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快乐是最好的滋补品
——文学巨匠巴金的长寿人生

2019-01-18图片来源

中老年保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巴金帕金森病散步

文/玲 珑 图片来源/网 络

巴金先生,一代文学巨匠,是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被誉为“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这位“世纪老人”家族历史上并无高寿者记录,且自幼体弱多病,但饱经风雨,亲历社会变革的他仍坚强地活到101岁,了解他的人都不禁感叹。

“开挂”人生

“开挂”,是现在年轻人玩电脑游戏、网络游戏时常会用到的一个词,意思就是除了进行的游戏本身,利用辅助软件在游戏中取得比别人高超的技巧,避免失败,获得更好的表现。“开挂”现在多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件事上有超乎常人的表现。巴金的一生有没有“开挂”呢?我们来研究研究。

巴金生于1904年,那个时候茅盾8岁、冰心4岁、沈从文2岁、叶圣陶10岁、朱自清6岁(真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啊),可这些与他同时代的“文豪”们都没有他在生命之路上走得那么远,也许最后时刻的巴金是孤独的。

巴金没有读过大学,为什么呢?因为身体原因。巴金14岁时,好不容易得到家里同意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念书,刚刚一个月,就发起高烧,不得不因病辍学。到了1925年,21岁的巴金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毕业,准备报考北京大学,成绩优秀的他在体检中被发现有肺部疾病,无奈抱憾,与北大擦肩而过。

有趣的是,在巴金的作品中,主人公也会得上肺病,并且因患病而发生情绪、思想的变化,巴金正是在治疗肺病与休养期间创作了《灭亡》,《灭亡》中的罗曼蒂克革命家杜大心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杀军阀以解脱痛苦的念头。

年轻时的巴金可以算是英俊小生,1936年,巴金发表了《家》,因此更成为青年们的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但已过而立之年的巴金却从没有谈过恋爱。直到有一位通信达半年之久的女学生主动寄了张照片给他,并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他们在上海的一家咖啡馆见面,这之后又过了8年,1944年,就快要四十岁的巴金才在贵州与这个比自己小13岁名叫萧珊的女士结婚。萧珊是巴金生命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人。在那个年代,巴金算是相当“晚婚”了,他对待爱情也是够有耐心的。巴金一生并不顺利,也有很多异于常人之处,他自己怎么看待他的长寿呢?他说:“精神快乐是最好的滋补品”,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获得精神快乐的。

精神快乐

巴金能够长寿,现在看来很大部分得益于他胸怀坦荡,充满爱心,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一切美好。

巴金爱书,甚至爱书如命,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古文观止》收录的两百多篇文章,据说他能倒背如流,他自己总结:“古今中外的作品能到手的就读,脑子里一大堆杂货。”他的藏书之多,在当代文人中,恐怕无人可比。储藏室、阁楼、楼道、阳台、卫生间、客厅、卧房……巴金家里曾经到处是书。据巴金弟弟回忆:“新中国成立后搬了家,房子宽敞了,书架、书橱也随之增多增大。书房内四壁皆书,客厅内也顺墙壁一溜立上四只大书橱,连走廊、过道也放有书橱。一句话,无处不是书了。”为了这些书,巴金也吃过不少苦头,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的生活已很拮据了,但是省吃俭用,他还是要买书。一天,一向依着他的爱人萧珊实在忍不住对他说:“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你还这样买书,日子怎么过下去?”巴金脱口而出:“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没有办法,一家人只有靠着咸鱼、菜干下饭充饥,但巴金却在书海里自得其乐。如此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吸收知识,形成高尚的情操也就自然而然了。

巴金性格温和低调,不急不躁。他在自述中说:“我的第一位先生就是我的母亲。她使我认识‘爱’字。”20世纪40年代,社会上、文坛上曾对巴金有一些攻击,一时各种谣言四起。但他对此却一笑了之,认为此时若激动反击,反而中了小人圈套,令对方达到目的,认为他们编造的谣言产生了作用,还会影响自己的情绪,给自己带来没必要的烦恼和怨恨。正是这种冷静和大度,使他保持了一份好心情。

《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巴金能够将精力集中在阅读、学习、创作上,对生活琐事,外界纷扰都能做到置身事外,精神境界相当高超,也是“德高寿长”的一大基础。

养生有术

年轻时的巴金喜欢旅行,每每完成了一段时间的写作,就拎起小藤箱到处旅行,拜会朋友。巴金喜欢爬山、划船,新中国成立后在北戴河疗养,还扶着救生圈学过游泳,但他坚持最久的还是散步。他自年轻时代为了病后恢复身体就养成了散步健身的习惯,无论抗美援朝时到战场体验生活,还是深入野外、煤矿采风,他都要抽出时间来边散步边思考。1967年,63岁的巴金被红卫兵揪到上海江湾进行批斗,他在《随想录》中回忆:“准备26日开批斗大会的前一两天,我晚饭后照例在门前散步。”清代养生专著《老老恒言》中指出:“步主筋,步则筋舒而四肢健”,散步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展筋骨,坚持散步可使筋骨舒畅,四肢康健,散步过程中也可使人放松心情,坚持散步给巴金带来了身体的舒适和大脑的放松。

年轻时,巴金也是“烟酒茶不分家”。巴金嗜茶,喜欢香浓的热茶,尤喜下关沱茶(今云南省大理市下关出产,属普洱茶的一类),偶尔换换口味喝点花茶、绿茶,还是离不开沱茶。他抽烟,抽的是“包口烟”(四川俚语,即不将烟吸进肺里)。巴金有时也爱喝两口老酒,但从不多喝。但是年纪大了,为了身体健康,烟酒全都戒掉了。

巴金是四川人,旧居成都,自幼的饮食习惯也爱吃辣。1987年,巴金回过一次四川,在成都住了十多天,他当时说:“胃口好多了,但不敢多吃。因有气管炎,平时爱吃的辣椒也只能少吃了。”老年的巴金在饮食方面一直很清淡简朴,每日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对饭食非常随和,从不挑剔,更不喜欢大鱼大肉、煎炸等容易上火的食品。他对自己喜欢的食物也注意掌握一个量,即少而精,不吃多。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合理搭配,才能充分补充人体气血,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上了年纪以后,连他喜欢的冰淇淋和巧克力也不再碰了。这点特别值得老年朋友学习,为了身体健康,该放下的就要放下。

抗争病魔

1991年巴金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写道:“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这时巴金已经87岁,被确诊患上帕金森病也已经8年了。1981年,巴金的动作开始有些迟钝,1983年确诊为帕金森病。从那年10月起,巴金每月要上医院两次,做帕金森病检查与治疗。

尽管帕金森病一直控制得不错,但巴金晚年还被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恶性间皮细胞瘤等多种疾病纠缠。除了病痛,不能再继续写作对他来说才是最大的痛苦。但即便如此,住院治疗休养期间,他也从来没埋怨过,无论病痛和治疗给他带来多少痛苦,他都是默默地忍受。他曾经充满激情地这样说:“士兵常常死在战场上,我为什么不可以拿着笔死去?”

2005年10月,巴金病逝,享年101岁。巴金的一生,除了为人民、为民族抗争,对待生活、对待自己都保持着低调、平静的态度,温和地度过一个世纪,给人们留下无数优秀作品。

(图片2018年9月下载自百度网)

猜你喜欢

巴金帕金森病散步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散步的收获
散步
一生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小巴金“认错”
最美妙的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