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艺与工程交叉实训法在个性化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

2019-01-18张小兰ZhangXiaoLan刘彬彬LiuBinBin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通识陶艺交叉

张小兰 Zhang Xiao-Lan 刘彬彬 Liu Bin-Bin

湖南大学,长沙410000

引 言

个性化人才培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的研究型人才不仅是教育界,也是全社会都应当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重大课题,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个性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所谓 个性化创新人才,不但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而且要懂经济、懂文化艺术、会管理,兼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号召。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确立“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3年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政策与扶持举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频繁颁布: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等众多重要论述;12月,规模200亿元的“国家艺术基金”成立。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与此同时,文化部、央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走向多元结合的发展趋势,文化产业不仅与金融、互联网紧密结合,而且在对外合作基础上也跨了一大步。国家已经将发展文化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必然的趋势!

因此,文化艺术与多学科交叉教育是21世纪个性化创新人才的重中之重,新时期高等教育如何培养一大批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懂经济、懂文化艺术、会管理,兼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依托高校办学优势,全面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结合学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办学实践,丰富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工科院校急需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国本科阶段的工程教育,无论在知识结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上,还是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都存在着一些急需改革和完善的方面。

本项目就陶艺与工程交叉实训法在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高等教育创新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新型高等本科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教学模式探索

1.1 多学科交叉训练模式打破传统各模块分立教学模式:

传统工程训练存在的问题是各教学模块都是分离独立教学,各模块没有互通,渗透,形式呆板,没有趣味性。工程训练中心以工程训练的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努力探索工程训练新模式,多学科知识交叉综合的工程训练知识向素质和能力的转化,很大程度上源于实践,源于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工程训练与陶艺实训多学科知识交叉的实践教学,使其由传统的金工实习向机与电、弱电与强电,特别是与陶瓷艺术有机结合的多学科实习实训转变,为多学科知识交叉综合的工程训练“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的新方法,实施大学生个性化层次化培养,极大地提高每一个大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尽力为国家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

文化艺术与多学科交叉教育是培养懂经济、懂文化艺术、会管理,兼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手段。陶艺实训是新工科工程训练中的重要环节,使纯工科教育融入了美育教学,面广,学生受益面宽,陶艺造型设计通识选修课是小众,但时间长,两门课相辅相成,新模式就如何构成点线面式交叉式文化艺术与工程实训结合的教育,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教育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1.2 多学科交叉训练模式特色:

1)古老的中国陶瓷艺术与现代工程科技碰撞

2)陶艺实训的广、通识选修的精、创新创业及项目制的交叉,构成点、线、面立体教育模式

3)“个性化”

1.3 多学科交叉训练模式创新:

1)中国古老的陶瓷艺术与多学科知识交叉综合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

2)陶艺实训、通识选修与项目制构成点、线、面立体的交叉教育模式

3)通过个性化和层次化培养的工程训练新模式,在实践环节中培养既懂经济、懂文化艺术、会管理,兼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党的“十八大”明确:“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政策储备高科技人才。

2、引入“2+X”模式项目制教学

2.1 组建项目团队以及拟定开题项目:

“2+X”模式项目制模式教学,“基础训练+创新创业项目”的训练模式。2周的基础训练时间,通过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工程安全、陶艺基础知识等方面的认知教育和技能训练,使学生体验艺术创作与工业过程,培养工程与美学素养。“X”表示(1-4周)自选创新项目训练时间。自选创新项目以团队形式开展。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研究项目。打破现有的教学模式,由不同专业的教师组建成教师团队,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的团队,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制定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组成员分工。尊重个人选择,依据全面发展、个性化、多样化创新人才观念,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注重学思结合,注重教学与实践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形成了以个性化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2+X”工程训练教学课程体系,并出版了两本工程创新训练系列教材

2.2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1)陶艺实训与多学科交叉工程训练课内集中式教学,流程:

陶艺与多学科交叉工程基本理论知识讲解→陶艺成型方法与工程训练基本操作讲解→典型陶艺作品鉴赏与工程案例分析→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陶艺作品设计→陶艺作品制作→烧成

2)多学科交叉式陶艺项目式课外实践教学,流程:

陶艺项目申请→陶艺作品设计→陶艺作品制作→项目答辩→项目结题

2.3 制定基于陶艺与工程交叉实训项目的教学评价体系

本核项目心地位是跨学科的专题项目学术讨论课程、导师辅导课以及问题情境式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这探究过程中要解决问题,学生需要探索一个面向未来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成功,也有肯能失败,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在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直接呈现出来,因此通过研究制定了《基于陶艺与工程交叉实训项目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采用了自评、互评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方式,全面客观地反应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4、开设陶艺造型设计与制作通识选修课兴趣式教学

陶艺实训是工程训练中的重要一环,但时间短,教学成果得不到巩固,陶艺造型设计与制作通识选修课时间较长,学生选课兴趣浓厚,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述陶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法则,使学生充分认识我国传统陶瓷器皿的造型特点,研究造型形式美原理,了解当今人们的审美取向和使用要求,通过古代传统陶瓷造型的鉴赏与临摹着手,使学生初步掌握陶艺造型的几种成型方法;通过学习陶艺设计、图纸绘制,强调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富有现代感的个性陶艺作品并制作出陶艺作品,进而掌握陶瓷造型设计的方法、程序,使学生能独立完成造型设计构思,培养及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和动手能力。

陶艺实训和陶艺造型设计通识学修课是工科学生接受文化艺术与多学科知识交叉教育的重要平台,解决陶艺实训与其它工程训练项目横向交叉学习问题是本项目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1 陶艺造型设计与制作通识选修方案:

通识选修课程申请开设→网上课程建设→立项→基本知识讲解→陶艺成型方法讲解→各朝代古典陶艺作品临摹→个性陶艺作品设计→个性陶艺作品制作→烧成

5、结束语

本项目以湖南大学现代工程训练中心为平台,面对全校各专业本科生开放,受益学生数可达3000人,通过陶艺实训与多学科工程知识交叉实训、项目制训练以及通识选修途径,培养大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交叉知识能力,艺术创新能力,探讨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新方法,本核项目心地位是跨学科的专题学术讨论课程、导师辅导课以及问题情境式教学课,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目前学生参与项目的获专利21项,学生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26项,创新创业实训项目41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SIT)项目33项。

猜你喜欢

通识陶艺交叉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疯狂”的陶艺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连数
连一连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