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艺双馨”与唐明皇梨园弟子故事的文学演变

2019-01-18李春燕

天中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唐明皇德艺双馨梨园

李春燕



“德艺双馨”与唐明皇梨园弟子故事的文学演变

李春燕

(枣庄学院 文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德艺双馨”艺人故事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唐明皇梨园弟子故事。唐五代时期相关故事资料零散,故事以表现宫廷梨园艺人的技艺、节操与命运沉浮为主要内容,德、艺分述,偏重技艺。宋元以来,“娱乐祸国”论抬头,梨园弟子故事明显轻艺重德,“海清殉节”的故事得到重视。明末《磨尘鉴》传奇演绎梨园弟子故事,德、艺合流,塑造了“德艺双馨”的艺人形象。“德艺双馨”的艺人故事,可为现代艺人提供本土文化参照,助其更好地理解与践行“德艺双馨”。

“德艺双馨”;梨园弟子故事;海清殉节;《磨尘鉴》

梨园作为演艺机构,其设置起于唐玄宗开元二年,终于唐德宗大历十四年,历时不过60余载,但是对中国娱乐文化的影响却极其深远。明清时期,戏班被称“梨园”,戏曲演员称“梨园弟子”;晚清民国时期,梨园又是伶界(演艺界)的代称。李尤白《梨园考论》、左汉林《唐梨园弟子考辩》《略论唐代梨园的兴衰》等论著,从史学源流方面,对唐代梨园文化、梨园弟子事迹做了较系统的研究。曹禺曾说:“梨园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总结梨园经验,发扬梨园精神,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促进艺术繁荣的重要工作,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1]48唐明皇梨园弟子故事的文学演绎,蕴含着丰富的梨园文化精神内涵,值得研究。

一、德艺分述、特重技艺:唐五代梨园弟子故事的文学记录

李尤白《梨园考论》指出,梨园可视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既培训演员(弟子)又肩负演出的综合性的‘皇家音乐、舞蹈、戏曲学院’”,“唐明皇实际上也就兼任着它的院长或校长”[2]105。梨园弟子是供奉内廷的乐师,从太常寺的坐部伎、宫女和精通音乐的民间人士中选出,经宫廷梨园培训,他们的音声才艺代表了当时音乐的最高水准,是风尚所指。从“旗亭画壁”等故事可知,知名诗人均以梨园弟子演唱自己的诗作为荣,如“梨园弟子调律吕”(白居易《华原磬》)、“梨园弟子和凉州”(王昌龄《殿前曲二首》)、“梨园弟子传法曲”(顾况《八月五日歌》)、“玄宗爱乐爱新乐,梨园弟子承恩横”(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等。作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艺人群体——唐明皇梨园弟子,曾高度密集地出现在唐诗中。因技艺而承恩受宠,作为盛世的歌者、时代的宠儿,梨园弟子的黄金时代随安史之乱的爆发而一去不返,“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白居易有诗《江南遇天宝乐叟》《梨园弟子》,借梨园乐工遭遇感慨唐王朝的盛衰变迁。

与唐诗不同,《教坊记》《次柳氏旧闻》《明皇杂录》《羯鼓录》《乐府杂录》《开元天宝遗事》等笔记作品,以简洁的笔触,广泛记录了梨园弟子的生活。这些记载零散、写实,以表现梨园弟子的技艺、节操与命运沉浮为主要内容,德、艺故事分述,而特重技艺。永新善歌、黄幡绰知音、李龟年善歌、雷海青忠义等故事,不仅体现了梨园弟子才艺的出神入化,亦可见唐代艺人对高尚道德的追求。

(一)永新“歌直千金”与幡绰知音避祸

永新,善歌,既美且慧,是梨园弟子中最有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她原名许和子,是吉州永新县乐家女,开元中选入宫,以永新为名,籍于宜春院,被称赞堪与韩娥、李延年比肩。《乐府杂录》“歌”条记载永新“高歌裂管”故事:“遇高秋朗月,台殿清虚,喉啭一声,响传九陌,明皇尝独召李谟吹笛逐其歌,曲终管裂,其妙如此。”[3]26永新之歌高亢婉转,竟让随声伴奏的笛子裂掉。又有永新“曼声止喧”事:“又一日赐大酺于勤政楼,观者数千万众,喧哗聚语,莫得闻鱼龙百戏之音。上怒,欲罢宴。中官高力士奏请命永新出楼歌一曲,必可止喧。上从之。永新乃撩鬓举袂,直奏曼声,至是广场寂寂若无一人,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3]26永新的歌声具有独特的感染力,令人陶醉,竟能达到静场的作用。永新“高歌裂管”“曼声止喧”故事,以实例展现了梨园弟子的歌唱水平之高妙,《开元天宝遗事》也说永新之歌“丝竹之声莫能遏”,因此被唐明皇赞为“歌直千金”[4]。

除演唱外,梨园弟子还精通音律,擅长演奏,甚至能审音知变。黄幡绰“知音避祸”故事就属此类,《羯鼓录》的记载细腻详赡:

黄幡绰亦知音,上曾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绰既至,及侧殿,闻上理鼓,固止谒者不令报。俄顷上又问侍官:“奴来未?”绰又止之。曲罢后,改奏一曲,才三数十声,绰即走入。上问:“何处去来?”曰:“有亲故远适,送至郊外。”上颔之。鼓毕,上谓曰:“赖稍迟,我向来怒时,至必挞焉。适方思之,长入供奉,已五十余日,暂一日出外,不可不放他东西过往。”绰拜谢讫。内官有相偶语笑者。上诘之。具言绰寻至,听鼓声,候时以入。上问绰。绰语其方怒及解怒之际,皆无少差。上奇之,复厉声谓曰:“我心脾肉骨下事,安有侍官奴闻小鼓能料之耶!今且谓我何如?”绰走下阶,面北鞠躬大声曰:“奉敕竖金鸡!”上大笑而止。[3]5―6

作为音乐供奉的黄幡绰,本应随时待命、一呼即至,却因外出送友而久宣不至。黄幡绰匆忙进宫,此时唐明皇正打羯鼓,他听出了音乐中的怒气,两次阻止太监通报,直到鼓声中怒气已消,他才上前参拜。音乐能传达情绪,但仅通过听鼓,就能准确判断皇帝何时“方怒”何时“解怒”,可见优人黄幡绰的本领深不可测。

(二)盛世歌手李龟年江南沦落

李龟年因歌唱而擅名一时,作为宫廷艺人,李龟年的高光时刻是手捧檀板,在沉香亭领唱赞美杨玉环的《清平调》。《松窗杂录》描绘了当时情景:“太真妃持颇黎七宝杯,酌西凉州葡萄酒,笑领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5]1213有唐明皇为之伴奏,太真妃听之欣喜,李龟年无愧为盛世歌手,他也以此为傲,“龟年常话于五王,独忆以歌得自胜者无出于此,抑亦一时之极致耳”[5]1213。此时的李龟年名满天下、富贵非常,“于东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踰于公侯。宅在东都通远里,中堂制度甲于都下”[6]27。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龟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6]27。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中命”条记载,李龟年唱王维的《红豆》《伊州歌》,因感伤过度以至休克数日:

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伶官:张野狐觱栗、雷海青琵琶、李龟年唱歌、公孙大娘舞剑。初,上自击羯鼓,而不好弹琴,言其不俊也。又宁王吹箫,薛王弹琵琶,皆至精妙,共为乐焉。唯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赠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清风朗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龟年唱罢,忽闷绝仆地,以左耳微暖,妻子未忍殡殓。经四日乃苏……[7]

安史之乱给唐王朝致命打击,梨园弟子也风流云散:李龟年流落江南,念奴不知所踪,永新为一士人所得。知名艺人尚且如此,籍籍无名者处境更惨。《江南遇天宝乐叟》写梨园弟子漂泊江南:“白头病叟泣且言,禄山未乱入梨园。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华清随至尊……从此漂沦到南土,万人死尽一身存。秋风江上浪无限,暮雨舟中酒一尊。涸鱼久失风波势,枯草曾沾雨露恩。我自秦来君莫问,骊山渭水如荒村。”[8]社会地位的变迁不只带来飘零困顿,还有无尽的感伤与悲悼。

(三)幡绰圆梦与海清殉节

安史之乱中,还有一部分梨园弟子落入安禄山之手,黄幡绰和雷海青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二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黄幡绰圆梦与雷海青殉节故事,体现了“优言无尤”的艺人传统价值观与梨园艺人忠义新追求的并存。黄幡绰不仅通音律,还善谐谑嘲戏,《因话录》卷四赞其为“幡绰优人,假戏谑之言警悟时主,解纷救祸之事甚众,真滑稽之雄”[9],他曾以“自家儿得人怜”巧妙为太子说话。他还以“泰山之力”讽刺张说借泰山封禅之机提拔自己女婿,《酉阳杂俎》续集卷四记“玄宗尝令左右提优人黄幡绰入池水中”,黄幡绰出水后说:“向见屈原笑臣,尓遭逢圣明,何尓至此?”[10]黄幡绰机智便佞,时有“优谏”行为,也善以学识化解困境。安史之乱后,他身陷京城,曾为安禄山解梦:禄山梦衣袖长,他解为垂衣而治;梦槅子倒,他解为革故从新。唐明皇还朝后,黄幡绰被人揭发“与大逆圆梦,皆顺其情,而忘陛下积年之恩宠”,为此他辩解道:“既陷贼中,宁不苟悦其心,以脱一时之命?今日得再见天颜,以与大逆圆梦,必知其不可也。”[11]面对追问,他又重新解梦,说衣袖长是出手不得,槅子倒是胡不得也。唐明皇听后大笑不止,“优言无尤”,并不认为他失节。

同样陷落贼手,雷海青却不趋奉、不苟且,在被迫演出时,他愤激罢演以示反抗,被安禄山残忍杀害。《明皇杂录》记海清殉节事,写安禄山搜求梨园弟子,胁迫他们在凝碧池演出:“群贼因相与大会于凝碧池,宴伪官数十人,大陈御库珍宝,罗列于前后。乐既作,梨园旧人不觉歔欷,相对泣下,群逆皆露刃持满以胁之,而悲不能已。有乐工雷海青者,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逆党乃缚海清于戏马殿,支解以示众,闻之者莫不伤痛。”[6]41为此王维作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6]41,欲言又止,情怀凄切。面对明皇西逃、大臣附逆,雷海青忠肝义胆、不惧威势,其忠心与勇气令人肃然起敬。海清殉节故事表明,唐代宫廷梨园中,已经有人突破了传统“优言无尤”重艺轻德的价值观,表现了对忠义品质和高尚人格的追求,艺人的形象开始高大起来。

二、从轻艺重德到德艺合流:梨园弟子故事的历代演变

“德艺双馨”的艺人形象有一个渐次生成的过程。我国古代即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评价标准,但“优言无尤”的传统表明,宫廷艺人只是政治的附庸,他们无须承担道德评价。唐明皇扩充教坊,创建梨园,热爱艺术,重视艺人。梨园弟子有的技艺高超,名满天下;有的品格高洁,忠肝义胆。梨园弟子故事进入唐五代笔记小说,进而成为长篇戏曲的演绎题材。其发展演变过程大致如此:唐五代的艺人故事德艺分述;宋代开始轻艺重德,然而基于娱乐祸国的思想,文学作品中缺乏梨园弟子故事的正面演绎,艺人常常被当作蛊惑帝王的小人遭到批判;到明清时期,演绎梨园艺人故事的戏曲中开始德艺合流,塑造出了“德艺双馨”的艺人形象,如“海清殉节”被提升到忠义的高度,借助梨园弟子精于演艺的名气,《磨尘鉴》《斗鸡忏》等作品塑造了德艺双馨的梨园弟子群像。

(一)轻艺重德:“娱乐祸国”论对梨园弟子故事演绎的影响

虽然才艺高超,备受恩宠,但不得不承认,梨园艺人确有生活奢侈、自由放荡、私生活混乱,甚至作奸犯科等问题。例如:李龟年房舍豪华,有僭越之嫌;黄幡绰曾久召不至,念奴也曾如此,还“潜伴诸郎宿”(元稹《连昌宫词》);《唐国史补》卷上有“胡雏犯崔令”条,写善吹笛的胡雏,犯了死罪竟敢逃入宫中乞求唐明皇庇护。艺人受社会规范教育少,有一技之长,又受到皇帝宠爱与庇护,难免自由放任,《教坊记》可为唐代教坊艺人的生活实录,其“压婿”条写善歌的裴大娘与擅竿木的艺人私通,以土袋压婿,意图谋杀丈夫;“香火兄弟”“鬻妻”条都表明艺人之间混乱的男女关系。据此,《郡斋读书志》评价《教坊记》鄙俗。

宋代以来,史官对唐玄宗的失政提出了尖锐批评,梨园弟子故事以后宫行乐为主要表现内容,梨园演奏与帝妃享乐、荒淫失政联系在一起,逐渐成为被批判的对象。乐史的《杨太真外传》描写杨贵妃的后宫生活,提及梨园乐舞与梨园弟子处非常多:乐曲有《霓裳羽衣曲》《得宝子》《紫云回》《凌波曲》《清平调》《荔枝香》《凉州曲》《雨霖铃曲》《龙池篇》等;梨园歌舞才艺则有女伶谢阿蛮善《凌波》舞、李龟年唱《清平调》、王大娘戴竿、侍女红桃歌、贺怀智弹琵琶;由帝妃、亲王、梨园弟子参与,“宁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马先期方响,李龟年觱栗,张野狐箜篌,贺怀智拍板。自旦至午,欢洽异常”[12],展示了阵容强大的宫廷演奏团队,描绘了宫中的演奏场面。

白朴《梧桐雨》的第二折写沉香亭宴乐,梨园弟子出场“郑观音抱琵琶、宁王吹笛、花奴打羯鼓、黄幡绰执板”[13]496,正当贵妃舞霓裳之际传来安禄山造反消息,李林甫因此指责唐明皇“因歌舞坏江山”[13]498。屠隆《彩毫记》第六出《为国荐贤》中高力士说“暮管朝弦,总四部梨园,只打叠君王行乐”[14],乐工有李龟年、曹昆仑、贺怀智、张野狐等人。小说《石点头》卷十三《唐玄宗恩赐纩衣缘》中写玄宗执政后期任用奸臣,“不理朝纲,每日听音玩乐,赏花饮酒。宠幸的是贵妃杨太真,信用的是胡人安禄山,身边又宠着几个小人。那小人是谁?乃是:高力士、李龟年、朱念奴、黄幡绰”[15]。

《长生殿》中,永新、念奴成为杨贵妃的宫女,她们亲蒙贵妃教习《霓裳羽衣曲》,又奉命传谱给李龟年。第十四出《偷曲》勾勒了梨园弟子群像:李龟年“向作伶官,蒙万岁爷点为梨园班首”,“仙期方响鬼神惊,铁拨争推雷海青。贺老琵琶擅场屋,黄家幡绰板尤精”[16]64。他们演练《霓裳羽衣曲》时,李謩携铁笛在宫墙外偷听。第三十八出《弹词》写长安城破,李龟年流落江南卖唱,“想起当日天上清歌,今日沿门鼓板”[16]171,以琵琶演说天宝遗事。乾隆年间,唐英将《弹词》主角改为梨园女弟子,作杂剧《女弹词》一折。梨园艺人作为开元盛世的见证者,他们虽飘零风尘,以卖艺糊口,却念念不忘开元盛世的荣光。“弹词”故事的表现重心不在于艺人才艺,其设置是为了传达盛衰之感。

轻艺重德的叙述态度,使得“海清殉节”故事被反复演绎,明清小说《锦香亭》《混唐后史》《隋唐演义》中均有“凝碧池雷海青殉节”回目,戏曲《彩毫记》第二十三回“海青死节”、《天宝曲史》第二十二回“骂贼”、《长生殿》第二十八出“骂贼”、《斗鸡忏》第十四折“索优”等都演绎这一故事,并虚构了雷海青就义前骂贼的细节,以此剖白、彰显其忠义之心。

(二)德艺合流:《磨尘鉴》中德艺俱佳的梨园弟子群像

明末昆曲曲师钮少雅有《磨尘鉴》传奇,该剧作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仅存梨园传抄本。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演绎梨园弟子故事的戏曲作品,它整合唐五代故事素材而有改编,以黄幡绰下凡助唐明皇开创梨园、训导梨园弟子为主线,上卷写黄幡绰训导梨园弟子搬演戏中戏《磨尘鉴》《庆月》始末,下卷写梨园艺人在安史之乱中的忠义表现,通过凝碧池“三义”殉节、李猪儿潜伏杀贼等情节设置,塑造了雷江澄、清音童子、执板郎君、李猪儿等忠君爱国、德艺双馨的梨园艺人群像,传达了戏曲救世、梨园忠义的文化精神。

《磨尘鉴》扩写“海清殉节”故事,将雷海青写作雷江澄。雷江澄为人耿直有侠气,自幼精通音律,后入梨园教习吹打,时常感念皇帝大恩。第十九出《三义》写安禄山攻破长安,梨园弟子禁闭梨园,日夜嚎泣,仅李猪儿假意附逆得到重用。雷江澄有意杀贼以报君恩,在凝碧池演出时,他举筝攻击安禄山,虽有李猪儿为其求情,但他不苟且、不低头,痛骂安禄山后慷慨赴死,其唱词铁骨铮铮:

〔天下乐〕〔煞尾〕要离计不成,作豫让先亡命,从今后呵,再不去携萧月下遣兴,再不去约友花前按玉筝。凝碧池诸公,有志者可努力杀贼。休惧俺浪急舟横,便畏死贪生从奸佞。可知道骂贼亡身,人生侥幸,去后须教议江澄。又不是世胄簪缨也那甲榜登,不过是办一点忠诚,博得个馨名。[17]18

在雷江澄的感召下,清音童子、执板郎君前仆后继,以棍棒扑打安禄山,痛斥奸佞,被剁手后惨死。“三义”慷慨捐生,以忠贞刚烈折服了安禄山,有力打击了逆党的嚣张气焰。从“海清殉节”到“三义殉节”的情节演变,标志着忠义追求不再是个别艺人的偶然为之,而是梨园弟子的整体共识。

“三义”之外,《磨尘鉴》还塑造了李猪儿这一忍辱负重、智勇双全的梨园弟子形象。李猪儿是梨园演员,他曾扮演范母、嫦娥等角色,第二十出《议刺》、第二十三出《定计》中写他先假装附逆,后趁机杀贼,又引郭子仪进京破贼,为平复安史之乱立下大功。

梨园教师精通音律,忠肝义胆;梨园弟子精于演技,智勇双全;雷江澄、李猪儿等梨园艺人,在德行、技艺方面都有良好的声誉,堪称德艺双馨。《磨尘鉴》中有对清音童子、李猪儿、执板郎君三人演技的描写,正是着眼于此,孙楷第说此剧“似有意为伶人增气”[18]。《磨尘鉴》中有五出戏中戏,演东汉范滂安贫乐道、冯女打虎救父等忠孝节义故事。第五出《乐道》演范滂不肯为富人作赋卖钱,第八出《诣狱》演范滂与母亲告别,范母有气节,深明大义。其中清音童子扮范滂,李猪儿演范母,执板郎君掌鼓,成功演出后,唐明皇专门召见三人,对他们夸赞有加:“拔萃超群独羡您,好一个青音童子”“畅奇哉,使孤快目欢心”“绝胜云阳仙板来临,好一个执板郎君”[19]。第二十六出《酬功》写战乱平息后,唐明皇封赏“三义”,提拔李猪儿为梨园首领,并对梨园忠义赞叹不已,夸赞梨园的开创者黄幡绰:“仙卿,你不但授诸子艺业高强,竟令他们能知大义,为朕捐生,可谓子思之曾子也。”[17]38―39从“艺业高强”“知大义”“捐生”等考语看,梨园子弟的表现正合德艺双馨。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梨园弟子的德艺俱佳来自梨园的培训与教导。第十四出《归隐》写黄幡绰与梨园弟子告别之际,弟子向他请教立身之道,他说忠孝。弟子疑惑“为臣尽忠,此一节恐不能行”“便欲尽忠,职从何有”[17]2,黄幡绰以公孙杵臼为例,指出忠义相连,鼓励弟子为国尽忠。此后,担当礼乐的传播者、实现技艺与德行的双重精进,成了梨园弟子的自觉追求。《三义》中安禄山要杀雷江澄时,李猪儿劝道:“万岁定天下,必以礼乐待贤才,杀此人不足惜,诸乐恐无人整理……”[17]17使安禄山意识到“铿锵金鼓,乃是待士夫之礼乐也……若杀了他,就断了礼乐的根了”[17]17。清音童子在就义前也提出了新的贵贱观:“饱忠义人称贵,蓄奸肠贱呼然!”[17]20

三、“德艺双馨”:梨园弟子故事演变的历史与现代意义

“德艺双馨”是对文艺工作者的最高评价,也是相关从业人员必须遵循的规范。例如,2017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中明文规定:电影从业人员“应当坚持德艺双馨,遵守法律规范,尊重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树立良好社会形象”[20]。追溯“德艺双馨”的历史文学渊源,可见梨园弟子故事演变的文化意义。

梨园弟子故事演变的意义,首先在于对梨园技艺的肯定,这标志着梨园艺术品格的确立。《隋唐演义》第九十五回讲述雷海青、黄幡绰、李谟等艺人故事,开篇即肯定了技艺的价值:“人生世上,不特忠孝节义与夫功勋事业、道德文章,足以流芳后世,垂名不朽,就是那一长一技之微,若果能专心致志,亦足以轶类超群,独步一时;且其艺既精妙入神,不难邀知遇于君上,致感动于神仙,使其身所遭逢之事,传为千秋佳话。”[21]中国历史上,“倡优”一直被视为贱职,不受重视,他们也自轻自贱,如春秋时的优施即自恃身份放言“我优也,言无邮”[22],有艺而不求德,形成了“优言无尤”的传统。唐代梨园建立后,唐明皇对歌舞技艺的重视和对梨园弟子的亲近恩宠,使艺人在精进技艺的同时,发现了技艺的价值,因而变得自尊,并逐渐产生了对艺德的追求。这一追求体现在雷海青身上还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个例,而当“海清殉节”被赋予“忠义”美名后,其巨大的示范效应就产生了。因而,追求技艺与节操兼备,是艺人对自我职业认知的巨大进步,也是梨园艺术品格的闪亮招牌。

梨园弟子故事演变的意义,还表现在“德艺双馨”理想艺人人格形象的塑造方面,梨园艺人榜样故事能够为现代艺人提供本土的文化参照。《磨尘鉴》兴教化民、戏曲救世、德艺双馨的文艺观,与习近平同志发挥文艺德育作用的呼吁遥遥呼应。发挥文艺的德育作用,途径有二:“一是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二是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23]纵观唐明皇梨园弟子故事的演变,从历史记录到文学演绎,从艺人生活原生态的高尚与鄙俗共存,到“德艺双馨”理想艺人形象的定格,历史的选择与文化的扬弃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人民需要德艺双馨的艺人,社会需要思想健康、催人奋进、充满正能量的文艺作品。

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追溯“德艺双馨”的历史文学渊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现代娱乐业的不断繁荣,艺人的经济、社会地位空前提高,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然而,艺人酒驾、打人、吸毒、嫖娼等失范行为时有发生,影响恶劣。在年轻演员中,更有一股不思演技磨炼、仗着明星光环耍大牌的暗流。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宋丹丹曾痛批“小鲜肉”,再三强调艺德的重要。学者也纷纷发文《“小鲜肉”离德艺双馨还有多远》《演员不能只要“天价片酬”,不要“德艺双馨”》等。对此,笔者认为,健康的演艺生态,离不开外在规范、社会监督,内在的引导也必不可少。梨园文化源远流长,艺人故事代不绝传,研读中华典籍,传扬我国历史上德艺双馨的艺人榜样故事,对于建设健康的演艺生态、全面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而贴切的现实意义。

[1] 曹禺.《梨园考论》序[J].当代戏剧,1996(3):47―48.

[2] 李尤白.梨园考论[J].人文杂志,1982(5):105―114.

[3] 南卓,等.羯鼓录乐府杂录碧鸡漫志[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4] 王仁裕,等.开元天宝遗事十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99.

[5] 李濬.松窗杂录[M]//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6] 郑处诲.明皇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4.

[7] 范摅.云溪友议[M]//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290―1291.

[8] 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905.

[9] 赵璘.因话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97.

[10] 段成式.酉阳杂俎[M].北京:中华书局,1981:233.

[11] 李德裕.次柳氏旧闻[M]//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470.

[12] 乐史.杨太真外传[M]//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35.

[13] 白朴.梧桐雨[M]//全元戏曲: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14] 屠隆.彩毫记[M]//六十种曲: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82:13.

[15] 天然痴叟.石点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235.

[16] 洪昇.长生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7] 桃渡学者.新编磨尘鉴:下卷[M]//古本戏曲丛刊三集:第37册.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

[18] 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398.

[19] 桃渡学者.新编磨尘鉴:上卷[M]//古本戏曲丛刊三集:第37册.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31.

[20] 王刚.电影从业人员德艺双馨的法律规制与实现[J].法治与社会,2017(33):242―243.

[21] 褚人获.隋唐演义[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738.

[22] 徐元诰.国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2:276.

[23] 宋俊成,冯云英.习近平文艺德育思想简论[J].法制与社会,2017(26):183―184.

The Evolution of “Good Reputation” and the Stories of Tangminghuang & His Opera Apprentices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LI Chunyan

(Zaozhuang University, Zaozhuang 277160, China)

The stories of players with good reputatio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legendaries of the players of Tang Minghuang in Liyuan (opera hall in Ancient China) in Tang Dynasty. In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works about their performing skills, moral integrity and fate stories,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ies are emphasized. In Song Dynasty, with the influence of “entertainments-kill-the-nation”, the stories begin to emphasis on the players’ morality such as Haiqing's martyrdom story. Until the late of Ming Dynasty, the players’ good reputation of behavior and skills were revealed. Liyuan artists had set an good example for modern artists.

good reputation; Opera players stories; Haiqing's martyrdom story;()

2019-02-20

李春燕(1981―),女,河北衡水人,讲师,博士。

I206

A

1006–5261(2019)03–0024–07

〔责任编辑 刘小兵〕

猜你喜欢

唐明皇德艺双馨梨园
杏林国手 德艺双馨
——国医大师李佃贵
梨园周年管理历
梨园闹春
梨园寻梦淮安缘
“梨园”演变考述
张九龄智谏唐明皇
月夜偷曲
著名画家宋源文版画作品选鉴赏
第九届上海“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评选揭晓
月夜偷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