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阈下天津高校国际理解教育现状及路径研究

2019-01-20孙悦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天津一带一路课程

孙悦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天津300270

一、国际理解教育与“一带一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建立之初就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这一新型教育核心理念。所谓国际理解教育,是指围绕国际理解这一核心观点所展开的各式各样的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总称,其目的是用来提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平等尊重。我国教育部在2010年颁布的重要文件中曾明确规定应该 “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在当下“一带一路”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国家组织提倡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举措,努力构建国家教育共同体势在必行。在2015年6月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中,有来自35个国家地区的135所高校参加;在2015年10月成立的“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又有来自25个国家地区的126所高校先后加入;2017年3月成立了中国与波兰两国大学联盟,其中总共有来自两国的23所高校参加。基于国家的需求,建构对“一带一路”国家的中国主体性认知知识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高校急需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其人力资源的力量,借助各学科各专业的特长,协同合作,创新思路和理念,从规划到方案,从宏观到微观,从全面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在促进合作化办学,推进对外开放办学中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在服务“一带一路”倡导开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对外交流等方面注重国际理解教育。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真正实现文化自信,通过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活动、网络传播、文化建设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其他民族、国家、地区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发展国际理解教育贯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满足了国家需求,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成为我国基本教育政策,相关研究有待加强。高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理解中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我国学者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其中包括总体发展历程、具体国家实践案例分析以及具体课程建设。郑彩华(2013)整理了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发展演变过程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推动国际理解教育发展所作出的重大举措。郭峰和王兴华(2011)以美国高校为主线,从不同层面探究了其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许霄羽(2013)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例,分析其核心教育体系以及对我国的重要启迪和借鉴价值。谢明辉(2010)阐述了日本的国际理解教育活动模式,侧重人文学科与道德建设。姜英敏(2007)以中日韩三国为例,分析了国际理解教育在本土化过程中面临的价值冲突。马晓春(2012)提出我国高校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应该秉承多样化的宗旨,厚植多元文化,在多样性和人文性上下功夫,创生“融入式”课程,开设国际问题讲座课程,拓展外语类课程功能。

关于天津国际理解教育现状的研究比较薄弱,相关论文凤毛麟角,仅有少数论文探讨了这一问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和空白点。郑彩华(2012)论证了把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天津基础教育的必要性。侯跃恩和方晓湘(2016)探讨了国际理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在“学会共存”目标下国际理解教育的特征和策略。姜英敏(2015)提出“‘异己’间共生”的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方法。林卫民(2014)思考和反省了“和而不同”理念的局限,从而探索新的解决途径与方法。恽敏霞和何永红(2014)提出了外国语学校的办学目标。刁俊雅(2011)分享了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关于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具体实践和探索,例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办学目标和路径,以及在课程建设、校园活动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创举,最终确立了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格知识并重的预备人才的核心宗旨。

三、天津高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必然选择及重要意义

(一)服务“一带一路”,贯彻国家重要文件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我国已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第16章第48-50条明确规定“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政策,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国急需大批拥有国际化视野、熟知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应对国际竞争的高素质高水平综合性人才,从而适应国家新时代经济社会开放发展的要求,来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

(二)为天津高校提高国际化教育办学水平献计献策,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在社会服务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是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指标。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公共决策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能为高校增强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认知、优化课程教育教学体系、营造多元化文化交流空间提供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加强国际理解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政策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将其应用到高校教学实践中去,为天津高校教育对外开放提供对策和建议,并可在其他高校间进行实际推广和应用。

(三)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建议,服务天津开发开放

随着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得批准,天津的国际化建设步伐在不断加快,同时对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高校肩负着输送这类人才的重任,有助于发现天津高校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的问题,向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政策调整方面的建议,以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一带一路”视阈下天津高校国际理解教育的现状

(一)天津高校国际理解教育的历史起源及发展

天津高校国际理解教育可以追溯到近现代时期,当时天津成为华北开发的前沿阵地和工商业中心。以北洋大学、南开大学为代表的天津高等学府在中外文化交汇的历史大背景下诞生,在建立之初即重视了解世界。天津高校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理解教育兴起于建国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天津在建国后被设为直辖市,改革开放之后成为首批对外开放城市,普通高等教育也实现了稳步发展,走向世界成为天津高校办学的重要理念。新世纪以来,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天津普通高等教育数量总体升高、质量不断提升,对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化成为天津高校办学的重要目标,国际理解教育也将因此得到很大发展。

(二)天津高校国际理解教育调查问卷分析

依据文献资料,笔者根据高校在校生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知水平及实际学习情况制定了调查问卷。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国际知识储备测试,涵盖国际组织、世界文化和宗教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是调查学生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倾向和态度,主要考察学生对国外重要事件,其他国家和人民的观点,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习俗习惯、涉外礼仪、战争及体育竞技等方面的认知,从而了解其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态度倾向;第三部分是天津高校对于国际理解教育重视程度、专业培训与专业指导以及课程的调查分析。问卷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调查范围覆盖文史哲、工农理、医学、经管、法学、教育、艺术、体育等专业方向,总共回收问卷900份。

经过调查发现,受访大学生中掌握国际知识状况一般,知识储备水平不一,语言类专业比非语言类专业反馈情况稍好,对国际知识虽有总体认知,但多停留在表面,部分概念理解模糊不清,仍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学生树立国际理解意识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并没有发挥巨大的作用,或是起到极其深远的影响。学校教育没有刻意主动地引领学生构建良好的国际理解素养,也没有特别重视对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学生对国际理解虽有一定的认知,但也仅停留在表面,并未深入到实践;虽存在理性,但也不完全客观,有一定的散乱性、狭隘性和不全面性,因此在高校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国际理解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各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世界局势,理解各种社会制度的异同,对一些国际共识、国际惯例、国际法规、国际关系等要有基本的掌握,要让学生意识到国际知识的认知对个体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意义。

调查中还发现,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会有意识地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和知识,但并非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做到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贯彻国际理解教育。这一方面说明了教师的国际知识、国际意识的欠缺,另一方面也验证了高校应该对教师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专业指导与培养。

另外,通过调查还发现,在受访者中认为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发与实施最大的制约因素与困难分别包括缺少课程资源,教师缺少精力和时间,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学校缺乏专门的教师,家长不接受,缺乏经费支持,课程及活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教师参与意愿与积极性不高等。因此建议在天津高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过程中应着力解决上述问题。

五、“一带一路”视阈下天津高校国际理解教育的路径及对策

天津高校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虽然起步较早,但却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国际理解教育整体水平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差距很大,体现在理念认知、课程设置、教学效果等方面。天津高校之间的国际理解教育发展不平衡,综合性大学、外语院校的国际理解教育发展较快,理工类院校的国际理解教育则有待改进。天津高校的国际理解教育体系存在结构性问题,如学科壁垒较多、教育形式单一、交流渠道不畅等。

(一)宏观层面:天津高校国际理解教育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

打破学科和专业壁垒,做到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并重,使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和作为全球成员的自觉意识;天津高校教育主管部门要打破校际藩篱,实现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营造多元文化交流的小气候,从而提升整体国际理解教育水平。

(二)具体实践层面:教育改革与创新突破

高校层面,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学术理论成果,加强基础理论的深入探究,明确基本理论框架,厘清基本概念;构建较为完善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增强队伍建设与智力支持,鼓励跨国学习交流,创新教师培训模式,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打造多元校园文化与氛围;丰富学生课外主题实践活动;同时结合校外教育,即家长、社区与网络资源的有效配合等。

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对天津高校国际理解教育的具体实践进行改革与创新,如调整课程大纲、课程内容,改革专业教材,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国际理解意识。在高校国际理解教育中,还必须要加强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教育,正确处理民族意识与国际意识的关系,坚持本国民族文化自信。教学方法和课堂实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分组讨论、师生座谈、观摩参观、调查访问等,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加深理解。

六、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国际理解教育势在必行,天津高校应该立足于本地实际,借鉴其他城市、地区的先进经验,丰富完善国际理解教育理论体系,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探索,并结合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找到适合本土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为我国的“一带一路”事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天津一带一路课程
如果天津有“画”说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天津卷
《天津之眼》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