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知
2019-01-18
治疗打呼噜或可预防痴呆
澳大利亚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更易出现和痴呆症早期时相似的大脑结构变化,及时诊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许有助于预防痴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打呼噜,在中老年人群中很常见,是睡眠障碍的一种。患者睡眠时会出现上呼吸道阻塞,造成血氧水平降低。
这项研究针对83名中老年志愿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睡眠时血氧水平较低的志愿者更易出现大脑左右颞叶变薄的情况。大脑颞叶对记忆非常重要,痴呆患者的该区域会发生变化。
研究人员指出,30%~50%的痴呆风险是由抑郁、肥胖、吸烟、睡眠障碍等风险因素导致的,而及时诊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许有助于预防痴呆。由于痴呆目前尚无有效疗法,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蘑菇能提高血糖调节水平
美国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食用蘑菇能够改变肠道菌群的数量,从而提高人体的血糖调节水平。
此前有研究发现,丙酸盐和琥珀酸盐能够改变基因表达水平,从而改变葡萄糖的代谢情况。研究者比较了实验小鼠摄入蘑菇之后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摄入蘑菇会导致肠道中普氏菌(一种能够产生丙酸、琥珀酸等脂肪酸的细菌)的数量增加,这些脂肪酸会改变一系列的基因表达,导致血糖的水平发生改变,最终起到稳定血糖的作用。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给小鼠喂的饲料中加入的是白色纽扣蘑菇。
研究者认为,通过对这一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方法。
智能支架与动脉狭窄早期诊断
加拿大的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智能支架”,能监测血液通过动脉时的细微变化,识别动脉狭窄早期症状,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这种疾病。
为预防动脉栓塞和心脏病,部分患者需要植入支架。而数据显示,这些患者每3人中至少有1人会再次发生动脉狭窄,导致并发症风险大增。
为此,研究人员改进了旧有支架作为微型天线的功能,并添加了一种特殊的迷你传感器,以连续追踪检测血液流动情况。相关数据可通过无线传输发送到外部阅读装置,实时提供并不断刷新动脉血流信息,以判断是否发生动脉狭窄。制作智能支架所使用的材料为医用级不锈钢,外形与普通支架相似。
现在,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完成新支架的猪模型测试,下一步可以进行人体临床试验了。
防骨折馒头在日本上市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骨密度、骨质量下降和骨微结构破坏,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病情严重时易发生骨折。骨钙的流失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原因之一,所以补钙成为预防和治疗该病的关键。
日本研究人员针对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高发人群,开发出了一款具有长效预防作用的营养馒头。钙在人体内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的帮助,最佳补钙模式是钙+维生素D。研究人员从成年人预防骨折的角度制订设计方案,以一顿饭三个小馒头为主食推荐食用量,每个馒头含40千卡热量,含有钙340毫克、维生素D 20微克。制作馒头的原料是日本秋田县产的小麦和北海道产的小豆,实现营养素与可口味道并存。“防骨折馒头”目前已在日本秋田市内零售商店上市,研究人员建议老年人和女性经常食用。
专家认为,日本作为世界第一长寿国,其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具有独到之处,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大肠杆菌有利于铁的吸收
美国一项新研究证实,大肠杆菌并不完全是“坏家伙”,它们能产生一种帮助细胞摄取铁的化合物,从而增加人体吸收铁的能力。
尽管有一些大肠杆菌菌株能够导致疾病,但是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是无害的,并且大量栖息在人体的肠道中。这项研究起始于利用秀丽隐杆线虫(一种天然富含大肠杆菌的线虫)开展的实验。在线虫和人体细胞中的进一步实验证实,向饮食中添加肠杆菌素,即便在没有加入铁的情况下,也会显著地增加细胞中的铁水平。研究人员认为,肠杆菌素可以结合到一种位于宿主线粒体内部的ATP合酶上,从而将铁吸入到宿主细胞中。
研究者认为,大肠杆菌可以让其宿主受益,这项结果将有利于人们开发出有效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方法。
人体消化酶有望帮助研制新型抗生素
美国和意大利研究人员联合发表的研究结果称,人的胃中有一种消化酶能用于开发新型抗生素,这种抗生素可以治疗耐药细菌感染,帮助遏制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问题。
人体会产生许多抗菌肽,以帮助免疫系统抵抗细菌感染,但这些肽自身通常不足以用作抗生素药物。研究人员认为,除了抗菌肽,人体内其他一些蛋白质或许也能用来杀菌,他们在人类蛋白质序列数据库中寻找与已知抗菌肽结构类似的蛋白质序列,利用一种算法搜索了近2000种人类蛋白质,找到了800种可能具有抗菌能力的蛋白质,最终确定了由胃壁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这种蛋白质与胃酸混合后转化为胃蛋白酶及一些小片段。这些小片段可以杀死培养皿中培养的多种细菌,包括沙门菌和大肠杆菌等食源性病原体,以及绿脓杆菌等,且在类似胃部的酸性环境以及中性环境中均显示出杀菌效果。
研究人员分析说,人类的胃会受到多种致病细菌的攻击,研究抵御这些攻击的防御机制很有意义,希望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出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的新型抗生素。
快乐使人长寿
新加坡研究人员最近进行了一项针对老年人的研究,分析了快乐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使用了新加坡一项全国代表性的纵向调查(2009年、2011年、2015年3次)中4478名年龄大于60岁的参与者的数据。研究人员将2009年的快乐指数作为基础,根据标准对参与者的快乐指数进行打分,并以此评估了快乐指数与总死亡率的关系。结果发现,快乐指数每增加1,总死亡率降低9%,快乐的老年人死亡率比不快乐的老年人低19%。
这项研究是较少的针对亚洲老年人这方面的研究之一。研究人员认为,旨在维持老年人快乐的活动、政策和项目也许可以延长人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