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儒家思想推动太重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路径探讨

2019-01-20王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太重儒家文化儒家思想

王瑶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几千年来持续影响着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对人民的道德观念、思想认识、社会形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经过历代学人的不断构筑和丰富,形成了包罗广泛的理论资源。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儒家文化中仁义忠信、自强不息、经世致用等处世原则,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思想价值和实践价值。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本土社会形态下的历史文化为依据,阐释企业文化的渊源和意义,是一条助推职工理解、内化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太重集团企业文化发展现状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重集团)于1950年建厂,是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重型机器厂,属国家特大型骨干企业。经过60余年的发展,太重集团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起重、挖掘、航天、油膜轴承、矫直机、管轧机、火车轮对、锻压设备等一系列国家重点设备生产制造基地。在物质生产飞速发展的同时,太重集团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太重企业文化在改革开放后逐渐起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思想理念、视觉识别、行为规范、文化展示、制度约束、测评考核六位一体的企业文化建设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企业文化是一个由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组成的多面体。制度的制定、物质的完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文化深入职工思想,从而指导具体工作实践。而当前太重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在于,基层职工对于太重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渊源知之甚浅,导致职工对于企业制度的执行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难以充分理解制度背后的精神内涵,对于所执行的制度没有良好的认同感,这有悖于建设企业文化的初衷。究其原因,是由于企业文化与职工思想没有形成有效的融合,导致企业文化难以内化为职工的精神思想。这就要求太重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在借鉴西方企业管理经验塑造企业文化的同时,重视传统文化对于企业文化的影响。一要找寻存在于企业文化与职工思想之间的契合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建立职工对于企业文化认同的基础。二要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凝聚企业职工为企业经营目标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建立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的太重集团,深受中国本土文化的浸染。同时,太重职工也受到太重企业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因此,寻求儒家思想、太重企业文化及太重基层职工思维三者的契合点,以儒家思想推动太重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是解决太重集团企业文化与基层职工思想融合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儒家文化与太重集团企业文化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儒家文化作为太重集团企业文化的思想根基

儒家文化根植中国已两千余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完善,被视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作为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主流文化,对国人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处世原则等各个方面均产生深远的影响。太重集团位于山西太原,处于中国北方文化的包围圈之中,长久以来受儒家传统文化浸染,具有着天然的儒家文化根基。同时,太重集团作为一个建厂近70年的老厂、大厂,延续发展的历史离不开企业所秉持的精神。太重精神从1950年建厂初所形成的为我先锋,到后来的“自立图强、求实创新、团结奉献”,再到现在“创新、诚信、卓越、世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都是在以一种精神凝聚人心,以求企业永续发展,其企业文化已形成一定根基。太重职工作为受中国传统文化与太重文化双重影响的群体而存在,其思想内涵必然在传统文化与太重企业文化之间形成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太重企业文化渗透职工思想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中的民族血性,要考虑民族文化、职工思想、企业文化三者的关系。因此,找寻传统文化与太重文化之间的契合点有助于企业文化在职工思想中落地生根。

(二)儒家文化与太重企业价值观的契合点

1.儒家“诚”的观念与太重核心价值观中“诚信”思想的融合

“诚”是儒家重要的哲学范畴之一,在《中庸》及孟子的学说中“诚”的观念得到了重点阐释。一贯以来,人们将“诚”与“信”连用,表达人际交往中的真实无欺,但事实上,“诚”“信”有别。儒家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理解“诚”,认为“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1]。从始源性的角度出发,将“诚”视为万事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弥漫无形而又充斥于万物。从微观的角度看,“诚”是个体内在的自我完善,道德的树立要以“诚”为基础。而“诚”的终极目的是“成己”“成物”[1],即是说,“诚”不仅是自我品德的完善,更要求以“诚”成就外物,体现了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赋予了“诚”一定的价值意义。从“诚”的思想出发,儒家提出了“成人”论,认为人存在的意义就是要使自己成其为人,将“成人”的标准引申为内在德行的完善以及对人的本质的彰显,进而由个体道德的完善走入社会纲纪的完善,“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1]。主张由“诚”而达到主体道德与客体法则的统一,由自我道德的完善而达到至诚的精神境界,从而实现个体存在意义价值与承担国家社会责任的统一。

太重企业文化中的“诚信”观念继承了儒家“诚内信外”的观点,形成了“诚”“信”并重、以“诚”为本的诚信观。太重的“诚信观”独特之处在于,在坚守“信”的道德底线的同时,更加强调“诚”的重要意义。这种观念的形成来源于太重集团作为“共和国装备制造业的长子”而与生俱来的作为大国重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纵观太重的创业发展史,支持共和国工业建设、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成为太重集团一贯以来坚守的价值追求。从纵向看,太重集团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这种作为国家重器的使命感融入了太重集团的文化基因而贯穿于太重创业发展史的始终。早在1950年太重集团建厂之初,中央重工业部就明确了建设太原重型机器厂的目的和意义,提出“要把太原重型机器厂建成为一个空前规模的大型企业,凡是其他工厂不能制造的重型机器和大型铸锻件,这个厂都要制造,以支持祖国工业建设,改变祖国工业的落后面貌”[2]。太重集团的前身太原重型机器厂正是在这样的建厂规划中投入建设,近70年来,太重集团不辱使命,累计生产了近三万台套、200多万吨重型机械装备,完成了三峡1200吨门机、神舟五号发射塔架等一系列支持国民经济建设的大型装备,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我国经济的各个领域,被誉为“国民经济的开路先锋”。从横向看,太重产业报国之情浓烈。装备制造业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太重正以此为己任。从中国首台轧机油膜轴承到首台大型桥式起重机,到大型矿用挖掘机、大型井下综采设备,太重集团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研发新产品,适应我国工业社会的发展,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起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太重对大国重器的心虔志诚、对产业报国的赤子情深。

2.儒家文化中“革故鼎新”精神与太重核心价值观中“创新”思想的融合

儒家文化中“兼收并蓄、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的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为基础的。这使得儒家的创新思想具有很强的客观实践性和主体性。首先,创新的现实起点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客观实践中产生矛盾、形成问题,在分析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实践创新。创新思想是在创新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问题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其次,儒家的创新与通常讲的强调表象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不同,儒家思想从“人”的角度出发理解“创新”,以“明德”[1]5作为自身理论的基本要求,认为创新的核心在于“新民”[1]7,即不断提高作为主体的人的道德修养,不断更新自身。

儒家所提倡的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思想,正与太重一贯以来所奉行的“为我先锋”的思想以及核心价值观中“创新”观念契合。太重集团能够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保持稳定的产值增长率,其发展的动力源泉就是创新。与儒家创新思想相适应,太重的创新体现为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认为创新是人的创新,创新的本质在于思想解放。1950年5月,中央重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机器工业会议”,提出建设新中国第一座重型机器厂的议题,立即得到中央财经委的批准,决定投资七亿五千万斤小米。会后,中央把厂址选定在太原市汾河西岸,成立了“中央重工业部重型机器厂筹备处”,开始自行设计、建造新中国第一座重型机器厂。1950年9月,上海事务所自行完成初步设计后,部分工程技术人员打着“为我先锋”的锦旗来到太原。从此,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不断地汇集到黄土高原腹地的古城太原,在一片狐兔出没、碉堡林立、坟茔遍地的荒凉土地上,按照“边基建、边准备、边生产”的建厂方针,正式开始重型机器厂的筹备建设工作。共同的理想和高昂的热情,成为第一代太重人艰苦创业的动力源泉,他们住窝棚、战风沙,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用了八年时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重型机器厂。与此同时,“为我先锋”也作为太重的企业文化精神的核心写入历史。“为我先锋”最初的意思是“作为建设者的先锋”之意。在后来太重集团的不断发展中,太重人一方面继承老一辈建设者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精神,另一方面又以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为己任,怀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担当意识,以创新思维驱动发展,不断开发新领域、革新技术,“为我先锋”也在发展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具有了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为我先锋”的精神信念以及不断创新的思维方式成为了太重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十年动乱时期以及后来的一系列困难后,仍能屹立于中国装备制造业之林,引领行业发展,创造360多项中国、世界第一,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3.儒家文化的切磋之道与太重核心价值观中“精益”思想的融合

《论语·学而》中有一段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3]。《论语集注》:“《诗·卫风·淇澳》之篇,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4]“精益”一词即发源于此。首先,子贡提出了“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命题,认为修养德行应当做到贫贱的时候不谄媚,富贵的时候不傲慢。而孔子则进一步提出,贫穷的时候当不以贫为忧苦,坚持对于道的追求,富贵的时候要谦虚有礼。孔子对子贡能够做到“无谄无娇”、自守本心表示认同,同时提出应继续追求忘却贫富之心的境界。子贡是从具有消极意味的规定性的层面对个体修养的要求进行理解,即“从不做什么的维度阐释个体德性修养”[5]。而孔子提出的“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则具有积极意义,即从“做什么的维度阐释个体德性修养。”[5]由此,子贡悟出了二者的差别,提出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治学修身之道。《大学》有言:“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可见,从“切磋”到“琢磨”,从“治学”到“修身”是一个由浅入深、积极探索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有斐君子”才得以养成[6]。由此朱熹对《诗经》中的“切磋琢磨”进行了总结升华,对治学修身之道作出了“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的概括。“精益求精”作为儒家哲学的方法论范畴,表明了修身治学如同治玉一样,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的日趋完善的过程,并认为“传之三章,紧要只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朱熹以“切磋琢磨”隐喻“君子之德”,强调了要使“明德”得以彰显,达到至善之境,必须遵从切磋之道,用力而为,这之中内蕴了积极的治学态度和用世之道。

对于太重企业文化中的“精益”观念,太重集团董事长王创民解释为:管理的精细、产品的精致和发展的集约。太重企业文化中的“精益”思想是儒家“精益求精”理论的现代化表述,将“精益”理念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表明对于太重来说“精益”不仅是企业顺应时代潮流提出的管理之道,更是太重与生俱来地对于产品精雕细琢的执著,是追求极致的路径,也是太重人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可以说,太重近7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提升企业品质以及产品档次,不断由粗放走向集约、精益求精的改善史。在企业管理方面,太重不断探寻“精细化管理”之路。2003年以来,每年的经济工作会议都将“提质增效”工作作为重点议题进行讨论部署。2012年以来,“精细化管理”成为公司历年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之一,对管理的精细和产品的精致提出明确要求。在产品制造研发方面,太重不断强化精品意识。太重主营的产品包括风力发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锻压设备、矿山设备、起重设备、轧钢设备、焦化设备、化工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港口机械、工程机械、核电容器、齿轮传动、铸锻件、轧机油膜轴承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我国冶金、矿山、能源、交通、海工、航天、化工、铁路、造船、环保等行业,已累计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2000余种、近三万台(套)装备,累计创造了400余项中国和世界首台套产品。设计制造了20m3~75m3矿用挖掘机、100t~520t铸造起重机、三峡1200t桥式起重机、20MN~235MN铝挤压机、Φ114mm~Φ460mm三辊连轧管机组成套设备、“神舟”号系列载人飞船发射塔架、奥运会开闭幕式舞台设备等为公司标志性产品。轧机用油膜轴承,桥、门式起重机,减速机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TZ”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精益求精”在儒家思想中体现为“切磋琢磨”的修身治学的方法论原则以及积极进取、“止于至善”的价值论原则。这种思想表征于太重的企业文化,则是太重集团对于管理制度精细化的自觉要求以及创造精品、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使命感和价值追求,是太重集团打造成本优势、品牌优势、发展优势,实现企业转型跨越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4.儒家文化“至善”思想与太重核心价值观中“卓越”思想的融合

儒家讲求积极用世,经世致用以实现人生价值。《礼记·大学》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7]作为《大学》全篇的总纲,揭示了习得“大人之学”的三个要点,即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至善”即是儒家追求的臻于完美的理想人格。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至善的境界难以企及。于是儒家在塑造理想的圣人形象的同时,提出了“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矣”的说法。将理想化的“诚者”与执著追求圣贤之境的“诚之者”并举,由此提出了达到“至善”的八个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强调“学”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择善而学”,实现个人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在这一点上,儒家的“至善”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太重核心价值观中的“卓越”是儒家“至善”思想的一种当代表述。对于太重集团来说,“卓越”就是在更高的境界上追求超越,太重的“卓越”是在实践层面上对于儒家至善思想的践行。在太重集团的精神内核中,始终存在着强烈的发展意识,正是这种发展意识促成了太重近70年的持续发展壮大。太重从建厂之初的一张方寸大小的蓝图,到占地535万平方米的大型集团公司;从由几十人组成的太重筹备处到拥有15000职工、十余万退休职工以及职工家属的太重集团;从中央的七亿五千万斤小米的投资到目前太重逾400亿元的总资产,太重集团始终在超越自我,不断向前发展。太重集团的卓越精神不只体现在物质基础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更是一种不断求新、臻于至善的思维方式,体现为对于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对于发展体制的不断完善、对于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太重的卓越是诚信品格、创新思维、精益理念综合而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1999年,太重推行营销费用大包干,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产品结构、生产组织方式等各个方面推行改革,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21世纪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将榆次液压集团、山西煤机、太矿集团的国有资产重组划归太重,打造了山西装备制造业的旗舰——太重集团。2003年开始,太重集团提出走向世界的目标,所以主机产品实现出口,远销到了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太重奋力推进转型,新开发产品涉及新能源、海上核电、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成为国内唯一的火车轮对生产基地,是实力较强的风电、核电设备供应商。

太重的卓越思想是对传统儒家“至善”观念的继承与发展,理想是对现实的批判与超越。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企业,要实现发展就需要有理想作为支撑,需要凝聚核心价值。太重核心价值观正是这样一种存在,透过形式化、规范化的企业文化形式的表象,隐喻企业文化道德价值理念,蕴含了太重集团以及太重职工所具有的行为判断标准以及思维方式。把握太重的“卓越”思想中的求善观念,对于发展太重企业文化、凝聚企业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儒家文化助推企业文化渗透职工思想路径

(一)以职工的切身要求为切入点阐释精神理念

太重的企业文化的内核既已确定,未来就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挖掘企业文化外延。通过对于典型的宣传将企业文化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更易于职工接受、感知。通过开展儒家文化讲座,以儒家理念为媒介传播太重企业文化,从职工最关心的子女教育、家庭伦理、人际交往入手,以儒家思想阐释太重企业文化。通过儒家思想的渗入,促成职工思维方式的转变,引发职工精神层面的思索,增强职工对于企业及工作的责任感、事业心,最终促进太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在企业管理方面进行引导

在职工对于儒家思想及太重企业文化有了初步的认同后,再进行儒家思想与企业管理、企业各项活动的融合。以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比如,以儒家思想看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经销生产运行等。比如,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就要引导干部、职工从儒家“反求诸己”的思想进行思考,从自身出发,找寻造成问题的原因。通过“仁爱”“诚信”等观点的阐发使职工能够理解用户,提高处理好与用户关系的能力。

(三)广泛利用宣传媒介传播文化

文化不仅要在内部融合,而且要向目标受众传播。企业文化要通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职工行为被用户感知。因此,规范职工行为尤为重要。对于各部门职工进行入职筛选、培训,同时需要职工能够以企业精神为自身行为的指导并自觉遵守企业制度,通过自我完善,提升服务质量。在监管工作中,需要定期对职工进行考核,完成文化的传递。利用媒体对内、对外宣传企业文化,对内起到渗透作用,使职工自觉地规范行为,同时对外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儒家思想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革故鼎新的进取精神以及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儒家思想以及方法论原则丰富和充实太重集团企业文化,是推进太重企业文化深入职工思想的有效途径。当然在汲取儒家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抱有扬弃的态度,有选择地吸取儒家文化具有积极意义的因素,规避消极因素,建设适合太重自身的企业文化,以制度约束和道德约束双管齐下,使儒家思想在太重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一个新角度的诠释。同时,使太重集团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在儒家思想深入人心的厚重基础中得以深化和加强,并最终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太重儒家文化儒家思想
夕阳太重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刘元堂:颜鲁公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看太重了
没看清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论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