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行为习惯养成
2019-01-20王靖蓉
王靖蓉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甘肃 张掖 734100)
根据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的经验来看,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成绩。反观那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他们一般都表现得比较散漫,缺乏持续的学习行为。以此观之,我认为正是这些学习习惯最终导致了学生学习成绩上的差距。
小学数学中虽然不涉及太过高深、复杂的数学知识,但数字大,数位多,加减乘除计算都比较复杂、烦琐,对于能力尚浅的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细心,出错也在所难免。此外,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不小的助力。我对当前小学生的数学行为习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简要归纳几条小学生数学行为习惯养成策略,希望能有所借鉴意义。
一、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及习惯的现状调查和成因分析
一切知识、信息的获取和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阅读。数学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关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问题的解决。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数学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但在我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涯中发现,教学中对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现状调查
1.教学中的现状。
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同校的所有数学教师展开了调查。问卷显示,教学中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最突出的问题是轻教材、重资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对于课本的阅读。每一本数学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和心血精心编制而成,而且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心理特点等诸多因素,可以说是为小学生量身打造的数学读物,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极高的阅读价值。但是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而使具有极高价值的教材如同无物,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2.小学生阅读能力及习惯现状。
我在全校共给学生发放了300 份问卷,最终收回了296 份,根据这296 份问卷的数据分析显示,只有33.5%的学生养成了先认真读题后做题的习惯,而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只占到了15%左右。结果显示大部分小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大量的视觉错误和思维定式的问题。
比如把数学符号“+”错看成“÷”,或者把“7.8”错写成“78”等漏掉小数点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就是因为阅读不仔细、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视觉错误。而思维定式问题则是指根据已有的经验去解题,比如,56+12-12+56=?这道题,见到减号两边一样,不少同学就填上了0。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式的问题。总的来看,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仍然会犯一些比较低级的错误,阅读能力仍有待提高。
(二)成因分析
教学中存在轻教材、重资料的问题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由于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岗位上已工作多年,对于课本内容已熟稔于心、了如指掌,基本已经能进行“脱书教学”;二是由于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小学数学课本中蕴含极高的阅读价值。对于小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高的阅读能力的问题,我认为,“教不严,师之惰”。这一问题的出现也主要是由于教师的工作不到位、职责没有履行好。小学生好动、好问、模仿性强,所以良好习惯培养应以常规学习习惯培养为主,在培养方法上重激发欲望,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与习惯的策略方法探究
(一)充分利用课本阅读价值,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首先部分教师改变“脱书教学”的方式,要充分意识到数学教材中蕴含的阅读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材的价值,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中最有价值、最能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内容。其次,在教师领导学生进行教材内容阅读之外,也应该让学生进行自主式的阅读,以提高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我在课前预习中就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读课本内容至少两遍,对于不理解的内容,还要勾画出来,反复阅读。通过教师课前预习引导,学生阅读量提高,数学教材的阅读价值得到了最大化的彰显和利用。
(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探究
要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默默遵行,才能将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内化于心,成为一种不需刻意提醒就能做到的事情。
首先教师要履行好一个纠正者和监督者的责任。比如,我在批改小学生的数学作业的时候不光是简单地打个对错号就算完事了,对于学生在作业中的因为阅读错误而导致数学题做错的情况,我会在他的作业本上给予明确的指示,并严肃告诫此类问题绝不能再犯。每教学完一个章节,就会在课上针对这一章节中学生出现不好的阅读习惯进行一个总结。这样一来,由于教师的告诫和阶段性的问题总结,就引起了学生内心的重视,不好的阅读习惯也能及时改正,渐渐就会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三、小学数学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探究
以上是针对阅读习惯所给出的针对性的策略,以下简要论述行为习惯养成的一般性策略。
(一)及时提醒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持久注意力和自我把控能力非常差,一不留神就会开小差,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所以及时提醒小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当学生无法专注于数学学习时,行为习惯的养成即将中断时,教师可以以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一句话语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其重拾专注。
(二)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对于小学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他们年龄尚幼、认知尚浅,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榜样。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榜样的行为,所以教师要充当起一个优秀的榜样形象,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给学生以行为的示范,引导学生在模仿中培养良好的数学行为习惯。
(三)恰当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觉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小学生是最需要鼓励的,来自教师的鼓励能够成为他们学习的巨大动力。教师要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的行为,要对学生获得微小的成绩和阶段性成果给予肯定。这些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会引导他们继续向前。
(四)家校共育
家庭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绝不能将学生数学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部归到学校方面。学校的教育需要家庭的配合,家校共育,形成合力,更有利于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如,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因为作业大多是在家中完成的,缺乏教师有效的监督,加之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所以在对待作业的态度上不够积极,经常有不完成作业或者完成得马马虎虎的情况发生,写作业的习惯也无从养成。
我认为,我们要利用起互联网时代发达的信息传递手段,与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将布置下去的作业任务传达给学生家长,让家长对学生的作业负责。长此以往,必能使学生养成按时完成数学作业的习惯。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很多的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我将不懈地努力下去。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一定能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