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策略

2019-01-19李艳琴

统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个性化学科

李艳琴

(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山西太原030006)

一、高校图书馆的大数据

大数据是智能时代产生的现象和概念,是大规模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体系,目的是根据已有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结果。随着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数据信息的收集越来越容易,用户信息体系的建设也更清晰,数据大爆炸使图书馆利用大数据进行用户数据分析成为可能。

在新技术和新设备快速发展的同时,现代网络的快速兴起和数字信息的大规模爆发要求图书馆顺应潮流,借助大数据来推动自身个性化服务进程。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藏书和网络资源,这是大数据分析的物质基础,读者的借阅会产生大量信息,这些交互信息包括读者的阅读习惯、评价、留言书评等,这些不同结构方向的读者数据信息通过互联网和数据库较易收集。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集散地,并不缺少读者,且都不是一次性读者,因此图书馆的数据分析十分必要。大数据分析可帮助图书馆更好实现“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读者提供不同的智能服务,为读者考虑就是对读者最大的负责。另外,高校读者的阅读习惯已发生改变,通过移动智能终端阅读已成为趋势,线上阅读必然留下痕迹,这为图书馆的大数据分析提供了群众基础。

二、学科服务概述

图书馆的功能之一是为高校师生提供参考咨询服务,为此,学科服务成为图书馆开展新型咨询服务的重要渠道。学科服务是一种主动式、交互式学习方式,它的过程是开放性、参与性的,图书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解疑答惑的作用,学科馆员要参与到读者的科研和教学中,并为他们提供专业辅导,带领他们获得更多的专业资源和信息,对读者的研究和学习起到关键作用。学科服务的建立是图书馆深入读者、为读者负责的具体表现,也是图书馆员自我创新与提升的方法。

(一)学科服务的发展形式

学科服务是由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专业的学科咨询和讲解服务,这对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图书馆近年来积极引进人才,但有极高专业素养的人才很少,因此需要专业人才团队来支撑学科服务,这方面可与高校师生合作,这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必然要求。

(二)学科服务的基本特征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的特色服务,具有重用户、轻形式、共享交互式参与的特征。首先是重用户。学科服务的根本目的是帮助用户获得专业的学科知识,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因此,学科服务的核心是用户。图书馆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达到“用户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的局面。其次是形式灵活。与传统服务不同,学科服务采用灵活的教授、交流和参与方式,地点和形式都是可变的,一切围绕用户体验,根据用户习惯和爱好来提供独一无二的定制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反馈可得到及时解决,定制服务也会大大提高学科服务的效率和成果。再次是共享交互式参与。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信息、用户与图书馆员彼此共享,在学科的专业知识上共同参与,积极主动,及时反馈,交流方式灵活多变,共同组成交流网络,每个人都能及时发出声音并获得反馈,这也是图书馆自我创新的渠道。

三、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图书馆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和各类藏书,这些资源是孤立存在的,纸质书、电子书和网络资源结构不合理,大量的纸质书(包括杂志、期刊和论文等)占据大多数的资源,随着用户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纸质书的出借率不断下滑。首先,信息资源结构不合理。用户对于电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图书馆仍看重纸质收藏,这和用户需求产生矛盾,这种结构不利于高校学科服务建设,导致用户流失,为此图书馆要改善信息资源结构,加大对电子信息的投入。其次,学科间的信息资源和高校间的图书资源共享性差。“共享经济”的火热充分说明共享的重要性,图书资源只有发挥共享性才能提高使用效率,否则很难达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目标。最后,信息服务层次浅。高校图书馆对用户提供的网络资源较少,用户通过互联网寻求图书资源时受限较多,如网络端口问题,网上资源对用户提供的服务停留在初步的简单信息,缺少个性化信息,虽然有用户填写的个人信息记录,但用户的阅读习惯、阅读偏好等并没有详细记录,这就难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综上,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二)管理机制问题

图书馆的管理机制直接影响为用户提供的学科服务质量,合理的管理机制可大大提高图书馆的效率,也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学科服务。当前,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弊端。首先,在资源信息的共享上,图书馆仍存在地域限制,缺乏宏观协调,没有大范围的平台信息共享,对于用户数据不能及时共享,难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其次,在学科服务上,图书馆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图书馆员对于学科服务缺乏热情,没有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目标,对于用户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科服务是严谨而创新的服务,它要求图书馆员有极高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体验,学科服务才会收到最好的效果。大数据环境下个性化服务要从管理着手,图书馆要重视管理体制建设。

(三)渠道建设问题

高校学科服务作为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其发展存在渠道不明显的问题。首先,在硬件基础上,传统纸质书和电子资源的结合是学科服务必须面对的问题,传统学科大部分资料是纸质书,如何利用电子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学科服务是图书馆员的必备技能。其次,在服务渠道上,学科服务的团队建设和服务形式是图书馆必须重视的,学科服务的团队要素质高,专业性强,能够及时为用户解决专业问题,而不少图书馆员未能达到该要求。再次,在服务形式上,以何种方法来实现图书馆员和用户的沟通尤为重要,是建立长期互助小组还是以临时团队组合的模式来进行学科研究,学科研究的成果如何合理推广和发展,这都是图书馆在学科服务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大数据采集渠道上,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电子界面设置有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如“我的图书馆”“我的藏书”“我的书架”等,但在统计这些服务体验后发现,虽然电子图书馆是采集用户信息很好的渠道,但各高校的电子图书馆存在服务功能少、服务层次低的问题,对于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挖掘不够,只停留在浏览记录和浏览喜好上,对于定制的学科服务、用户兴趣、书籍推送等功能未充分开发。以同一模式对待所有用户,忽视用户意愿,这很难及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四)用户问题

高校图书馆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在校师生,用户的爱好、专业和兴趣较集中,但因其专业要求高,图书馆必须为师生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一方面,图书馆可培养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许多用户不知道如何表达个性要求,对于自身需求不能充分表达,这要求图书馆培养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帮助信息表达能力弱的用户建立个性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对于用户的吸引力不能简单停留在学习、读书、查阅场所的认知上,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严谨的学科服务和个性的用户体验吸引用户来图书馆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总之,图书馆必须以用户为中心,以学科服务为核心,以大数据个性体验为纽带,与用户进行联动。

四、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发展对策

(一)强化信息资源建设

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图书馆除传统意义上的纸质藏书和电子藏书外,还有用户信息资源。藏书多少不再是评价图书馆的唯一标准,对于各种资源的收集、整合和利用才是图书馆最核心的竞争力。图书馆要在以往系统日志技术上利用大数据来获得更多的读者数据,用户信息可通过用户注册、用户登记和线下调查来获得。在获得用户信息后可在后台建立用户数据库,对于用户的兴趣爱好、读书偏好和需求预测等进行标签化管理,而用户信息需求可通过用户数据挖掘和分析、元数据存储、大数据决策三种方式获得。在后台将每个用户进行数据化表示,大数据的特点在于随时随地记录用户信息,图书馆通过用户信息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在后台将用户需求模拟化,这样就得到用户需求模型,再结合大数据技术记录下的用户学术评价和专业知识进行关联服务。由图书馆大数据技术对用户信息行为进行挖掘分析,得出图书馆信息资源与用户需求信息的联系,建立更加人性化、系统化和个性化的学科服务体系,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学科服务完善与发展。

(二)建立学科服务专业导航库和特色数据库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检索上可根据学校的专业、年级和学科领域来分类,这将大大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此外,图书馆可根据学科服务特色来建立独特的数据库,针对某一专业进行详细分类、扩展和延伸,做到“有一科,精一科”的局面。这个特色数据库除了为用户提供简单的基础服务,还可为用户提供专业教师的线下指导,成为专业教师和用户沟通的平台。线下实体交流、线上数据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共同打造学科服务的生态圈,帮助用户迅速、全面、准确获得信息,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图书馆可建设更个性化、人性化的信息资源导航机制,比如,根据用户需求,挖掘用户未来信息需求的预测导航、学科服务资源的整合和分析导航、学术资源检索导航、智能用户行为分析导航、数据智能推送服务导航等。

(三)共建共享,凝聚优势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受专业学科的影响较大,而各高校学科资源存在很高的相似度,一味重复建设学科资源导致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不如将精力放在特色学科服务建设上,加大对个性化服务的投入。对于专业学科资源可建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减少重复投资的同时也拓展专业学科资源,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图书馆要根据用户信息需求,开发界面友好、内容全面、功能齐全的专业导航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为大数据进入图书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改变服务观念,建立专业团队,提高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学科服务的执行者和关键是图书馆员,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态度决定学科服务的成败。图书馆员进行专业服务时,不应单纯以个人感觉和经验来为用户服务,而要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到的用户阅读喜好、科研方向和专业知识等进行个性化服务。当然,图书馆员在个性化服务过程中要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总之,图书馆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要加强自身修养和图书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通过学习获得先进的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通过考察优秀图书馆的实践经验,了解馆内各种数据资源的检索技巧和检索语言,这样才能解决用户提出的个性化要求。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个性化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超学科”来啦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