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下强度体育课的构建

2019-01-18杜文武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课强度

杜文武

(徐州市少华街第二小学,江苏徐州 221002)

教育的基本原理在于,使人们在孩提时代就建立起良好的思维体系。教育无需强迫,也不能强迫,更无法强迫。任何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只会让人们头脑空空、一无所获。只有在早期教育中融入寓教于乐的成分,我们才能更快地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坚持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变化中的需求,被动的学习方法早已过时,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在处理信息时更加积极主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创新课程模式,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从基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探讨强度体育课的构建,为今后的学校体育课程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互联网+”下的教学

1.1 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

未来世界是不确定的,因此重要的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传统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练习,学生的创造力无从体现,而且对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也是无法掌握的,学生们大多数时间里都在做着与创造力无关的事情,他们的独特性和好奇心正被消磨殆尽。创造力虽然难以传授,却可以通过发现和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而收获意外之喜。只要给学生们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无限的创造力。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重新审视我们现有的课堂教育模式。如果我们能够摒弃传统的传授模式,那么每名学生就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优秀的老师也会在如何帮助孩子学习方面多下功夫。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方法出现改观:学习是一种可视的行为;学习是一种可控的行为;学习是一种轻松快乐的行为。现阶段教育届众多权威人士达成共识:“更强的教育技术:我们需要新的技术来应对青少年教育中出现的挑战,并为他们提供知识经济中所必备的技能。社交媒体和网络的便捷接入,正在促进教室外的继续教育。”

用技术促进教学,使得当代教育越来越向着人性化、智能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协作、有趣等相对轻松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体育教师通过运动软件分析,对学生每节课的运动强度、心率变化和能量消耗等都有了科学准确的数据,从而因人制宜的制定运动处方,从根源上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评估和评价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对学生具有重要的、长远的影响。传统教育模式下,对于学生的评估与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且较难持续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体育课上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运动状况,及时地做出运动效益评估以及评价,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有效教学质量。

1.2 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加快体育课程的改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处理和使用信息的方法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技术革命。这场革命并未结束,事实上,在教育领域它还处在萌芽阶段。在信息时代,要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教育,教师就应与技术同步发展。对于教师而言,掌握必要的技术、技能,以便可以利用电脑及相关技术进行有效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互联网+”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而且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

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中,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动技能技术却成了课程的唯一目标,学生不过是运动机器而已。在这种课程模式中,健康成了体育的基础而不是体育的目标,健康状况差的学生甚至可以免修体育,因为他们的体能状况不能适应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不对现行体育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就不能充分发挥体育的独特教育作用,就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也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体育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作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学校体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正处于发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合理有效的体育锻炼始终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他们的体质,就能使中华民族的体质水平一代胜过一代。学生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他们的体质水平是一个民族体质水平的象征和标志。“互联网+”的介入,在体育课中贯穿运动强度的概念,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打破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加快新型体育课程的改革,加大创新力度,为全面发展学生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2.强度体育课的发展

2.1 强度体育课的提出

运动强度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量,由于运动强度对锻炼者的机体影响最大,因此它的大小是影响运动效果的关键。运动强度一般可根据最大吸氧量贮备、心率、METs和RPE来确定。由于设备和条件的限制,一般我们都选择用心率来测定运动强度。心率是不可外见的存在,所以就要借助于互联网和现代科技产品,实现信息及时共享和分析,有效的构建强度体育课,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运动强度的运用在专业队训练中很常见,但将其科学合理的贯穿在体育课中,是罕见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必然伴随着思想观念上的更新。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结合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调查,学校体育课中的运动强度偏低是一大问题,体育课越来越不敢有强度,越来越不敢有对抗,甚至出现“放羊”情况,这可是多么的悲哀!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针对6至19岁儿童青少年,调查涵盖了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锻炼情况以及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度等方面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有效负荷有待提高。2015年教育部发布了《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该《办法》让学校和老师不会为了风险防控,而变相减少和降低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广度和强度。让广大家长能够明白,学生参加有一定强度和对抗性的体育运动是有可能受伤的,但这种有强度的体育运动有利于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就此提出“强度体育课”的概念,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强度的设定与监控,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2.2 强度体育课的愿景

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是学校体育最原始、本质的最为独特的功能,这一功能与学校体育共存共荣。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育人功能之一。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发布近3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我省学生体质主要存在肥胖率和超重率略有增高这个问题。由于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这就更加体现出学校体育课的重要性,再进一步思考,体育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逐年呈现波动情况,在笔者看来是学校体育课教学效果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运动效益带来的太少,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实际运动情况并不能及时地评价与反馈,教师比较注重终结性评价,由于这种方法是在单元或阶段学习结束时进行,因而失去了评价的有效反馈功能,对激烈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以及帮助帮助改进教学意义不大,这样也就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而介入“互联网+”的优势,将学生课堂中的运动强度以及能量消耗等数据及时记录,采取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这样使整个评价活动始终处于不断上升的动态之中,也能够使每位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提高。

强度体育课以科学为基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有效教学,借助于“互联网+”的技术特点,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自由,那么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另一方面,强度体育课的开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及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十分收益的!

3.结论

3.1 基于“互联网+”的优势,尽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强度体育课课程体系,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强度体育课的不断实践与改进,逐步提高体育课运动质量,为今后的体育课程改革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

3.2 通过互联网的介入,使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运动强度从“看不见”到“被看见”,体育教师能准确掌握每位学生体育课上的真实运动情况,再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实施科学合理的运动强度,针对性的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3 体育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其教学过程是全方位的时间连续运行的过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课堂质量,为学生的体质健康奠定扎实基础。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课强度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更 正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课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