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渊壶

2019-01-18周海英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潜龙阳刚壶盖

周海英

“称龙者,假象也。天地之气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龙之为物,能飞能潜,故借龙比君子之德也。”今天,我设计此壶,名天渊,或作天圆。

此壶以椭圆形作壶身,似龙蛋,有破壳而出的状态,双龙盘中卧,阴阳割昏晓。“天渊”取“天圆”为壶身,壶嘴、壶把由壶肩延展天成,张弛有度。壶盖双龙盘踞,一大一小、一仰一俯迎就之间,典雅灵动,简中有繁,古朴匠心,沥血珍作。

《周易》六十四卦,乾卦第一。

乾:元,亨,利,贞。乾卦,象征“天”。所谓“元,亨,利,贞”,《正义》:“《子夏传》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此四者,体现着“天”元始、亨通、和谐有利、贞正坚固这四种德性,“天”之本性乃刚健纯阳,这种阳气运行不息、变化无穷,从而带来了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周而复始。《太玄经》以四季配乾卦四德,以描摹阳气运行规律。天渊,亦是“天圆”,壶以乾卦为整体基调创作,故而壶身如四季循环般“天圆”,然而此圆又非浑圆——地球尚且呈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椭圆(ellipse),效仿天道的天渊壶自不会制成浑圆(circle)。

初九,潜龙勿用。乾卦的第一爻,预示着事物的发端,位卑力微,需要养精蓄锐,日后方能一飞冲天。《乾•初九》诫以“勿用”,实为时机未到,徐图大业。放眼华夏,“潜龙”之地凤毛麟角,李清照有诗云:“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江东某地,可算作一。中国历史上因动乱发生过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分别是:西晋末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徙至金陵(今南京),建立南唐;北宋末,宋高宗渡江,以临安(今杭州)为行都,建立南宋。宜兴位处江南丘陵、天目山余脉,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每逢中原文明及士庶大规模南迁之际,多有士族隐遁于此,蛰伏隐忍厚积薄发,时刻准备中兴大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反哺一方水土,宜兴今日的钟灵毓秀,实乃因缘和合。紫砂者,紫玉金砂,潜龙之地地宝也,天渊壶若“别出心裁”取他乡之土,永远无法蕴含“潜伏待发”之道。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天渊以壶盖为天,壶身为地,潜龙自是藏进壶中须弥,古人云“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莫要小觑这看似平凡无奇的壶身,壶盖之下别有洞天。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天渊壶盖盘有大小二龙,一为九二之龙,一为九五之龙。二九之势,阳刚渐增,锋芒初露,已具成功的素质;九五至尊,德备天下,万物瞻仰。《周易》之易,存有三解:一曰变,二曰不变,三曰简单。用九所讲群龙无首,实是释“变与不变”之法,乾卦六爻皆阳,物极必反,而六阳皆变,阳刚变为阴柔,故而取群龙无首之象。天渊壶盖所盘大小二龙,一则乃演“见龙在田”与“飞龙在天”,二则暗含刚去柔来的动态过程,大小二龙并非真有主客之分,只是阴阳平衡本就稍纵即逝,多数所见或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三之爻,君子整日自然不息,直至深夜依旧时刻警惕慎行,这样的话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天渊壶所含乾坤众多,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制壶师傅的一片苦心。在物欲横流的当代,信息爆炸带来的大量垃圾堵塞了我们的眼耳舌身,上古传承灿若星辰,时至今日又有几人“终日乾乾,夕惕若”。

天渊壶无论是造型设计,还是蕴含理念都让人耳目一新,这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与心血,唯有那泥凳案板知道。终日乾乾,反复道也,二十年如一日,终创珍作。若机缘巧合得此珍器,万望各位在爱不释手之余,亦不忘我的初心——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猜你喜欢

潜龙阳刚壶盖
伪造的情书
幼儿园阳刚教育的现状研究
——以商丘市某幼儿园为例
关东大火坑
康熙:阳刚雄健
觉醒
“潜龙三号”来闹海
“潜龙三号”来闹海
“潜龙三号”试验性应用第一潜
分布式电驱动商用车驱动防滑控制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