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在儿科急诊中的应用价值

2019-01-18赵汝贤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潜在性危重病危重

赵汝贤

653100玉溪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云南

潜在性危重病指从表面上来看,各器官无明显疾病症状或特征,但若不及时给予相应干预,数小时或数天后,疾病病情会急剧恶化,严重影响其生命安全。医院危重症患者聚集地为急诊、儿科急诊,特征为病死率高、病情险、发展猛、变化快、发病急等[1]。怎样在短时间内及时识别潜在性危重患儿,降低医疗纠纷和患儿死亡率,已发展为临床医学界所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为此,儿科急诊收治患儿160 例,分组讨论早期识别与管理潜在危重病的作用和意义。具体报告如下。

表1 两组死亡率、医患纠纷率、诊治满意度比较[n(%),(±s)]

组别 n 死亡率 医院纠纷率 诊治满意度(分)研究组 80 1(1.25) 5(6.25) 61.02±1.32对照组 80 12(15.00) 21(26.25) 89.41±1.36 t/χ2 10.130 8 11.756 6 133.980 6 P 0.001 5 0.000 6 0.000 0

资料与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1月收治儿科急诊患儿80 例(研究组),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儿科急诊患儿80 例(对照组)。研究组男45 例,女35 例,年龄(5.3±0.5)岁;对照组男46 例,女34 例,年龄(5.4±0.6)岁。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方法:对照组患儿未接受潜在性危重病早期识别与管理干预,研究组则接受潜在危重病早期识别与管理干预。研究组具体实施方法:⑴建立儿科急诊预检分诊临床识别流程:医院儿科急诊中接诊率高,怎样快速在短时间内根据护士所观察的体征和家长主诉进行准确评估,及时分辨危重患儿,已成为分诊预检难点。首先用PAT 法进行评估-分流,若一般急诊,则将其分急诊、亚急诊、非急诊,患儿在候诊期间,再用PAT 法则进行评估,二次分诊,再次分流分危重急诊、亚急诊、急诊。若为危重急诊患儿,则开通绿色通道。若初次分流为危重急诊者,则立即开通绿色通道,送入抢救室。⑵儿科预检评估法则:用儿科预检评估法则(PAT)快速评估患儿状况,其步骤:①急诊分诊护士一边用感觉、听、看快速评估患儿,一边询问患儿与其家属病史,观察患儿皮肤循环、呼吸情况、整体状况等,确定疾病程度;②通过患儿尿量、皮肤温度、活动水平、哭声、眼神、意识、精神、反应、面色等指征评估患儿病情状况;③将评估结果按非急诊、亚急诊、急诊、危重分诊,并指导就诊,病情危重者,需及时救治,或送往抢救室。⑶筛选潜在危重病患儿:首先,儿科急诊医护人员需明确掌握儿科各疾病征象,如手足口病重症、败血症、爆发性心肌炎等,并及时关注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观察要点。早期筛查爆发性心肌炎、败血症、手足口重症、发热等疾病患儿。⑷确保候诊期患儿安全:大约25%的儿科急诊者在候诊期间出现高危状况。患儿病情变化速度快,所以,患儿急诊等候期间,病情恶化或死亡。因此,儿科急诊分诊护士需定期巡视候诊状况,并进行再次分诊。针对被服包裹的新生儿或婴幼儿,需将包裹打开,观察其呼吸、口唇、面色等状况。

指标判定:记录患儿死亡例数、医患纠纷发生例数,并比较。用我院自主设计儿科急诊救治干预满意度量表判定患儿家属对此次就诊的满意度,分值0~10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满意度越高。

统计学方法: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 版本)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 检验,表示为(±s);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表示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研究组死亡率1.25%,医患纠纷率6.25%,低于对照组的15%、26.25%,研究组诊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医院儿科急诊往往接诊潜在危重病或高危患者[2],而在就诊率较高的状况下,各医护人员易疏忽此类疾病,诊治中,患儿病情突然恶化或死亡,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易引发医患纠纷。儿科急诊中大部分患儿病情均具有复杂性和非典型性[3],所以,各护士需预见性观察患儿皮肤湿度和温度、反应、面色、精神状态等,提前预见可能发生的病情,并给予针对性干预,阻止或减轻并发症,提升抢救成功率。我院儿科急诊重视培养护士能力,急诊医护人员可定期参与培训和学习,参与讨论典型案例、死亡病例、医疗隐患,以便协调抢救中医护人员的配合,降低患儿死亡率。此种方式可提升护士应变能力、预见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主动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4]。

本研究中纳入两个时期的儿科急诊患儿各80例进行讨论,结果显示,接受早期识别和管理潜在危重病的患儿,其死亡率、医患纠纷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诊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此结果与以往报告相符[5]。研究报告指出[6],早期识别与管理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总结以往教训,能提升患儿诊疗安全性,并增进交流,预见潜在性医疗纠纷,可降低患儿就诊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报告不良事件系统为医院管理临床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减少事件发生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培养防范意识、建立非惩罚性环境和安全文化、建立团队合作等方面有促进作用。本院儿科急诊每间隔2 个月举行1次医疗安全会议,其内容主要为点评和分析潜在性或已发生的医疗纠纷等。而医院儿科急诊发生医疗纠纷时,最先有行动反应的为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若患儿家属首先反应,则可能会引发医疗纠纷。所以,我院儿科急诊明确规定,一旦发生潜在性医疗纠纷或已发生医疗纠纷,尤其是家属情绪不满者,需及时汇报到科主任,并快速组织相应医护人员讨论分析此次患儿就诊诊疗状况,必要时给予辅助检查。

综上,儿科急诊建立规范的危重病早期识别和管理流程,可提升各医护人员工作中早期识别急危重疾病的能力,降低医患纠纷和患儿死亡率,改善护患关系。

猜你喜欢

潜在性危重病危重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怎样做好院前急救的搬运和转运工作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ICU危重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血清中降钙素原和(1,3)-β-D葡聚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危重病患者周围动脉和中心静脉血气检测的意义
MOS器件静电放电潜在性失效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