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西体育民俗文化的传承变迁研究

2019-01-18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大众

张 宇

(宜春学院 体育学院,江西宜春 336000)

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育民俗文化又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一部分,因此,体育民俗文化在我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部分。在当前城市化的快速转型过程中,体育民俗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受到新生文化的冲击,面临巨大挑战。赣西体育民俗文化具有娱乐与健康于一身的优越性,其中蕴含着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祈愿。基于此,我将会结合我的工作经验,全面研究赣西体育民俗文化的传承变迁,为我国的民俗文化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1. 体育民俗文化的相关概述

体育民俗文化是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反映,它以锻炼体质、休闲娱乐、调剂身心为主要目的。民俗学和体育学的相交得以塑造出体育民俗学,主要研究传统体育活动中的民俗事项。

我国学术界对体育民俗文化研究比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标准,导致社会大众对体育民俗文化也缺少统一的认知。我们对体育民俗文化最直接的定义就是“由社会大众所创造,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使其能够依附于社会大众的生活习惯而长久存在,既是体育文化,又是生活文化”。体育民俗是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俗又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民俗体育也是民间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民俗文化的发展和继承的最直接目的就在于顺应和满足人们多种需要,它是一种特殊存在的文化形态。其次,体育民俗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表现在时间上,它是可以世代延续的,表现在在空间上,它也是可以传播和扩散的。总而言之,体育民俗文化就是社会大众生活的真实反映。

2. 赣西体育民俗文化代表资源概述

2.1 萍乡傩舞

萍乡傩舞是赣西极具特色的地方民俗体育项目,在萍乡影响力深远,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萍乡傩主要分为“武傩”和“文傩”两种类型,其中,“武傩”讲究节奏明快、气势磅礴,“文傩”讲究舞姿优美、表演细腻。傩舞表演过程中,需要佩戴某一觉得傩面具(根据神话故事或历史名人的人物形象设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傩舞剧目数量高达二十多个,每个剧目均来自民间故事或神话故事,当然,也有小部分剧目与世俗生活相关,如《傩公傩婆》、《花关索与鲍三娘》等,配合舞蹈动作,更加真切的动态表现形象艺术。

2.2 湖口草龙

在我国,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着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湖口舞龙就是在该背景下诞生的,在赣西地区得以传承,逐渐成为赣西体育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口舞龙的技术要点和特色就在于草龙的制作和舞龙的动作。在此,不再对草龙制作作详细介绍。在草龙制作完成后,进行舞龙时,舞龙人必须要做到服装上的统一,主要是黄色衣服,头扎白巾,走“之”字型步,上下左右摇摆龙头,做一系列的动作,比如咬尾、跳跃、戏耍、绞柱等。同时,旁边的五谷灯主要是配合草龙的动作,做穿花、扭步、逐龙等动作,以提高草龙表演的欣赏效果。

2.3 南昌湾里上坂关公灯

在南昌湾里区,正月十五的晚上都有舞龙灯的习惯,曹家村的龙灯做工格外精细,造型别致,具有庄重、喜庆、热烈的特点,这样的龙灯叫做‘关公龙’,为纪念关公而舞动,已经传承了五百年。关公灯的灯头形状神似 “丰”字,这寄托了村民对新一年的庄稼丰收的美好愿望,“板凳龙”主要是因为关公灯是由灯头、灯尾和一条条上面插着三盏多棱角大灯笼的板凳组成,这边是板凳龙的来源。南昌湾里上坂关公灯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据说是根据上坂关公灯源自曹氏后裔对关羽不顾军纪,毅然于华容道放走曹操,为了感恩关公而形成的纪念仪式,于是年复一年的传承而想成了今天的这种体育民俗文化。

3. 赣西体育民俗文化资源的发展基础

由于赣西地区的悠久历史文化,所以,赣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传统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首先,在地理位置上,赣西地区的特点可以称作是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赣西连接了长江、闽江和珠江这三大水系,所以,水上交通条件具有优越性;其次,在文化底蕴上,赣西地区的名人数量很多,比如陶渊明、王安石、欧阳修、晏殊、汤显祖等,这些历史文化名人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他们的作品中都有对赣西古代体育民俗发达状况的相关描述。所以,以历史文化名人为特色的赣西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这种文化底蕴为体育民俗的传承和变迁提供了文化保障。再次,赣西体育民俗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拒绝闭塞的发展环境,所以,在赣西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中积极地与其他民族进行文化间的交流,汲取了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因子,同时又很好的传承了赣鄱地域传统文化。就这样,赣西体育民俗文化在继承自己的优秀文化,吸收其它民俗文化的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成为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文化体系。

4. 赣西体育民俗文化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发展环境遭到破坏

赣西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塑造了其丰富的体育民俗文化资源,因此,外界环境的各种元素成为体育民俗文化发展的根基,比如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等。众所周知,全球化的大形势下,对一些地区的文化产生了冲击的负面作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推进了交通条件的改善,转变了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打破了地理环境的天然屏障的稳定状态,天然屏障的失却使民俗体育失去了保护,并面临着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很多的民俗体育项目的诞生就是来源于劳动生产方式,比如农耕生产方式下形成的跳竹竿、荡秋千、斗牛等,游牧生产方式下形成的摔跤、骑马、射箭等。城市化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数量不断减少,是体育民俗文化发展缺少必要的载体。同时,外来文化的入侵,改变了传统的价值观念,使现有的青少年对传统体育项目缺少必要的学习兴趣,这就会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发展,这也就不利于体育民俗文化的进步。

4.2 商业性质过度严重

众所周知,旅游文化项目的商业化会为其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但是,过度的商业化只会使体育民俗文化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当前,赣西地区的体育民俗文化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契机。但是,华丽外表的背后却也存在着致命的弱点,体育民俗文化的商业化一定能程度上改变了村民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从而使民俗体育的祭祀、娱神、自娱功能不断弱化,娱人功能得以加强。另外,体育民俗文化的商业化开发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人为原因造成民俗体育浅表化、商品化、虚无化、伪民俗化等,导致部分优秀的体育民俗文化的吸引力逐渐减弱,面临消亡的危险局面,对体育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5. 推动赣西体育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的几点建议

5.1 调动社会大众的保护意识

社会大众是体育民俗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支撑起发展的重要载体。赣西地区的体育民俗文化资源比较丰富,所以,保护任务自然会比较艰巨。我们要构建起政府为主导,社会大众为主体的保护机制,政府部门要积极遴选优秀的体育民俗文化,并对其进行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加大对其发展的资金支持。在保护过程中,要注重基尼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工作重点放在增加社会效益层面,避免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的错误做法。体育民俗文化是社会大众的文化,自然离不开社会大众,要深入一线基层,积极挖掘社会大众身边的文化代表,在具体参与、建言献策方面充分调动民众的主观能动性。“两位一体”更好的推进赣西体育民俗文化的进步。

5.2 注重文化空间的依托作用

民俗文化的生态保护是国家的民俗保护的总基调,外界环境与民俗文化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这两方面互为辩证关系。当我们进行体育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时,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自然、社会、科技等外界因素对体育民俗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文化空间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学校、社区、村镇等能够对文化有吸引力地方。赣西体育民俗文化的传承,就必须要以学校、社区、村镇等文化空间为依托,打造属于地域居民专属的体育民俗文化生态。比如赣西的代表项目的踢毽子、荡秋千等项目,这些项目具有娱乐性强、参与性强的特点,我们可以合理的在学校推广开展。

5.3 形成体育民俗文化品牌

赣西的体育民俗文化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已经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代表。我们需要发挥集合效应,积极打造赣西体育民俗品牌,加强体育民俗文化的宣传、推广及经济、社会效益转化能力。以南丰跳傩为例,南丰跳傩已成为南丰县着力打造地方文化品牌的“引擎”,成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体育民俗资源,也成为赣西的体育文化品牌,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进步都有促进作用。

6. 结语

综上所述,赣西地区在具有丰富的体育民俗文化资源的基础下,必须要加强继承、发展、创新的处理。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必须要在积极融入发展潮流的前提下,将体育民俗文化进行转型。我们需要从三方面着手,调动社会大众的保护意识、注重文化空间的依托作用、形成体育民俗文化品牌等,积极探索其发展的途径。积极挖掘体育民俗文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赣西民俗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大众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民俗中的“牛”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漫画民俗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