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研究
2019-01-19郭春凤
郭春凤
(沈阳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44)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存公共文化信息资源、传播公共文化信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公众社会教育等一系列重要的职能。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图书馆建设,将其纳入当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持续扩大规模,完善各项功能,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各地公共图书馆在传递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新时代,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内容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图书馆服务社会公众的方式也在随之发生转变,智慧图书馆建设便列入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成为现阶段改善和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智慧图书馆建设是一项高度系统化的工程,涉及到原有馆藏资源如何有效开发利用、信息数字化技术如何有效应用、数字资源与传统馆藏资源如何有效对接等一系列问题。
1 新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高度繁荣发展的新时代,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智慧图书馆建设适应现代信息管理和利用的需要
图书馆是社会公众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彻底颠覆了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传统的图书馆知识信息传播和获取途径也必须要根据社会公众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例如,社会公众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便捷地实现知识信息的获取、复制、传播等,而传统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多以实物书刊及文献资料为主,已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公众获取知识信息的心理需求和利用习惯。通过智慧图书馆建设,将传统的实物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社会公众就能够利用电脑、手机等终端随时获取、查询相关内容,这样就更加符合信息化时代社会公众信息获取方式和习惯,也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1.2 智慧图书馆建设能够促进馆藏资源的充分利用
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条重要原则为充分服务原则。信息时代,读者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表现出“广、快、精、准”的特点,为充分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贯彻充分服务原则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图书馆实物馆藏资源难以被批量复制和利用,还有一些珍贵的文献资料在利用的过程中极易损毁,更加难以被有效利用。但是这部分馆藏资源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如果难以被社会公众便捷地获取和利用,势必会影响到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发挥。通过智慧图书馆建设,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对珍贵的馆藏文献资料的等比例、高精度复制,完全可以替代实物资料被社会公众广泛利用。此外,利用数字技术实现馆藏资源的电子化、多媒体化,能够有效解决传统馆藏资源在借阅时间、借阅期限、借阅空间等方面的限制,有效提升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特别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为图书馆更加深入地研究文献和研究读者,提供了智能化的手段,有利于图书馆服务定制化、精准化的实现。
1.3 智慧图书馆建设能够有效提升总体服务效率
文献借阅是图书馆基础的服务项目。传统的图书馆文献借阅采取的是人工管理的模式,文献上架、下架工作繁复,串架、乱架现象常见,这样无疑会导致服务效率的低下。通过智慧图书馆建设,可以实现读者信息库和文献数据库的智能化管理,可以实现图书馆读者、图书馆文献的精准定位,简化服务流程,显著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效能,为读者构建更加现代化的服务环境。
2 智慧图书馆的主要内涵及特点
2.1 智慧图书馆的主要内涵
智慧图书馆是指把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建设中而形成的一种智能化建筑,是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的现代图书馆服务模式。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但同时又能够被切实感知的概念。智慧图书馆是一个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其涉及图书馆的采编、流通、管理和维护等多个方面的智能化,包括馆藏资源一体化、中央知识库、智能采选系统、智慧空间、智慧化服务等多个子系统。
2.2 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特点
概括起来,智慧图书馆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信息共享性。智慧图书馆以现代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为基础,可以实现馆藏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通过建立数字资源信息库,对馆藏资源进行有效分类、归纳和整合,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外部用户的接入,实时、便捷地实现对数字资源库进行访问,与管理人员进行信息互联和沟通。换言之,智慧图书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读者与图书馆管理者、前台服务与后台资源之间的紧密联系和连接,最终实现馆藏资源的便捷共享。从这个意义上说,智慧图书馆建设集中体现着知识信息共享性的特点。
二是服务高效性。正如前文所述,传统的纸质图书管理模式存在着低效率的问题,不符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智慧图书馆建设可以有效提升服务效率,让图书借阅流程更加便捷、高效、灵敏。在各项智能化技术的辅助下,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和管理流程的运行将更为顺畅,能够为读者节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享受,为管理人员提供更为高效的管理平台,最终实现服务效率的显著提升。此外,智慧图书馆利用现代智能技术还可以对海量的数据信息资源提供有效保护,防止图书馆因信息负载过重导致数据信息损毁或者丢失。
三是使用便捷性。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理念之一是全面覆盖,即将智慧图书馆纳入互联网,作为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节点加以规划和布局,旨在为每一位有需求的社会公众提供统一、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每一名读者都能够获得均等化的阅读解决方案,也能够同样感受到智慧化阅读所带来的便利和高效。可以说,智慧图书馆建设实现了馆藏资源管理模式和利用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可以不断丰富和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大大提高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效能。
3 现阶段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国内智慧图书馆建设普遍面临着如下一些问题。
3.1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智慧图书馆建设包括传统馆藏资源数字化、数字信息资源库建设、服务管理系统和平台研发等一系列重要的工作内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增加,但是在智慧图书馆专项工作经费方面的投入却没有显著增长。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立项、审批等还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认识问题,阻碍了智慧图书馆的规划和建设。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公共财政经费投入,缺少其他的资金来源,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现阶段制约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瓶颈问题。
3.2 智慧图书馆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
当前,国内很多省级、市级图书馆都启动了智慧图书馆建设,但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和建设标准,导致很多地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项目不统一、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并且部分地区的省市级图书馆在智慧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重复性投入问题,造成了资源浪费。
3.3 智慧图书馆建设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现象
在很多地区的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中,关于馆藏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项目数量非常多,智慧化建设的管理端建设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相比之下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资源访问、查询等服务端的建设水平还相对较低,读者访问的便捷度、亲和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4 智慧图书馆建设缺乏实质的协调合作
现阶段,国内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多是各图书馆自我规划和建设,缺少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协同与合作,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智慧图书馆的功能和社会影响力。一些图书馆都是在围绕自身馆藏资源和服务功能等方面实现智慧化,而忽视了将图书馆置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发挥出更多的功能。实际上,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图书馆资源与高校、科研单位、博物馆等机构的资源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一方面可以更多地吸收其他单位的资源,丰富资源数量和种类,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外部协同发展机制为更多的社会公众提供服务,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4 构建智慧图书馆的建议
为了有效提高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总体水平,笔者认为应当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4.1 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事业建设的资金投入,特别是要集中增加智慧化图书馆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将智慧化图书馆建设作为推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在项目审批、预算审核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还可以探索引进和利用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化图书馆项目建设,不断丰富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具体来说,可以将公共财政资金用于馆藏公共资源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突出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服务属性;在将社会资本投入到知识数据库查询、线上培训等附加服务功能之时,应允许利用智慧化图书馆平台获得相应的收益和回报。
4.2 制定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统一规划及标准
相关部门应当根据新时代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制定统一的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及标准,明确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内涵、功能、目标等,突出各级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功能、目标等方面的差异性,便于各级图书馆参照执行,避免重复建设所导致的资源浪费。
4.3 强化智慧图书馆服务功能
要在巩固和完善管理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具体来说,要加强服务系统和服务平台建设,根据读者获取和利用馆藏资源的需要完善服务平台的各项功能;要根据特殊群体的实际需要设置读屏功能、放大功能等;要根据图书馆各项功能增加线上服务项目,构建“互联网+图书馆服务”的模式。例如:可以增设在线预约功能,帮助读者提前预约阅览室座位,避免出现占座等不文明行为。为了提高借阅服务的效率,可以采取人脸识别借阅的方式,进一步缩短借阅时间,最大限度方便读者;可以设计馆藏文献自动定位功能,让读者利用手机即可便捷地找到所需文献;还可以设置读书沙龙、读者见面会、讲座讲坛等在线预约功能,全面提升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水平。
4.4 提高智慧图书馆协同发展能力
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协同发展观念,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实现与外部资源的协同、融合。可以在平台设计上预留功能接口,与外部资源系统实现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加强协同发展、联合发展意识,通过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和智慧服务平台,共建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加速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流动传播,与合作单位共享智慧化发展经验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