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文化元素打造美丽乡村
——以铜陵市枞阳县美丽乡村建设为例

2019-01-19许凤鸣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美丽建设文化

许凤鸣,黄 玲

(1.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2.枞阳县旗山小学,安徽 铜陵 2467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文化是人们共同的精神记忆和情感纽带,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比拟的作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重点使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人居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建立起适合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理念,是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建设美丽乡村,必须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扎紧文化之“根”、铸牢文化之“魂”,以文化元素扮靓美丽乡村。

一、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要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美丽乡村之美,从形式上讲,体现在山美、水美、田美、房屋之美。从内容上看,主要是产业之美、文化之美等。“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基,乡村文化始终发挥着感染、教化、支撑等推动乡村社会全面发展的多方面功能,是体现乡村社会质量的主要内容”。[3]因此,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乡村,离不开文化元素的支撑。

1.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是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流动集聚的四十年。“从城镇化的发展历史来看,大规模的人口进城和人为推动的造城,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即便中国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仍有近4亿人生活在农村,也还需要解决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问题。”[4]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和乡村发展形成巨大差异,越来越多的农民转移到城镇生活或工作,造成农村人口逐渐萎缩,农村空心化、老年化、留守化现象较为突出,城乡之间要素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更为明显。党的十九大站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高度,提出乡村振兴重大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不仅仅局限于乡村的城镇化、现代化,更为关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本质上在于使广大农民具备现代化、城镇化的思维、素质、修养、生活方式等,其大力发展先进的文化元素,培养造就具有新时代文化理念的新型现代化农民。

2.文化建设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乡村文化是农民多年来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累,具有很强的经济效益和经济价值。文化本身内涵了“经济因子”。当前,很多地方在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工程,然而没有传统文化的给养,这种商业开发很快就会失去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所以,借助浓郁色彩厚重的地方文化,挖掘、开发、保护它们,依托特有的文化底蕴、特色文化产品进行加工生产和经营,将它们打造成具有乡村发展特色、特有的地域新形象和品牌,从而促进农村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农村脱贫致富。这正是文化具有产业开发价值的体现。

3.文化建设是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的有力支撑

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美丽乡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同理,没有文化的现代化,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宏伟目标,不仅需要物质基础保障,重要的是还需文化作支撑。一方面,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落后的文化影响,广大农民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在经济上表现出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等错误思想,广大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较为贫乏,黄赌毒现象有所抬头,封建愚昧迷信思想沉渣泛起。另一方面,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对科技文化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态度不一,农业生产仍然是碎片化、粗放式经营。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当中,尤为重要植入先进文化元素,用先进文化和思维武装广大农民头脑,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传播,使农民学习到进行现代农业生产的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知识,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新路,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进而推动整个农村现代化发展。

二、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当植入文化因素

枞阳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各地拥有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乡土性特点,若加以妥善利用,可以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枞阳县一些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缺少对乡村文化的培育,必须引起关注。要注重保护、挖掘、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准确把握乡村文化的脉络。

1.美丽乡村建设应注入历史文化。乡村历史文化,包括有形历史文化资源和无形历史文化资源,都是农村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形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有各类文物,如:名人古迹、文物古迹、博物馆等。无形文化资源是以精神形态存在的文化资源。如:民间文化、姓氏文化等。在文化的历史长廊中,乡村文化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蕴含着千年的历史积淀。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乡村文化在现实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想将已有的乡村历史文化世代延续下去,就需要将它重新注入活力,使其适应当代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这不仅可以传承文化,还可以使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继续发展下去。

一是借力乡村历史文化牌,致富好出路。枞阳县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同时也是文化大县,历史悠久。枞阳县广大农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可开发潜力,一旦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出来并且妥善经营,将会使成为枞阳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据枞阳县文化部门普查统计,全县现有1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浮山镇向阳村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的子华墩遗址、周潭镇七井村商周时期的汤家墩遗址、枞阳镇大青山村清代的何氏家庙、会宫镇建设村清代的张氏宗祠、陈瑶湖镇水圩村抗日战争时期的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白湖乡旸岭村始建于1958年的白柳公社矾矿冶炼遗址(工业文化遗产)、义津镇义津老街,以及王胜墓、吴汝纶墓、姚鼐墓、朱光潜故居、章伯钧故居、黄镇故居、左光斗故居、桐东抗日民主政府革命文物陈列馆、水圩古民居、官桥、会宫古文化遗址等30多处历史文化景点。随着时光的流逝,有些历史文化遗迹和文化资源已沦为记忆中的“乡愁”。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当通过发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农村文化核心元素,打造特色农业文化品牌,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既保持优秀文化旺盛生命力,又能复活历史,也会使传统历史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如横埠镇黄山村可利用外交家黄镇,维修黄镇故居,打造将军故里,举办“将军文化节”,把名人踪迹景观化;枞阳镇大青山村可利用清代建筑“何氏家庙”、会宫镇建设村可利用清代的张氏宗祠,发展乡村旅游,昭示家族先人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也可利用旧祠堂、宗庙来陈列旧时枞阳人民劳动器具、传统工艺制造等,以展现乡土风情和群众智慧、技艺,使这些存封凝固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成为美丽乡村中一道风景线。

二是宣传发展红色文化,教育与旅游齐发展。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枞阳曾经是一个光荣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绝大多数红色旅游景点在农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抗战期间,陈湖、水圩一带是桐东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大军渡江指挥部就设在枞阳镇,桐庐县第一个中共支部也诞生在枞阳县横埠镇章家大屋。浮山又是中共共产党早期活动的根据地之一。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当年就在浮山从事革命活动的遗址如今清晰标明方位。外交家黄镇就是从这里步入革命征程。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枞阳牺牲了600多名优秀儿女,这些英雄业绩已载入史册,成为枞阳红色革命的历史,这些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红色旅游开发价值。因此,可利用陈瑶湖镇水圩村抗日战争时期的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横埠镇章家大屋的中共桐庐支部、解放军渡江战役指挥部旧址“陈氏宗祠”,打造连片红色景点,形成经典红色旅游路线等。

2.美丽乡村建设须巧打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是源于乡土并依存于乡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乡土性,存活于乡村田间地头,体现在乡村民众日常生活之中。“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凝心聚力的粘合剂和发动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巨大文化资本,是中国特色乡村文明的多样性文化构成,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的传统文化基因。”[5]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经济社会里,枞阳先人用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乡土文化,今天依然渗透在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山水文化、语言文化、农耕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对此进行其深入挖掘,使每个乡村拥有其独特的文化标志符号和品牌。

复活民间故事。枞阳县有山水的神话,也有人物和民风的传说,质朴而神奇,如汉武帝射蛟,断尾龙祭母,飞鹅地,沉剑湖传说,青、白鳍豚传说、方苞读书、左光斗治吏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对这些传说民间故事进行再次挖掘和诠释,并编辑成《枞阳民间故事集》、《枞阳历史文化名人》等书籍。一方面可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极大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品位和旅游质量。另一方面,也能让更多游客了解乡土文化,凸显枞阳县乡村旅游的个性。

点亮民间文化。枞阳县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丰富,如东乡的武术文化、原汁原味的黄梅戏、枞阳龙灯会、枞阳胡琴书、义津民间传说大红伞、枞阳民间旧时婚嫁风俗礼节等,通过挖掘,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唱响枞阳黄梅戏,打造枞阳“灯乡”和武术文化品牌,将“定亲习俗”进行开采,成为乡村旅游的新看点。

扬名美食文化。饮食作为乡村旅游要素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旅游总有着重要地位和开发价值。枞阳美食,植根于各乡野民间,是特定的区域内本地的特色产物,有着原汁原味的乡土风味,有着鲜明的乡土和地区特色。枞阳境内既有白荡湖大闸蟹、枞阳七里头大萝卜、粉蒸肉、山粉圆烧肉、生付、米面、挂面等传统美食,也有磨豆腐、打糍粑、做米粑、炒茶叶、编织、竹编等传统民间手工制作技艺,还有义津挂面、汤沟茶干、项铺贡糕等小吃品牌。因此,要积极借助文化文化节、油菜花旅游节等节日平台,利用互联网渠道大量宣传推广枞阳地方特色美食,以美食带活周边地区旅游餐饮。

重塑旅游文化。如围绕国道G347沿线,打造风景秀丽的田园景观;依托浮山、白云岩、白荡湖、岱鳌山等旅游特质资源,围绕国家特色旅游名镇浮山镇、浮渡风情村、白云青鸟、白荡落雁等景观,打造生态文化游;围绕钱铺镇三公山竹海打造田园观光游;围绕菜子湖、看岱鳌山原生态奇石风景,打造山水风情游。从而带动农家乐、休闲购物、餐饮度假、生态农业等乡村旅游业。

挖掘名人文化。枞阳人杰地灵、名人辈出。2007年,省城合肥推出“安徽两千多年来百位文化历史名人之星”评选活动,枞阳就有11位先贤榜上有名,足见枞阳文化底蕴厚重。横埠镇是“将军故里、气节之乡”,历史名人左光斗、章伯钧、章逐民、黄镇都是横埠镇人。横埠镇横山村注重挖掘名人文化,建成左光斗生平事迹陈列馆,成为横埠镇对外展示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周岗村是乡贤“桐城派”三祖中坚刘大櫆的故居,他的诗句“我家门外长江水,江水之南山万重”,意在表明,任长江阻隔,万水千山,也阻挡不了枞阳人探寻世界,认识世界的豪情和决心。

如麒麟、义津等乡村历史名人文化,这里曾经被称为老桐城南乡,历史上有“文不过南乡”之说,可通过建立名人纪念馆、雕像群展示名人风采。再如枞阳过去属于老桐城地区,历史悠久,文风昌盛。这片人文勃兴、代有英才出的土地,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院士之乡”。据统计,目前已产生院士6人。可以通过建立院士名人文化墙,展现名人风采,激励后人,传递正能量,提升枞阳人文生态。

开发产业文化。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既能“安居”又能“乐业”。建设美丽乡村,“美”主要体现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就业稳定、收入增长。要依靠产业带动,做好产业培育,发掘并形成能够引起农民共鸣的文化元素,对具有一定经济、文化价值的传统文化,积极进行市场开发,通过乡村产业的不断壮大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美丽乡村打造产业的根基。

枞阳县自古人杰地灵,文化资源丰富。因此,要把枞阳的地方特色农产业与枞阳历史文化元素结合起来,用文化枞阳打造品牌枞阳。当前,枞阳县有许多地方性特色品牌急需重塑。在地方特产上,如枞阳鲥鱼曾是皇帝国宴贡品、白荡湖大闸蟹更是让国内游客垂涎三尺,枞阳香肠闻名一时。在乡土特产上,如枞阳七里头萝卜、麒麟黑猪,项铺生腐、汤沟茶干、孙畈糕点、雨坛青虾、义津挂面、浮山米面、枞阳藕粉、大地荞麦糊等,这些都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要充分挖掘这些特色产品的源头,增添产品文化含量,塑造区域性地方品牌。“要重点扶持发展缘酒集团、大地食品、官埠桥禽业、大方脱水蔬菜、陈瑶湖粮贸加工、其林新安花卉等一批省级龙头企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农业,精心打造“农”字品牌,带动农民增产增收。”[6]此外,要通过品牌塑造,形成沿江乡镇建设的土鸡养殖示范村建设;在沿湖乡镇建设的水禽养殖示范村建设;以铁铜乡、汤沟镇等无公害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带建设;以义津、麒麟等乡镇为重点的三元杂交猪养殖产业带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些枞阳的特色和优势,培育当地品牌,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使城乡面貌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经发展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环境体现文化之邦。用文化枞阳打造品牌枞阳,用品牌枞阳造福文化枞阳。

总的来看,美丽乡村建设须融入文化“因子”,积极借力历史文化、巧打乡土文化来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乡村之美离不开文化之美,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进乡村文明,将科技文化、道德文化与农民生活对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养。因此,一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通过搭建平台、塑造载体、开辟场所、让群众享受教育权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既愉悦村民的身心,又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不遗余力培育良好的乡村文明。如:开展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村官、最美少年等,彰显传统的孝道文化、乡贤文化,保护纯朴的村风、民风。积极构建农村志愿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因病、因残、因祸的残缺家庭。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乡规民约,成立村民红白理事会、议事会,参与民间事务调解、监督与服务保护纯朴的村风、民风,遏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毋庸讳言,乡村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必然成果,更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组成部分。推动乡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发展, 就要扎紧文化之“根”、铸牢文化之“魂”,不遗余力的用文化元素打造、扮靓美丽乡村建设。

猜你喜欢

美丽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