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导向下高职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19-01-20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素质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德”为先,高等教育不能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据统计,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因此,各行各业对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之外,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科类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想具备更强的职业素养,要想能够受到企业的青睐,必须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功夫,真正把“德”字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当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一、“立德树人”与高职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契合的必要性

其一,对于端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十分必要。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与斗争愈发频繁。西方“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普世价值”在我国传播,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极大威胁。当前“95后”的高职学生,由于缺乏与社会的有效接触,社会经验不足,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处在形成和稳定之中,有部分大学生在此过程中迷失自己、理想信念模糊、个人职业观与国家倡导的就业观相背离。如不及时端正学生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将来的择业和就业会产生不良影响,造成学生对一些职业产生偏见,甚至出现“少付出、多回报”的错误就业理念。只有将“立德树人”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机契合,才能在纷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正确政治立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以奉献精神和时代价值作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完成立德树人融入大学生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

其二,对于树立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十分必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将立德树人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自觉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增强奋斗精神,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将中国梦作为个人的梦想与追求。有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从而对自我也会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和评价,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激发自身的兴趣,达到一个完善的职业价值观。

二、当代大学生在“德”上有所缺失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道德理论、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可以归纳总结为八个字:忠、孝、诚、信、礼、义、廉、耻。

忠——大到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小到忠于单位、忠于家庭,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应具备的最质朴的品性和情感,是保障我们中华民族舞发展壮大的凝聚力。古有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近有无数革命志士为新中国建立抛头颅、洒热血;今有无数解放军将士为祖国安宁舍家保卫边疆、无数科学家为了中国成为科技强国为科学事业献身,这都充分表现了对祖国的忠诚。缺失:崇洋媚外是当代大学生缺失“忠”的典型表现。网络时代的到来,实现了全球信息的共享,让我们有机会学习先进国家的知识和技术,同时一些负面的东西也随之而来,个人本位、功利主义滋长,致使一些学生对国家忠诚度降低。

孝——养且敬的理念,是一份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论是在现代还是未来,它都是适用的,合适的,是超越时空的。孝是做人的根基,孝不只是物质上的孝,更是精神上的孝。缺失:当今社会,孝的观念逐渐淡薄,网络上经常出现一些不孝的社会现象,比如啃老,遗弃老人,虐待老人,很少回家看老人等等。一些学生毕业后,一直不去工作,靠父母养活,自己都不能立身,如何谈孝。

诚——是做人最基本的条件,说真话、做实事,对人真诚,对事真诚,诚实对待对自己做过的事、说过的话。缺失:不能诚实的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眼高手低,不能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最明显的一点,有些工科类高职学生,总是认为自己选错了专业,为不认真学习找借口,不能诚恳的对待自己的选择,并以此为借口不好好学习。

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忠实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一个人如果违反了承诺,那么他的名声就得不到传扬。中国也有很多形容信的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等等,都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对信义的重视。缺失:没有契约精神。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到大三都会设置订单班顶岗实习环节,学生通过企业宣讲和到企业实地考察后,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但很多同学进入企业正式实习没有几天就会以各种理由要求退出,孩子们第一次走上工作岗位难免有些不适应,这可以理解,但既然签订了实习协议,退出就相当于撕毁契约,就会降低自己的信用,在企业眼中的信用度也会大大降低。

礼——礼仪之邦是中国的标签,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崇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中国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会培养基本的礼貌意识,像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缺失:有些同学从小娇生惯养,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礼貌意识淡薄。存在不分时间场合大呼小叫、随地吐痰、乱抛纸屑、起哄、不排队等现象,对老师缺乏应有的尊敬。

义——小到左伯桃、羊角哀兄弟情义,大到刘胡兰、董存瑞等先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境界,无不反映出要实现我们共产主义伟大事业,义字的重要性。缺失:部分学生对自己应承担的义务淡漠,比如:爱护环境的义务、尊敬长辈的义务、帮助他人的义务等等。

廉——不仅是对从政者的要求,也是我们普通百姓应具备的品德。廉与贪是对立的两个字,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中贪欲较强,在工作中肯定就会失廉。因此,廉与俭是相关的,只有在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在工作中才能够做到廉洁自律。缺失:没有俭就没有廉,奢侈浪费的习惯是滋生腐败的根源。现在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淡薄,很多学生都是独身子,家庭环境再不好,也不会亏了孩子,这就造成有些学生养成了奢侈浪费的习惯。

耻——耻感的核心内容是以遵守社会规范,激发道德力量为荣,以违背社会规则、法律规范、背弃道德原则为耻。缺失:羞耻心也是一些学生严重缺失的东西。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手机软件可以实时共享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把一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行为暴露无遗。比如:有大学生失恋,靠虐猫来泄愤;有的女学生为了赚取点击量播放一些不雅视频等等。

以上八个方面“德”的缺失,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西方国家先进的科技和理念逐渐被中国大众所接纳,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西方一些追逐权利、金钱等不良的思潮也随之进入中国,对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也会受到更深的影响。

作为一名工科高职教师,面对上述缺失,严重认识到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院校都要把培养人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我们不能把学生培养成“有能无德”,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德才兼备”。

三、“立德树人”导向下高职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要实现“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力点就是要围绕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向、模式和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和顶层设计,以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立德树人”的导向下,从知识培养、能力培养、素质培养和素质评价四个方面来进行精心构建,把学生们“德”的缺失有效地进行弥补,让“立德树人”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真正体现。

(一)“立德树人”导向下的知识培养

以往的专业人才培养更多的注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虽然培养方案中都加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但效果并不显著,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入耳、入脑,但没有入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要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其内容是“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因此,我们首先要在人才培养知识结构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指引,对上述缺失进行有效弥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将缺失的元素巧妙融入进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端正一些观念。不同学院的工科专业教学计划虽有所不同,但大体框架基本一致,分为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职业技能课。

1.在公共基础课中普遍都会开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思政类课程,在课程中应紧跟形势,更多引入国家在新形势下取得的重大成果,让学生更多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培养“忠”于祖国的情怀。大学英语课程中,除了英语能力的培养外,可以多介绍一些国外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学生了解在国外生活“诚信”的重要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安排学生一个课后作业,教会自己的父母一项计算机应用技巧,比如给父母用英文写一封家书并发邮件,教会父母使用邮件功能,拉近了亲情,体现了“孝”字。利用这些环节根据学生参与程度评定学生相应成绩,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因素。

2.在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程以及职业技能课中根据不同专业会开设不同的课程,比如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动、数控加工、公差与配合、加工中心实训、钳工实训等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学生们会进入实验实训场所,首先要对学生们进行6S或7S认证的培训,也是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真正体会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比如,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实训场所,要虚心向实训老师请教,培养“礼貌意识”。在实验和实训过程中,通过分组培养学生们团队合作精神,共同研究、共同动手、分工明确、成绩共享,明确责任和“义”务。通过实验和实训培养学生勤奋节俭的习惯,比如加工工件时要考虑毛坯成本和加工成本,避免不必要浪费;爱惜工量夹具,节约辅助材料等等,培养“廉”洁品德。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实验没有成功或加工的产品没有合格,要让他们有“羞耻”心。

(二)“立德树人”导向下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

高职院校非常注重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但我们俗话常说“做事先做人”。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做事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做人的能力,也就是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结构相对素质结构要简单一些,只要针对不同行业的能力需求来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即可,比如机械行业一般需要读图识图能力、三维建模能力、工艺编制能力等等,我们可以通过不同课程分别培养。但素质结构就比较复杂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社会需要的素质融入到专业课程、学生生活、学生活动等方方面面进行培养,同时让企业也能够参与到学生素质培养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关注学生日常生活,通过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培养各方面素质。比如,举办晨跑或夜跑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升坚忍不拔的意志;举办大国工匠征集活动,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号召光盘行动,提升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试验无人监考的考试模式,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开设各种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特性,提升人文素质。

2.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动培养高素质人才。根据《企业对大学生能力要求调查报告》,企业认为目前大学生最欠缺的是承受压力和克服困难素质、吃苦耐劳的品质。具体表现为,在工作中挑肥拣瘦、华而不实、急功近利、对工作缺乏热情、定位不明等特点。

针对上述特点,说明很多学生从选择专业开始对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导致学着学着就失去了兴趣,勉强毕业了,对相应工作也没有热情。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可以与企业联合,在初始阶段开展专业认知活动,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可以到企业中体验环境和相应岗位,给学生一个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

在专业学习的不同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企业安排导师进行学徒制辅导,通过亲手体验和真实工作,让学生逐步适应企业和社会环境,发自内心的认识到“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就是为人处世的宗旨,做到这八个字也就满足了高素质人才的标准。

(三)“立德树人”导向下的评价方式

目前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以专业课程学习评价为主。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应将专业能力评价与素质评价分别评价,形成两条评价主线,而且各占50%的成绩。素质培养如果只是教师空喊是没有实际效果的,必须加大评价力度,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重视,并且自觉去提升。

四、结论

“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有自身的特点,必须通过融合多种培养方式,同时加大素质培养评价考核力度,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素质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