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2019-01-18周小云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校体育运动运动员

周小云

(陕西省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陕西西安 710065)

青少年体育工作是整个体育工作的源头活水、基础和未来,决定着体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体育运动学校作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我国体育事业特别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竞技体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为国家竞技体育取得优异成绩做出过重要贡献。我国在世界大赛上获得奖牌的运动员,95%以上都来自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体校的文化教育对运动员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决定体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体育运动学校还为我们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体育人才,服务于全民健身和社会的发展。可以说,体育运动学校为中国体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青少年运动员作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人才的质量高低关系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质量。目前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现状是制约青少年体育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学训矛盾一直是困扰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的主要问题之一。学训矛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瓶颈,急需对训练与学习进行有效融合。

1. 学训矛盾及其产生原因

1.1 学训矛盾现状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之间所存在的客观矛盾称之为学训矛盾。学训矛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中最难攻克的难题,也是举国体制下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中最难以调和的矛盾。

1.2 学训矛盾产生原因

1.2.1 体制与机制问题

学训矛盾是我国 “举国体制”的运动训练体系及其社会环境制造的一种制度性弊端,也是在这种制度环境中各种利益相关方相互博弈的结果造成的。体育系统行业内部自行举办的文化教育与现行的竞技体育体制带有“天然”的组带联系。在这种办学模式中,体育运动学校可针对训练、比赛周期和运动员不同情况教学制定计划,采用各种形式的自学、送教、插班或临时编班、教师随队、远程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但由于体育运动学校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学制与教育系统的普通学校的文化教育不相融,运动员文化教育游离于教育系统的大环境之外,两者的教学标准也不统一,造成两个系统无法衔接。

1.2.2 文化教育的规律与运动训练规律的不同

从事竞技体育的青少年运动员,是一群特殊的青少年。青少年阶段是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黄金时期,而要在竞技水平上有所提高成为优秀运动员就必须承受高负荷的训练比赛且在时间上保证各项目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这就使青少年运动员没有与普通学生一样的文化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

1.2.3 外出比赛、训练使青少年运动员中断学习

训练和比赛时间占用了文化课学习的时间,赛后不能及时补课等因素造成了学训矛盾。体校目前采取的是半天学习半天训练的模式。虽然有半天文化课学习的时间,但往往被训练占用,特别是当赛季到来时,运动员外出比赛往往要十几天。加之,一般北方城市的运动队在冬季都要到南方城市进行集训。有调查发现,运动员、教练员、运动队管理者三方都更加重视训练和比赛,因此而造成的青少年运动员文化课出勤率不高,训练和比赛后补课情況不佳现象极为普遍。虽然国家体育总局对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时间做了硬性规定,但是各地执行情況也不容乐观。据调查,因外出比赛、训练使青少年运动员班学生中断学习的比例达50%左右,运动员班学生到课率只有52%左右(以陕西省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为例)。

1.2.4 在训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基础薄弱,对文化课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青少年运动员具有既是九年义务学段的在学学生也是体育后备人才的在训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在训学生运动员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就我校每学期对新生进行的入学测试来看,学生文化课测试成绩总体较差。加之国家的金牌战略,使体校的管理者把青少年运动员成绩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他们的文化课教育,青少年运动员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重心产生偏离,文化知识的学习不能系统深入,文化学习与专业训练形成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运动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意识不端正成为影响和阻碍附属竞技体校文化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2. 应对措施

“体教融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整合教育和体育优势资源,积极探索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新路子,实施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措施。从而在改善和优化运动员学习成绩较差,文化素质不高的尴尬局面。也是当前解决学训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

2.1 提高认识,夯实责任,将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普通教育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2010〕23号)明确指出,“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与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紧密结合,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业务领导,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落实23号文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树立整合资源、协同推进的工作理念,摒弃封闭意识,准确把握公办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体育部门作为体育运动学校的主管部门,要切实保证运动员文化学习时间,提高科学训练水平教育局将体育运动学校教师的业务学习、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纳入普教系列,落实文化课程、教学常规、教师培训、运动员升学及教师、运动员相关激励政策。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将运动队下放到具有较高教学质量的学校,把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纳入到普通教育中,可让运动员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同龄人中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能力,促进青少年运动员整体素质的提升。把那些对场馆没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可以放到普通学校中,便于满足青少年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的需求,灵活掌握训练时间,在文化课学习的时间上基本与同龄人相同的基础上作出个别调整,借助普通学校的师资和教育资源,根据不同年龄段运动员特点采取分组、分批训练的方法。在确保文化学习时间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坚持科学训练,坚持常年训练。

2.2 创新“体教融合”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整合教育和体育优势资源,积极探索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新路子,实施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措施。也是当前解决学训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 “公办体育运动学校要积极吸纳当地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联办、共建和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质量。” 要从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针对不同体校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文化教育形成不同模式,不断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质量。

2.2.1 采取 “一集中”模式。完全借助周边学校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将运动员集中在一所或几所学校就读,体校负责业余时间运动员的训练,运动员能够接受与其他学生一样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

2.2.2 采取“二集中”模式。运动员在周边学校学习,在体校食宿、训练。此模式,一方面可以合理利用周边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能够合理利用时间,提高训练效率,方便运动员管理。采取晚自习的方式,运动员的学习时间得到保证。

2.2.3 采取教育部门“直管”模式。完全按照教育部门的教育教学计划进行,体校教练员进入学校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训练。运动员文化教育由教育部门选派教师进行保障。

2.2.4 自办文化教育体校则根据本校实际,采用小班教学、有限学时、正常上课与补课相结合、校内学习与送教下队相补充等方式。由教育部门派优秀文化课教师承担体校学生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会进一步促进运动员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建立“双跟机制”、“双向激励机制”和“责任共担机制”,形成教师、教练共抓运动员文化教学的良好局面。

2.3 建立并完善运动员文化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沟通

建立运动员文化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形成有关部门协调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完善公办体育运动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体育、教育、财政、人社及编办等部门的工作职责等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分解方案,签订体教结合重点工作框架协议,协调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对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或常规性督导,运动员文化教育督导检查成为了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合力推进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

体育系统内部要建立运动队文化教育协调运行机制,强化部门责任。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所管辖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明确相应职能部门,为所属教学单位配备得力的管理干部。各项目管理中心要配备一名得力的主管文化教育的管理干部负责管理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工作,各运动队的领队、教练员共同对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负有管理、督促和帮助的责任,要主动支持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实行运动员文化学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妥善解决运动员文化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各运动队要进一步加强科学训练,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为运动员进行文化学习安排出必要的时间。

2.4 建立青少年运动员教育退回机制

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运动员,在未达成向上一级输送的情况下,建立将其退回原藉学校就读的机制,使这些青少年运动员回归普校,完成义务教育,提高文化素质。

2.5 改革课程设置,采取有效方法,提高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质量

体育运动学校要对现有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进行改革,坚持在保证专项训练课程以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前提下,文化课与普通学校同步,课程设置与中考接轨,学生必须参加和普通九年义务学校同样的考试。加强体校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的管理,以各年龄段学生为主体,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训练承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定期进行交流和反馈。开展教师岗前实习培训、基本技能评比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着力提高青年教师业务能力;聘请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师资上保证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参加普通学校、名校教研活动,使教授内容与普通教育不脱节,组织教练员及管理人员进课堂听课,组织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文化教师应掌握体校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符合体校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加以引导。应开设和开放慕课、网络课程、精品课程,让运动员在课余时间弥补文化缺失的弊端,从而满足运动员对知识的渴求,缓解学训矛盾带来的不良影响。新生入学除进行体育专项测试外,必须进行文化测试,制定运动员进队和退队文化成绩标准。设置青少年运动员进校门槛,严格控制文化成绩差的学生进队,对在训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训练成绩目标,每学期对学生的学习、训练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文化成绩不合格的队员制定相应的制度,并形成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

3. 结语

青少年文化教育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3号),“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切实做好运动员保障工作,对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体教融合向纵深发展,促进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成长,既是提升青少年训练科学水平的主要工作抓手,也是保障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具体工作措施。要立足于“培养既有较高体育运动技能,又有良好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工作目标,持续深化探索,积极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制度机制,不断化解“学训矛盾”,切实推进体教融合工作的创新转型发展,推动体育与教育深度融合,形成青少年运动训练和文化教学“两促进、两提高”的双赢局面。

猜你喜欢

体校体育运动运动员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