业有关的话题,举办时间均为午餐时间,时长仅为45分钟,鼓励听众携带午餐参加。讲座营造了宽松的分享及讨论环境,拉近了主讲人与听众的距离,更能激发主讲人与听众关于话题的灵感。

为了扩大讲座辐射面,美国国会图书馆“Lectures& Symposia”、澳大利亚昆士兰图书馆的“Lectures,talks and discussions”、上海图书馆“上图讲座”还提供了讲座在线直播服务,满足了那些不能亲自前往现场又想第一时间听取讲座内容的听众的诉求。

2.2 讲座举办频率

讲座举办的频率反映了图书馆讲座举办的活跃程度。本文所调查的图书馆讲座品牌已比较成熟,讲座举办频次相对固定。为便于统计对比,本文以2017年全年为统计时长单位,检索统计各图书馆讲座在2017年内开展的场次,其中英国国家图书馆“Talks and Discussions”、美国国会图书馆“Lectures& Symposia”、加拿大多伦多公共图书馆“Author Talks & Lectures”网站未提供往期排期记录,本文从近期讲座预告估算讲座开展频次。从掌握的数据来看,高频次讲座有:英国国家图书馆“Talks and Discussions”、加拿大多伦多公共图书馆“Author Talks & Lectures”、上海图书馆“上图讲座”,每月有8场次以上的排期,其中多伦多公共图书馆是一家拥有超过100家分馆的图书馆系统,其讲座分布在各个分支机构当中,因此开展的讲座数量较多;低频次讲座:纽约公共图书馆“LIVE from the NYPL”、国家图书馆“科学家讲座”,2017年讲座举办场次均在18场次以下。从讲座排期来看,国内图书馆的讲座品牌倾向于固定排期,一般固定于周末举办,而国外图书馆讲座排期较为不固定,不指定一周/月的某一天举办。

2.3 讲座主题

各图书馆讲座的主题内容设置和层次均较为丰富,涵盖了读者关注的各方面内容,其中以人文类主题占比较多。国外图书馆讲座内容侧重于主讲嘉宾观点论述,善于激发听众思考、碰撞思想,国内图书馆讲座则以讲授各类知识为主,注重知识普及。

作者签售会、交流分享会等是国外图书馆中比较普及的内容形式,在调查的5所国外图书馆中均开展了此类讲座内容(纽约公共图书馆另外单独设置了“Author Talks”栏目)。本文所调查的国内图书馆中仅有上海图书馆和武汉图书馆开展有类似讲座内容。这类讲座邀请各类作家、出版人等介绍或评论作品、探讨与写作相关领域的主题等,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作者写作过程及书籍主题,对阅读推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5]。

结合地域文化开展相关文化讲座是图书馆讲座的重要主题形式,旨在弘扬地域文化,如澳大利亚昆士兰图书馆“Lectures, talks and discussions”邀请当地知名人士分享他们在昆士兰生活的经历,展现各领域昆士兰人对于昆士兰的情感;首都图书馆“首图讲坛”专设“乡土课堂”栏目,重点讲授北京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内容。

2.4 信息发布方式

各图书馆讲座的信息发布方式主要为网站+社交平台的模式。图书馆网站是讲座信息发布的重要阵地,有的图书馆在网站上设置了“活动日历”(Event calender),方便读者直观地查阅讲座活动安排,如英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澳大利亚昆士兰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广州图书馆。随着新媒体技术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图书馆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讲座信息成为更为普遍及受欢迎的方式。Facebook、Twitter是国外图书馆最为常用的讲座信息发布社交平台,本文调研的5所国外图书馆均有Facebook、Twitter账号,另外英国国家图书馆和加拿大多伦多图书馆还开通了Newsletter邮件推送服务,便于读者及时获取讲座信息。国内图书馆主要使用微信、微博、QQ群、豆瓣小站等。近年来,随着微信平台使用群体不断壮大,国内图书馆运营社交平台的工作重心逐步集中到微信公众号上。本文调研的5所国内图书馆均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其中上海图书馆、武汉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另外开通了“讲座图书馆”“武汉图书馆讲座”“羊城学堂”讲座微信公众号,专门推送、存储讲座信息资源。

除了上述由图书馆主动发布的方式外,由读者用户“分享”“转发”的被动信息发布方式也值得关注。澳大利亚昆士兰图书馆“Lectures, talks and discussions”和广州图书馆“羊城学堂”的网页上提供了丰富的社交媒体分享转发方式。

2.5 讲座后期资源

整理、开发讲座后期资源是讲座延伸、扩大受众面的重要手段,也是对讲座内容进行存储的主要方式。本文所调研的图书馆讲座品牌中,讲座后期资源形式主要有讲座报道、书刊编辑出版、在线视频、在线音频等。

讲座报道、书刊编辑出版的方式为国内图书馆所青睐。上海图书馆“上图讲座”、武汉图书馆“名家论坛”及“社科讲坛”、广州图书馆“羊城学堂”均有在网页、微信公众号或媒体上发布讲座报道,便于读者获知讲座开展情况。书刊编辑出版方面,除首都图书馆“首图讲座”外,其余国内图书馆讲座品牌均有不同形式的书刊出版。上海图书馆“上图讲座”编辑了《参考文摘》《上图讲座专刊》《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丛书》等书刊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此外,武汉图书馆“名家论坛”还开展专家荐书活动,衍生阅读推荐资源,扩大了讲座以外的阅读推广。

录制并发布在线视频是较为流行的后期资源开发形式,能完整地记录并再现讲座内容,在本文调研的10所图书馆讲座品牌中,除了英国国家图书馆“Talks and Discussions”、澳大利亚昆士兰图书馆“Lectures, talks and discussions”外,其余均提供在线视频点播服务。

有的图书馆则将讲座资源建成了资源数据库,收录讲座介绍、视频、音频等资源。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WebCast”资源库,完整收录了包含讲座在内的所有活动名称、作者简介、时间、活动视频以及文字稿等信息,该资源的检索功能也统一到全馆的馆藏资源检索平台中[15];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资源库,收录了讲座名称、地点、主讲人、时间、内容摘要及在线视频等信息。

2.6 听众维护

图书馆讲座听众的流动性大,为了稳定听众源,加强与听众的纽带联系,部分图书馆讲座实施会员制,针对会员开展专项服务活动,提供诸如讲座信息推送、会员专场讲座、优先预定等服务。会员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听众的忠诚度,培养稳定的听众群。英国国家图书馆“Talks and Discussions”和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LIVE from the NYPL”均针对会员推出讲座门票折扣优惠等政策,吸引听众注册成为会员,让听众参与更多场次的讲座。上海图书馆“上图讲座”的“大型宏观信息”和“都市文化”系列讲座为会员制讲座,定期为会员编辑推送讲座专刊、丛书、提前寄发入场券、推送讲座信息等服务。即便未开展会员制,不少图书馆讲座也会通过要求听众预订讲座的方式来保障上座率,而听众的预订信息中蕴含的行为数据将会成为宝贵的数据资源,可用于优化讲座服务和洞察讲座主题需求。

国内图书馆讲座很少就听众进行明确定位,而国外图书馆讲座在内容分类上注重听众的分层,大部分讲座发布时会提供基于听众类型的分类查看或检索,方便听众读者筛选。加拿大多伦多图书馆“Author Talks & Lectures”将讲座适合的听众类型分为“Adult”“Teen”“ All Children”“School-Age-Children”“Pre-School Children”五个层次,并且在每个讲座信息发布页面里都标记了适合的听众类型,便于听众选择。

3 展望

从网站调查的结果来看,10所国内外图书馆的讲座服务各具特色,国外图书馆讲座形式多样,与听众的互动性强;国内讲座内容丰富,以讲授为主,知识密度高。基于文献调研和网站调查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希望能给今后图书馆开展讲座服务提供一些参考。

3.1 构建多维度的讲座主题策划体系

选题是讲座成功的关键要素,也是讲座品牌塑造的灵魂要素,既要满足听众的需求,又要体现图书馆先进文化知识教育职能,引领主流思想的传播。讲座的主题策划可以围绕以人为中心、以资源为中心、以地区发展为中心三方面展开。

(1)以人为中心。以听众需求推动讲座内容建设。听众的需求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讲座选题的重要方向。一方面可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开展相关问卷调查,面向广大听众征集讲座主题,如武汉图书馆“武图讲座”专题网页上就提供了讲座主题投票及讲座问卷调查,读者浏览网页的时候就可随手点赞某个主题,或进入讲座调查问卷填写讲座评价及需求等信息;另一方面可根据听众的讲座预订信息、借阅信息等行为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获取读者对讲座内容的倾向和个性化偏好,规划讲座主题。

(2)以资源为中心。馆员对馆藏资源尤其是特藏资源进行知识梳理、挖掘及整理,策划相关特色主题讲座,开展馆藏资源知识发现与服务。英国国家图书馆结合馆藏中的一些珍贵古籍画卷,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作解说讲座。另外针对其拥有的庞大音像档案馆藏,英国国家图书馆开展了“Season of Sound”系列活动,策划了关于馆藏声音资源保存的讲座,推动其特藏资源的知识普及及利用。

(3)以地区发展为中心。图书馆讲座要呈现图书馆的特点,在讲座内容同质性严重的众多讲座品牌中凸显特色,需要结合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社会发展和文化知识综合实力的提升作为发力点,促进先进知识与技术的传播,让听众有助于工作和自身发展,在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特色服务。

3.2 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平台,提升品牌宣传服务能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实现了“所有人跟所有人之间的链接”,社交网络平台的蓬勃发展,也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应紧跟新媒体技术潮流,充分利用各类社交网络平台,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创新图书馆讲座宣传和信息发布方式,在宣传中服务,在服务中宣传,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立体宣传服务体系。

(1)创新服务形式。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策划适用于社交网络平台的讲座服务形式,提升用户体验感。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平台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和传播多样性等特点,其强大的交互功能吸引了一大批活跃用户,许多图书馆讲座品牌已经将微信公众号打造成电脑端官方网站之外另一个重要的讲座宣传及资源发布阵地,并有针对地创新讲座服务。如上海图书馆“上图讲座”在其微信公众号里创办的“上图微讲座”栏目推出制作精美的文化艺术类访谈短视频。这类“微阅读”的形式很好地适应了微信用户泛读的阅读方式,另外该微信公众号中发布的“讲座文本”也是经过加工编辑的简短图文等符合“移动式”阅读的信息,呈现给读者的是经过提取加工后的讲座精华内容。

(2)增强互动宣传,建立良好的互动反馈机制。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平台交互、分享等功能,加强与读者听众的互动沟通及讲座效果评价工作。一些在线讲座直播中,可利用即时通讯平台,组织听众参与讲座内容互动交流,活跃讲座气氛,引发思考,延伸讲座内容。讲座结束后,可在相关讲座报道及资源推送信息后面以讨论区、投票区、留言区的形式鼓励用户参与讲座活动效果的反馈。国外图书馆利用Facebook、Twitter等平台与听众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常态,馆员在平台上分享、推送讲座图片、短视频、短评等内容,常常能吸引不少读者用户的共鸣、点赞和留言评论,无形中宣传了图书馆讲座服务。

(3)丰富讲座资源发布渠道,借助网络平台的力量,提高讲座信息资源的可见度,扩大讲座品牌影响力。如上海图书馆“上图讲座”以及广州图书馆“羊城学堂”均与喜马拉雅合作,分别在喜马拉雅上开设“上图讲座——名人演讲集”“羊城学堂讲座精选”节目,上传讲座音频,其中“上图讲座——名人演讲集”点击量已超过499.8万人次(截至2018年7月30日),大大提升了讲座的传播力。国外图书馆普遍开通了YouTube账号,将讲座视频上传到YouTube上,供用户检索点播。

(4)精准服务,开展个性化讲座信息推送服务。随着图书馆对于阅读推广、社会公民科学素养教育的不断重视,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各馆讲座活动数量不断增加,这给读者获取合适的讲座信息带来了不便,读者真正需要的信息可能被淹没在庞大的信息流中。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读者准确捕获其感兴趣的讲座信息成为了可能。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背后强大的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捕捉读者对讲座内容的倾向和个性化偏好,结合重要的讲座信息构建合理的推荐算法,继而基于社交网络平台向读者定期编辑整合推荐个性化、定制化的讲座信息,增强读者对讲座品牌的粘度。

猜你喜欢

上海图书馆讲座听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2019年12月)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听众
数字阅读推广新形式研究
中美公共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比较研究
创新创业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的转型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