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研究
2019-01-20司楠
司 楠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发展大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曾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以此为契机,信阳市明确提出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切实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为信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信阳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必要性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资源可以说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可或缺的紧缺资源。伴随着世界经济腾飞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才供需矛盾愈发凸显。人才资源是助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第一资源,实施城市人才战略,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
通过对信阳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以及信阳市人才资源、人才队伍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突出了信阳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必要性。
(一)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对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时代要求
随着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速,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未来中国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与较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信阳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居于协调国家东西部发展的战略地位。面对城市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信阳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进一步提升信阳市的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积极响应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抓住战略机遇,实现信阳市跨越式发展。长期以来,信阳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人才工作,制定并实施了人才强市战略。
信阳市想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注重挖掘本市宝贵的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切实提升本市的软实力。通过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培养和引进大批高质量人才,不断提升信阳市的综合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借助“中原崛起”的东风,把控竞争大局,争取发展主动。
2.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新时代信阳市人才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
打造中原核心城市,实现信阳崛起和跨越式发展,人才资源至关重要,事关信阳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综合实力的增强。坚持人才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管理制度及完备的人才市场体系,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造就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把信阳市建设成一流的人才强市。
3.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适应新时代人才工作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家间人才较量日趋激烈,能否拥有充足的人才资源业已成为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全球化背景下,人才间的竞争愈发凸显,人才流动呈现出国际化、复杂化趋势。为此,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提供良好成长和发展环境,广揽优秀人才,这对转型中内陆地区人才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加之,人才配置呈现出市场化、灵活性趋势,用人机制呈现出灵活性特征,迫切需要人才管理部门及时更新人才工作理念,及时调整人才工作思路,由管理走向服务,对人才培养与开发合理定位,从战略的角度来把控全局。
(二)信阳市人才队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信阳市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第一,人才总量与结构。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00.3万人,约占全市人口总数11.4%;人才队伍结构渐趋优化,人才比例趋于合理。学历水平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群体初步形成。全市有副高以上职称人才17500余名,占全市人才总量的1.74%;高技能人才45000余名,占全市人才总量的4.49%;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40名,省管专家17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3名;国家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1名,省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29名;市县级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1500余名,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13000余名,占全市人才总量的1.29%,院士工作站7个,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11个。信阳市初步形成了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互动局面。
第二,人才产业与能级分布。从人才的产业分布情况看,第一产业10.4万人,约占人才总量的10.36%;第二产业29.3万人,约占人才总量的29.2%;第三产业60.6万人,约占人才总量的60.4%。从人才的能级分布情况看,高级职称7.75万人,约占人才总量的7.7%;中级职称40.1万人,约占人才总量40.4%;初级及无职称52.45万人,约占人才总量的52.3%。从人才的学历情况看,研究生学历2.2万人,约占人才总量的2.2%;本科学历30.3万人,约占人才总量的30.2%;大专学历40.4万人,约占人才总量的40.2.%;中专学历20.1万人,约占人才总量的20.03%;中专以下学历7万人,约占人才总量的7.0%。
2.人才队伍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信阳市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展任务需求相比,其整体素质及结构尚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状况与问题。
第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全市专业技术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30.2%,区域局级领导岗位中,专科以下学历(含专科)约占60%,导致低学历人才缺乏严密系统的学校教育和严格训练。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知识折旧率高,导致我市大部分人才急需知识更新,学历结构不尽合理,充分说明我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第二,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的人才短缺。目前,“信阳英才计划”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引才力度不够大;人才总量不足,结构矛盾突出,工业人才、服务业人才不足,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现代工业人才少,商贸物流、金融证券等现代服务业人才更少,高层次领军型人才极为匮乏,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的教育、卫生系统,导致人才在产业分布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不协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三,科技平台总量偏少,人才投入不足。近年来,信阳市科技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过依然存在发展不足,数量偏少的问题。特别是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现代家居等新兴产业领域平台建设严重滞后,几大领域平台建设依然空白,人才容量不大,人才容量远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第四,思想观念落后,用人育人机制体制不完善。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在人才开发、培养与利用上,存在着机制体制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矛盾和问题。对于管理部门而言,应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树立为人才服务、强市服务的理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文化氛围。
二、信阳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影响因素
(一)思想观念方面,未确立人才资源观念
在观念方面,科学人才观尚未完全形成,人才评价标准,唯学历、唯职称。未能体现出“四个不唯”(即“不唯票”论业绩;“不唯分”论能力;“不唯GDP”论英雄;“不唯年龄”论提拔)的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人才工作并未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
(二)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人才体制机制出现问题,必然会在人才数量、质量、结构、层次等方面体现出来,体制机制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受制于传统体制和部门、行业利益分割等因素影响,导致人才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人才工作条块分割,缺乏效率,难以形成合力。
(三)人才环境有待改善
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信阳市优秀人才在生活条件、生活质量、待遇方面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足。即使引得进来,却留不下来,平台建设不足,导致对高层次人才(尤其稀缺人才)承载、吸纳能力严重不足,人才集聚效应不显著。同时,部分单位人才意识淡薄,导致人才不断流失,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三、信阳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对策建议
针对信阳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现状,结合影响人才工作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可资政府部门决策参考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认识到综合国力的较量实质上就是人才的较量。通过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来指导、加强和改进我市的人才工作。通过人才带动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发展,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全市人才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最终促进人才全面协调发展。市委、市政府要谋划好人才工作全局,确立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制定适应市情的人才工作政策、法规,处理好人才工作的重大关系,更好地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
(二)构建灵活完善的人才引进聚集机制
1.实施“信阳英才计划”。坚持“引育结合、以引为主”的引才理念,重点围绕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产业,大力实施“信阳英才计划”,引进培育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科技类创新型企业家、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以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2.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以走出去引才为主,以定点引才为辅,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借助信阳根亲文化优势,着力打造信阳引智品牌,重点推出“鸿雁计划”。面向在外创业发展的信阳籍优秀人才和拔尖人才,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回乡投资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市域就业。
(三)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人才发展形势引领人才培养方向。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协同育才模式,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入企业设立科研基地,引导企业、科研院所投资高校创设实验室和研发平台,校企共建特色院系、特色专业。鼓励高校创设“双创”学院,推进“双创”教育。同时,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职教园区和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信阳职业教育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加快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
(四)构建多元人才评价机制
1.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坚持德、能、勤、绩的人才评价标准,以德为先,能、绩为据的评价导向,分类评价。目前,信阳市现有人才资源,从总体上可以分三大类。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基础研究类人才按学术标准评价,应用研究与开发类人才按市场和社会标准评价,哲学社会科学类人才按社会效益标准进行评价,以此发挥多元评价机制的功能,培养、选拔出更多优秀人才。
2.推进职称制度改革。依据省市职称评审制度和评审标准,建立用人单位自主进行职称评审的机制,尤其是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和部门,可以进行“以聘代评”试点,自主设岗,自主定岗,达到动态平衡。完善职审绿色通道,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可实行专人专岗、特殊人才特岗职评举措,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五)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党委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摆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党委在人才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制度,把人才工作成绩作为考核书记的重要指标。明确党委和政府人才工作职能部门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抓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全面充实全市人才队伍力量。
(六)构建科学有序的人才管理服务体制
优化服务,提高保障。为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打好“三个留人”牌,即人才工作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竭尽所能为各类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创造宽松环境,留下人才。实施薪绩工资制,让人才以贡献获得足够的报酬,人尽其才。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保证充足的资金,通过财政投入留住人才。借助信阳人才平台,搭建多元人才交流平台,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良好氛围,推动信阳市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总之,本课题从国内外和省内、信阳市的具体情况出发,借鉴其他省市的人才发展与管理经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了信阳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必要性,分析了信阳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影响因素,并根据信阳市人才管理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解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而促进信阳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