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经济特区的新使命
2019-01-19陶一桃
陶一桃
2019年7月2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强调:“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城市范例。”①《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9年7月24日。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提出深圳 “到2035年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的发展目标。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新华网,2019年8月18日。
《意见》的提出是中央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是对深圳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进程中地位、功能、使命的肯定,是对以率先改革开放而著称的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厚重希冀,是对我国最成功的经济特区的新时代新使命的郑重赋予,是中国道路又一伟大实践的时代性开启。这必将会以深化改革的创新性实践,为我国社会的制度变迁与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模式,从而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进程中,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提供具有可借鉴意义的发展中问题的中国解决方案。①陶一桃:《深圳: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区”》,《深圳特区报》,深思网,2019年8月6日。
一、《意见》提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40年前,我国改革开放开启,历史性地选择了深圳,深圳也历史性地成为探索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寻找由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道路的试验田,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在计划经济汪洋大海中生长起来的对我国社会制度变迁产生巨大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市场经济的绿洲。40年后的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历史又一次选择了深圳,深圳又再一次历史性地担负起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重任:在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在率先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方面,在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方面,在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方面,在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方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新华网,2019年8月18日。可以说这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道路内在逻辑所展现出来的深化改革及制度变迁的路径与轨迹。深圳以其几乎与生俱来的品格,再次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政策性增长极。
首先,“先行示范区”的本质内涵就是率先实践探索与先行制度创新,而深圳正是这一品格“与生俱来”的拥有者。③陶一桃:《深圳: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区”》,《深圳特区报》,深思网,2019年8月6日。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看,“先行先试”是正式制度变迁赋予深圳经济特区的“先天”品格,是“渐进式改革”赋予经济特区的政策“特权”,是非均衡发展路径赋予经济特区的“优先”改革权,是党中央领导下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赋予经济特区的先行先试的“试验权”,更是经济特区独特功能与不朽的生命力之所在。40年前,深圳经济特区凭借着“先行先试”的政策“特权”,在拥有着近30年计划经济历史的大国里率先开启了富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在“先行先试”的伟大旗帜下,深圳经济特区不仅曾经把商品、价值规律、资本、股票、利息、劳动力商品等最基本的市场经济概念与实践“输送”到了全国,同时也曾经使“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样的崭新观念成为震撼神州的响亮口号。40年后的今天,“先行示范区”作为新时代新使命和中国道路重要内涵与实践模式的提出,不仅是对深圳经济特区在我国社会制度变迁中独特功能与历史贡献的充分肯定,更是以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制度力量向以“先行先试”起家的深圳提出了更艰巨的深化改革任务与要求。
如果说40年前建立经济特区的使命主要是以其“先行先试”的实践完成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探索由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那么40年后的今天,作为我国最典型、最成功的经济特区深圳,其“先行先试”的实践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是一个更加广阔而深远的目标。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我国社会深化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在创新型国家规制营建中,在拓展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制度开放进程中,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实施的整体布局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增长极的建设中,继续以先行先试的率先实践,为我国社会的深化改革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④陶一桃:《深圳: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区”》,《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 ,2019年8月6日。
可以说,“先行先试”与“先行示范区”既逻辑相联,又使命相继。没有曾经的“先行先试”的成功实践,就不会有今天的“先行示范区”的新使命与新担当;而“先行示范区”这一深化改革使命的完成,又离不开“先行先试”这一固有品格与精神的弘扬。对于深圳而言,二者的不同就在于时代所赋予的功能与使命的差异,即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不同历史阶段所承载的改革内涵的不同,从而带来其功能与使命的承继性变化,如由率先改革开放到率先深化改革;由完成社会转型到带动社会全面发展。但是,其根本都是“率先”改革。①陶一桃:《深圳: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区”》,《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2019年8月6日。
其次,“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的关键,就是要明白经济特区对我国改革开放和制度变迁意味着什么,而深圳正是中央战略意图最早、最成功的实践者。
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险最小、成本最低的“渐进式改革”的重要的实践模式。在邓小平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智慧指引下,“先行先试”“率先示范”都构成了这一重要实践模式的显著内涵与重要品质。如果说非均衡发展道路是我国社会面对区域及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约束之下所选择的一种发展方式,那么“渐进式改革”则是我国社会面临传统体制和极左意识形态约束的一种发展步骤,它们作为同一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过程中相互支撑、相互推动的两个方面,共同保证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由中央发起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主导下的以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为特征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有序发生;保证了社会转型与改革逐渐从局部到全局、从部分地区到全国的稳步推进;保证了具有自我革命性的体制内改革与具有正的释放效应的体制外推动的有效相结合;保证了经济体制改革与全方位改革的渐进式实现;保证了体制转型、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相互协调;从而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实践,证明了中国道路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选择以创办经济特区的方式开启改革开放,是中央的伟大战略部署。这一伟大战略部署的意图告诉我们,经济特区对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而言绝不是一种暂时的经济现象,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实施特殊政策的政策性增长极,更不是一种过渡性的权宜之计。作为实施特殊政策的政策性增长极,它很好地完成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探索与示范的使命;作为一种社会转型的制度安排,它是在一个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大国里,以最低成本,最小代价实现社会转型的最佳路径选择;作为一种“渐进式改革”的中国特色的实践模式,它在降低改革开放风险的同时,提高着我国社会制度变迁的绩效;作为有别与“华盛顿共识”的中国道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不断建立足以推进、促进、深化改革的政策性增长极(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大湾区)的方式,日益深化地释放出足以改变我国经济新版图的“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成为我国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一条具有制度绩效的“捷径”。而深圳作为既拥有自由贸易试验区又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增长极的中国最成功的经济特区,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区”,既以其自身的发展与辉煌很好地践行、体现了中央创办经济特区战略意图的独特的实践价值,又富有制度绩效地诠释了中央创办经济特区战略意图的深远的理论意义。②陶一桃:《深圳: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区”》,《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2019年8月6日。
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还告诉我们,经济特区是中国道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只是一座城市的成长与发展繁荣,而且是我国社会制度变迁路径的率先探索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率先试验者,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者。我国经济特区成功的实践证明,不同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殊途同归,而中国则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不仅使中国人民对制度优势的自信不断增强,而且也获得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普遍认同与支持。所以对我国社会而言,经济特区的建立远远重于一座城市的形成;经济特区的成长,远远大于一座城市的成长;经济特区的发展,远远高于一座城市的发展;经济特区所产生的持续影响力与引领作用,也远远超越了一座城市本身所固有的影响力与区位作用。因此,我们只有把经济特区置于改革开放的宏大的历史进程中去研究,才能真正说明、理解经济特区独特功能与使命,才能寻找到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演进路线,才能发现中国道路的内在理论逻辑,才能从根本上说清楚为什么经济特区会以路径依赖的方式,不断以不同表现形式和阶段性目标与使命(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大湾区、先行示范区)为中国社会的制度变迁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安排,才能真正深入理解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的真谛。①陶一桃:《深圳: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区”》,《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2019年8月6日。
第三,“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城市范例”,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基本方向,切实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要机遇,践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根本战略,而拥有改革开放40年来丰厚物质财富与制度资本积累的深圳,正是这一使命的必然的担当者。
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最早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市,不仅已经拥有了40年改革开放所积累的物质财资本,拥有了40年改革创新的精神财富资本,更拥有了在向国际惯例学习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良好的社会规制和法律环境的厚重积淀,这一切无疑都将成为深圳经济特区完成新时代新使命的得天独厚的制度性资本。当然,经济特区要完成这一新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无疑还需要继续具备、保持构成这座城市特质的某些独特品质。如率先改革的勇气、“敢闯”“敢干”的魄力、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实现改革的智慧、实施改革的艺术等等。毫无疑问,最重要的还是要拥有承担改革风险的大无畏精神和担当情怀。对今天的深圳而言,上述品格就是创造奇迹的资本。②陶一桃:《深圳: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区”》,《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2019年8月6日。
深圳作为与香港共同形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三大极点之一,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最具有辐射力与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的引擎城市,她已经不仅仅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增长极,而且必将是中国社会主义深化改革的制度创新的增长极,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继续探索、提供可复制的经验与模式。
《意见》的出台再次证明,“先行先试”作为我国社会“渐进式改革”与制度变迁的操作路径,在推动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实现的同时,又促进了先行地区制度创新的自觉尝试与实践,即以中央统一部署下为标志的,正式制度变迁主导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自然发生。同时,“先行先试”还保证了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从局部向全局的稳步推进,形成了正式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富有绩效的制度变迁模式。③陶一桃:《深圳: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区”》,《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2019年8月6日。
二、“五大定位”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意见》全文共七个章节十九条意见,除前言与总体要求外,其他五章十六条分述五大战略定位。这五个定位分别是:高质量成长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型、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
具体来说就是以创新驱动是根本,以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基础,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动力,以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要目标,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从而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高地;以全面提升民主法治建设水平为基础,以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为保障,以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率先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从而成为中国法治城市示范 ;以全面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为保证,以发展更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为重要路径,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从而成为中国城市文明典范;以教育的公平为民生幸福的标杆,以医疗的普惠为民生幸福的尺度,以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为民生幸福的制度保障,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从而成为中国民生幸福标杆;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前提,以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为目标,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从而成为中国可持续性发展的先锋。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新华网,2019年8月18日。
《意见》前言中明确指出:党和国家作出兴办经济特区重大战略部署以来,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利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有利于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新华网,2019年8月18日。
《意见》指导思想着重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扩大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新华网,2019年8月18日。
笔者认为,中央为深圳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示范区的五大战略目标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有机融合,统为一体。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崭新的发展观或发展理念,它又在五大战略目标中具有尤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完整的全方位的发展观,高质量发展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学概念,也不是单纯的经济指标的增长,而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众多方面的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讲,法治社会、社会文明、民生幸福、可持续发展并不是经济增长以后事情,而是社会发展的原本内容。
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从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内涵厘定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高质量发展既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乃至价值观念的全方位发展的理念,又是一个社会整体文明、发展,进步、繁荣的综合过程。它意味着消除贫困、人身束缚、各种歧视压迫、缺泛法治权利和社会保障的状况,从而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同时还意味着在强调市场机制、全球化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做出基础性重大贡献的同时,更加强调政府和社会在人的生存、保健、教育等领域承担责任,更需要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在全面的社会交往和变革中发挥主动作用。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所言:从自由的角度来看待发展,我们之所以重视财富,是因为财富增加了我们的自由,经济增长不能理所当然地看作目标,发展必须更加关注使我们生活拥有更多的自由。自由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自由可能增加人们的能力和影响世界的能力,从而对发展过程是极为重要的。因此,让每一个人都能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样必然构成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③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首先,率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是一个单纯的发展经济的问题,而是一个伴随深化改革的法治社会建设问题。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结果与基础,是需要制度环境的。没有保障产权与自由平等交换权利的法治环境,就不可能有构建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性制度保障。产权结构可以创造有效率的市场,而有效的市场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生长的制度空间。诺思研究发现,市场的有效性不仅在于对产权的充分界定和行使,还意味着一套足以推进生产率提高的约束变量被制度化地创造出来。产权结构无效率是市场无效率的根本原因,因此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产权结构的创新。同时,产权结构本身还可以推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既与市场规模的扩大相关,又与技术的发明者能从中获取较大份额的发明收益的可能性相关。如果缺乏产权这一制度安排,新技术在投机心理驱使下变得唾手可得,那就会丧失人们创新发明的动力。①道格拉斯·诺斯、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年,第1-25页。
其次,率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要率先进行社会体制机制的制度创新,这是确保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制度环境。制度是镶嵌在制度环境中的,制度环境又往往以社会规制的完善与效率表现出来,如营商环境就是制度环境。没有保证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安排,就不可能有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化化体系的存在。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制度环境不仅决定了交易成本的高低,而且还决定了人们的选择行为。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社会的改革才呈现出由经济体制改革入手,逐渐拓展到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改革、规制社会的营建及法治社会建设有序深化。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制度,而是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制度的绩效与竞争力源于制度体系的内在契合度与相互的关联度与支撑度,即源于制度体系的竞争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地提出了十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的内容。这既完整地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又明确了完善这一体系所面临的制度约束及制度创新的任务与目标。
第三,创新驱动,是率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动能,也是构建这一体系的唯一路径。深圳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已经形成了以高新科技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并形成了“四个90%以上”的独特现象:所有制结构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的总额中,9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专利总量中;90%以上属于民营企业。可以说,作为中国最成功的经济特区,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示范区,深圳已经具备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最关键的制度与技术力量,那就是较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和可持续释放扩散效应的创新能力。可以说,率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最终目标,就是使深圳真正成为具有全球辐射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而这一先行示范的战略目标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中对深圳的定位及在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中的功能又是高度吻合的。这不仅意味着国家整体战略布局的逻辑相联,更是对深圳功能与使命的制度化明确。靠创新起家的深圳,将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成为创新中国的一个标志性引擎。
三、“先行示范”与政府的自我革命
《意见》中为深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制定了既鼓舞人心,又具有操作意义的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新华网,2019年8月18日。
根本上说“先行示范区”是一场更加深刻的观念革命,这一挑战不亚于,甚至更重于4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观念更新的冲击力。它意味着改革必须打破既得利益格局才能真正深入,开放必须放弃狭隘的保护主义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得以拓展。①陶一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广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南方网,2018年12月28日。同时还意味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必须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和社会的昌盛同时倡导并同时得到真正的实现。
尽管任何经济的发展都会面临资源的约束,但比来自资源的约束更为深重的不是资源本身,而是来自于思想和观念的约束。因为资本和技术本身是不能自动创造价值的,能使资本和技术创造财富的是具有创新理念的人。所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并不都是单靠发展经济就能自然解决的。观念不能直接改变社会,但观念能够改变人,而人则能够改变社会。先有开明的政府,才有制度的文明社会的文明;先有改革的政府,才有改革的社会。所以政府自身要先完成由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的新时代新使命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提升。因为,我国社会进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这种制度变迁的特点决定不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而且还需要一个学习型的政府。政府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升,政府的理念和理念的开放,政府的行为和行为的文明对转型社会来说不仅关系百姓的福祉,更决定社会发展的政策制定和选择。②陶一桃:《摆脱富饶的约束 迎接富强的未来》,《奋斗》2017年第24期。深圳40年发展的成功经验证明了这一点,未来先行示范的实践还将证明这一点。
我们知道,打开国门引进的不仅仅是先进的技术,也不仅仅是资金和设备,还应该包括理念、思想和规则。对人类文明的学习、接纳与认同,是社会走向文明与富裕的理性选择。政府不仅应该是这种学习的倡导者,而且还应该是一个坚定的实践者。学习型的政府既是社会福祉,也是社会进步的前提与象征。③陶一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广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南方网,2018年12月28日。在先行示范的进程中,诸如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经济转轨中建立宪政规则和市场法治规则;如何考察、判定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如何评估、构建市场经济中关键性制度安排和社会秩序;如何随着改革的深化确定国家和政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的角色与功能;如何抑制转型时期大规模的机会主义和寻租行为;如何避免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所产生的有碍深化改革的惰性;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等等问题都依赖于政府自身不断自我革命所产生的动力、判断力和决策力。所以,先行示范与进一步深化改革都要求我们的政府要成为真正的服务型政府,同时还要在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深化改革中逐渐完成由单纯服务型政府,走向充分展现大市场小政府社会管理机制的授权型政府。政府不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而是社会规制的制定者。对任何社会而言,政府对私有财产权利和竞争次序的保障与维护,比单纯的管理都更加具有意义和社会绩效。④陶一桃:《从经济特区谈中国道路的实质与内涵》,《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6期。
中国社会进行的是自上而上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其实施方式不同与中东欧剧变的渐进式改革。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既是社会改革的直接倡导者与发起者,又是社会改革的实施者。这种社会改革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权力能够保证改革顺利实施;其二,能以举国之力高效实现发展目标;其三,逐渐式改革以经济改革为切入点,使人民很快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实惠从而支持改革;其四,渐进式改革为旧体制在一定时期内保留了存在的空间,从而避免了改革的过大风险与社会根本性动荡,并使改革逐步获得认同,保证了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
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实质是用政府的权力来剥夺政府权力的过程。所以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自我革命的勇气是“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根本保障。我国社会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成功实践证明,一个不断自我革命的政府,是社会制度变迁得以持续下去并不断深化的理性头脑与权力保障。因为在这样的制度变迁的框架内,只有政府才有能力与权力同时解决发展和发展中所出现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大多是没办法交给“看不见的手”去完成的。①陶一桃:《从经济特区谈中国道路的实质与内涵》,《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6期。
深圳要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一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还要继续保持一些已经成为城市精神财富的重要品格,并着重进行以下自我革命与制度创新:
第一,要以更加敢闯的勇气、更加富智慧的胆识完成深化改革使命所需要的观念更新与认知能力的提升,从而保证在先行示范的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为“次级行动集团”的推动改革的积极作用,一如既往地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如《意见》中所要求的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支持深圳先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的综合改革试验,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支持深圳试点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推动更多国际组织和机构落户深圳,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等等全新的深化改革的使命。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新华网,2019年8月18日。因为这是一次不亚于40年前艰难程度的更加深刻的改革,即将先行示范的每一项改革都是一种突破;每一项改革都不亚于40年前的艰难;每一项改革都不亚于40年前的艰巨;每一项改革都与40年前一样具有里程碑意义。40年前的先行先试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均薄弱的地区,现在的先行示范则是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40年前深圳可谓一张白纸没有负担,相对而言富裕后的改革将是更艰难的事。40年前面对的是“不改革就死路一条”的贫穷,今天面对的则是享受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已经富裕的自我。当“不改革就死路一条”,而改革则有可能“生”,人们会有可能冒着险选择“改革”;当不改革不会失去什么,而改革则可能有风险时,人们会理性选择保守。所以面临已富裕起来的深化改革,比面对贫穷的开拓性改革更需要勇气与使命担当。
第二,以更加富有包容性的制度安排,保证国际化的全要素,尤其是高科技人才无制度障碍并低交易成本的自由流动。如《意见》中所说的:“支持深圳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国际人才在深圳创办科技型企业、担任科研机构法人代表。”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新华网,2019年8月18日。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重要制度前提,就是人力资本有自由选择权利,在市场规律的引导下自由流动。在谈到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不断提升之间的关系时,舒尔茨曾指出:“我确信在人力资本投资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然而,这一发展的制度内涵却远未明确。我的目的是要表明,人的经济价值的提高产生了对制度的新的需求,一些政治和法律制度就是用来满足这些需求的。它们是为适应新的需求所进行的滞后调整,而这些滞后正是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经济理论是阐明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必要的工具。可以认为,人力资本在寻求其自身的参与权时要求表明制度的状况。……一个十分显然的事实是,特定的经济制度关系重大,它们是会变迁的,且它们事实上正在发生变迁。人们试图对可选择的制度变迁加以考虑来作出社会选择,以增进经济效率和经济福利的实绩。”④T W舒尔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载《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第253-254页。从制度上保障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是人的经济价值提升的制度变迁,从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第三,以更加开放的制度安排与国际化的视野,营造保障并体现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成长环境。如《意见》中所提出的“开展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建立更具弹性的审慎包容监管制度”;“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上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跨境金融监管”等等。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新华网,2019年8月18日。以开放促改革一直是我国改革的现实逻辑,开放不仅仅是单纯的贸易往来,更在于与物的流通同时所发生的市场经济文化的引入和对国际规则的了解。4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证明,“开放”既是我国社会完成制度变迁的重要前提,又是中国真正走向世界的制度保障。在先行示范的深化改革中,如何从体制上完成由政策开放走向制度开放,如何从机制上解决实际开放度低于名义开放度,如何在保持发展道路选择上的“中国特色”的同时遵循国际惯例等等,都是未来中国能够在国际贸易及国际事务中,真正拥有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必须靠自身的制度完善来摆脱的制度约束。
第四,充分利用好香港因素,借鉴香港体制优势,发挥好香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对接好香港业已形成并享有一定国际声誉的科研平台和高等院校的研究能力与资源,在深港两地深入合作中,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营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汇集更有效的资源,寻找可借鉴的经验,从而实现深港两地乃至香港与祖国内地的共同发展,分享繁荣与富裕。①陶一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系列谈:关键在于制度创新》,《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 2019年8月28日。
如果说40年前经济特区建立之初的主要功能,就是在计划经济的汪洋大海中率先示范、实践、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并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普遍确立。那么40年后的今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对更深刻的制度变革的期待与需求,“先行先试”必然会被深化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赋予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更加深远的改革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中,深圳将会把既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又反映人们社会福祉分享的公平程度;既体现社会整体文明高度,又反映每一个人自由选择权利的“高质量发展”理念,高高地写在“先行先试”的旗帜上。
作为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产物与路径选择,经济特区的使命仍在继续着。还有许多制度创新将在这里发生,许多有待实践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将从这里继续复制至全国。更重要的是,许多探索与实践将会在这里由政策变为制度安排,由制度安排成为法律法规,从而把“先行先试”变为“先行示范”的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制度力量。强大的国家与发达的市场是我们需要的,但法治社会是获得它们的前提;繁荣的国度与充满福祉感的民生是我们所期待的,但政府的远见卓识是实现它们的政治与制度保障。②陶一桃:《经济特区与中国社会制度变迁演进的内在逻辑》,《深圳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作为我国最成功的经济特区,深圳这座以改革起家、著名的新型现代化城市,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一深化改革的探索征途中,再一次担负起伟大的制度创新的历史使命。深圳将以其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者,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者的独特地位,诠释着中国道路的正确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魅力。可谓让历史证明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