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要素探析

2019-01-20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国际化教学资源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组成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国际合作办学的理念,加快国际化发展的步伐,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国际化这个大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树立全球化意识和国际化的理念,顺应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化进程的发展规律,积极主动地加入到高职院校发展的潮流中,正确认识到影响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对应扩展各高职院校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从而提升其办学实力,提高学生在国际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国际化人才。现将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的要素进行归类汇总,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师资国际化

1. 师资队伍“引进来”的国际化水平

高职院校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最主要的抓手便是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分为“引进来”和“走出去”,首先是“引进来”。外籍教师资源缺乏,便很难保证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顺利进行。我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虽然都配备了外籍专家和教师,但有些外籍教师可能仅限于教授基础语言类课程,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无从涉及,这种状态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并不能够真正体现该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水平。同时,“引进来”的师资以及职教理念和课程体系应该和高职院校本身的办学性质、办学理念以及专业领域相结合,不能照搬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是要有效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以此来促进国内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水平。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并非师资队伍的国际流动,同时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并不止于此。姬玉明借鉴OECD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界定,认为高职教育国际化是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职教育交流与合作。高职院校“引进来”的师资应该是引进国外优质的并且对口的教师资源,能够把其所在国家甚至是国际的高职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国际化文化交流活动等融入到专业教学中,通过英语这个语言工具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开展双语教学,同时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使教学形式能够国际化,从而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能够达到国际化水平,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

2. 师资队伍“走出去”的国际化水平

随着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国际化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被派往国外进行研修或学术交流,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国际化是高职师资队伍提升以及体现一所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高职教师国际化理念,高职教师“走出去”,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高职院校先进的教育模式和育人理念,这已经成为培养国内高职教师国际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为例,该校与英国米莱学校、英国伦敦克兰弗德社区学院以及丹麦克雷德里克斯伐克学校等知名院校建立了姊妹院校关系,截止到2012年底,学校累计110名教师分别被派往以上三所国外院校进行出访交流,其中有24名教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到三个月的语言和教学培训,为学校的英语特色教学注入了强劲的血液,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校的国际影响力,为学校后续的国际合作项目铺平了道路。高职教师“走出去”,主动学习国外高职院校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注入全球化意识,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高职教师“走出去”,适应国际化,学习先进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培养国际意识,使教师能够培养出国际性的人才,使学生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教师“走出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赴国外高等院校进行交流或是进行深造,然而高职教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仍然具有诸多限制,如:选派出国进行培训和深造的教师仍然是少数,其中能够进行深造、进修学位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教师出国考察、学术活动和培训都是短期进行,这样很难深入学习国外院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也很难接触到学科的核心区域;和对方对接的学校往往不是高等职业院校,而是普通的高等学校或中学等,这样便会使国际化流于形式或是无法最大限度地达到高职院校国际化的要求。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各专业对国际化的不同需求,将更多国外优质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引到国内高职院校,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适度的调整,切忌专业不对口或是对教学资源进行照搬照用;同时将更多国内的优秀教师选派到国外知名的高职院校进行短期、中期和长期等各种培训和进修,切实提高国内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水平。

二、教学效果的国际化程度

师资队伍对于学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效果也会影响国内高职院校的国际影响力,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面。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认证、生源的国际化、参加国际化的职业技能大赛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国际化程度。

1. 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除了要着眼于英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培养等方面,还需要立足于学生在国际化培养过程中的受益情况。随着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要求不断提升,因此人才培养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对于国际化理论水平的研究,而也应该同时重视对学生国际化技能的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经济活动都会受到国际惯例的制约,人才培养也要求职业教育具有国际化能力。欧洲一些国家从20世纪九十年代便开始采用共同的职业资格标准来认定一些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水平。从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我们国内的高职教育水平还无法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因此若要提高国际化的职业资格认定水平,首先需要构建健全的职业教育质量认定机构,逐步完善国际化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加速推行同国外的专业资质和职业资格的合作,从而使高职教育明确努力的方向,既要让学生达到国内行业的用人标准,同时又能得到国际相关行业的资格认可,逐步健全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目标,提高人才的国际认可率和竞争能力。在培养学生国际化能力的同时,高职院校也不应放松对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在引入国外师资资源时,也应该同时引入国际通用的资格证书对应培训。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也可以引入外方学校的相应教学和课程标准。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2006年与德国科隆莱茵-埃尔夫得学院共同合作开发了“气动-电气动”实训课程,建立了德国标准的电气动实训中心,聘请德方教师按照德方该课程使用的教材在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了150学时的教学,该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续至今两个学校一直保持师生的交流互访,不仅提高了中方学校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国际化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

2. 生源的国际化

生源的国际化主要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留学生以及本校学生赴国外留学或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和研究等方式来实现。

2002年,欧洲开启了职业教育学生参与国际流动的项目,随后更是提出“欧洲每年需确保20万的学生有出国学习和实习的机会。”体现了生源的国际化流动对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生源的国际化流动,让学生能够开阔视野,学习国际化课程、进行国际化技能的实践,拥有国际化意识,从而在全球化竞争中,能够把握住机遇,成为高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国内高职院校应该对于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适合自身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找到符合自身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内容,来展开并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照搬国外合作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教材到课程,从师资引入到评价方式,都原封不动地移植到国内院校,这样便会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因此,生源的国际化不能片面追求中外合作交流的数量,更要将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和本土培养模式进行嫁接,结合国内高职院校的专业实际和学生需求,领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精髓,以国外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训练学生国际化职业能力以及就业能力为目标,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评价并及时调整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国际化平台,培养出国际化人才。

3. 参加国际化技能比赛

参加国际性技能比赛,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扩大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参加这些比赛,不仅可以增加直观地学习国际先进技术的能力,同时更加能够在国际范围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知名度,提升中国高职教育的形象和影响力。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起步较晚,为了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持续性发展,使我们的职业教育能够具备更大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参加国际化技能比赛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路。高职教育本身便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导向,因此学生除了能够取得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之外,在国际化技能比赛中若能脱颖而出,更是能够增加学生在国际人才竞争市场的实力。

三、人才培养过程的国际化程度

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的国际化程度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的另一个要素。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过程的国际化程度,同时教学效果是衡量人才培养过程国际化程度的标准。人才培养过程的国际化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人才培养过程又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是高等职业院校在目前这个国际化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但并不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的照搬或复制,而应该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两种教育国际化的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要将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放在实践性教学和就业岗位国际化上面。引进国外高职院校先进的信息网络和仿真模拟技术,建立中外合作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实训室,在结合自身国情和专业特点的基础上,使教学技术和设施达到国际化水平,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教学资源的国际化。在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的过程中,也要重视教学资源的国际化,师资的“引进来”和“请出去”,同时也带动了教学资源的国际化流动,这就要求国内高职院校在引进国外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机构和设置等,不能完全照搬,而是需要根据各高职院校具体生源情况和专业背景,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资源的调整,以达到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片面追求全英文教学过程,虽然引进了大量外籍专家对学生进行教学,但由于没有考虑到生源的实际语言学习情况,这样便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也会使人才培养的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加强人才国际化职业指导。全球经济发展迅速,职业结构不断调整,就业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高职院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根据国内外就业形势,不断进行实际市场调研,分析国内外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帮助学生提高在国内外人才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应该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以及不同专业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质和能力,提升教学效果的国际化程度,注重人才培养过程的国际化,从而切实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国际化教学资源
聚焦港口国际化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