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碎片化、课程多元化与教学系统化的探讨
2019-01-17谢芳
谢芳
摘要:信息技术时代,碎片化的知识管理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采用,把高校課程教育改革推向系统化阶段。通过以管理学的决策职能教学内容为例,对管理学的教学任务进行重构,对教学思路进行再设计。切实做到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学习环节的衔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合作教育;逻辑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0-0233-02
产学研合作教育系统中的三个亚系统因其各自的价值取向不同,在整个系统中难以形成一个整体价值理念。生态化合作教育倡导“教育价值”为整个复合系统的价值体现,这不仅是教育的生态化趋势,也是教育“不忘初心、回归本原”的重要体现之一。
一、追本溯源,加强知识碎片化管理
大数据时代,技术变革与创新每时每刻都会发生,为了适应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注重提高效率、提升效果。我们的时间因为智能手机的出现变得碎片化,知识的学习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碎片化后的知识更容易通过系统再造给不同的用户带来不同的价值,这个价值来源于用户的碎片化需求,而且这个碎片化需求是随着情境变化而变化的。知识碎片化优势发挥的前提是碎片化的知识有一个科学、准确的来源,虽然网络来源可能是我们快速获得知识的途径,但是这些快速的、不加检验的知识会对学生产生大量的误导,此时一本好的教材或是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就成了我们现阶段课堂教学的首选。比如,我们国家近几年大力提倡使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就是经过众多专家学者认真编撰的高等教育类教材,避免出现上述现象。
二、回归初心,开展多元化“课堂革命”
产学研生态化合作教育更多体现的是教育价值,注重的是“人学”,它的出发点是以人为中心,过程是人的教育,归宿是让人成人。教育的回归初心就是遵循教育规律的递进,遵循教育界的生态法则:“教师认认真真教、学生认认真真学。”传统课堂知识灌输教育遇上“以人为本”的初心回归,一场全新的高校“课堂革命”正在各地上演,翻转课堂教育模式正是这场“课堂革命”的重要代表之一。
1.教学任务重构。“决策职能”是管理学五大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中的第一个职能,决策职能这一章内容包含决策概述、决策理论、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等内容,如果要说哪一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只能说不同的授课对象重难点的选取也会有所不同。因为,人的大脑思维方式因其构造之复杂,难以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学习模式。传统教学喜欢把大多数学生的重点、难点归类于本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而对看似容易理解的问题却“轻描淡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打破以往的过分唯重、难点化的教学倾向,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活”起来。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笔者通过逻辑思维导图把决策这一章节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出来,将指定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将分类整理后的知识点制作成10—15分钟的讲课微视频。
2.教学思路设计。课程教学以系统化理论为基础,以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为支撑,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决策职能翻转课堂的实施流程进行细化设计。(1)课前知识传递。首先,利用思维导图对我们所学章节的知识进行拆分,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比如在讲管理的决策这一职能时,就可以把教材的内容重点进行拆分,画出相应的逻辑思维导图。然后督促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从相应的参考资料中适当增补所需内容。其次,我们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设置对决策职能中的传统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部分以及不容易理解的部分进行微课设计,并录制相关的教学视频。在每次翻转课堂开课之前,请学生通过在线浏览的方式观看这些教学视频。再次,我们利用中国慕课网上的大学在线开放课程管理平台,对学生的课前知识学习进行监督和掌握,并通过客观题测验、主观题互评和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测评,给占学生总成绩30%的平时成绩设置来源依据。(2)课中消化吸收。教育学生也不能以快为标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应该讲求“循序渐进”,有了好的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发生真正意义上的质的改变。首先,我们对相应的知识点碎片进行再造,选取较为合理的经典案例、互动游戏或是情景剧的设定来进行知识点的延伸学习。经典案例不一定局限于当时发生的社会环境,可以依据时空的转化,对案例中的主要研究对象进行预先假设。而互动游戏的引入,不仅把沉闷的课堂氛围调动起来,更是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寓教于乐的良好体验。情景剧的设定可以依据现实情况和课程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合理的虚构,在不违背管理学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加入翻转课堂知识讲解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将其适时运用于自身的社会实践中。其次,我们的课堂上还可以采用讨论或辩论的方式,比如我们在决策职能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是集体决策重要还是个人决策重要的问题。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的内容之后,可以把这个问题作为讨论话题放入特定的管理环境中进行研讨。也可以对参与翻转课堂的学生进行分组(一般4—6人为一组),进行组和组之间的辩论,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团队参与方式,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内容。再次,课后总结与评价。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已经实现了由以讲为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每次课程结束之前或是课堂活动结束之前,教师可以对当天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3)课后拓展应用。基于学习产出模式的OBE理论强调最终的学习成果,管理学课程后续的应用阶段设置正是体现了教育的成果导向,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加以应用的过程。收集整理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作品,对学生在企业调查和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同大家分享,带领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学术会议,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循序渐进,助推系统化教育实施
《论语·子路》中,子曰:“無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产学研生态化合作教育秉承生态理念,注重教育过程中的生态平衡和协同进化原则。在管理学翻转课堂教学中,课程教学任务重构和任务设计都更加注重连续性,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首先,我们在对已经学习过管理学的普通高校经管类本科二年级的学生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普遍欢迎这种全新的上课模式,非常喜欢这种以案例为主的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模式。其中,参与试验的30名学生中,有21名学生能够依据自己曾经所学习的管理学知识展开讨论,有24名学生表示自己加深了对管理学相关知识的理解,有20名学生表明自己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其次,翻转课堂的案例大多采用的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案例题材,比如时事新闻(例如管理学中“微信与非正式组织管理”的翻转课堂课程设计)、豆瓣评分较高的综艺节目(例如管理学中“《国家宝藏》与管理决策”),还有基于合理事实之上虚拟的情景剧设置(例如管理学小剧场中的“总经理的一天”)等新闻话题内容。这些案例的设置的考虑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爱好等出发,将案例分析真正融入管理学知识的学习。再次,翻转课堂中的案例教学最终是为了检验前期知识传递的效果和运用的情况,我们对课程的设置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想象、创造空间,促使学生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将不同的观点、方法和简介内化到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去,帮助学生在成为合格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
综上所述,管理学翻转课堂的探索仍然只是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一次尝试,不管这次尝试的结果如何,我们已经在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教育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在未来产学研生态化合作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授课模式想要更好地发挥作用,想要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仍然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童晓晖.产学研合作教育理念的生态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0,(06).
[2]陈传明,等.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08).
[4]巢莹莹,张正国.翻转课堂: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设计[J].大学教育,2016,(2).
[5]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