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际气泡拥挤,让丈夫成了替罪羊

2019-01-18马志国摄影

中老年保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换鞋娘家人赵先生

文/马志国 摄影/加 文

心理困扰:为什么妻子总是让我尴尬

来访者赵先生开始了他的诉说:”最近,一件事让我非常困惑。有人总是喜欢叫人当众尴尬难堪,有时候越是有人的时候越来劲儿,您说这种人出于什么心理?“

我问道:”是最近遇到了什么具体的事情吗?“

赵先生回答说:“大约4个月前,孩子的大姨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出院后就住在我们家,当时觉得我们夫妻俩都退休了,照顾比较方便。患者住在我们这里,所有来看望患者的人当然也就往我们家里跑。这样一来,我们家里这些日子,来来往往,里里外外,可就都是妻子的娘家人了。好家伙,娘家人一多,可让妻子威风起来了,说话办事总是想压我一头,总是让我下不来台,总是让我难堪,让我尴尬,我已经忍了好久了。“

我问:“能说说具体例子吗?比如……”

赵先生说:“比如,患者的房间,来看望的亲友们谁都随便出入。那天又有人来看望患者,我也随着跟进去了。妻子当即大声说:‘你也不换鞋,你别进来,你出去!’您说,这是在我家里,怎么谁都可以穿鞋随便出入,偏偏我非要换鞋不可,要不就不能进?这叫什么话?这让人多下不来台?好在人多热闹,当时我忍了没言语。”

“再如,那天亲友们在客厅里闲聊,其中一位打开刚刚买来的瓜子,让我尝尝味道好不好。我就顺手拿了几个瓜子,跟大家一边说话一边嗑。妻子过来看到了,冲我没头没脑的就是一句:‘我看你大老爷们儿嗑瓜子,样子咋那么别扭!’一句话,让我难堪得不知如何是好,也让现场所有人都陷入尴尬。不知谁总算找了一句闲话,让气氛好转了一些。当时我也没说什么,但是,心里很不高兴。”

”再如昨天吧,好几个月过去了,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要回家了,妻子和我商量买几个好菜送别。这原本是挺好的事吧,没想到饭桌上妻子再次发威。饭菜摆好了,妻子让我和男亲友们先喝酒,我自然就劝酒让菜。当我夹起一块鱼肉想让给客人的时候,妻子看到了立刻脸一沉大声说:‘这鱼肉你别吃,给大姨留着!’她甩下一句话走了,饭桌上的场面可就尴尬了:我这筷子夹着鱼肉,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悬在了半空,空气都像凝固了。我能想象得到,我和现场所有的人,脸上的表情也都凝固了。我感觉自己心里就像有个气球在胀气,越胀越鼓,随时要爆炸了。这时候,妻子和毫不知情的大姨也来吃饭了。大姨让我:’你也吃鱼啊!‘这一句话,可就把我心里的气球引爆了!结果可想而知,最后是大家不欢而散……“

赵先生越说越激动,说到这里连语调都变了。

我问:“后来怎么样了?”

我的问话让赵先生平静了一些:”饭后,尴尬的气氛慢慢缓解了,大姨下午就按计划搬走了。可是我这气还没消,晚饭家里剩下我俩了,我连闹带骂:‘有娘家人了你就威风了,你怎么这样?你不懂人情!‘起初,妻子还解释说,以为两口子,说什么不行;后来妻子不再反驳,一个劲儿地说:‘就算我错了,别生气了。’然后,就外出散步去了,我知道是躲出去了。“

我笑了:“闹也闹了,骂也骂了,发作也发作了。人家已经认错,已经躲出去了,事情也就可以画个句号了。”

赵先生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下来,有了些许笑容:“我知道我脾气不好,发作起来都不好看。所以,从大姨来家里住,我背后专门和妻子说过,让她注点意,里外这么多人,咱别勾起不高兴来。可是,她好像娘家人在,就威风了,就逞能,就要制造尴尬压我一头。您说她怎么这样?她这是什么心理?“

心理解析:人际气泡拥挤,丈夫成了替罪羊

导致他们夫妻冲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说,是心理距离与空间距离不协调,从而导致了人际气泡拥挤。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要求独占一定的空间,叫作人际空间。由于这个空间像一个大气泡包围着一个人,因此有的心理学家就形象地称之为“人际气泡”。距离太近了不能满足彼此人际气泡的要求,人虽然没有挤在一起,人际气泡先感到“拥挤”了。

不同的人际关系,人际气泡大小不同。所以,不同的人际关系,需要不同的心理距离,也就需要保持相应的空间距离。两者如果不协调,就容易诱发人际冲突。比如,亲友不管多亲,都不是一家人。就是说,亲友之间总比一家人之间彼此的人际气泡要大。如果像一家人那样相处,人际气泡就会受到挤压,人就会有心理压力。长期人际气泡受到挤压,人的心理压力就会累积起来,就会出现似乎莫名其妙 的人际冲突。

沟通了上面的意思,赵先生越发平静下来:“我明白了,就是说本不该让大姨长期在我们这里养病。其实,大姨家里,也有儿子、媳妇,也有女儿、女婿,当初说好这几家轮流住。可是住上没几天,大姨说就在这里了,哪儿也不去了。我们两个想反正也退休了,就照顾照顾呗。没想到一下子就是几个月,不光照顾患者,还有那么多人来看望,迎来送往,大事小事。想起来,妻子也够忙,够累,够烦的。”

我笑了,讲起了一个故事。一位丈夫在单位受了冤枉,心里憋着一肚子气回到了家中。本想好好放松一下,没料到和妻子不过几句话,就闹了起来。面对丈夫的大发雷霆,妻子莫名其妙。正在一肚子气的时候,刚好6岁的儿子小建跑回家。“你为什么才回家?!”妻子满腔怒火,抬手给了儿子一巴掌。小建刚才还高高兴兴的,让妈妈一巴掌打得不知如何是好,正不知如何发泄的时候,回头看见了小花猫“喜欢”在院子里正朝自己摇尾巴。小建转身来到院里,一脚踢在“喜欢”的肚子上,踢得“喜欢”跑出去老远,回头朝小建嗷嗷地直叫,那叫声分明是在表达自己的强烈抗议和极度困惑:“我不是你最喜欢的好朋友吗,今天为什么平白无故踢我?”这个故事中的道理,在心理学上叫作“转移作用”。

讲完故事我说:“从这个角度说,妻子作为家庭主妇,也有人际气泡拥挤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甚至心理压力比做丈夫的还要大。谁是自己可以宣泄压力的人呢?只有自己的丈夫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这个人最安全。如果这样解读前面三个事例中妻子的三句话—不换鞋别进屋;看大老爷们儿嗑瓜子别扭;不让吃鱼肉要留给大姨,就不难理解了,这些话很可能都是话里有话,都有潜台词,都是说给大家听的,但是最后只能说给你听,让你当替罪羊了。”

听到这里赵先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我一直以为她是借着娘家人给我下不来台,其实她的压力可能比我还重,只好冲我来了。这样一想,心里也就好受多了。看来,做好事帮助人,光有热心不行,还要懂点心理学,还要讲究点方式啊。”

猜你喜欢

换鞋娘家人赵先生
密云区总工会 为抗疫一线职工送去“娘家人”的关爱
规矩这双鞋
南充市嘉陵区:当好农民工的“娘家人”
遇到老虎后
遇到老虎后
赵先生
男人的宝贝手机
赵先生的“人间烟火”
换鞋与换路
徐云丽、林莉,娘家人点赞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