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9-01-18林遐
林遐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医药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上述背景下,卫生事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愈来愈受到重视。加强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意味着能够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潜在性的动力。卫生管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除了强调培养学生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管理专业知识。以往医学院校在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传统模式为主,偏重于实用性课程,但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不够重视,在学生分析问题、思考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培养不足。同时存在教学观念滞后、实践教学薄弱、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无法满足新形势背景下的医改需求。为了进一步适应新的形势,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需要多方合作,共同推进。
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概述
目前,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但在某些环节上还存在一定不足。在相关调查中,一些学生认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覆盖面不够,且医学课程占比过高,甚至部分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以及形式相对陈旧,无法跟上新形势要求[1]。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比例偏低,且实践内容深度不够。一些院校在学生专业课程考核方面,还是偏重于知识掌握考核,对学生综合素养缺乏考察,考核方式以笔试以及书面报告为主,无法将学生学习成果特别是实践能力充分反映出来[2]。总体上来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在部分环节上依然存在着一定缺陷,有待完善。
2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医院、医药企业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较大,其中卫生行政部门对人才学历要求较高,其他单位对本科毕业生需求量较大。这些用人单位对相关人才综合素质具有一定要求,要求其具备较强的进取心,能够承担责任,具有敬业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3]。很多用人单位认为一些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在管理类知识方面需要积累,并且要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需要其加强社会心理学、公共关系等知识学习。在相关用人单位当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强调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要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医药企业则更加关注应变能力;卫生行政部门则较为看中公文写作能力[4]。由此可见,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需要结合市场需求以及不同单位实际需求,调整知识结构,加强自我能力塑造,不断提升岗位胜任力。
3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方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成效。目前来看,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环节上依然存在着一定问题;(1)知识结构有待优化。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是基于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所形成,以“医学+管理学”作为主要课程构架,其本质上并未脱离临床医学教育。很多医学院校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期间,实用性课程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社会学、法学等课程上不够重视,对人文素养培养有所忽略,导致相关人才人文素养不足[5]。同时在综合学科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缺陷,造成相关人知识结构体系不健全。(2)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在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定位上,不同办学单位存在不同标准。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很多学校将人才培养方向主要放在知识蓄积型卫生管理上,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但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有所忽视,未能将理论与实践充分关联起来,与实际情况存在脱节[6]。(3)实践教学相对薄弱。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期间,实践教学是重要环节之一,但部分办学单位在实践教学方面较为薄弱。一方面,院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一些院校在实践教学设备上投入不够,资金保障未能到位,软硬件设施相对缺乏,实习基地建设步伐滞后,导致学生实践学习机会较少,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7],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发挥作用。
4 优化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4.1 优化课程体系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过程中,要推陈出新,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卫生事业管理不仅要体现出“医学+管理学”,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首先,要对医学课程进行适当精简。卫生管理专业要在现有医学基础课程基础上突出部分重点内容,与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区分开,形成独立性、系统化的且具备卫生管理专业特色的专属医学课程体系,并将医学与管理学充分联系起来,打造出特色教学内容。其次,要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将学科交叉的特色充分彰显出来[8]。卫生事业管理是一名门涉及多种学科的交叉性学科,包括医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以及经济学等。正是由于学科交叉让卫生事业管理能够从其他学科当中借鉴内容,获取不断发展的动力。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脱离单一的知识结构,对于培养其全面的思维具有积极的作用[9]。院校需密切关注卫生事业行业以及市场发展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对专业课内容进行整合,医学以及卫生管理学课程为主体,将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融合进去。以卫生管理学知识为背景,引导学生对政策、法律以及经济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另外,专业课程要与时事热点充分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应用的连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2 结合市场明确培养目标
在设置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充分结合市场动态。在卫生领域当中会涉及到复杂的实际问题,涉及医疗机构、政府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换句话说,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作为支持[10]。在医疗市场不断开放的情况下,为卫生管理人才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院校在相关人才培养期间,要重视市场导向作用,将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方法,具备知识实际运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出具备广泛人文知识以及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其行业以及市场适应能力[11]。
4.3 完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主要涵盖两个部门,包括课堂内实践教学以及课外实践教学。在课堂内实践教学过程中,可将“以问题为中心”以及“以团队为基础”教学模式充分关联起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解决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主体,围绕问题对教学课程进行设计,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将课堂交与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方式,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结合行业内热点问题“各抒己见”,激发其主动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以此来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入“以团队为基础”教学模式,向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作出报告。然后老师在对小组报告进行点评,指出问题,指导小组改正问题,在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要注重课外实践教学[12]。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加大投入,及时更新软硬件设施,打造出综合化的实习基地。同时院校可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用人单位如医院、医药企业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等加强交流,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院校可与用人单位开展联合教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参观、实习、调研等[13-14],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让学生能够提早接触实际岗位工作,增强其岗位适应力。另外,学校还可建立仿真中心,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和创业创新活动,或聘请医疗专家到学校与学生进行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
4.4 改进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面,要实现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之间的相互补充,将考核重点放在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方面,而不是“知识重现”能力,使考核目标从“学会”变为“会学”。利用多种考核方式及手段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同时要注重考核结果反馈以及应用,反映出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
5 结语
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相关院校需要优化课程体系,结合市场明确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置于重要地位,并不断完善,通过改进考核方式,及时发现相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逐渐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行业以及市场发展需求,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长远发展,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