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儿童舌系带矫正术三种麻醉方法的对比观察

2019-01-18潇,李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七氟醚躁动苏醒

梁 潇,李 科

(1.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麻醉科,贵州 遵义 563099;2.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麻醉科,贵州 遵义 563099)

舌系带过短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可影响孩子发音及发育,应尽早治疗,舌系带矫正术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无法配合手术,采取强制束缚下手术,不但影响患儿心理健康,还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口底出血过多,切口过深损伤下颌下腺导管,甚至缝针、棉球等微小器械误咽、误吸、窒息死亡的严重并发症发生[1]。为了避免儿童生理及心理的损害,目前临床上常选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本研究拟比较3种不同麻醉方式在舌系带矫正术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能为舌系带矫正术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纳入患儿在术前取得家长知情同意。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需择期行舌系带延长术的患儿90例,ASA分级Ⅰ~Ⅱ级,1.5~4岁,体重10~22 kg,随机分为A、B、C 3组(n=30),所有患儿术前检查均无呼吸、循环、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肝肾功能无异常,术前12 h均未使用镇静药物。

1.2 麻醉方法 患儿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术前禁食6 h,禁饮4 h,签订麻醉协议书后入室,面罩给100%纯氧,予以SpO2、心电图、无创血压监测。根据麻醉方法,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七氟醚吸入麻醉组(B组)、七氟醚入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组(C组)。A组:患儿入室,开放静脉通道后给予丙泊酚2~4 mg/kg,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4~8 mg/(kg·h)。 B组:患儿8%七氟醚吸入诱导,当睫毛反射消失后立即减小七氟醚吸入浓度至2%~3%[2]。迅速开放静脉通道,术中七氟醚吸入浓度2%~3%维持。C组:在同B组麻醉基础上根据手术部位给予0.5%~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利多卡因最大剂量不超过2 mg/kg。B组及C组患儿麻醉后,经改良鼻呼吸器吸氧及七氟醚维持[3],A组只给予氧气。持续负压吸引口腔,防止痰血进入呼吸道。手术开始,若患儿无明显体动则被视为吸入麻醉成功,手术时或手术后60 s内发生躯体、四肢和头颈肌肉收缩,则视为体动。整个手术过程维持SpO2≥95%,观察并记录各组患儿体动情况,围术期心率、血压以及呼吸情况。手术结束前5 min停药,呼吸恢复SpO2≥95%,神志清醒送复苏室观察评分。Aldrete 评分≥9 分后再留观2 h至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开医院。

1.3 观察与记录 术中应用PHILIPS MP50监护仪持续监测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入室(T0)、诱导(T1)、切开(T2)、术毕(T3)、离室(T4)时的HR、MAP和SpO2,记录停药至患儿自主睁眼的时间,观察并记录术后躁动、呕吐、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3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体质量、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一般资料比较(n=30)

组别体重(kg)性别男女A12.6±1.81713B12.3±1.41515C12.7±2.11416

A:丙泊酚麻醉组;B:七氟醚麻醉组;C:七氟醚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组。

2.2 术中情况 A组:与T0比较,丙泊酚麻醉诱导时(T1) 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舌系带切除时(T2)心率增快,血压升高,T3、T4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T0比较,麻醉诱导(T1),舌系带切除(T2),术毕(T3)和离室时(T4)心率、血压均无明显变化。C组:与T0比较,T1、T2、T3和T4时间点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组患儿术中体动、术后躁动和血氧饱和度<95%发生情况见表3。

表2 3组患儿不同时期循环的变化(n=30)

组别T0HRMAPT1HRMAPT2HRMAPT3HRMAPT4HRMAPA113±486±2102±3∗74±3∗128±5∗96±4∗115±488±3116±290±4B115±584±3112±4#82±2#118±6#86±3#112±385±2116±788±4C112±387±4113±6#84±2#115±8#85±5#110±784±3 109±5#△85±5#

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与T0时间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表3 3组患儿术中体动、术后躁动和血氧饱和度情况[例(%),n=30]

组别体动例数/发生率(%)躁动例数/发生率(%)SpO2<95%/发生率(%)A3(10) ∗2(6.7) ∗1(3.3) ∗B2(6.7) ∗1(3.3) ∗0(0)C0(0)0(0)0(0)

与C组比较,*:P<0.05。

A组、B组和C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儿苏醒时间较短, B组和C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图1)。3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恶心、呕吐和谵妄发生。

*:组间比较P<0.05,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1 3组患儿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

3 讨论

目前舌系带矫治术的麻醉方式有局部浸润麻醉和全身麻醉。本研究中患儿的年龄较小,为1.5~4岁,该年龄段儿童极难在局部麻醉下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如采取强制束缚下手术,由于肢体和舌体运动,容易造成口内软组织误伤,口底出血过多,切口过深损伤下颌下腺导管,术后感染、瘢痕挛缩等并发症,甚至缝针、棉球、痰血等误咽、误吸、窒息死亡[4]。此外还会对患儿造成恐惧感及心理伤害,影响其日后的心理发育[5]。束缚下治疗,患儿哭闹,往往会引起家长情绪激动,医疗满意度大大降低,容易与医生发生矛盾,导致医患关系恶化。

丙泊酚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静脉麻醉药,由于其起效快、苏醒迅速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短小手术麻醉。在本研究中丙泊酚静脉麻醉虽可满足手术需要,但存在呼吸、循环抑制的危险因素。此外,丙泊酚静脉麻醉组出现3例患儿体动,2例术后躁动,其可能与丙泊酚麻醉镇痛不完善有关。既往研究发现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舌系带矫治术,但同时存在术后多涎、呕吐、肌张力亢进等诸多并发症[6]。

七氟醚呈芳香水果气味,气道刺激小,儿童易于接受,而且血/气分配系数低(0.63),起效迅速、苏醒完全,特别适合于小儿门诊手术[7]。金宇林等分析患儿舌系带矫治术的麻醉有效率与吸入七氟醚浓度关系发现,鼻导管吸入七氟醚浓度的ED50为2.71%。因此,本研究中我们首先使用8%七氟醚吸入诱导,当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立即减小七氟醚吸入浓度,术中使用2%~3%七氟醚维持麻醉。该浓度下,患儿未发生明显体动,无呼吸抑制,不影响手术操作。七氟醚组与丙泊酚组比较,患儿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SpO2<95%,且术后苏醒更快,未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现象,发生1例患儿术后躁动。以前的研究证实儿童接受七氟醚麻醉,术后苏醒躁动的发生率高于丙泊酚和其它吸入麻醉药[8-10]。本研究中丙泊酚麻醉组出现2例躁动,七氟醚组出现1例,而七氟醚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组未出现患儿苏醒躁动,并未发现七氟醚麻醉躁动的发生率高于丙泊酚麻醉。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中患儿均为舌系带矫治术,手术时间较短,创伤相对较小,术后疼痛程度相对较轻有关。本研究中七氟醚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组未发生术中体动、术后躁动病例,因此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儿童舌系带矫治术。

丙泊酚静脉麻醉、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3种麻醉方式均可有效的用于儿童舌系带矫治术。其中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不仅能满足手术需要,还具有术后患儿无躁动,无明显哭闹,清醒迅速,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七氟醚躁动苏醒
植物人也能苏醒
七氟醚麻醉对患儿发育期大脑的损伤及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不同浓度七氟醚预处理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