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安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2019-01-19
408000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重庆
妇产科手术室是医院较为重要的科室,对治疗女性患者疾病、帮助产妇分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妇产科手术在进行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和手术医生进行紧密的配合,确保各个手术环节合理、有序的进行,进而确保手术的安全[2]。由于在手术过程中,会出现多种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往往会影响手术的效果,甚至出现多种高风险事件,从而严重影响患者或者分娩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3]。本文主要研究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安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接受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43例。对照组年龄22~64岁,平均(42.96±4.29)岁;其中剖宫产14例,子宫肌瘤10例,肿瘤根除7例,宫外孕5例,子宫切除7例。观察组年龄23~65岁,平均(43.89±4.39)岁;其中剖宫产15例,子宫肌瘤11例,肿瘤根除6例,宫外孕5例,子宫切除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在术后给予患者合理的用药指导,促进术后康复。⑵观察组行安全护理模式护理,具体方法:①术前基本护理:在实施手术前,护理人员、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应共同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核实,确保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信息的准确性。②术前准备工作:在实施手术前,要积极地做好各项手术准备工作,护理人员要根据手术通知单中的内容,积极的准备各项手术设备、仪器、一次性手术用品等,对各个手术器械、仪器进行严密的消毒工作,防止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感染,并检查各个手术仪器、设备,确保仪器和设备均完好无损,并且能够正常运行工作。在实施手术前,护理人员和医生要对各个手术设备、仪器、一次性用品等再次进行仔细的核对,确保手术用品的充足,防止手术中出现物品不足的现象。③麻醉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合理的麻醉,麻醉方式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部位、手术方法而定,麻醉前要了解患者的适应证,麻醉后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麻醉的安全性。④手术室的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确保手术室经过严格的消毒,防止病菌和细菌的产生;将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调整至合理范围,并调整灯光,使灯光适合手术的进行。⑤手术过程中的体位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保持合理的体位,在帮助患者变化体位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并且要保证患者的手术部位完全处于手术台当中;避免患者的上肢过度外展。⑥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在开始手术前,医护人员要对手术物品进行清点,确保手术物品无缺少、损坏,在手术前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规章制度,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观察、记录患者的出血量;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对患者实施保温,如给予患者加热毯、暖风机等,防止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体温降低的现象;对于在手术中需要接受电刀进行治疗的患者,需要先将患者身上的金属物质清除,防止患者受到电刀灼烧,在治疗前要检查电刀是否完好;术中取得患者的病理标本后,需经医生进行确认,然后由护理人员转交给巡回护士,并在病理标本袋上贴上相关标签,主管医生确认签字,然后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⑦术后护理:在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将患者身上的导管进行合理的固定;若患者未从麻醉状态下苏醒,需将患者送至麻醉苏醒室进行苏醒,在此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待患者麻醉苏醒后,再将患者送至病房内进行康复治疗;给予患者合理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的干净卫生;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给予其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指导,保证足够的营养物质摄入,提升其身体机能,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观察指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效果。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护理纠纷率与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的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安全苏醒,促进术后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率及护理纠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器械准备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操作规范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接受安全护理模式护理,可以减少不良情况的出现,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