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篮球选修课合作
——竞争教学模式研究

2019-01-18吴立明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竞争篮球

吴立明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体育部,河北秦皇岛 066311)

“篮球运动和一般的运动项目相比,不仅具有一定的对抗性,而且是一项集体性运动。”[1]这就需要篮球运动过程中,各个球员能够基于共同的目标,做到团结协作,强化球员团队意识,将个人和集体有机的融为一体,才能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高校篮球选修课引入“合作-竞争”教学模式,正是基于篮球运动的特殊性,有机地贴近篮球运动中合作与竞争融为一体的特点,既引领同组内学生互相合作,又促进组间学生互相竞争,从而不断提高篮球选修课的教学效率。

1. 高校篮球选修课引入“合作-竞争”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选修课教学模式相对固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的教学程序,首先,课初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些准备活动,以避免运动中的伤害;其次,教师按照教学目标,遵照教材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和运动技术教学,一般以教师单向输出为主,以学生反复训练为主要形式;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分析这一教学模式,我们不难发现高校篮球选修课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需求,不利于激发学生篮球运动积极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1 教学模式单一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高校篮球选修课陷入了僵化和程式化教学现状,“这种经验主义的教学模式固然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但是又受到教学经验主义的束缚,不利于高校篮球选修课教学模式创新”[2],从而导致“旧瓶”盛不了“新酒”的现象,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与学习篮球运动的实际不相适应,而且也不利于篮球教学的新发展,难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运动环境,从而削弱了高校篮球选修课教学效率,制约了高校篮球选修课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1.2 注重知识教育

高校篮球选修课传统模式显著地存在知识教育倾向,教师往往围绕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运动动作技术等展开教学,并进行反复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的发展,忽视学生运动过程中运动品质、运动心理素质等发展,从而使得高校篮球选修课教育效能被大大的削弱。这种过于注重知识性教育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以人为本”教育新环境的需求,迫切需要创新篮球教学模式,从而从知识性教育向融合性教育发展,扩展高校篮球选修课教育效应,从而扩大高校篮球选修课运动影响力。

1.3 教师单向输出

高校篮球选修课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为主,教师通过示范性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动作要领、运动技术和战术等,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个性化学习经历,导致学生自主学习体验的弱化。这种教学模式,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篮球选修课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运动创造力,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教师的“灌输”中,难以满足当前篮球运动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

1.4 学生活动单一

高校篮球选修课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以“模仿”为主,按照教师的教学步骤,循规蹈矩地开展学习活动。单一化活动方式,既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严重不足,篮球运动中学生除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外,其他方面的素质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需要基于学生主体地位,开展丰富多彩的篮球学习活动,推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样化互动。

2. 高校篮球选修课引入“合作-竞争”教学模式价值与意义

“合作-竞争”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建构适宜的篮球学习环境,以合作和竞争为主要人际交往的一种集体教学模式。“合作-竞争”教学模式以学生合作学习为基础,同时引入竞争,“将学生自主学生和同伴合作有机结合起来,组间又开展有序竞争,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3]这种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多元价值和积极的意义。

2.1 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高校篮球选修课引入“合作-竞争”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进行自主性学习,而且组间的成员,将开展合作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的机会,学生角色从单一化趋向多元化,不仅是组员,也是竞争对手。这无疑将增强学生篮球运动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感和角色意识,从而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建构,从而增强学生篮球学习主动性。

2.2 推动学生之间互动率

高校篮球选修课“合作-竞争”教学模式下,“学生由于角色发生了变化。合作学习,将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这样组内学生之间就形成团结协作的关系”[4],组内学生将进行有效的组内学习互动;引入竞争机制,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之间开展竞争学习,从而促进组间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教师的角色也从中心角色向多元角色转变,不仅是学生篮球学习的引导者,也是促进者、参与者和学习伙伴等,从而推动学生之间互动率,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2.3 提高篮球学习趣味性

高校篮球选修课由于引入“合作-竞争”,这就使得学生具有强烈的角色意识,从而为了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而“战”,学习目的性增强,“作为同伴,学生将以伙伴的形式,互相激励,互相促进,从而使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获得发展,消除学生之间的自卑感,激发学生篮球选修课学习兴趣”[5];竞争机制,又赋予篮球选修课以竞技性,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畅享篮球运动的魅力,从而获得身心愉悦,从而有效提高篮球学习趣味性。

2.4 篮球教学效应多元化

高校篮球选修课将引入“合作-竞争”教学模式,学生之间将进行有效的学习互动,既有合作学习,又有学习竞争。这样无疑将实现篮球教学效应的多元化。首先,篮球选修课的教学有效性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其次,学生的运动水平将得到发展,第三,学生学习品质将得到有效完善,学生不仅学习技能和篮球知识,而且学会团结协作,在竞争中,学生的意志力和抗挫力将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扩大篮球选修课的教学效应。

3. 高校篮球选修课合作-竞争教学模式建构

高校篮球选修课合作-竞争教学模式建构要按照篮球教学的一般程序,并遵循该模式自身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模块。

3.1 教师问题导学

高校篮球选修课合作-竞争教学模式下,教师将根据教学内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和竞争性学习活动。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将从示范单一化作用中解放出来,以引导为主,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主要以问题导学为主,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出科学、系统性的问题,课前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例如行进间低手上篮技术,我们可以分为四个基本的学习板块,引导学生思考,行进间低手上篮要领有哪些,要点包括哪些,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哪些,练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等。

3.2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的引导下,利用教材内容,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互联网资源等方式,围绕行进间低手上篮要领、要点、易出现的问题、基本方法等开展自主学习,并形成自主学习成果,对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点进行总结分析,从而为学生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积淀。

3.3 学习成果展示

高校篮球选修课合作-竞争教学模式下,传统的集体授课被学习成果展示所取代,学生根据自主学习,集中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堂观察,对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成果及时给予榜样鼓励;要关注学生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学生合作学习积累素材。在学生展示基础上,教师要集中提炼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作为教学案例,进行适当的引导。成果展示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又推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

3.4 小组内部合作

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形成共性的问题与学习案例,此外,小组成员之间提交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围绕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存在的困惑点,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与互动,互帮互学,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坚持全员参与原则,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最终形成小组学习成果。

3.5 组间开展竞争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各小组以竞争的方式开展组间互动,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上篮动作要领,在展示的过程中穿插动作要点、易出现的问题、基本方法等讲解。各个小组要选出一名评委,对展示情况进行亮分和点评。最后,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汇总性表演展示,选出优胜小组,给予积极地评价。

3.6 学习评价反馈

学习评价和反馈是高校篮球选修课合作-竞争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竞赛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思,并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要基于合作-竞争学习实际,进行汇总性评价,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纠正性学习。评价和反馈要注重学生创造性学习评价,以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意识,同时对学生学习品质、运动精神等进行评价。

4. 结语

总之,高校篮球选修课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引入合作-竞争教学模式是改变当前高校篮球选修课教学弊端的现实需要,我们要基于合作-竞争教学模式的优势,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作-竞争教学模式建构的范式,同时做好配套工作,推动课程全方位的改革,注重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开发相配套的教学资源,从而培养出具备合作和竞争双重意识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竞争篮球
幼儿篮球运动
国际篮球运动研究热点与主题演化内容分析
快乐篮球进山乡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感谢竞争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