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旅客列车臭虫防治现状与对策

2019-01-18张志特杜小川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19年6期
关键词:臭虫旅客列车消杀

张志特,杜小川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铁路卫生监督所,陕西 西安 710054)

1 概述

臭虫曾经是我国的“四害”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爱国卫生运动,以及DDT 等化学杀虫剂的使用,臭虫的密度急剧下降,上世纪80 年代后人们认为臭虫已被消灭;2010 年之后,臭虫的报道增多,列车成为臭虫的重灾区。为此,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狠抓“两个红线”(即责任性食物中毒事件、旅客列车病媒生物滋扰旅客事件)的落实,持续进行站车病媒生物监测月报,但铁路旅客列车臭虫滋扰旅客事件时有发生,反映出铁路臭虫防治工作依然严峻。

铁路旅客列车独特的环境及卧铺列车卧具作业方式,是臭虫易滋生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不论是结构还是消杀方式等,旅客列车均与地面客房有所不同。一旦地面客房发现有臭虫叮咬或滋生活动,则客房内所有布制卧具采取热水烫洗、暴晒消毒,床板等卧具通过暴晒方式彻底清除,全面清理卫生死角达到彻底清除。而对铁路旅客列车来说,臭虫多在卧铺包面缝、海绵垫里、木板缝、铺四周角铁与木板接缝;硬席包面与木板连接缝、木板缝、支架与铺(席)面连接缝,卧具袋接缝、窗帘扣眼、厢壁缝等,而且有向隐蔽处转移趋势,蜗居活动范围小、夜间活动、吸血后逃离。通常情况下,列车终到入库更换贴身卧具(床单、被罩、枕巾等),如果床毡垫和被芯晾晒、清洗不彻底易使列车病媒生物难以彻底杀灭,有一定的顽固性、反复性;列车车厢不定期的甩挂重组,易造成臭虫等病媒生物在不同方向车底间传播。因此,亟需研究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2 影响臭虫防治效果的主要因素

2.1 日常监测

2.1.1 监测方法

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指导性监测方法,国家臭虫监测方法尚在制定之中,铁路部门多采用捕捉法、药激法等方法监测。针刺捕捉有一定的局限性,点状寻找,需要监测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责任心,假阴性率高;按照《旅客列车卫生及检测技术规定》(TB/T 1932—2014)[1]要求进行监测,但因臭虫生活隐蔽,药物难以喷到滋生窝点,易产生耐药性和造成环境污染,药激法目前基本不采用。

2.1.2 信息详实程度

按照《铁路车站、旅客列车鼠蟑等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办法》[2]、《站车病媒生物防治专项监察员制度》[3]等要求,铁路卫生监督机构每季度对所属铁路局集团公司管内运行的列车车底病媒生物监测应不少于1 次。目前,存在卫生监督机构以食品安全等卫生监督为主、病媒生物监测开展不到位的情况,还有上报不及时等情况,造成主管、监管部门对信息掌握不实。

2.1.3 监测数据准确性

病媒生物防治是铁路疾病控制部门的重点工作,通过日常监测为防治工作提供信息依据。而目前的监测方法,目测法不仔细,针刺捕捉缺乏针对性,药激法盲目性大且有危害,极少使用,加上监测人员工作经验等因素影响,导致监测数据有偏差,不能正确指导防治工作。

2.2 防治措施

2.2.1 人员因素

铁路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人员存在专业技术能力不足、思想认识不到位、自我要求不高等问题,导致防治工作不能按照规定要求和程序开展及有效杀灭。

2.2.2 外包防治公司

社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机构能力参差不齐、管理不规范,缺乏符合铁路实际的技术规范,导致外包效果好坏不一。目前,病媒生物防治公司专业消杀人员以管理为主,现场防治作业多由临时工完成,人员流动大,导致防治工作不扎实。

2.2.3 有效防治方法

目前臭虫的防治方法有高温杀灭、真空抽吸、诱捕法、药激法等,这些方法多建立在发现臭虫滋生窝群的基础上,适合铁路旅客列车的方法少。

2.3 协调配合

各相关部门尚未形成系统性的防控体系,存在推诿情况。铁路客运部门管理列车卧具及途中、折返卫生,保洁公司负责卧具更换、整理,车辆部门管理车体设备设施、铺位等,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主管病媒防治工作。在日常防治消杀过程中,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需要与客运、车辆等部门相互配合。由于消杀药有异味,普遍认为有害身体健康,加上高温杀灭会破坏床铺完整性,需车辆后期修复等,相互间有一定的影响和干扰,各部门还未能很好地协同配合,影响消杀工作的全面开展。

2.4 信息沟通

病媒侵害车辆信息不对称、不能及时反馈给防治机构,易造成虫害蔓延,铁路局集团公司内部车辆的调配信息不畅通,可能将染虫车辆重新编组,各铁路局集团公司间站车病媒信息的沟通不及时,难以事先做好重点方向、车次的防控。

3 提高旅客列车臭虫防治效果的对策

3.1 提升日常监测信息准确率

针对目前尚未有统一、指导性监测方法和国家臭虫监测方法尚在制定中的情况,通过提升监测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技能,让富有经验的监测人员结合旅客列车特点,使用目测与针刺捕捉相结合方法,进一步提高监测准确率。

卫生监督部门严格落实《站车病媒生物防治专项监察员制度》,按照病媒生物监测规范要求每季度全覆盖扎实开展监测工作;阳性时第一时间与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或铁路局集团公司卫生管理部门联系,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及时采取杀灭措施;及时上报监测结果,便于全面掌握铁路鼠虫滋生、分布等信息,迅速采取措施。

监测是臭虫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掌握臭虫滋生点、活动区域,杀灭工作才更有针对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根据日常掌握的信息,安排责任心强、勤于学习,掌握新知识、新动态,富有经验的人员对重点方向、车次、车厢进行监测,获得准确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3.2 提高防治措施效果

首先,相关人员和单位应掌握臭虫生态学史,关注了解臭虫在全国、全路滋生动态情况,了解最新有效的杀灭方法。其次,作为臭虫防治的管理单位和执行单位,铁路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调动消杀人员的工作热情,优化激励机制,加强管理考核,安排责任心强、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消杀人员从事管理工作,指导管内站车消杀工作。再者,对于外包病媒生物防治公司,应引入社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机构进路服务备案制度,制定病媒防治外包管理办法,签订责任书,将监测阳性或有滋扰事件纳入考核,建立铁路病媒生物防治外包公司的信誉评价、黑名单和退出机制,以提高病媒生物防治外包工作质量。

3.3 协调铁路各部门间配合

在当前铁路运输服务“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的理念下,从细节入手,充分认识臭虫滋扰事件的严重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为了更好地给旅客提供舒适整洁、无病媒生物滋生的乘车环境,建议铁路局集团公司成立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工作组,由主管领导牵头,下设办公室负责病媒生物防治管理、督导、协调工作,明确卫生、车辆、客运、调度等部门的职责,形成综合管理的防治体系。通过定期组织检查、考核通报,让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督导各部门协助配合,保证防治工作良性运转。

3.4 建立全路病媒生物防治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立全路病媒生物防治信息化管理系统[4],加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信息系统设置相应权限,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病媒防治管理人员在一定层级可互通信息,有利于及时动态掌握染虫车底处理进程及结果,提高工作效率。某一单位发生臭虫侵害事件,相关单位强化防控措施,形成互联互动局面,利于全路整体防控水平提升,为广大旅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行乘车环境。

4 结束语

臭虫的生活习性、旅客列车特殊的运营作业环境等使铁路旅客列车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健康中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新形势下,需要铁路各部门更为重视臭虫等病媒生物的防治工作,认识危害性、增强责任心,各负其责、协作配合,运用现代信息网络等技术及时对接臭虫防治信息,防治人员善于总结、创新方法,提高臭虫的监测准确率,并有针对性地科学施药,提升防治效果,做好铁路运输服务卫生保障工作。

猜你喜欢

臭虫旅客列车消杀
疫情防护
校园消杀 迎接开学
“蜘蛛侠”
红黑床单易招臭虫
人类的吸血鬼室友
执行消杀任务的无人机
提升复杂环境下旅客列车手持台通信能力的研究
发现最古老臭虫
怎样消灭臭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