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政课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培育与优化

2019-01-19李凤英

统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时时代心理

李凤英

(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培育与优化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就是要以透彻、深刻的理论塑造大学生的思想,启迪大学生的心灵,赢得大学生的情感,做到知行统一,使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拥护者、传播者和践行者。认知、情感、态度等内容是影响大学生政治心理的主要因素。对政治的认知是指对政治现象、政治关系的主动反应和评价,政治心理的培育与优化需要建立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以实现政治认同。对政治的情感是指大学生政治行为的内驱力,只有深入了解事件及活动的政治性质,才能理性选择具体的行动。对政治的态度是决定性因素,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基本看法直接影响到行为,是长期教育的结果,思政课教学能够引导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具体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综合教育的影响下,对政治生活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应,主要是指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现象等是否赞成与拥护,表现为政治意志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治信念、政治态度、政治人格等的具体行为体现。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立足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历史方位和顶层设计的重大政治判断,适时对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心理进行培育与优化。具体而言,就是用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努力提升其政治文化水平、品位与层次,用更加开放、更加文明的政治文化影响大学生。总之,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培育与优化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本文试图从五门思政课的教学入手,逐步完善各种参与制度与参与模式,形成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的有机融合。

一、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共性特征

通过分析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的现实表现、基本特征与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正在逐步强化,并且在思想、观念、行为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特征。当前大部分“80后”“90后”“00后”新一代大学生可以用平常心参与政治活动,以理性、平静的态度参与社会的改革开放。共同的文化教育、共同的精神气质,塑造了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共性特征。(1)独特性。新时代大学生的独到之处在于不依附于任何社会阶层,而且能够源源不断地从社会生活领域中汲取知识,发展壮大,从而有信心和精力去追求更多的知识,去参与更多的政治活动。(2)批判性。新时代大学生富有批判精神,这是由他们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性格所决定的。他们是理念的守护者和意识形态的源头,对于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所公认的观念善于辨别。(3)矛盾性。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受现实生活影响巨大。新时代大学生对现代政治的“爱”,来自于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亲近与接纳,来自于其所拥有的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大学生对现代政治的“恨”则交织了多种因素,既有大学生的自我批判和角色怀疑,也有其与社会的某种疏离。总之,大学生对现代政治的矛盾心态根源于其自身的理性特征,即源于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分裂与冲突,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价值和事实、物化和人化的冲突与紧张,反映在政治情感上就表现为“爱恨交加”的矛盾性。(4)复杂性。新时代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传统政治心理与外来政治心理的双重冲击,在这种思想的碰撞中,一方面我们要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要坚持本土文化的主导性。(5)担当性。在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气质中,宗教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得到了忠实的继承,深层次地存在于大学生对人的终极关怀之中。政治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发现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增强勇于承担、自觉担当的精神。

二、培育与优化大学生的政治心理

第一,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健康发展,与社会客观环境密切相关。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总体上可概括为激进型、保守型、逆反型三种,我们要探索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发展规律,维护其正确的政治认知,建构其优秀的政治人格。新时代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量子技术、高铁技术等已步入世界前列,中国创造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为人类做出贡献。网络时代的到来、全球化趋势的变化以及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都深刻影响着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

第二,整合社会资源,培育与优化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培育与优化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是一个牵涉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性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和实践难题。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特征以及凸显的问题,高校思政课应从社会、学校、家庭、本体的角度出发,整合资源,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一是以科学的理论进行引导,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二是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三是进行心理调整,利用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对大学生的政治心里进行优化。四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调适制度,将社会、学校、家庭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

第三,新时代思政课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培育与优化。目前按照规定,山西财经大学在本科教学中开设了五门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授课48学时,计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授课80学时,计5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48学时,计3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36学时,加上实践教学12学时,共48学时,计3学分;《形势与政策》授课70学时,计2学分。

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上,笔者曾经对山西财经大学500多名大四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观基本是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政治庸俗、政治冷漠、信仰缺失等。思政课的学习,对于大学生培养自身素质、提高自身内涵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思政课的学习,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对国内外形势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加准确地理解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了政治道德素养。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育与优化大学生的政治心理

其一,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大学生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为思修课,按教育部的统一规定,也称其为基础课,这是一门融入了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的课程。政治心理教育与基础课都有着育人的功能,二者既有内在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方面的问题,因此,基础课的教育要与政治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学校要认真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及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基础课教学,需要以学生为本,贴近生活实际,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做到知行统一。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利用课堂讨论、演讲等活动,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和心理适应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针对大学一年级新生进校后面临的人生理想、人际交往、心理情感等问题进行讲解,为大学生适应新环境、确立人生新目标提供帮助。同时,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分组讨论,采取提问式、启发式、案例式教学,针对社会现象进行剖析,深入浅出,增强教学的政治性、理论性、趣味性。

其二,原理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简称原理课。原理课教材着重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的历史必然性,通过一系列资料证明了其存在的科学性。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培育与优化其政治心理。同时,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此外,要改变传统的传授方式,并开设更多的实践活动,最大化地将理论体系贯彻到实践中。

其三,概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政课中的一门核心课程,简称概论课。马克思主义是源头活水,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科学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理论成果。专题教学中共有15个专题,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安排了10个专题,是重中之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就是以这些科学理论为基础,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经过学习,学生们对这门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培养能力的同时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学好毛泽东思想,了解其主要内容、基本原理,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同时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

其四,纲要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简称为纲要课,其教材在2018年进行了修订,增加了部分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为线索,阐述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发生的重要事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力求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做法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历史知识梳理出一条完整的历史时间线,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国历史,并从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教学方法多样化,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时空感,充分感受历史,尊重历史发展。

其五,《形势与政策》课。山西财经大学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在本科七个学期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学习10个学时,集体备课,讲授4个专题,统一考试。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国内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参与调查的学生们认为,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对形势与政策的有效把握,更能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制度,从而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老师的讲解,在课堂上收获了更多的背景知识,能够对历史事件或当前的形势与政策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起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学时时代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