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化的内涵与对策分析

2019-01-20严桂泉罗香群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政治

严桂泉,罗香群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7)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进一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地位提升了高度。习近平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蓬勃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当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非常有限,按国家教育部门的部署,通常一所院校2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或者是生师比5000∶1,这必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如果误把心理问题当思想问题进行对待,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给高校的安全稳定带来隐患。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形式较单一、内容较枯燥的教育方式,存在居高临下的说教现象,缺乏真诚性,不能贴近学生的需求,难以走进学生的心里。因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重新思考和探究,如何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讲道理”的格局,将“讲道理”与“讲心理”完美结合,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实效性。本文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探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化的内涵

早在19世纪,瑞士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裴斯泰洛齐就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2]。即简化教师的“教”,以提升教育普适性和教育应遵从的人的自然发展规律。他主张教育内容顺应自然并求简约,要契合学生内在需求;教育方法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随后,赫尔巴特在学校教育系统中探索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并在全部教育理论的建构中进行渗透。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化”的具体内容可以从教育的目的、过程、方法和内容等四个方面体现出心理学化的思想。当时主张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都从不同的层面强调要以学生个人发展为基础的教育思想。因此,也更加凸显了学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把心理学知识运用于道德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涌现出第一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的教材和著作,如刘达临著《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学》(1985)、王树茂著《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1986)等。90年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获得了快速发展,出版了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著作,如程昌柱著《思想教育心理学》(1991)、陈沛霖和刘华山著《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1992)、杨芷英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机制研究》(2005)、《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2014)等。从中可以发现,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遵循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对于教育效果的影响。现在“教育心理学化”的提法尽管被提及不多,但教育工作必须遵循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个体差异,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则是教育界的公认法则。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真正深入到学生心理层面,必须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探索与心理学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为此,笔者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其内涵至少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差异,第二层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化的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的关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化的理论基础。在2012年2月颁布的《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中[3],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测评体系中加入了心理健康教育部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联。这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4]。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式有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更多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以“说”为主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指导。而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以倾听为主,提倡以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的态度关注学生。但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需要通过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层面来进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思想问题,而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也需要通过对学生开展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才能最终得到解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必要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

一方面,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补充。由于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倾向于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的培养,难以取得显著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大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有其固有的心理规律,其教育的效果取决于道德内化程度。这个过程中,要把社会要求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灌输给大学生,激发其情感体验和意志活动,使大学生接受这些社会要求,将其内化为个体意识,再外化为个体的行为习惯,才能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塑造。这个过程的实现还得靠心理素质的提升才能完成。而道德内化所需要的心理结构要素的培育,除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更重要的是由心理健康教育来实现的。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这些问题单靠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完全解决。将心理问题当作思想政治问题对待,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还可能因为处理不当导致不良后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与补充,心理健康教育反过来也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统领。心理健康教育是大思政视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大思政背景下开展育人工作,在价值取向和价值定位上要遵循大思政的目标和内容,而不能背离大思政的方向。人的心理形成过程受制于主体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是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和健康心理的重要前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统领,需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大方向。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化的对策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与方法心理学化的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与方法心理学化,就是指在遵循当前大学生认知、情绪、意志和个性等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将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中,可以将学习动机和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进行合理运用。

1.学习动机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业,学习困扰是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大困扰,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善用学习动机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主动性,将能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常见的学习动机理论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等,每一种理论都从不同角度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性的理念和做法。例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前高校大学生较经常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心理困扰主要集中于自我认识有偏差、过于自卑或过于自大、人际交往冲突、情绪障碍、拖延、过度依赖等,对这些问题的处理都可以从关注学生的需要入手,以学生为本。当学生出现人际交往困扰、恋爱失败等情况的时候,往往会有归属和爱的需要缺乏的现象,当学生在学业、生活、就业、社会实践等方面受挫时往往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受挫等。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善于运用需要层次理论来理解学生和帮助学生激发追求实现自我的动机。

2.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心理咨询中关系的建立讲究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鼓励、具体化、对质等技巧。这些技巧可以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谈心谈话、说服教育、个案分析等学生工作中,能起到良好效果。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讲究尊重的态度能打消学生的顾虑,让学生在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中真正敞开心扉,表达自己,也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更加具有改变自我的力量。讲究共情,能使学生感到自己是被理解、被接纳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自我表达,同时也能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讲究积极关注,则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形成“相信学生是可以改变的”信念,从而起到罗森塔尔效应,真正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心理学化的探析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比较单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引入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丰富的探索角度和多样的研究方法,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不同类型、性格的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可以运用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事先拟定的调查问卷或者提纲,收集被试的各方面信息,并作统计、归纳和分析,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间接材料,这是简单观察所不能做到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充分的实证调查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利证据,从而做出实际有效的教育。个案研究法则是对某一个人、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通过材料收集、记录和分析归纳为个案报告,在研究对象的整个变化发展进程中寻找出关键节点和规律性。在具有代表性的个案研究中所发现的研究结果,有些典型的表现和问题规律能够广泛地在其他个体上得到印证。思想政治教育中,个案研究的积累能为群体研究提供有效依据。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同时让二者都得到更广泛全面的实施,同时也将有效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符合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的发展需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尝试,值得有关学科领域深入探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政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