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图书采购渠道管理研究

2019-01-20曹雪梅

图书馆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供应商渠道供应链

曹雪梅

(大庆油田图书馆,黑龙江大庆163000)

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和实际应用,推动现代图书馆业务的运行方式、服务内涵以及组织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其中就包括图书采购工作[1]。图书采购作为图书馆的基本工作内容之一,其质量如何对于满足广大读者的多元化阅读诉求以及促进图书馆总体服务效能的提升,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加快构建现代化图书采购渠道,并形成便捷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已为广大图书馆所充分重视。当前,“互联网+”管理理念以及网络服务技术已日渐融入到了图书采购工作中,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的改革与创新[2]。但从实践运用层面来看,尚未有成熟的“互联网+”环境支持下的图书采购渠道管理模式在国内图书馆界推广运用。因此,有必要分析“互联网+”环境对现代图书馆图书采购渠道的影响,探索优化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渠道管理策略。

1 现代图书馆构建图书采购渠道的优势

“互联网+”环境的最大特点在于有效地实现了技术层面的集成,因此,现代图书馆依托“互联网+”环境所构建的图书采购渠道与传统采购渠道相比,在技术层面获得了极大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信息互动系统的建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以及APP软件的推广功效这3个方面。

1.1 信息互动系统的建立

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服务的技术支持水平获得了空前的进步,信息传递与接收的效率也明显得到提升。图书馆依托“互联网+”环境下的技术优势来构建信息互动系统,不仅可以在图书采购渠道管理方面实现上、下游群体的无缝对接,而且可以通过自动化网络管理体系的运行,来实现图书采购全流程工作效能的大幅提升。尤其是将云平台引入信息互动系统之后,现代图书馆可以依托云平台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实现图书采购信息传递链与供应链的有效对接,进而使采购渠道的上中下游群体实现更为有力的信息交流与互动[3]。

1.2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获得大数据技术支持的现代图书馆图书采购渠道,将会呈现出以下三方面优势:首先,大数据技术可以极大提升图书采购等相关事宜的运转效率。在图书采购工作中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快速匹配与读者阅读需求相一致的图书资源,此外还能进行多类型图书文献检索,并根据图书排行榜确定最终的复本量。其次,大数据技术还能提升图书选择的精准性与科学性。通过采集读者基础信息指标,如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职业等,实现一对一的阅读需求匹配,使图书资源快速匹配特定读者群体。通过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提升了图书资源的使用率,从而避免出现图书过度闲置等问题。再次,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预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读者的阅读需求,并形成较为准确的读者图书需求趋势分析表单,图书管理人员可据此分析出潜在的热门以及冷门图书类型,以便对图书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提升整个图书馆管理的实效性与精准性[4]。

1.3 APP软件的信息服务反馈功效

互联网服务能力的逐步提升,使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在图书馆读者中的普及率逐年提升。以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读者可以通过下载图书馆或图书供应商推出的各类APP 应用软件,实现阅读需求的反馈。通过分析这些APP 软件的功能可以发现,不仅读者阅读意愿征集功能普遍得到体现,而且读者在线订阅、阅读意见反馈等多样化的服务功能也可以借助APP 软件操作途径获得支持。借助APP 软件的信息服务反馈功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现代图书馆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图书采购决策,并基于多样化读者诉求畅通后续服务。

2 图书采购渠道建立的机制分析

2.1 整体协同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图书采购渠道可以看作是一个有机联动的系统,应当围绕各个环节,通过协同优化的方式来逐步提升采购链的整体运作效能。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采购渠道建设的重点在于实现系统整体的协调性,以此来切实保障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的能力。同时,图书采购渠道的优化设计也应当侧重于外部资源的管理,这就需要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构建专属的图书供应网络服务体系,并以此来做好图书采购的质量控制等具体内容[5]。

2.2 专业化

在当前公共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种类型新颖、形式多元的图书资源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一些与社会伦理道德风尚、基础科学认知相悖的图书也充斥于市场,采购人员一旦疏忽则很难将其识别。这就要求图书馆充分重视图书采购渠道负责人员专业化素养的提升,要将工作团队的总体专业素养看作是保障图书馆阅读服务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素。从组织运行程序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应当着手组建专业化的采购工作团队,专职服务于图书采购工作,尤其对于采购金额较大、涉及面较广的采购工作,应引入采购计划专家评审环节,以此来确保图书采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6]。

2.3 动态性

随着“互联网+”环境与实体生产、服务部门的深度融合,图书供给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变化的趋势,图书馆的采购策略应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尤其是在采购供应链的不同环节中,要结合职能定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与改变。从总体上来看,只有采购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充分适应服务环境发生的变化,才能推动整个采购供应链系统的动态性发展,促进图书馆阅读服务战略目标的实现。

3 图书采购渠道的要素构成

提高图书采购渠道的运行能力,需要有效协调与采购渠道构建相关的要素。从总体来看,与“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采购渠道建立相关的主要包括供应商、图书馆、读者以及网络服务平台四大要素。

3.1 供应商

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一些服务能力更强、书籍质量更高的民营图书供应商、网络渠道销售商逐步成为市场中图书供应商的主体。这些供应商不仅经营理念超前,而且市场营销意识较强,同时他们特别注重实现图书供应后期的增值服务,如及时到位的物流配送、数字化同步资源的免费供给等。随着国家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的经费也逐年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可以长期合作的优质供应商对于现代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发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图书馆应该制定明确的供应商选择标准,并制度化规范图书采购招投标程序,以此来选择具有良好的社会公信力、书籍出版标准规范、后期服务及时到位、物流配送高效的优质供应商[7]。

3.2 图书馆

图书馆在图书采购前期,要依据自身的发展方向以及目前的文献资源建设情况,制定详细的采购方案,然后按照采购方案组建专项工作团队,有条不紊地进行纸质图书以及电子图书的采购。目前,国内大部分图书馆所采用的图书采购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自主化专项采购,图书馆根据特色化图书资源建设方向,专门针对新兴学科、热点学科以及特色化学科进行图书资料的采购,在采购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下的大数据技术优势来提高采购的精准性与科学性。二是委托采购,图书馆提前制定出需要采购图书的明细与基本要求,包括图书的数量、质量、采购时间等,然后委托政府采购部门,面向全社会进行招标采购。

3.3 读者

图书馆服务的读者类型千差万别,因此所采购的图书既要具备全面性,又要具备专业性。图书馆在开展图书采购的过程中,应当慎重把握以下两方面的情况:一是要动态了解掌握本馆服务读者的类型与阅读需求方向,以强化应用为向导,采用云技术手段储存与读者阅读行为和基本属性相关的数据,定期开展大数据分析,以分析报告为决策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二是要注重同层次、不同类型图书的合理化搭配,应择优配置符合读者需要的专业读物、文学作品、科普图书、国学经典等不同类型图书的比例,同时还要保障数字阅读资源与纸质资源的统一匹配。

3.4 网络平台

依托“互联网+”环境所形成的网络平台,可以使图书供应商、图书馆和读者之间进行即时化沟通。这就使得图书馆图书采购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新型图书采购模式逐步形成[8]。现阶段在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以图书自动化荐购管理系统以及自主选书系统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前者主要是通过整理读者在线留言进而为优化图书采购提供信息支持;后者主要是图书供应商对图书的阅读量进行采集与分析,将最终数据结构进行对比,确定热门图书以及图书类型,随后借助图书推荐平台向不同读者进行精准推送。上述两类系统对读物的推荐,具有专业性和职业性特点。结合实践运行情况来看,目前的网络服务平台需要进一步优化选书系统功能模块,酌情增加读者选书模块,以此提升平台运行的普惠性。

4 图书采购渠道建立与优化完善的策略

4.1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图书采购一站式管理

传统图书采购主要由三个角色共同完成,分别为供应商、图书馆以及读者,然而三个角色的关系相对独立和封闭,图书采购工作的所有环节都是独立运作,这是造成图书采购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原因。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采购涉及的三个角色均可以实现高度整合,通过搭建一站式图书采购平台,可以让图书管理供应链更加高效和完善。相对于传统图书采购模式而言,现代化的采购平台具备以下突出特点:第一,涉及图书以及读者的相关数据系统较为完善,能够综合分析不同类型图书供应商、读者以及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并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归集。第二,具有数据信息共享模块。传统图书馆图书采集工作中,各个角色的职能分配较为单一,导致整个图书采购流程碎片化,其采购效率并不理想,甚至出现各个参与主体各自为政的情形。在一站式平台的应用下,无论是读者还是供应商都加入图书采购全流程,使整个图书采购环节都能实现及时沟通与反馈。第三,与图书采购相关的环节能够更加自主沟通与协调。一站式图书采购系统打破了信息相对闭塞的瓶颈,无论是读者还是供应商都能借助平台就图书问题进行深入沟通,有效对图书采购信息进行分享。第四,帮助采购人员改善管理模式。采购人员能够对图书采购历史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为后续批量处理创造良好条件[9]。

4.2 以实现协同采购为目标,有序拓展供应链管理体系

图书采购涉及图书供应链中的诸多环节,只有以实现协同采购为目标,畅通供应链管理体系,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图书采购的成本,并提升整体运行的效率。因此,图书供应链中的相关部门需要立足自身职能,深度开展合作,才能实现共享共赢。从当前图书供应链的现状来看,实现协同管理需要从以下两个维度同时推进:第一,横向协同采购,主要指的是多个图书馆在采购需求、采购价格、采购供应以及采购谈判等维度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向图书供应商实施统一采购。第二,纵向采购,指的是图书馆高度整合涉及采购相关的单位以及部门。通过这种方式打通图书采购的各个环节,从而提升采购的精准性和综合运转效能[10]。

4.3 优化采购组织程序,推动管理框架的重组

在“互联网+”环境的影响下,全社会的供应链组织管理方式都已发生变化,基于这一现况,图书馆在图书采购方面也必须积极适应变化,主动结合实际业务发展的需求,来优化采购组织程序,推动管理框架的重组。从实现路径来看,应当注重把握以下三方面问题:首先,要对现有图书管理流程进行改善与优化,借助互联网手段监测图书管理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不断进行分析与调研,结合重新设计与布局,提升图书采购的综合效率。其次,要对采购部门以及配置人员进行筛选与优化重组,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能以及部门的近远期发展目标。最后,要加强图书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推动采购信息能够及时在各个业务部门快速流通[11]。

4.4 注重读者体验,建立动态图书采购方式

图书馆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的读者千差万别的需求,尽可能实现差异化发展目标,在设计采购方案时,采购人员应以读者需求以及阅读体验为基础,建立起动态的图书采购方式。例如,根据大数据技术分析的结果,对于阅读频率不高的图书类型,适当控制采购量;对于读者阅读需求量大的文化休闲类图书,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起联动供给的方式,在保证及时供给的同时又能确保不过度采购。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解决图书需求与供给不对称的问题,确保读者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12]。

5 结语

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应当深层次挖据技术集成与图书采购管理不同环节之间的契合点,并以此为基础,在保障图书采购效率与图书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推动图书采购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这不仅是现代图书馆管理能力与时俱进的体现,同时也是“互联网+”环境下满足各类读者群体多元化阅读服务诉求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供应商渠道供应链
中国铸造供应商产品目录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中国铸造供应商产品目录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创举措 拓渠道 提质量
海德威,最佳压载水处理解决方案供应商
渠道与内容应当辩证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