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肺癌化疗护理配合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9-01-18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50期
关键词:肺癌化疗护理人员

刘 红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城北分院肿瘤科,江苏 邳州 221300)

肺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死亡率极高,由于现代化发展、人口老龄化增加、环境污染等因素,该病的发病率呈上涨态势。目前主要对患者实施化疗方法进行治疗,但化疗期间,患者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其身心遭受严重改变,对其生存质量造成影响[1-2]。本文旨在探究常规护理+阶段性认知行为对肺癌化疗患者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均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3岁,平均(48.5410.31)岁,其中鳞癌16例,腺癌6例,小细胞肺癌8例;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2-74岁,平均(48.5510.32)岁,其中15例鳞癌,7例腺癌,8例小细胞肺癌;两组基线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内容有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用药护理、饮食干预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内容包括:①第一阶段: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向其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为其发放相关健康知识手册,宣教内容包含发病原理、注意事项、治疗方案等,采用微信、广播、多媒体、健康专栏等方式,同时了解患者的需求,面对面进行沟通指导,使其充分掌握自身病情,以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并纠正其不良生活行为;②第二阶段:入院3至4d后,护理人员对病房环境进行积极管理,调控适宜的温湿度,保持房内干净整洁,帮助患者选取舒适的体位,同时督促患者纠正不良行为及加强学习健康知识,指导患者正确的深呼吸方法,以放松心情,引导其想象回忆美好事情,同时主动与其交流,及时掌握其不良心理,做出及时疏导,以减轻其内心压力,保持良好状态接受治疗,此外,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多组织病友交流活动,构建和谐的治疗环境;③第三阶段:护理人员在出院前1d协助患者巩固第一与第二阶段的内容,同时提出问题,使其清楚出现紧急状况时的应对方案,同时留下联系方式,出院后遇到疑虑可及时沟通。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3]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情况,采用SAS与SDS实施评估,若SDS≥53分,SAS≥50分,提示焦虑抑郁;同时记录两组生存质量情况,采用GQLI-74量表进行评定,包括物质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4项,各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护理后焦虑及抑郁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有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s,分)

表1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s,分)

注:与护理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bP<0.05。

抑郁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30) 52.315.42 36.428.91ab 55.244.86 33.537.21ab对照组(n=30) 52.305.41 42.378.62a 55.254.78 44.267.69a t 0.0072 2.6288 0.0080 5.5752 P>0.05 <0.05 >0.05 <0.05组别 焦虑评分

2.2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相 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xs,分)

3 讨 论

化疗手段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一种主要方法,但在化疗期间患者易发生疲劳、恶心、呕吐等毒副作用,加上对自身疾病的担忧和恐惧,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4]。为改善化疗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提升其生活质量,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经过护理后抑郁与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该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肺癌患者护理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联合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其不良心理,提升生存质量。原因分析是:认知行为干预是将行为及认知理论当作基础,对患者的思维、信念、行为进行纠正,缓解其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其纠正消极信念,改变自身行为模式,以实现心理康复的效果[5]。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共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通过口头讲述及健康手册等方式,使患者能充分认知自身疾病,同时可明确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配合方法等,对患者存在的认知误区进行及时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及时提醒及监督,可使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阶段中护理人员为患者创建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舒适度,针对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给予及时疏导,可有效解除其内心压力,同时对患者提出的需求做好合理满足,能提升其信赖度,对治疗依从性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第三阶段护理人员通过督促患者巩固前两个阶段的内容,告知其发生意外情况的应对措施,同时宣教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全方位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6-8]。受研究时间、样本数量等因素限制,关于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影响,需要临床作出进一步的探析。

综上所述,常规护理协同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在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率状态,提升其生存质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肺癌化疗护理人员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跟踪导练(二)(3)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PICC个性化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