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

2019-01-18单文成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锻炼意识

单文成

(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浙江杭州 310000)

1.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积极意义

1.1 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高,但伴着社会生活水平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增长的生活压力和逐渐下降的身体体质。小学生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一方面能够显著提高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为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坚定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学校教育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1.2 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

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鼓励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还能够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在大部分体育锻炼过程中,需要小学生彼此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这些锻炼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互相合作的能力、克服心理压力的能力等等,小学教师能够在体育活动锻炼的过程中训练和考察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3 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

小学生在体育活动锻炼过程中,需要与小伙伴们进行大量合作、交流和竞争,小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感受到成功与失败的体验,掌握一定的与人合作和沟通的方法,还能够学会解决各种困境,舒缓心理压力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了解和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为养成自身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能够让学生自身养成良好品格,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

2. 我国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教学方法与小学生身心特征不符

小学生年龄较小,性格发展并不稳定,缺乏对情绪的控制力,意志力也相对薄弱,他们很难靠内心自发的力量去完成一件复杂的事情。小学体育教学以体育运动实践为基础,它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进行反复练习,以此达到提高小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教学目的。然而,对单一体育活动的反复训练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它容易对小学生施加生理和心理压力,导致小学生抵触上体育课,从而影响了小学体育教学效果。

2.2 体育教学内容与小学生学习需求不符

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类教学内容为主,教学教材较为陈旧,教学内容也比较枯燥,加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乏味,极容易造成体育课堂教学氛围的沉闷。单调、乏味的体育教学课堂无法激发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体育课,消极对待体育课和体育锻炼,致使小学体育教学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具体策略

3.1 开展情境教学,提升小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教师应当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创造或者引入一段情境,通过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教学活动有一定的体验感,从而提升小学生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小学生的情绪控制较弱,他们容易受生动形象的具体情境吸引,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就是通过创设更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在原本枯燥的体育锻炼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围绕着教学大纲需求,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思维习惯,确保它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的关联性,以此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例如,在开展跑步教学训练时,教师可播放学生感兴趣的,与跑步相关的动画短片,然后鼓励学生扮演动画片中自己喜爱的角色,模仿动画片中的情境在操场上进行跑步活动,这样的情境教学活动中能够调动起学生多重感官,丰富学生的训练体验,在提高学生跑步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多种体能素质。

3.2 采用游戏教学,提高小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度

游戏教学以体育锻炼为具体方式,要求学生们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去完成规定性的体育动作,从而实现对学生体力、智力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锻炼提高。游戏教学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竞争性,它将枯燥乏味的体育锻炼转化为教学游戏,对于小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此同时,游戏教学不拒于教学形式,对教学道具和教学场景的要求不高,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也应当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同样是在跑步的教学训练中,教师可组织学生采用“接力跑”的教学游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每组在操场上进行接力跑步。在教学游戏过程中让学生得到体能素质的提高,并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将枯燥的跑步训练与趣味的游戏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效率。

3.3 组织比赛教学,提高小学生体育锻炼进取心

体育与竞赛是分不开的,比赛本身就是体育的一部分,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学生开展比赛教学,通过相对竞争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竞争性,满足小学生的好胜心和进取心,以此促进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大限度地锻炼和提高体育能力,加强学生自身的体育素质。此外,在体育比赛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敏捷的思维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专注性,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例如,球类活动天生是与竞赛分不开的,教师在进行球类活动锻炼时,可积极组织各种教学比赛,将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鼓励小组之间进行对抗和竞赛;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没位学生在比赛中的具体表现记录下来,在赛后进行评分,评定出最具有价值的运动选手。竞赛的教学方式能够激起学生最大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锻炼过程中,实现提高学生锻炼意识的教学目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体育锻炼能力,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还能够培养出小学生顽强的意志力,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不轻易放弃的良好品格,实现对小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应当注重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围绕着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过程中来,让学生主动的、快乐的进行体育学习,以此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并全面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锻炼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