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校史馆讲解员培养路径探讨
2019-01-20陈祖耀
陈祖耀
(阜阳师范大学,安徽 阜阳 236037)
近年来,党和国家陆续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系列举措和探索路径,明确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1]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明确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是高校开展“三全育人”的基础机制,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育人环节单独列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范围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进一步延伸。
从目前建有校史馆的高校来看,大多高校校史馆一般归口到档案馆、图书馆等服务保障部门或单独设立,校史馆讲解员的构成一般以在读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校学生是校史馆讲解员队伍的主力。校史馆的管理服务属性以及讲解员以学生为主的组织特点,使得校史馆理应成为高校构建“十全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史馆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学校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校史馆讲解员作为口述学校历史、宣传学校发展成就、传播学校文化的专业人员,面向全校少者几千人、多者几万人的在校生规模开展校史讲解活动,每年还接待大量校外人士来访,服务对象覆盖校内外各类人群,其自身素质水平不得不引起重视。以下,笔者从校史馆讲解员的身份属性、目前存在问题、解决思路对策三方面,对“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校史馆讲解员培养路径进行初步探讨。
一、“三全育人”背景下校史馆讲解员的身份属性
(一)校史馆讲解员是学校开展实践育人活动的参与者
高校校史馆详细陈列学校发展的历史资料、突出展示学校教学科研与管理成果、集中展现育人传统与校园文化,往往成为二级学院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党员团员活动日”等活动的首选,是培养在校生爱校意识和爱校情怀的重要场所。校史馆讲解员,以丰富全面的校史知识、精湛恰当的讲解艺术,引发参观者对高校校史的关注,加深参观者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使他们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因此,校史馆讲解员,成为校史馆实践育人环节的主体。
(二)校史馆讲解员是校史馆场馆运行的管理者
在校史馆管理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讲解员直接参与校史馆日常管理与运行维护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校史馆日常开放工作,需要学生讲解员按照场馆开放计划进行值班或轮班;二是关于校史馆场馆建设与维护,学生讲解员可以结合实际讲解经验为场馆文字、图片、影像作品的布展出谋划策,提出针对性意见,及时发现场馆展示物件、灯光空调等设施损坏情况并向校史馆管理教师报告,参与校史馆卫生保洁、入馆登记、讲解制服保管等各种场馆保障工作;三是关于校史馆讲解员队伍管理,学生讲解员进行自我管理,主动开展讲解员选拔、考核等各种工作。
(三)校史馆讲解员是校园文化的传播者
校史馆作为校园文化集中展现的载体,印刻着学校历史、发扬着学校精神、熔铸了学校灵魂,它的厚重历史与丰富内涵,在讲解员的阐释和解读中得到更有力、全面的传播[2]。学生讲解员作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具有自身的优势,可以概括如下:一是学生讲解员来自全校各二级学院不同专业,人员构成多样化,为讲解员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发展基础,他们可以利用专业知识提供个性化的讲解服务;二是校史馆参观者以本校学生居多,根据“同伴效应”,学生讲解员进行校园文化宣传,更易于为学生参观者所接受,激发了解校史的兴趣。
二、当前高校校史馆讲解员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管理与学生自主之间的尺度把握不够
校史馆的运行与发展离不开管理教师与学生讲解员的共同参与。现实中,一方面由于一些教师过于强调教师权威,影响了管理教师与学生讲解员队伍之间民主平等、心理相融关系的建立。一些教师因经验缺乏,对学生自我管理的信心不足,造成实际管理过程中事事过问、件件插手,忽视了大学生群体自我表达、自我展现的需要,影响了学生讲解员参与校史馆运行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影响了学生讲解员工作的信心和创造潜力的发挥。另一方面,高校校史馆管理教师大多身兼多职,由于忙于其他工作,时间精力投入有限,对校史馆运行管理关注较少,过度依赖学生讲解员自我管理,将校史馆运行与自身队伍建设完全放权给学生。因缺乏适当的监督与定期检查,现实中容易出现学生讲解员队伍组织涣散的情况,这显然也不利用校史馆的建设与发展。
(二)学生讲解员培训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度不够
校史馆讲解员培养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开展“三全育人”工作的一部分,它与专业教学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完全割裂的。实际培养过程中,由于高校各二级单位工作职能和责任范围不同,校史馆往往独自开展学生讲解员培养活动,没有与相关专业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表现为:对讲解员语言培训,没有发挥中文、播音等专业优势,让相关专业的学生讲解员或教师参与到语言培训中来;对讲解员礼仪培训,没有寻求旅游管理、文秘等专业的教师或学生讲解员给予专业支持;对校史馆日常参观的计划安排,着眼于各二级学院党团日活动的多,被动准备的多,根据实际需要主动联系学院少,主动联系不同专业师生参与校史馆文化建设、参与校史馆讲解员考核的活动还较少;利用校史馆文化优势,结合人文社科类专业教学需要,也将校史馆作为开展专业教学活动的载体,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三)讲解员培训对校史馆丰富馆藏资源的熟悉度不够
校史馆馆藏资源一般分为文字图片类、音频视频类、文物资料类等,它们构成了校史馆外在形象和展示基础。讲解员培训应以熟悉各类馆藏资源为本,这是讲解员胜任讲解工作的前提,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校史馆一般都有现成固定的讲解稿,加之培训时间要求紧,在实际过程中往往着眼于现成讲解稿的熟记背诵,忽视了讲解稿内容与校史馆实际丰富资源的对应关系,造成了对校史馆藏资源挖掘不够、讲解内容与实际场景脱节的情况。另外,学生讲解员在入职培训阶段,心理上面临能否胜任工作的压力,着眼于紧张专注背记现成讲解稿这一考核任务,容易将校史馆讲解内容的视野限定在现成讲解稿这一单一文本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校史馆藏资源;加之“避重就轻”的心理倾向,对校史馆资源内容学习的意愿不高,导致学生讲解员对校史馆资源的掌握程度不尽如人意。
三、高校校史馆讲解员培养的路径探讨
(一)通过项目管理,有效控制教师管理与学生自主的尺度
在校史馆讲解员培养的过程中,形成管理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通过围绕项目开展工作,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讲解员工作积极性。
1.坚持做到目标导向。目标导向,指组织运行中,组织内全体成员按照预先设定可行性目标,在目标的引导下,通过行动努力达成目标的过程,它对于凝聚组织成员内部形成共识,激励全体成员完成组织任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在校史馆学生讲解员培养过程中,建立目标导向机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抓好岗前培训这一环节,管理教师详细介绍校史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功能定位、近期及未来发展规划,抓住学生讲解员进馆伊始的兴趣点,及时培养其融入校史馆、参与目标制定的意识。二是建立目标达成的沟通机制,管理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讲解员的积极性,鼓励引导他们在充分协商沟通的基础上,确立科学合理的年度目标。学生讲解员在参与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增强了对目标任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三是切实做好目标执行情况监督工作。目标确定之后,关键在落实。这就需要管理教师,在保护学生工作积极性的前提下,利用中期考核、大型校史馆接待活动等时机,定期对校史馆讲解员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监督指导,从而保证各项目标任务有始有终。
2.探索建立项目合作。开展项目合作,有利于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讲解员团结起来,有利于提高他们参与校史馆建设的积极性。校史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学生专业背景的多样性,为开展项目合作提供可能。根据校史馆自身特点,可以开展的项目如下:一是开展校史资料的专题整理活动,利用学生讲解员对校庆日、校史重大事件时间节点的兴趣,组织他们梳理“校史上的今天”,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学校发展历程。根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职能,可以指导学生讲解员按照以上专题内容对校史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从而更具体地了解学校的发展面貌。二是围绕校史馆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讲解员成为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根据当代大学生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特点,指导学生讲解员组织开展“优秀讲解员选拔”“读书报告会”“普通话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对讲解专业素质重要性的认识。三是鼓励学生讲解员参与教师的相关研究课题,特别是关于校史研究、语言表达方面的研究项目,通过设立研究项目子课题,开展相互合作,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学生讲解员、学生讲解员之间的工作联系。
(二)通过过程管理,有效促进业务培训与专业教学结合的程度
开展“全过程”教育活动,是“三全育人”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求。学生讲解员培训与专业教学活动不是对立的、矛盾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1.科学编制年度参观计划。根据校史馆建设与运行工作目标,结合校内外参观实际和学生讲解员培养需要,科学编制校史馆年度参观计划,将被动接待参观活动转化为主动迎接,避免参观工作无序、混乱情况的发生。一是做好大型活动校史馆参观环节准备工作。大型参观活动对校史馆场馆布置、人员素质、应对能力等方面提出更严格、更具体的要求,校史馆编制参观计划要提前做好工作,全方位、高标准、早准备开展学生讲解员人选培训与选定工作,整体提升学生讲解员队伍素质。二是合理制定常规参观工作安排。校史馆例行开放,是大多数高校校史馆的通常做法。在编制参观计划时,要将常规参观安排与学生讲解员的课余时间结合起来,保证他们参与校史馆讲解活动的次数和频率。三是预留临时参观活动时间安排。高校校史馆不时会遇到校友、来访人员的临时参观请求,因此在校史馆参观计划的编制上,要考虑临时参观的情况,避免学生讲解员接待过多、过重,占用学生的大量学习时间。
2.充分利用专业教学活动。高等学校一般都涵盖文、理、工、艺等多种学科门类,不同专业有其自身专业优势,可以为校史馆讲解员培训提供智力支持和成果借鉴。一是积极听取不同专业人群的参观意见,面对同样的校史馆,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参观者,往往有着不同的兴趣点,在鼓励讲解员充分听取不同参观者反馈意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讲解员面对不同参观人群进行差异化讲解的意识。二是争取专业教师参与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学校语言学、秘书学、旅游管理学等相关专业教师专业优势,利用课余时间,主动联系他们对学生讲解员开展业务培训。三是积极拓展专业教学活动领域,利用校史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使之成为专业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校史馆管理者积极与相关专业教师开展合作,带领学生讲解员深入挖掘校史馆教学资源,加强校史馆与专业教学活动的联系,充分发挥校史馆育人功能。
(三)通过内容导向,有效提高学生讲解与馆藏资源呈现的关联度
学生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能够做到口述内容与馆藏资源呈现一致,及时捕捉参观者兴趣点并进行讲解内容适当调整,这是一名成熟的优秀讲解员的能力体现。在讲解员培训过程中,着力提高讲解内容与馆藏资源呈现的关联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有效处理讲解稿与馆藏资源的关系。校史馆现成的讲解稿是将校史重要馆藏内容进行串联、彰显学校办学历程发展成就的通稿,对学生讲解员尽快了解校史内容起到积极作用,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现成讲解稿的局限和不足。在学生讲解员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识记现成讲解稿与掌握馆藏内容的关系。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控制现成讲解稿的呈现时机。学生讲解员选拔阶段,仅将现成讲解稿的部分内容或其他同类型史馆讲解稿作为考核检查材料,从而避免学生讲解员对现成讲解稿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学生讲解员培训初期,先对校史馆资源内容初步了解、形成初步印象之后,再让其接触完整的现成讲解稿,从而避免一开始就对讲解稿的依赖。二是引导学生讲解员树立以馆藏资源为本的意识。在培训初期,向学生讲解员传授现成讲解稿产生的过程、对馆藏资源内容进行取舍的依据,鼓励他们撰写校史馆讲解稿。在写作过程中,逐步把握校史馆馆藏内容的脉络和重点,增强对校史馆馆藏内容重要性的认识。三是做到讲解稿检查与馆藏内容掌握情况考核相结合。关于学生讲解员讲解能力的考查标准,除了检查现成讲解稿熟悉程度,还要加大馆藏内容掌握情况的考核。通过口头提问、拓展讲解稿内容、定期开展书面测试等考查方式,增强学生讲解员自觉积累校史馆藏知识的意识。
2.适时关注接受培训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学生讲解员在接受培训过程中,心理上承担着接受考核、同伴评价等方面的压力。适当压力,有利于激发自我提高以及面对同伴竞争的意识,但如果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学生讲解员自我培养的信心不足,降低他们拓展学习校史资料的意愿。对此,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注意营造温馨宽松的培训氛围。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召开圆桌会议、建立QQ工作群、进行共同就餐等沟通方式,推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交流,有效减轻学生讲解员的心理焦虑,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与支持,营造宽松轻松的培训氛围。二是适当降低识记现成讲解稿的心理压力。按照“讲解内容是基础,讲解效果是关键”的培训导向,指导学生讲解员循序渐进地开展现成讲解稿背诵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讲解稿检查考核时限,加大对讲解稿识记过程的关注与指导力度。三是建立全领域的的校史馆藏资料学习渠道。探索将校史馆藏资源引入互联网,积极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灵活开辟校史资料学习场所,降低学生讲解员面对校史馆现场场景的心理压力,实现校史馆藏内容学习全覆盖,提高学习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