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主要经验

2019-01-19王连喜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治党建党政治

王连喜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时刻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船精神”,走过了98年的激荡与辉煌岁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一个不能被任何力量所撼动的领导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锁钥是什么?就是她那“自我革命”的精神勇气与气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功的密码,就是她那不断“自我完善”的意志与追求。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起点上,总结和提炼我们党建立以来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主要经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建党管党治党合力并发,统筹推进不摇摆

建党、管党、治党,既是我们党近百年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行自我革命的历史逻辑,折射出党的自身建设随着时代发展和党在不同时期的任务侧重而显现出不同特征,也是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所采用的同向发力、注重结合的理念和手段。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创新,就是在建党、管党到治党的历史进程中进行的,这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学说的新贡献。

从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中走来,“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如何管好党、治好党”,始终是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必须面对和回答的课题。早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同志在为七大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就提出了“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阐述了“毛泽东同志的建党路线”,这就是“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合编:《刘少奇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14页。毛泽东建党学说体系的完备和毛泽东建党路线的提出并被全党所确认,标志着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最后形成。同时也表明,建、管、治“三维”党建实践从理论上得以概括与提升,成为党建实践中的重要经验。这一经验是被以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解决了并被发扬光大。如在民主革命时期,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社会里,在长期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根据地和战争环境中,如何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历史课题得到了回答,党不断成长壮大,在人民革命斗争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彰显,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得到了开创。①张荣臣:《从建党、管党到治党: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历史演进》,《湖湘论坛》2019年第1期。如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在继续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同时,从严管党治党,更加注重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并紧密结合,推动党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建党、组织建党、理论强党、从严管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丰富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既要解决建的问题,也要解决管与治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既靠思想政治教育,也靠组织、制度保障,要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理论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成果要靠组织建设、制度治党来保障和巩固;反过来,制度治党则要以思想和组织建党、理论强党为前提和基础。

相对说来,如果历史地看,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发端于党的建设的初期,建党成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逻辑起点,从严管党施行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成为这个时期党的建设的核心要义,党的制度建设和制度治党则成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走向定型并逐步成熟的新时期与新时代,治党成为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如果从党的建设经验看,这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则是每个时期加强党自身建设的并举之策、合力之举,所以这一重要经验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二、紧紧扭住党建“主线”,创先提能不放松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先进政党,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中国先进文化、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从她建立的第一天起,先进性、纯洁性就作为自身的优秀品质被珍藏、被提升,因此在近百年的自身建设中始终成为一条“主线”、一条灵魂线被建设、被发扬,特别是在党的延安整风、新时期“保先”教育、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中得以集中体现。在20世纪之交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党的历史方位和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摆上了重要日程并在持续的加强之中,进而使党的建设主线内涵日益丰盈并彰显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建设总体部署中,明确提出了“一条主线”,即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突出强调了“五个重点”,即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十八大增加了纯洁性建设,丰富了党建主线的科学内涵,更加本色地回归了党的性质指向和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大在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前提下,不仅重申了这一底蕴丰富的党建主线,而且从政治建设、理想信念、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个重要支撑点,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和反腐败斗争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全面从严“高质量”建党、管党、治党的部署和要求,并最后实锤落在了党的“八个”执政能力上,这成为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核心要义。

重视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门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都给以重申和强调,并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线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始终,在十六大后党的若干专题教育和实践教育活动、以及对于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的要求,就是提质赋能、“四强四优”(“四强”党组织: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四优”党员: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执政能力建设成为进入新世纪后党的建设的核心要素并得以持续加强。

紧紧扭住党建“主线”、创先提能不放松,构成了贯彻落实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始终一贯的经验做法,成为不断适应党情、国情、世情变化和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任务侧重而适时增添新内涵、变换新方式、提升党建质量的主要抓手。当然,也只有牢牢抓住主线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品格并适应新时代要求接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真正实现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

三、坚持使命引领问题导向,自我革命不停顿

“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要立足当前、直面问题,在解决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上下功夫;又要着眼未来、登高望远,在加强统筹谋划、强化顶层设计上着力。”①转引自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会议上的讲话,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1113/c40531-30396898.html。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提炼总结了管党治党的好经验好做法,为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遵循。建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能取得卓著成效,与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是紧密相关的。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牢记职责使命、解决突出问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途径,更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经验。共产党人不惧怕任何风浪,不怕存在问题,就怕有问题没发现,发现了不能及时解决。不解决问题是形式主义,对问题听之任之会误党误国。环观世界、回溯历史,一些大党、老党之所以没有经受住时代考验,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折戟沉沙,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丢弃了责任使命,对沉疴痼疾视而不见。同时,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意识使党在问题面前更清醒、在目标追逐中保持警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有了这个初心使命,正是坚守了这个使命责任,我们党才在百折不挠中铿锵前行;换言之,党之所以能够在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中不断前行,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中变得坚如磐石,就是因为我们党以巨大的勇气和使命感,把使命引领作为解决问题的指南针和原动力,为解决问题指明方向、明确路径。

持之以恒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与时俱进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构成了党自我革命的科学内涵。正是凭着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韧劲和精神,锻造了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凝练了党的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赢得历史性成就、推动历史性变革,关键在于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从尚未形成、正在形成到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再到取得压倒性胜利,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也显著增强。这说明,只有胸怀党的责任使命担当不放松,以自我革命的劲头不断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矢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四、重锤夯实“三大支柱”,意志坚定不松劲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时,提出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的“三大支柱”,成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支撑点。这是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首次这样概括党的建设经验与要求,也是百年来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真实写照和经验描述。

首先,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九大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明确了政治建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的战略定位,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问题,这是对我们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甚至是党的全部建设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升华。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什么要讲政治、讲什么样的政治、怎样讲政治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总结历史经验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什么时候全党讲政治、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就弊病丛生、人心涣散、丧失斗志,各种错误思想得不到及时纠正,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一个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①《习近平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新华网,2017年2月13日。这就是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道理所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三个一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尊崇党章,严守党内政治生活若干规则等各项规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提高政治觉悟,加强政治历练,把政治能力训练贯穿党校锻炼全程。

其次,把理想信念宗旨作为党的建设的根基、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要求和经验提出来,真正抓住了党的建设基础(人民群众)和灵魂(政治信仰和精神支柱)。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建党近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流血牺牲,靠的就是这种信仰,为的就是这个理想;百年中国革命史、新中国中共党史,证明了我们党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筑牢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党始终要求每个党员及党员干部发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的“红船精神”,矢志不渝地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全部精力乃至生命,并坚决避免得“软骨病”“缺钙症”。理想信念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坚守。党员领导干部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靠的是科学理论武装、精神家园培植,要通过长期的精神淬炼和党性锻炼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让理想信念成为党员干部心目中的灯塔,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最鲜明的品格。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的事业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纵观历史,我们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谋发展,都是为人民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正是我们党近百年来把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到底,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展现了伟大的“中国梦”即将实现的光明前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是我们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根本支撑和经验财富。

第三,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是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文件中作为经验以重要支撑点提及,是对党的建设经验的新认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一盘棋”和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优势,也是执政党实施全面领导、加强自身建设的法宝。

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是我们党的传统。建党近100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调动全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不同时期的积极性,成为完成阶段性目标与任务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建设伊始,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号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毛泽东强调,人的因素是社会主义建设诸因素中的决定因素,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根本因素。他说:“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而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是我们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正是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我们党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政治动员,正确地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前所未有的政治热情,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开放,调动了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青年和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及各个阶层的积极性。他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受到港澳台同胞的广泛认同。他号召“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共同实现民族复兴大业,鼓舞了全世界的华人、华侨积极参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的发展使全民族的自豪感大大提高。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活跃了起来,使人们的积极性真正调动了起来。②冷溶:《邓小平三个重大理论观点的提出最具创新意义》,《人民日报》2014年8月20日。邓小平认为,调动积极性,就是最大的民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说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77-178页。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与激发,是40年来中国快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党领导全党和人民克服了一切消极懈怠心理和行为,发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凝聚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全面建设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④陶文昭:《论“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北京日报》2019年5月27日。

五、持续创新党建方式方法,路径探索不止步

策略与方法是党建思想与战略得以付诸实施的载体谋划、制度规则和具体措施,是战略定位、共同愿景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有什么样的方法载体,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党建效应。农村、城市、机关、企业、学校等不同领域的党员文化水平、经历、职业不同,对党建开展的要求各不相同,采用的方法载体也会有所区别。建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实际出发,采取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网络党建、智慧党建风起云涌,信息化党建深入人心,这就要求党组织要善用微信、微薄、APP、网络甚至是网上面对面等形式,让党的意识深入人心,让党的政策落地生根,在方式方法创新中让党的建设充满鲜活能量。

实践证明,在党的建设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方式、方法和载体等新路径,大大提高了党的建设时效性。长期积累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加强党建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制度,诸如“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主题党日、谈心谈话、密切联系群众、党务公开,以及党内教育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专题教育活动等一系列好的党建方式方法载体,又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被赋予了新灵感、新内容、新式样,党的建设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得到显著提升。

载体平台是党建工作创新的活力源泉,是延伸党建工作触角、丰富党建工作内容、活化党建工作方式的现实需要。智能信息化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面对的新环境,在党建新载体的不断探索中,我们党不断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突出载体的“人本性”、坚持载体的“有效性”、强调载体的“主体性”,努力建设信息化网络,构筑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新平台。适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各种党建资源,拓展党建活动载体平台,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增强党建工作活力,拓展党员活动空间,扩大网络党建阵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加快党建工作信息化、电子化、远程化建设步伐,使传统党建走向网络党建、智慧党建,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立体化的党建工作体系”。如全党基层组织开通党建网站,设立党建动态、学习园地、党务手册、工作回答、网上党校、经验交流等网页和栏目,通过互联网实现党建动态、党建理论及党的知识信息等资源共享。党建形式的探索不仅讲究内容的丰富性和系统性,更注重形式的变化性和创造性。党的知识竞赛、入党宣誓、时政报告、共产党员评优以及观看电视录像片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寓教于乐,不拘一格。既注重正面宣传引导,又结合反面教材警示教育;既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传统形式,也有所创新、有所借鉴,增加了党建工作新鲜感,提高了党建工作水平。

六、抓骨干少数夯实基层组织,打牢支撑点不含糊

党的干部队伍尤其是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的基层组织是全党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百年来,正是重视和加强了这两个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要支撑点,才使我们党的事业蒸蒸日上、党的领导与执政基础坚不可摧。

重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化党员队伍中“关键少数”的率先垂范和模范带头作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党的领导和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惯用的优良传统和有效经验,也是锻造我们党“为什么能”的重要指标和手段。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党建设好,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并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五个过硬”的要求,即始终做到信念过硬,筑牢政治灵魂;始终做到政治过硬,以身许党许国;始终做到责任过硬,敢担当会担当;始终做到能力过硬,练就高强本领;始终做到作风过硬,夯实执政基础。纵观建党的历史,从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到强调“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四化”方针的提出到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废除,从“党管干部”原则的坚持到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从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明确到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制定,党在不同时期为这条重要经验不断增添了新内涵,为在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了重要保障和队伍支撑。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党历来都非常重视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组织建党、政治强军的优良传统,不断适应基层组织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部覆盖,积极探索、打通、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和建设路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打造了巩固党的领导与执政地位的又一个支撑点。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的重要思想和实践要求,党的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增强,逐步实现了党的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党的自我革命注入新的品质和内涵,党的建设经验底蕴愈加深厚和系统。总之,正是有了上述两个重要支撑点,我们党在98年的风雨兼程中搏击前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在国内外政治风波冲击下岿然不动,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巨大变化下从容应对、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治党建党政治
依规治党之“规”的范围界定*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渔歌子·治党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