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体育网络文化发展对策研究
——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

2019-01-18陈林华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华东理工大学校园体育

姚 文,陈林华

(华东理工大学 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

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推行素质教育实践和培养终身体育教育观念的历史使命[1]。在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呈现形式、生成模式和传播载体上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校园体育网络文化在推动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形成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育人氛围等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在挖掘该校校园体育文化元素的基础上,结合网络文化特征,提出校园体育网络文化的发展对策。

1.研究方法

1.1 文献分析法

在中国知网CNKI和超星文献数据库中输入“校园文化”、“校园体育文化”、“网络文化”等关键词及其组合,以2015-2019为时间限定条件,通过内容关联度共遴选出53篇文章作为基础文献。另外,还从华东理工大学相关部门收集到15项体育文化有关材料,以及78条校园网新闻资讯,作为补充参考资料。

1.2 实地考察

至该校体育部门、乒乓馆、健身房、武术馆等场所进行实地调研,对各个建筑外观和历史进行了解,并对一些照片、画册、实物组件等进行了拍照,对各场所教育教学训练活动、人员进出与交流进行观测,并做好相关记录,为后期研究的开展提供信息。

1.3 访谈法

根据研究计划设计了相关访谈提纲,对该校宣传部门、学工部门和体育部门的5位教师进行了专家访谈,了解该校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特色,以及校园体育网络文化发展的现状与规划等,为研究提供更加系统和详细的原始资料。

2.校园体育文化内涵解析与发展现状

2.1 内涵剖析

高校体育文化是全体师生和工作人员扎根校园、共同成长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群体性文化生活方式[2]。高校体育文化的实践主体是大学生群体,主要形式则包括体育课、学生运动会、体育节、体育俱乐部和社团活动,以及学校运动队竞训等多种类型,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与积累逐渐形成具有特定风格和表现形式的校园文化,进而对学校教育理念和风格、大学生成长成才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定义,众多学者给出自己的看法,归纳起来大致为:在高校体育发展总体目标指引下,以全体师生为活动主体,以校园空间为活动区域,以体育教育教学、训练比赛、节庆等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媒介,达到增强身体素质、提升体育素养,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和体育文化传承创新的校园群体文化生活方式[3]。在高校体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学校和地域特色的体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群落中最具活力和外显性的因子,具有显著的导向性,在推动优秀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2.2 华东理工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现状

华东理工大学有着悠久的体育文化传统和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尤其是在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方面享有世界级声誉,先后荣获近百次世界大学生乒乓球比赛的冠军。近年来,以龙舟、武术等为代表的传统体育文化也在该校扎根生长,逐渐形成了以龙舟为引领的“龙文化”体育传承创新体系,丰富和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精神。

2.2.1 体育文化资源基础

2.2.1.1 体育物质文化层面。华东理工大学拥有徐汇、奉贤和金山三个校区,体育场馆设施等文化资源丰富,场馆文化展示意义非常重大[4]。在徐汇校区,乒乓馆建于1952年,为一层砖瓦式建筑,现已列入该校历史文化保护建筑,见证了该校开展乒乓球运动的所有荣耀,从这里走出去的世界冠军达数十位之多。乒乓馆收集了大量的奖杯奖状,还陈列了诸多知名学生运动员的珍贵照片,收藏了长达数十年的与乒乓发展相关的文字及影像资料。在乒乓馆西侧,则是田径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和网球馆等体育空间和建筑群,虽然建造历史长短不一,但实证保持了统一的风格,见证了该校体育教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的风雨历程。如今大学体育的重点工作移到了奉贤校区,2010年左右陆续建造起体育馆、训练馆、游泳池等场馆,并作为校区地标性建筑,其中的武术馆、通海湖成为龙狮、太极、龙舟等传统体育文化基地。此外,学校档案馆、宣传部门还有大量关于体育文化的相关实物藏品,如贺年卡、奖杯、照片、教具等。

2.2.1.2 体育制度文化层面。曾经,《解放日报》、《体育世界》等媒体以“华东理工的‘文化球’”为题对该校体育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报道,认为该校的体育发展理念和制度是“文化球”成名的根本保障[5]。建校初期,校领导高度重视体育教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练好身体、搞好体育”成为引领学校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乒乓球业余训练,广泛开展和参与乒乓球赛事,还邀请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等“国球”“三巨头”来校打表演赛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制定了大量的关于体育教育教学、运动队建设、课外体育活动等制度文件和条例,形成了一脉相承、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制度文化。

2.2.1.3 体育精神文化层面。主要通过竞技场上的拼搏与个人成长故事为线索,诸如帖雅娜的励志、单晓娜的坚韧、高军的执着等,慢慢将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团结、友谊、进步”、“重在参与”、“公平竞争”等精神进行演绎和发展,使之与学校“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训相融合,发展出具有华理烙印的体育精神文化。该校是工科见长的研究型大学,校园体育精神极大地激励着着每一位教学科研工作一线的教师,使他们秉承“勤奋求实”的精神,不断攻克科研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关。近些年来,像田径、武术项目也开始冒出一些代表性运动员,如田径的许周政、武术的汤璐等,此外还有许勤华(前亚洲健美小姐)、李鹏(业余马拉松名将)等体育教师也在各自领域表现出色,这些选手的成长励志故事也将进一步深化校园体育精神。

2.2.2 校园体育网络文化现状及不足

目前,华东理工大学网络媒体主要包括学校官网、学院官网、论坛、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新型网络媒体,涉及体育文化传播的专门网络媒体包括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选课系统、运动材料网,以及学院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通过对上述网络媒体的跟踪调查,发现其在校园体育文化传播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比如以通知和资讯为主,内容模块单一、语言表述不清晰、主题文化缺失等,具体归纳为如下几点:(1)内容板块不合理,表述不生动。比如体育学院的官网架构设计与校内其他工科学缘大致雷同,都是从学科体系的角度进行设计,所有栏目的语言表述又显得一板一眼,并没有突出体育文化的特色。(2)主题文化不突出,吸引力不足。体育有大量的主题文化可以挖掘,如运动队建设历程、学生运动员成才故事、体育节花絮、著名教练事迹等都可以进行主题开发,形成一个个的生动故事,但是在上述网络媒体中尚未有类似的主题传播,大部分仅是平实甚至吝啬的语言,毫无吸引力和可读性。(3)媒体互动不明显,文化创新少。这些网络媒体大都功能单一,各自为阵,如学校官网一般只登载体育新闻资讯和制度文件;学院官网仅是组织框架的简要介绍,甚至连教师名录都没有;体育选课网仅仅用于学生选课;微信公众号仅仅发布通知。媒体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网络创新文化就无从谈起。(4)精神提升不到位,教育效果弱。正如前面所讲,缺乏主题文化的挖掘,体育文化的育人效果就不明显,体育文化中本来蕴含大量思政教育的内涵,大力挖掘体育文化中的教育元素将对课程思政、文化育人产生巨大推动。

3.校园体育网络文化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3.1 发展思路

高校校园体育网络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把握体育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原则,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积极推进网络整合与创新,通过校园体育网络文化精品创作于传播计划的实施,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和教育意义的原创精品,进而形成线上与线下、传承与创新相统一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更好地服务于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2 具体建议

3.2.1 注重人文理念教育功能,突出校园体育网络文化对思想价值的引领

校园体育既是文化活动,又是精神产品,具有深刻的人文特征和人文教育功能,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世界观养成和精神风貌的改善。在当前课程思政综合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应该注重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尤其是突出校园体育网络文化对师生思想价值的引领作用,大力挖掘与开发体育课程思政的元素,形成体育网络文化育人的新体系。具体到华东理工大学,建议从乒乓球等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龙舟、龙狮、太极拳等传统体育课程教学,龙舟赛事基地、大学生乒乓球协会、体育社团等赛事活动开展各方面挖掘“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等思政教育素材,使之形成主题化、系统化的体育思政网络文化体系。

3.2.2 强化整合与创新,推动“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校园体育网络文化格局

如今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兴媒体、技术媒体、自媒体一起构成了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网络时代的传播具有互动性、快捷性、大众性、多元性特征,容易形成网络议题设定的效果,产生更强的媒体效应,进而有利于文化的整合与创新。因此,校园体育网络文化要充分发挥融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通过构建网络媒体群协作机制,逐渐形成“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的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媒体整合与网络文化发展格局,从而推动校园体育网络文化的创新发展。具体到华东理工大学,建议加快推进校园体育文化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建立线上“体育博物馆”,将线下的文化资源搬到线上,并构建网络文化传播与创新机制,打造立体多样的网络传播体系,进而促进校园体育网络文化的创新发展。

3.2.3 实施体育网络文化精品工程,通过主题演绎与议题设定强化宣传效果

文化资源是传播的基础,要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还得借助一定的传播策略。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一个好的主题是成功传播的关键,受者在千万条信息中往往会被一个标题所吸引,故事性的报道可能更被受众所接受,另外,当所有媒体都在报道同一个事件时,这个事件也大概率被受众所关注,这边是媒体的议题设定功能。因此,要达到好的宣传效果,就必须实施校园体育网络文化精品工程,首先雕琢出好的作品,通过主题遴选、故事演绎来做出有吸引力的作品,再通过议题设定进行集中传播,往往效果更好。具体到华东理工大学,建议全面梳理体育文化资源,如通过老教授口述历史、历史文物鉴定、知名人士故事演绎、专家讲堂等形式来挖掘校园体育文化,再通过深刻的主题演绎进行专题创作,打造网络文化精品系列,并借助议题设定和媒体整合策略进行集中的传播,以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形成立体的、丰富的、多渠道的传播效应。

4.结语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华东理工大学在体育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乒乓球竞技水平享誉世界,近年来,龙舟、武术等传统体育文化也蓬勃发展,但是在校园体育网络文化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建议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基础上,深入挖掘学校体育文化资源,实施网络文化精品项目,开展主题文化创作,并借助新兴媒体独特优势,发挥议题设定功能,线上与线下良性互动,构建立体多样的校园体育网络文化体系,推动校园体育网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猜你喜欢

华东理工大学校园体育
华东理工大学等制备新型抗菌多肽聚合物骨水泥
华东理工大学研制可抗异物反应高分子材料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The Dra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illers”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