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个坚持”讲清楚“中国制度为什么行”

2019-01-19王克群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制度国家发展

王克群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多方面显著优势,是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探求中国发展之谜,需要正确认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制度是基础,制度是法宝。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严密的制度体系,统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稳定发展。这些制度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检验,显示了其持久的生命力。诸如坚持党指挥枪、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密切联系群众等政治制度是我们党从诞生之初经历过血的教训取得的;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总结的;推进国家法治建设,推进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中逐渐明确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最具鲜明的一个特点、亮点和创新点,就是第一次系统总结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这些优势,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方面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3个坚持”所具有的广泛性特征,使人们对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的认识实现了空前拓展,也使坚定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实现了空前拓展。

一、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政治、法治优势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①《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1)。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正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了国家历经风险挑战而持续发展壮大,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政治稳定,实现了活力与秩序、发展与稳定的平衡;体现了总揽全局、同向发力的效率,体现了高度的组织、动员能力,体现为长远的规划、决策和执行能力。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就是坚持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政治领导,就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重大决策的领导,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思想领导,就是理论观点、思想方法以至精神状态的领导。坚持用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地认识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组织领导,就是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组织制度,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培养、选拔、使用和监督党员干部。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各级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去实现党的各项工作。党的全面领导是全覆盖、全贯穿的,要靠一级一级党组织来实现,没有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就会沦为空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使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①《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1)。

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人民放在心目中最高的位置,把人民看作共产党执政最大的力量源泉,把人民当作最高的尺度,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能赢得民心。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是由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决定的,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不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再版”,也不是西式民主的“翻版”,而是经过反复比较、长期探索、实践验证的“原版”。这条道路之所以是人间正道,就在于它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

实践反复证明,这条政治道路走得通、走得好。好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是顶梁柱,离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就没了主心骨;人民当家作主是旨归,离开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就没了基石;依法治国是守护,离开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就没了法律保障。三者有机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就能确保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确保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保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新征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②常雪梅等:《如何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人民日报》2018年2月28日(9)。

(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③《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1)。

奉法者强则国强。一个现代国家,必然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全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强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以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专题部署,提出了未来法治建设的任务书和路线图,推动法治建设驶入快车道,法治中国迎来了崭新的前景。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良法善治,应该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和前提。这是因为,良法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法有良、劣之分,法治是良法之治,良法可以引领、推动发展,劣法制约、甚至窒息发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既是对提高立法质量的要求,又是对良法、法治作用的全面、精准阐释。我们必须认识到良法促进发展、推动繁荣的作用,进而提高对新时代良法需求的认识。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平正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贯主张,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法者,天下之公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把法治精神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浓厚社会氛围。

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对保障法律实施作用非常重要。牢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的道理,决不能把法律当作“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遇到问题时不仅要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来思考,还要多从法律的角度来审视,把能够交给法律解决的问题交给法律,并尊重和维护合法的处理结果特别是司法的终局裁判。

在司法领域,扭住司法责任制“牛鼻子”,回归“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基本司法规律,并筑起防范权力干预司法的“防火墙”“高压线”,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目的就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①《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1)。

各民族一律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立场。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等因素,各民族之间、特别是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在经济、社会方面存在着发展程度的差别,存在着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人文差异。逐步消除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别,充分尊重各民族的人文特征,是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必然要求。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项民族政策,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我国各民族共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和现实国情确立的一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既享有国家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各项民族政策,也遵循国家统一政令对各行政区划予以规范的各项政策。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权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五)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②《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积极实践,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不动摇。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一国两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开启了“一国两制”创新发展、巩固壮大的新阶段。

对香港和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是新的重大历史机遇。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新时代赋予“一国两制”的新内涵,新方向。相信“一国两制”会继续为港澳自身建设和支持国家的发展,发挥不可多得的制度杠杆作用。

新时代“一国两制”是实现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最佳选择,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台海形势走向和平稳定、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更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二、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经济、文化、社会优势

(一)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①《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1)。

全国一盘棋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必须从全国这个整体和大局出发的重要方针的形象化用语。这个方针要求把国民经济组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实行集中领导和统一安排,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使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坚持这个方针,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直至基层企事业单位都要识大体,顾大局。

中国之所以能办成这么多大事,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济基础。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路径、方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继承发展国家治理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使集中力量办大事成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巨大优势。

(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②《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1)。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提供强大物质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使我国各个地方、各个行业为了适应自身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由于生产决定分配,所以生产经营方式的多元化使到我国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这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最终原因。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有机的、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要通过股份制等现代企业组织形式成为市场经济主体,允许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存在和发展,形成多元市场主体。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要适应社会主义实现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目标。总之,要努力使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各自的优势很好地发挥出来。

一方面市场在资源配置要发挥“决定性作用”。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当前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竞争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要不断推进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等要素市场的发育,推动要素更加自由、通畅的流动,从而更好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过程中激发市场活力、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家创新精神。

另一方面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引领作用。针对中国社会的现状,只有政府有担当有作为,大刀阔斧地纠正自己的错位、越位和缺位等问题,才能营造更好的制度环境,才能化解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说,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是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①《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1)。

在“理想信念”上“团结在一起”,不仅是对全党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人民”的要求。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战略要求更高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我们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让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上团结在一起,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带头“撸起袖子加油干”,敢作敢为,作善为,面对艰巨任务冲锋在前,面对艰难险阻奋战在先,以实际行动传递信心和信仰、凝聚奋进的力量。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②《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不变初心。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世界上很少有哪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为人民服务庄严地写进党章,并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从太行绝壁上的红旗渠到小岗村大包干契约上的红手印,从植树造林的“绿色奇迹”到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正是把“人民”作为发展的价值尺度,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国家的发展进步才能最大范围地凝聚共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力量。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当前,特别是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下更大功夫,着力解决群众在这些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同时,要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坚决防范什么、纠正什么。当前,尤其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要求,毫不含糊地保护好人民群众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真正做到为民实干,让人民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五)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①《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1)。

改革开放40多年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创新才有出路,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领导干部唯有主动投身改革创新的洪流,千方百计搞改革,与时俱进抓创新,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创新先锋,才能适应新要求、跟上新时代。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创新本领不会凭空而来、从天而降,也不会随着年龄职务的增长而自然提升,必须投身一线,在实践中练就过硬改革创新本领,砥砺奋进、勇立潮头,在发展中奋发有为。要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工作状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发展的关键。要破除思想束缚,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要结合实际在继承中创新。保持定力、认清大局,凡是涉及政治方向、重大原则和根本性制度,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稳扎稳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是我国国家治理的显著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书写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有讲过,前人没有系统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干成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有战略定力,既保持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延续性、稳定性,也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三、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人才、军事、外事优势

(一)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②《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 2019年11月1日(1)。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同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这就需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同时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如此,才能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让各类人才都获得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机会,才能最大程度激发人才的奋斗动力和创造活力。③本报评论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2日(5)。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关乎政风民意,关乎事业兴衰。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把好正确导向,注重在基层一线选拔培养干部,切实把政治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廉政过硬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二)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①《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1)。

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亲自缔造的军队,有了党才有人民军队,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有了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党在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党指挥枪”逐步确立起来,并不断得到完善,成为我军发展壮大并走向现代化的宝贵经验。人民军队作为国家柱石,任何时候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任何时期都要旗帜鲜明、坚决果断地反对各种错误观点,任何时期都要坚持人民军队“永远姓党”,任何时期都要确保人民军队永不迷航、永不变质、永不褪色。

履行使命需要勇于担当、砥砺前行,铸就辉煌需要铸牢军魂、听党指挥。面对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只有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才能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三)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②《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1)。

把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作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并科学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独立自主就是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中国对外开放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及在国家安全、国家统一、海外战略利益上的自主性,不需要依附于其他超级大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实现将中国的发展机遇转变为世界的发展机遇,将世界的机遇转化为中国的机遇,通过睿智运用“中国智慧”、合理提出“中国方案”、正确使用“中国力量”,推动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

人类命运共同体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直击国际上的零和博弈、冷战思维,直指阻碍人类进步的顽疾,主张用对话协商拆解国家间的猜忌与戒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坚持问题导向,把国家发展和全球治理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繁荣指出了新方向。实践证明,只有世界各国高举合作共赢的大旗,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发展诉求,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才是行得快、走得远的正确道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提升我国世界话语权,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③王克群:《新时代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方面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种总结之实质,就是把成就和经验制度化,为“以中国之制支撑中国之治、以中国之治应对时代之变”提供制度支撑。

猜你喜欢

制度国家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把国家“租”出去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某些单位的制度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