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9-01-20杨玥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背景大众院校

杨玥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天津 300350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要求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构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是为了更好地回应大众创业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这要求把握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新内涵,明晰职业素养的培养现状,优化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破解当前知识技能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脱节等问题。

一、大众创业背景下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 “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随后,国家先后下发了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相关文件,阐明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迁移能力,是在大众创业背景下做出的必然选择。

(二)大众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大众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指的是在工作岗位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它是工作岗位内在的规范和要求。职业素养具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职业素养指的是可以考核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它们在职业素养结构中是外显的。隐性职业素养指的是内在的、不可量化的职业道德、工作作风、职业意识和工作态度等内容。大众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还应该包含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

二、大众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及特征

(一)大众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

1.具有创新意识

我国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表明中国未来的发展不再是靠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而是要靠创新驱动。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学生需具备创新意识,日后踏上工作岗位,才能够加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各个层面的转型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在这个时期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大,需要高职院校不断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2.具有工作创新能力

市场经济环境下,高职趋向结合企业需求培养专业人才,在大众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技能,还应该具有工作创新能力,即在自己工作领域有所创新的能力。在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总结工作经验,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对工作进行创新,提升工作效益,这也是大众创业背景下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对此,学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高职创新人才。

3.具有社会情怀

具有社会情怀是大众创业背景下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新要求,具有社会情怀的人才会具有社会责任意识,才会追求创新创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李克强总理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走上创新创业的道路,当代高职学生不仅要具有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还要具有为社会做贡献、回报社会的情怀,以此激发创新创业激情,在自身实现富裕的同时,也带动其他人致富。

(二)大众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特征

大众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特征表现为跨职业、跨专业、跨院校的融合教育。不仅立足于专业课程上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心态,还会跨职业、跨专业、跨院校进行交叉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因为只有多种职业、专业的融合,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创新创业讲究团队合作,因此在职业素养培养中会更加注重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诚信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沟通合作协调能力,为创新创业打基础。

三、大众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现状

为确切把握大众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现状,笔者在高职学院中选择了81名专任教师 (涵盖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师);223名高职学生,其中56名为高职毕业生;18名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共计36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从调研结果中探寻和归纳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师生能够意识到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根据问卷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在回答:“你认为是否应当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一问题时,97.6%的人认为培养职业素养“重要”。教师在回答“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之中?”时,有82%的教师给予了肯定回答。由此看来,高职院校师生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有足够的认识,并在尝试逐步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高职学生培养的始终,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强化职业素养的养成。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机制不健全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相关培养机制不健全、教学内容不明确的问题,有32%的高职院校没有专门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大都以讲座和视频宣讲的方式进行,有76%的高职院校没有职业素养课程的专任教师,多由学校学工就业工作部门教师或辅导员兼任。此外,高职院校只专注于单一的职业技能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精通某一个专业、某一个岗位的技能,没有建立起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培养机制,不能满足企业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我国高职院校在前期已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并丰富了教学内容,但在职业素养培养的机制设计和规划上有所欠缺。

(三)“隐性职业素养”与 “显性职业素养”培养比例失衡

根据问卷调查,针对“学校更加重视培养职业素养中的哪一项?”的回答,有55.8%的教师和68.3%的学生认为重视 “职业技能”。可见,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偏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忽略对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作风、职业态度的培养。“隐性职业素养”与“显性职业素养”培养比例失衡,导致一些学生虽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但缺乏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走上工作岗位后不遵守职业道德,或职业作风、职业态度不良,有悖于企业对“德才兼备”的人才需求。近年来,高职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仍旧明显,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大,但也较难招到合适的人才,可见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问题应得到足够重视和加强。

(四)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与就业创业需求不匹配

依据调查结果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回答 “你所学到的职业素养教育是否可以满足就业创业时的需要?”时,仅有36.34%的人认为 “完全满足”,有61.4%的人认为“部分满足”。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回答“你就业后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有62%的人认为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57%的人认为是人际关系难处理。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在接受调研时回答 “您认为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最缺少哪方面?”时,有61.2%的人选择“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有28.3%的人认为是“职业道德”,仅有5.1%的人认为是“职业技能”。这说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与大众创业的时代背景有所脱节,而这将成为高职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的掣肘。以往由于人力成本低、高技术技能等特点让高职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企业重点关注的人才对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企业发现职业素养成为了大多数高职学生职场发展的短板,因此,这将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四、大众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将立德树人贯穿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始终

大众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要注重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将立德树人贯穿到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始终。高职教师要运用“五观”教育精神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学生提升职业道德、坚定职业信念,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作风优良的创新型人才。将“立德树人”贯穿到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德育教育,突出“要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理念,近些年我国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强化了德育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党的十八大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依据学情创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模式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学模式略显陈旧,在大众创业背景下,应该根据学生特点不断创新职业素养的教学模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实现职业素养的提升,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二者兼得。如当下学生缺乏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注重履行岗位职责,不善于与他人合作。针对这一特点,高职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可开展合作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教学是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些专业项目,要强化学生在合作中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开展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明确分工,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都充当一个工作岗位上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需要承担的岗位职责。有了明确分工,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懂得各司其职,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为了小组获得好的成绩,互帮互助,使合作精神得到提升。此外,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如每一个学期定期开办创新周,号召全校师生参与。创新周可由专业技能比拼、科技比赛、岗位创新、作品展览、前沿知识演讲等多个部分组成,这样可以为高职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环境。定期创办创新周利于将创新活动纳入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中,让创新周成为学校一个有特色的教学品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实战基地。

(三)制定完善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根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精神,高职院校要制定完善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一是制定人才培养与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的制度,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根据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分析就业形势,了解重点产业人才的供需,推动人才培养与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二是制定多学科融合型的人才培养机制,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需要转变学科专业单一型的培养模式,推进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培养,这样才能为企业输送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三是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不能实施“闭门”教育,而应该要与企业、其他院校展开深入合作,以社会发展需求、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校企长效合作。

(四)创造实践环境进一步强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具备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操作的能力,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此应该重视创造实践环境,进一步强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实践环境不仅可以检验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高职学生也需要一个优良的实践平台来强化职业素养教育,从总体来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多种实践活动进行支撑,包括校内实践基地等设施场所、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以及院校与社会提供的职业技能竞赛等,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提升和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五)将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合

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适当渗入企业文化的元素,丰富职业素养教学内容。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体会企业的文化氛围,熟悉企业的环境。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属性,它旨在为社会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技术型人才,这要求学校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等场所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供学生操作实践,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软环境,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氛围,有助于职业素养的养成。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参观学习,实地感受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高职院校还可在校园内的教学楼以及道路等校园硬件环境中渗入企业文化。同时,在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可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学生创新活力,提升创业热情;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提升专业技能,营造企业文化氛围;还可通过班团会、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实现全方位育人。

猜你喜欢

背景大众院校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黑洞背景知识
大众ID.4
上汽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