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18龚超星
龚超星,杨 安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抚州 344100)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可见,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必须要坚持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导向,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游戏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对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要强化游戏教学模式的嵌入,使大学生能感知、体验游戏教学的魅力,进而确保其在未来的幼儿教育中能够“得心应手”,顺畅开展游戏教学。无疑,游戏教学的宗旨是通过游戏的模式将理论知识柔性的输入到大学生的知识体系中,给予大学生更加自由的知识获取空间,最终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1]本文以篮球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篮球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模式,探索与学前教育特点相符合、与职业人才培养要求相对接的篮球教学方式,为实现“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保驾护航。
1.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篮球课程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必要性审视
篮球是目前世界各国开展最为广泛的运动之一,是广大群众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在高职院校,篮球也是学生选修人数最多的运动之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篮球课程教学,主要强调大学生技术技能方面的训练,采用讲解、示范和练习的教学套路,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对大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练习篮球的兴趣也难以激发。对此,应该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提升体育教学的创意性和趣味性,开展游戏化教学,进而实现大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1.1 篮球课程实施游戏化教学是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应然
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而言,“就好业、好就业、就业好”是其就读的根本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具备厚实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教学能力。从学龄前儿童的成长特点来看,要求其所学的课程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吸引度和互动性,唯有如此,才能引起幼儿的有效注意,提升其兴趣,否则,就会导致相反的效果。对此,在篮球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将引导大学生认知、认识游戏化教学的基本规则,培养其开展游戏化教学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使其能在未来幼儿教育中更好地开展游戏教学,为其职业能力的发展保驾护航。
1.2 篮球课程实施游戏化教学是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良好职业心理的必然
良好的职业心理是提高职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较而言,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在于其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幼儿,这就需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同时要求具备热爱幼教工作的心理。[2]游戏是竞技体育的前身,学前教育专业篮球课程采用游戏化教学,其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而在于强化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创新性,进而促进其职业心理发展,最终加强幼教指导能力。所以说,篮球游戏化教学对于提升大学生职业心理是极其重要的。
1.3 篮球课程实施游戏化教学是健全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精神人格的使然
健全的精神人格是从事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游戏教学中,不仅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其健全精神人格的塑造也是极其有益的。通过篮球游戏化教学,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度、参与性之外,为了完成游戏教学的目标,学生必须要具有团队意识、坚定的意志力、良好的协同力等方面的精神品格,这些精神人格的确立,对于培育幼教工作责任感并强化精神引导是极有帮助的。对此,篮球游戏化教学要把健全学生健全人格作为重要培养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2.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篮球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应用原则
俗话说:“没有规则,不成方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篮球课程游戏化教学在具有的应用实践中,必须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导向,才能达到游戏化教学的效果。
2.1 与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相适应
从职业院校的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来看,大多不喜欢“填鸭式”、“灌输式”的宣讲,而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却“情有独钟”。这就是为何职业教育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的重要原因。对于篮球课程而言,不应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应该从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特点出发,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以激活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能发挥其特长,助力提升教学质量。
2.2 与教学内容相对接
篮球游戏教学不能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要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嵌入各种能力元素,包括运动技能提升、组织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协同能力提升等等,这是篮球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唯有如此,才算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加速跑能力,教师可以设计运球接力跑的游戏,以小组为形式,考核每个小组的运球接力跑速度,既创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又实现了教学目标。
2.3 与学生实际学习相嵌合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篮球课程教学中,主动性不强,又不愿为篮球规则的束缚,强调“快乐篮球”的体验。那么,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情,把“学生学的需求”作为游戏化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进行游戏选择时,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未来职业相关,才能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也更加容易参与进来。可见,学前教育篮球课程教学必须要把学情作为重要参考指标,推动游戏化教学的生活化、实际化。
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篮球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基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进行篮球游戏化教学应用时,必须要以学生学的需求、职业发展需求、专业发展需求等为出发点,积极做好、做实、做细篮球游戏化教学方案,确保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达成“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
3.1 注重课前热身活动游戏嵌入
篮球作为一项高强度对抗性运动,进行课前热身必不可少,能有效避免运动过程的肌肉性损伤,教师要从利于学生健康的视角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前热身活动,然而,诸如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振臂运动等机械性课前热身动作难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法融入课前热身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在实际的课前热身环节,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创新出拉网捕鱼、曲道跑、队列练习、指部位等热身游戏,学生即时被新颖的游戏内容所吸引,专注于课前热身,将身体状况调整至最好的运动前状态,为篮球课程教学奠定了良好的身体基础。[3]
3.2 巧妙运用游戏注入课堂教学
篮球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篮球运动技能,并激发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数据显示,篮球运动技能提升是极其枯燥及困难的。要想掌握一个标准的投篮动作,学生必须要进行上千遍的重复性练习,不仅消耗体能,也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能够有效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使课堂教学变得具有活力。比如:在投篮技能训练中,实施花式投篮游戏或投篮比赛,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投篮练习的专注力,使枯燥的投篮训练变得趣味化,让学生能够带着竞技心态去练习,在掌握投篮技巧的同时,获得轻松愉快的教学体验,使投篮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
3.3 课堂即将结束不忘游戏强化
基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职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体育教学目标,需要在篮球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贯穿游戏化教学模式,一堂课的教学时间为90分钟,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之时,学生已经处于身心较为疲惫的状态,身体机能已经达到极限,对于运动训练的兴趣已经降到最低水平,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引入教学游戏,比如信任背摔、无敌风火轮、盲人方阵等,在进行为游戏之后,教师再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总结,就能有效加深学生对篮球技能的理解掌握,并且灵活运用,促进学生在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岗位中组织幼儿参与游戏的教学能力。
总之,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出发,在篮球课堂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所需、所求。要求教师必须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游戏化教学嵌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游戏精神,为拓展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