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9-01-18徐开胜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相关者顾客责任

徐开胜

(青岛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

近年来,健身行业缺失社会责任的现象频出,并表现出高发行、集中性、连带性等特点。据健身中国网监控数据显示,2013年媒体公开报道的商业健身会所(以下简称会所)关门、停业事件共涉及门店133家,其中,连锁会所23家,分布在24个省份及直辖市,影响会员人数151814人,涉及影响会员的权益金额2.41亿元,人均受影响金额为1406.63元。这不仅给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生理损害和心理恐慌,而且可能破会所通过多年经营建立起来的盈利能力、市场地位、企业声誉以及企业-消费关系。社会责任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众所周知,消费者是影响企业盈利的主体因素,消费者的态度和看法对企业的发展、决策产生直接影响。消费者持有怎样的消费责任价值观?如何基于消费者意识和认知制定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具体到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即是:从消费者视角出发,会所承担一定社会责任之后,究竟是否会对其总体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假如产生积极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对企业价值的判断之间的作用机理是什么样的?是否会通过某些中介因素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的呢?

1.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特征维度、测量维度、前因变量、结果变量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动态的变化和实践捕捉当中也取得很多共识。如企业社会责任含有哲学道理,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实际行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需要关注各个层面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应该被看做只是在社会压力下的被动反映,也是企业应该主动承担的义务,更是优秀企业的内在品质;对企业社会责任结构的研究有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是Carroll(1979)的四结构模型: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主意愿责任;金立印(2006)基于消费者视角,探索出“保护消费者权益”“回馈社会慈善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保护环境”和“承担经济方面的责任”等五大维度可以判断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预期;影响利益相关驱动、业绩驱动、动机驱动;结果变量:企业绩效、组织公民行为等。

综上,从利益相关者角度逐步精细化社会责任研究,总体研究视角从关注外部性转向内部,从原则、结果的研究转向过程本身的深入理解。更加丰富的、受到严格实证检验的不同企业社会责任测量量表,不同领域应用的关系模型将不断地被开发出来。

2.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到底是正相关、负相关还是不相关的争论由来已久。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由于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如果将有限的资源过多的投放到履行社会责任上去,会占用和挤压本可用于企业提高经济受益的空间,造成企业绩效的下滑。随着对CSR研究的逐步深入,还有两种理论被提出来。一是社会影响论(Cornell和Shapiro,1987),该理论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良好外部形象、提高企业声誉、降低企业的隐形索取权等隐性方式提高企业绩效。二是“工具性利益相关者理论”(Jones,1995),该理论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绩效。即企业通过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实施和媒体公关,借机稳妥的处理好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政府、顾客、员工、供应商、一般公众)的关系,建立相对牢固的互信机制,减少交易成本和商业风险,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目标。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难以得出一致的结论,但总的来说,多数学者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但是,不同的行业及外部环境不同的情况下,二者之间的关系很难在所有的条件下保持统一和稳定。

3. 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

一些学者逐渐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不能直接影响财务绩效,而是通过一些“内部机制”来影响。管理者对CSR的认识(Sharma,2000)、组织内部资源,(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效率、学习效率)、组织外部资源(企业声誉),利益相关者关系(Barnett,2007)在二者之间起完全或者部分中介作用。

一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绩效的内部作用机制有两种:一是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认为: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影响企业内部因素(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创新、组织过程等)来影响财务绩效。这种企业绩效的提升依赖于企业现有的有形资产和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获得的无形资源,长期的、可持续的保持竞争优势。二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通过影响企业外部因素(企业声誉、利益相关者等)来提升企业绩效。

4. 企业社会责任和组织绩效之间的权变因素

理论界,尤其是国外众多学者从企业的整体角度出发,探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战略意义。企业社会责任已经和战略、品牌价值、盈利能力、竞争力等关键词联系在一起。但是,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绩效的实证研究中,二者关系的差异较大,包括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和非线性关系。究其原因包括研究者的模型假设条件、因果关系、作用路径,以及行业发展水平、企业文化导向等不同。

在对2001-200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慈善行为的实证研究中(Wang 和Qian,2013)发现,企业的媒体、广告公关强度在慈善捐赠和账面净值比率以及企业绩效之间具有非常强的调节作用。另外,组织内部资源或能力,比如企业创新能力(Hull和Rohenberg,2008)、利益相关者期望等在二者之间起调节作用。当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从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当中获得利润和好处。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互作用还受到许多其他权变因素的影响。比如企业自身的实力、企业占有的资源、企业的自身行业特点等。

5. 顾客感知价值的内涵、特征维度、测量维度、前因变量、结果变量

Parasuranman和Crewal研究认为,顾客价值存在四种形式:获取价值,支付一定货币后所得到的利益;交易价值,顾客从交易中得到的喜悦之情;使用价值,在使用产品或服务中得到的效用;赎回价值,在产品以旧换新或服务中得到的效用;Sweener和Soutar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四种价值维度,一是情感价值,指顾客从商品消费的感觉和情感状态中得到的效用。二是社会价值,指产品提高社会自我概念而给顾客带来的效用;三是质量价值,指顾客从产品感知质量和期望绩效比较重所得到的效用;四是价格价值,指短期和长期感知成本的降低给顾客带来的效用。

6. 回归研究的逻辑起点——尊重消费者感受

学者们基本达成共识,即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需要回归研究的初衷,即将消费者的感受作为各种探讨的逻辑起点。因此,从消费者视角出发,拟构建社会责任对会所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成为趋势,也有学者(徐开娟,2016)进行了尝试,引导顾客感知“企业声誉”和“顾客感知价值”两个中介变量,遵循消费者“感知-态度-行为”的规律,探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并通过对会员的调查访问,用结构方程验证“社会责任”、“组织绩效”、“企业声誉”、“顾客购买行为”四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完善并丰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为会所开拓新的绩效增长点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小结: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由最初的概念争论、相关关系研究、研究价值的鉴别等质化研究向以消费者的切身体验为基础的量化研究转变,这一研究趋势也符合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特征。

猜你喜欢

相关者顾客责任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豆腐多少钱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
让顾客自己做菜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