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19-01-20史玉琢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位校企技能

史玉琢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推行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践行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国家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了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机制后,在2015年首先面向165个单位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后又在2017年确定了203家单位进行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9年2月国务院最新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 “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因此,深入剖析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工作中发生的问题,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效借鉴国外学徒制先进经验,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路途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我国现代学徒制实行现状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院校通过在教学环节中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以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的方式,对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的学生进行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标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以往普通的高职班、订单班或冠名班相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的是技能的传承、素质的培养,由校企双方共同关注人才培养,设立并规范校企课程标准与考核方案等,进而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目前现代学徒制育人机制在德国、英国等制造业强国都深受追捧,我国教育部也在2014年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的实行。

自2014年教育部提出现代学徒制这一育人机制以来,目前已有两批牵头企业及高职院校作为试点单位践行现代学徒制育人机制。在两批试点单位的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参与职业人才技术技能培养,实现了产业真实需求与专业课程设置高度对接,职业能力标准与课程讲授及实践内容高度对接,企业生产过程与学校教学过程高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高度对接,有针对性地提高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三、我国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只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尤其是2014年教育部提出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机制更是处于理论研究与试点探索阶段。在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推行过程中,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问题,体现在现代学徒制实行的方方面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方积极性不足。对于企业来说,其第一目标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保证企业生存的基础上,才会考虑其第二目标——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高职院校实行现代学徒制的目标却是要通过各项教学环节与手段达到为社会提供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势必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上升;而另一方面,这部分投入的成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收到成效,其成效对企业又具有不确定性,如存在培养的人才是否能长期为企业效力的问题,这两方面的原因共同形成了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障碍,也就导致了企业方在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积极性不足的问题。

2.社会各方对现代学徒制的认同问题。虽然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未来发展方向,国家层面也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但毕竟现代学徒制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尚短,宣传工作也有待加强,导致公众对现代学徒制的了解有限,更难以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持有信心并主动参与其中。另外目前中国整体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不高,多数人还秉持着“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认为毕业后考取公务员或成为办公室白领才是好的出路,成为技术技能人才是迫不得已的选择。相比于世界工业强国——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在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与支持,中国的现代学徒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与企业对接中存在的问题。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对于教师的考核多停留在理论考核层面,科研工作是教师职业晋升、评优等的重要参考依据。虽然近些年来,职业院校通过进修、培训、企业挂职等方式,加强对现有教师在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但相较于企业的先进技术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而在德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要求必须具备5年以上相应工作经验,并通过国家专项考试才能获取职业资格;美国的职业教育教师更需每两年半参加一次职业教师资格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者才能继续从教。为确保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与企业充分对接,需要为现代学徒制教师确立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机制与合理的评价系统。

4.现代学徒制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问题。目前我国推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普遍属于计划性培养,培养计划是根据岗位群需求设立相应的校方理论课程和企业方实践课程,学生需按照培养计划中的既定要求完成学业。在该培养模式下,由于专业课程的设置是要对接相关岗位群的,学生虽然能够涉猎相关岗位的基本专业知识及技能,但对所感兴趣的具体岗位技能难以在课程体系中得到深入地理解及训练。深化产教融合就是要建立在岗位具体化的基础之上的,当前急需建立一套智慧教育教学平台,一方面帮助教师和学生挖掘学生的发展优势,为学生推送有利于其发展的定制化优质课程;另一方面记录学生学习成长过程,实现过程化培养与管理,并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特点将学生推送给相应的实习企业岗位,充分发挥学生在相应岗位的适岗能力。

四、推行现代学徒制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1.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对于校企双方来说,长期存在的校方人才培养与企业获取利润目标冲突的情况,故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寻找契合点,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利润的双重目标。在深入剖析此问题后,发现校企双方看似冲突的目标,但又存在共同发展的需要。这就要谈到企业的第二目标,也就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本思想是要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地健康发展,而人才储备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基础。也就是说,要解决企业积极性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使现代学徒制下的学徒真正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储备力量。

首先,在学徒培养过程中,就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满足将学生培养为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校企双方要分别设立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与考核机制,全程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监控学生学习质量;最后,更重要的是政策上的支持,对符合学校与企业录用标准的学生,学校、企业与学生三方共同签订协议,以保证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成为企业的正式学徒,全程享受到企业方的支持与培养,当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后,也为企业保证学徒的留任率,使企业方能切实得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才。

2.增设现代学徒制的专项学位。高等院校的教育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学术水平符合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目前中国的高等院校学位主要分为专科与本科两大类。在本科学位中依阶段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这三个等级。而高职教育的学位并没有区别于专科教育,没有其独立的学位类别;其次高职教育的上升通道也有待打通,目前高职学生想要继续深造,要通过专升本的渠道获取本科学位,但其后续的培养道路却一并归到了普教本科教育这一条路上。

从学位的基本特征上来看,学位分为专业学位和学术性学位。专业学位或称为职业学位,其培养重点是为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而学术性学位主要培养的是从事研究型工作人才。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符合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要求,故应打通一条与本科学位相并行的现代学徒制专业学位通道,以提高社会认可度并切实满足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上升需要。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传统的教师培养过程中,注重的是教师的理论研究能力。而在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中,更注重的是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把握行业最新动态,时刻站在技术应用的最前沿,将切实有用的技能传授给学生。这也就决定了现代学徒制中对于教师的要求更倾向于实践能力,校方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以打造适合现代学徒制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一,要营造学校良好氛围,为优秀人才提供个人发展空间,吸引优秀人才提高学校凝聚力。第二,就教师能力考察而言,“双师型”教师需同时具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双方面的能力;第三,建立合理的教师进修机制,从而保证“双师型”教师始终掌握最新技术技能;第四,落实教师企业实践,从制度上明确教师到企业实践为必须工作量,保证教师每年下企业的时间。

4.建立现代学徒制智慧教育平台。为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现代学徒制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也是迫在眉睫的一项重点工程,现代学徒制智慧教育平台需包括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基于大数据的课程推荐模块、管理与成绩分析模块等。该平台是面向学生、教师、企业的综合管理平台,在学生入学后首先统一进行基础课程学习,每门课程的各章节都会对学生进行学习成果测验,只有合格后才能开展下一章节的学习。在学生达到大二学习阶段时,系统会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包括各项测验结果、各门课程学习停留时间等内容),利用数据挖掘算法推算出适合学生的具体岗位,并向其推送适合的课程,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当学生达到大三学习阶段时,系统根据其前两年的学习状态,为其生成学习状态报告,为其推荐实习企业,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学习状态报告选择学生,避免了简历的千篇一律和笔试面试带来的片面性。

猜你喜欢

学位校企技能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拼技能,享丰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