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策略研究

2019-01-20黄鹤楠党梦娇

图书馆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医学类医学院校馆藏

黄鹤楠 党梦娇

(沈阳医学院图书馆,辽宁沈阳110034)

2018年6 月,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要求。多年来,教育部持续开展的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正是对“以本为本”发展理念的有力践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支柱的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建设符合高校教学科研发展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值得深入研究探索。

1 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图书馆评估指标的要求和意义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重要条件,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图书馆等级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根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需要,各高校都在不断加大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同时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1.1 本科教学评估中图书馆的相关指标

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教学基础设施,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占据重要地位。评估指标体系中涉及图书馆的指标既有定性指标“管理手段先进”“图书馆使用效果好”,也有定量指标“生均图书册数”“生均年进书量”等,这些指标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医学院校本科教学评估的范围主要包括学校的定位与目标、教学资源等方面。其中在“教师和教学资源保障度”这一指标中涉及到对图书馆资源的评估,指标要求馆藏总量须达到生均80 册,每年新增图书达到人均3册。

1.2 评估对馆藏资源建设的促进作用

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评促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旨在通过评估工作促进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按照图书馆相关评估指标的要求,医学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应在确保达到评估指标的基础上,按照学校的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从学校各本科专业的实际需求入手有针对性地构建馆藏资源体系,为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临床医疗等工作提供可靠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

1.2.1 提升以人才培养为本的服务意识

教学水平评估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与本科教育教学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辅助教学的功能,图书馆通过图书馆工作委员会、读者座谈调研、文献信息联络员等方式,积极与教学部门建立紧密联系,主动深入了解读者的特殊需求,高度重视读者的反馈意见,真正做到围绕学校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工作,从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出发,从最大限度满足读者文献信息需求出发,科学规划馆藏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了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1.2.2 提高文献资源保障率与利用率

教学水平评估影响着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与成果。为确保达到相关评估指标,各图书馆可以按照指标要求制定年度图书购置方案,学校加大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以解决在图书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采购数量与质量矛盾的问题,同时也可缓解因经费不足而无法购进外文文献、电子资源等问题,快速增加和丰富馆藏内容,使馆藏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符合本科教学科研的实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的文献保障率和利用率。

2 当前医学院校图书馆馆藏结构体系存在的问题

按照本科教学评估相关指标的要求,医学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应充分考虑医学院校的特点,馆藏内容应体现医学特色,根据医学科学的发展模式合理优化馆藏结构,注重专业化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但按相关要求来衡量,目前医学院校图书馆的馆藏体系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馆藏各类图书分布不均衡

医学类院校专业性较强,一般来说,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中生物医药卫生类图书所占比重较大,复本量较多,流通量往往也是最大的。虽然医学院校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呈现出以医学为主的特点,但是在全部的医学类图书中,还存在各个细分类目的藏书数量不均衡的问题。例如,某些学校为了达到评估标准,在短时期内购买了大量价格低廉的社科类图书,有时甚至会放宽对购买图书的年代及复本量的限制,导致当年购进的图书不符合市场出版各类别图书的比例,进而导致整个馆藏结构比例不够协调。

2.2 馆藏图书复本量设定不合理

虽然设定统一的图书采购复本量便于图书的采购和管理,但是在实际图书流通过程中,不同类别的图书流通量差别较大,容易出现学生利用率较高的图书没有足够的复本量,而很多借阅率不高的图书却有闲置复本等现象。有些图书甚至由于专业性较强、阅读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借阅率极低,严重浪费了图书馆的物理空间、管理成本及图书经费等资源。

2.3 馆藏教改图书资源不够丰富

为了更好地保障本科教育教学需要,医学院校图书馆积极跟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更新各类学科专业所需图书资源,逐渐增加“整合医学”“混合式教+学”、PBL 教学改革等相关内容的文献资源。但由于这些教改课题目前大都处于教学研究前沿,因此市面上能够采集到的相关文献资料的数量和种类十分有限,馆藏资源尚不够丰富,需要图书馆采访人员加大采访力度,加强调研,深入发现,不断积累相关文献资源。

2.4 馆藏文献服务保障不够到位

在传统图书馆中,印刷型文献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印刷型文献馆藏量不断累积,占据大量的馆藏空间,现实上造成了图书馆的物理空间有限,无法满足读者对阅览空间多样化的需求。另外,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的馆藏比例失调,电子资源所占的比例较低,内容质量不高,对辅助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够明显,阅读电子资源的硬件设施不足,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馆藏资源多元化服务的建设和布局,严重制约着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

3 构建具有医学高校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医学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应该立足于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于教育科研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需求,既要突出医学院校馆藏特色,又要确保馆藏资源的稳定增长与体系健全,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提供可靠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

3.1 突出医学馆藏特色,保障类目丰富多彩

为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本科教学中的保障作用,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在文献资源建设上有所侧重。以沈阳医学院图书馆为例,在购置图书资料时,生物医药卫生类图书所占比重较大,每年采购医学专业图书的总册数一般占当年采购新书总册数的50%以上,目前馆藏医学类图书占比达到馆藏总量的48%以上。在确保医学专业图书的基础上,还应重视思政、社科、通识类图书的采购,尽可能增加非医学类图书的种类,使馆藏书目种类更加齐全,内容更加丰富,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文献资源保障。

3.2 实施专业靶向采购,确保资源精准增长

图书馆的经费固然是有限的,在采购图书时难以面面俱到,需要根据采购图书的类别和复本量详细制定经费预算,不能一概而论。图书馆在采购各专业文献资源时,应首先了解各专业师生对于文献资源的数量、种类以及载体形式等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各学科专业图书的采购策略,实现靶向定位,精准采购。沈阳医学院图书馆在确保馆藏医学专业图书的总体比例的基础上,还将馆藏的医学类图书按照学校本科教学11个专业进行了分专业调查统计,从而深入了解和掌握馆藏医学类图书对各学科专业教学的保障情况,并对馆藏医学类图书的具体构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作为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依据。

3.3 按需制定采购复本量,调整各类图书藏量

根据馆内各类图书的实际流通情况,按照不同的学科专业分别制定医学类图书和非医学类图书的复本量标准。以沈阳医学院图书馆为例,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由于学生考证需求较大,可适当增加馆藏习题类参考资料的复本量;护理专业和口腔专业图书由于市场出版种类较少、单价较高,可以选择性增加复本量;流通量较少的自然科学类和工业类图书,应以增加馆藏种类为主,可适当减少复本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图书经费,丰富馆藏图书类别,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各类图书的利用率,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3.4 纸电资源协调发展,构建合理的馆藏结构

2017 年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的馆藏数据统计规则,正式将电子图书纳入馆藏总量统计范围。因此图书馆在新书采购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电子图书,将电子图书作为馆藏资源的有效补充,既可以节省物理存储空间,又可以进一步丰富馆藏资源。另外,在电子图书领域内,社科类、通识类的电子书数量众多,可选择的范围更广,大学生读者的阅读需求也较大。鉴于电子图书已经纳入馆藏统计范围,且更加符合青年学生读者的阅读喜好,因此在制定年度采购计划时,可逐步增加电子图书的经费投入,订购医学专业相关的电子图书数据库或是单册购买,改善馆藏结构中纸电资源不均衡的现状,更好地满足多元化的读者需求。

4 结语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这是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对于高校及其图书馆的发展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评估工作不仅能鉴定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诊断高校图书馆工作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发挥评估指标的导向作用,正确引导高校图书馆加强馆藏文献资源的管理,构建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完善的发展机制,以切实达到“以评促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效果。

猜你喜欢

医学类医学院校馆藏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医疗体育功能在医学类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