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规定与中国实践创新

2019-01-18孙东山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党和国家体制变革

孙东山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经过历经长时间的不断奋斗,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了全新的时期,代表了中国新的历史发展方向。”[1]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开了我国治理的全新局面。我国步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当下的国家治理与中国古代和西方国家的治理有较大差异,“目前我国国家治理区别于以往的古代管理,也区别于国外的现代管理,反而是有着十分明显的中国特色。”[2]体现出我国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新时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向前推进的,“我们需要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定地实施‘美好新政’,主动寻找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切入点”[3]。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发展的事物会涉及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同样如此。“加强和创新国家治理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理念的确立和创新是国家治理实践展开的价值基础”。凝视当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及其具体特征分别进行深入分析,内置于中国的具体实践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展开方向性、系统性和现代性这几重维度上的讨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从相关领域建设的角度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地位与作用,探索其中的本质规定以回应当下新时代中国的实践创新,更好地发挥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善治模式有所裨益。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及主要特征

邓小平提出:“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5]基于此,在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和国家把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并进入到日程之中。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国家治理体系是我国指导国家管理的系统,是一套严谨、一致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内容,它是运用国家管理制度在处理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才能,其主要表现为管理的方法和目标的科学性、准确性、服从性。正如徐海清教授所说:“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治理的措施、方针、方法的科学正确和高效率”[6]。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体系二者间表现着我国管理制度的行使能力两者相得益彰,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只有这二者之间高度一致,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管理的制度与执行的力度统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某个国家体制与体制实施水平的综合反映”[7]。国家的制度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与统一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的,此外,还应把握法治与人治等理念的运用,使国家治理现代化更趋于完善,进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优效的转换。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仅是指引一个方向,而是一个交互式的流程,它是多个主题之间互相交融而产生的。管理的目的是“善治”,“善治”便是要实现当下社会与大众的协作,就其本质来说当下社会与大众之间对国家都有共同管理的权利与义务,这才是最优的管理形态。自由民主、协调统一与法治服从管理的观念是中国落实“善治”的前提条件,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路线。中国在治理国家的概念上储备来丰厚理论知识与清晰的条理结构。不论是从纵横两方面,还是圈层结构都能够了解分析。其一,横向结构。我国现代化治理是从精神文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范畴着手管理,包含了“五位一体”的国家指导方针。我国现代化治理中,“我们一直在探讨的现代政治要素,包括制度法律和国家治理现代化,都是在连续不断的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革的过程”[8]。其二,纵向结构。我国现代化治理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管理通道,从下层到地方再到地区和国家的管理。而我国现代化治理是不只包含了中央当局的现代化治理,还包含了地方市场、分权改革、网络治理、社会服务和跨界合作等。此外,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理念也在我国现代化治理中。其三,圈层结构。我国现代化治理分为国家管理理念,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才能这三方面。国家管理体制其本质为从管理理念到管理制度再到管理才能的整合,最为中心的中央层是管理理念;其次为管理体制,是管理才能的有效支持;而管理才能则是国家管理现代化的间接表现。推动我国管理体制和管理才能现代化,是中国深化变革的总体方向,对政治开展以致现代化发展均有着十分关键的价值。

国家治理现代化应该是漫长而复杂的,其进程是没有终点的,永远处于改进和调整之中。包含五方面的特征:

(一)角度上的全面性。

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角度上的全面指的是需求整体策划、综合考虑以及系统化推进,便是要有体制、有次序地进行。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包罗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范畴的国家制度体制。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提出,是社会变革与拓展转型的必然条件。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不可以依托东修西补,也不可以依托零敲碎打,要从整体布局的角度上,根本性地推动全面发展。在这期间需要注意整体结果的实现,不可以无视任何一个范畴和任何一个关键点,要构成整体上的联动性。

(二)系统上的成熟性。

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系统上的成熟性是管理体制的本质要求,通过创新改革,构成成熟的管理体制。便是通过不断创新与完善,从而实现生产关系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相顺应,以人治为目的,不断地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以民众利益为根本利益,为民众谋福利,让天下百姓认同国家现代化治理,这才是系统上的成熟性,而不是“夹生”管理体制。

(三)形态上具有和谐性与稳固性。

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要想更好的效果,取得积极的作用,那就要整体与部分之间减少抵触、互相和谐,在不间断的创新与试错中逐步达到稳固,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假如制度体制不和谐,就没有稳固性,而管理体制缺乏稳固性,社会就很难和谐发展。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总是处于不断的波动中,那么这个企业最终会运营失败。国家也是如此,国家的制度总是翻云覆雨,朝令夕改,那么这个国家的管理制度会出现预见性的消逝,百姓没有自由可言,社会会动荡、权利会滥用、国家会失序、国家的政权也很有可能被颠覆。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成熟是其稳固与定型的条件。假如国家管理的制度并不成熟,就会导致病国殃民。我国清朝就是例子,在清朝末期是国家制度混乱不去改革,还坚持着落伍的管理制度,最终造成了整个王朝的毁灭。

(四)方式上具有标准性。

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就是以法治作为本质形式。依法治国是其中的管理要求,也是进行管理标准规范。国家想要“善治”就要在管理方式上呈现出标准化与法治化,不能按照执行者的个人意识转移,不能让为官者滥用职权,不能违背人民民主的规定,更不能产生社会的动荡与冲突。

(五)体制上的开放性。

从古至今,任何的首领与君主都希望自己的领地能够长治久安,可是纵观古今,每一王朝都会繁荣昌盛后出现政治惨淡、社会动荡,不是亡国便是政权毁灭。究其原因,就是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在稳固的根底上不断完善改造的国家制度体制则具有强烈的生命力,能够国家长治久安,而没有变革或者波动性很大的体制,很容易让国家走向灭亡。也就是说,社会一直都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与发展下,一个国家的管理制度如果墨守陈规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只能逆流而下逐渐衰败。只要体制波动开放时,一个国家的管理制度才能呈现耐久的生命力。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基于中国维度的表现形态

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呈现中国特色,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基本方向。也正如西方学者所说:“任何无论哪个国家的治理发展均存在路线方面的依存性,就是在本质上极易受到本国自身观念与传统的影响”[9],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设趋势使得治理体系、治理目标及治理机制方面存在本质不同。

“现代国家治理不同于传统的政府统治,它既包括非正式的制度也包括非正式的共识协议”[10]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在强调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同时,还着重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就像习总书记所说的,治国理政是我国管理体系的根基,在推进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时要以党性与社会主义制度为方向,从我国实际出发,走出我国的特色。必须提出的是,“国家确定各种治理制度,主要是由该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增长水平所决定的,还是由民众所决定的,中国目前构建的治理体系,是在中华历史继承、各项文化传统与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发展来的”[11]。

(二)系统性维度“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为一种系统工程、长期事业,需要各相关主体共同努力,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协同推进。”[12]

这项工程为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愈加完善的国家管理体制,让民众能够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在推进国家管理现代化的历程中,必须把握整体系统的布局,做好协同工作,减少零敲碎打式体制修补,有效地提升社会经济、政治生态等多个范畴。也就是说,国家现代化治理一方面要注意顶层计划和试探的互相结合,在我国现代化治理进程中体现出实践性、合理性、协调性等;另外,必须正确处理整体发展与主要突破之间的联系,不只是需要重视管理的最终成果,避免捉襟见肘,还要着力于要害部位的管理,重点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各个方面。一些研究者提出,“从国外状况进行分析,与统治进行对比,治理有着的优点就是较强的弹性、容纳性与参与性,不过也极易造成治理工作的分散化,大部分治理活动无法长期稳定推进,党就是利用建建立互动交流、各层协同、整体发展的方法打造出有助于治理活动顺利完成的体制环境,在党的英明带领下,利用构建一种长效、公平、包容的国家治理制度,促使人们能够利用互动沟通,打破个人本身利益的约束,超出经济理性的约束,逐渐构建正确的公共理性,进而为促进国家治理制度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13]

(三)现代化维度国家现代化治理是中国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努力的方向。

国家现代化治理应具备三个根本特质。第一,国家现代化治理的民主化。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的使命就是实现人民民主,把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向导,要充分保障行使人民民主的权利。我国在构建公共管理与制度体系过程中,需要重视打造符合人民民主的制度与政策。一方面,国家必须尽量从单一的下令或者强制性处理朝着民主协商形式的模式加以变化,“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应做到互动交流,充分表达自身想法,得到人们的想法与需求的最大公因子,这是民主的本质所在”[14]。另外一方面,必须持续促进政务公开,实现各项权利的透明化运行,使人们了解行政部门的工作流程,更加积极地融入到管理活动中,因为“民主治理有利于提升政权对民众与全社会的凝聚力与责任感,尽量避免官僚主义与以公谋私等情况,如若缺乏民主管理,那么官僚集团就将在缺乏制度与立法限制的状况下为自身利益而服务,并非是为人民来办事”。第二,国家现代化治理的法治化。依法治国是我国现代化管理过程中的基石,“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那么一个国家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关注法治方面的问题,使用对应手段落实依法治国的理念,打造法治国家,在这一方面,绝对不会有所改变。”[16]在现代化治理进程中,要把国家管理主体与管理办法放到法治的轨道上,依托社会统筹力量与国家宪法去平衡社会关系,处理社会问题,明确社会规范。第三,国家现代化治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治理在管理中,要顺应发展需求,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使国家管理体制与管理能力之间要素发挥到最大功用。一层面,必须重视合理的顶层规划,增强规划的科学性与平等性,调动各大管理主体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使得在“各种管理主体有着较高的自主决定权,他们落实自身责任,专业化分红逐步提升,政党与行政部门的协调治理水平与制度计划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促进各种管理主体互动交流的规范与流程的有效性也在日益加强[17]。”在当前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打造一个协调统一的平台,增强党委的领导实力、政府职责认知、公众协调管理,带领公民积极参与,构建一个包括“政府构建智能治理制度、国民经济智能调控体系、思想文化智能管理服务体系、国家民主政治和法治智能支持体系、社会治理智能服务体系、国家安全治理智能反应体系。”[18]该体系属于各类主体协调共同治理的平台,可以使法治和民主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实践的新高度

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和国家的深化改革走向新高度,“在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民主政治和完善的国家治理结构。”[19]

(一)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制,这个体制还是我国治理国家的重要保障。在我国社会主义建立的历程中,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制在不间断地完善。从十八大之后,我党基于建设中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方向、中国全面的深化创新发展,增强党的领导能力,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在一些要害关键、重要领域上获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取得历史性的成绩提供了保障。面临新时期提出的要求,我国统筹兼备,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指导思想,并将推进“四个全面”作为战略目标。目前,我国的现代化治理要求还不能完全地顺应,想要实现国家管理体制与管理能力现代化还需努力。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就要加强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将增强党的长期治理能力作为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建立现代化国家,方能实现伟大复兴的目的。

(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范围上看,党和国家机构变革既触及到党的全面制度、优化当局机构和职能配置的完善,也触及到武装力量体制的变革,深化群团变革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党和国家机构变革既要防危害、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实现第一个百年的目标,又要打根底、定架构、立支柱,实现第二个百年的目标。因而,加强党和国家机构变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关系到构成各项变革总体效应的成败。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需求我们把头脑和行动保持一致,全部集中在深化各部门改革的决策布局上,增强“四个自信”,牢牢坚持“四个意识”,在以习总书记为中心领导下,掌握好国家机构变革的发展趋势,坚决抓好党中央的政策布署,增强国家各机构的变革同时,还要构成各机构间的有机衔接、和谐发展。只有创新才能进步,只有变革才能胜利。构建科学标准、运转高效、系统完备的国家机构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至关重要的内容,贯彻执行当局部分权责清单制度,可以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转,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幸福感、取得感、安全感,是应局势、合纪律、顺民意的变革擘画。因此,我们要共同努力,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统一思想,一致行动,保证国家深化改革,让中国走向现代化治理。

(三)全方位系统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时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创新,把握党的全面指导思想,应既定目标为行动原则,将改革创新作为首要任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保障。概括来说,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创新包含五个特性。

一是全方位系统具有的针对性。这次改革顺应新期间中国社会主义开展的新要求,以国家管理体制和管理现代化为导向,为了提升党和国家机构的协调力,重点解决“五位一体国家机构之间的整体结构布局、有效促进“四个全面”战略架构的需求。此外,国家现代化管理体制要顺应的问题,通过变革党和国家机构配置,完善职能配置,全面转方式、转职能、转作风,确实提升党、当局和社会团体的管理服从效能,在制度上为决胜小康社会、建立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公报着重提出了改革的“四个坚持”规定,要坚持党的权威领导、以人民为原则、依法治国、部门高效协同发展。

二是全方位系统具有的全方位性。这次党和国家机构变革触及党的机构、武装力量、当局机构和社会团体,是一次全方位、全范围、分种别、纵横交织的机构变革。横向面是指构建四大体制,即构成统辖全局的党的领导体制;依法行政的当局管理体制;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制;效劳群众的团体工作体制。而纵向面便是梳理地方与中央职责关联,建设地方与中央之间的运转直通车,让运转能够顺畅,充溢着生机、令行禁止的工作体制和构建简单高效的下层治理体制。根据不同的机构进行变革,确立明确的变革方向,例如党的机构变革是当前主要的任务,强化党的权威领导,着重党领导的制度性,增强党对各范畴工作的领导,树立健全党领导下对工作的治理体制。现在党和国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政府机构改革创新,要强化政府职能的转换。完善政府职能设置和机构配置,优化市场体制和执法监管。创新自然环境与生态资源之间的体制管理,深化公共服务的治理体系。我们在国家机构改革创新过程中一定要设立目标,目标应该是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远期目标。短期目标就是我国的五年计划,远期目标就是我国的百年奋斗目标。我国第一个百年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针对特出冲突的问题补短板、抓重点、防风险、强弱项,从国家的层面上为完成目标而奋斗。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就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顺事关久远的体制机制,打根底、定架构、立支柱,为构成愈加美满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有利的条件。

三是全方位系统具有的统筹性。坚持五位一体的全面布局,着重推动的就是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中不断强化了党的权威领导能力,做到了集中领导,抓总管总,还强化了党政军等部机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能力,使各项变革互相促进,优化机构实现职能高效。正因如此,要统筹配置党政机构,提升党的纪律体制,将监察体制纳入到国家的变革中。此外,还要梳理和完善国家机关、党部门、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的职责,优化党政机构的结构,强化法律机构、人大政协的体制变革,加强群团组织的职责内容,提升社会组织的结构,加速推进事业单位变革。设置好地方的机构,做到统筹配置、优化职能,保证地方在遵守党中央的行政政策下,做好地方管理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性。国家各机构部门之间做好有机衔接,不论是平行关系还是纵向关联的机构间都应该互相协作,加强各项变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四是全方位系统具有成效性。党和国家机构的变革需要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加强党的指导力,进一步提升当局的实行力,激起群团构造和社会构造的生机,着力加强人民部队战斗力,建立运转高效、系统完备、科学标准的国家机构体制,并推进各大国家机构、民间组织、事业单位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协调统一形成合力,进一步提升国家管理能力和治理程度。

五是全方位系统具有革命性。新时期我们要把中国社会主义持续地发展下去。首先要勇于自我革命,通过自我革命,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得愈加强劲有力。其实党和国家机构变革不但是系统的工程,还是一场自我的革命,它能够触及到各方面的利益,需要进行重点的调解,是推进国家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要处理党和国家机构体制下隐藏的弊端和障碍,贯彻执行国家机构改革的总方向,坚持自我革命的意识,勇于啃硬骨头。

结语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要以系统性呈现,更是一个长期坚持的事业,要各个相关主体一起努力,各负其责并且相互帮助,大家形成合力来协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最主要因素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正如鄢一龙说:“党的领导作为国家治理形式,这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从未出现过的善治理念,这是我国各领域得以迅速发展的本质保障。”[20]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使我国各项事业迅速发展,才是根本上的善治。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党领导人们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体现在方向性上,更在系统性和现代性维度上都体现出善治的高度。尤其是在我国具体实践之中的创新性,深化党和国家的机构改革,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党的领导下全方位系统深化国家机构改革从根本上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中国的实践创新。“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新时代党与国家机关智能系统的重建,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扫清体制机制障碍,为加快中国转型发展、防范风险、应对挑战提供保障”[21]。为全球善治开启中国模式,做出样本并供参考。正如张小波、刘世强所说“中国发展道路为全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22]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进程中离不开深化依法之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这是一个全新的重要命题,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23]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深化依法治国有其重要性,怎样深化其实践性又是对我们提出的全新挑战。●

猜你喜欢

党和国家体制变革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缺陷与完善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一图看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以变革迎接新时代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