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科教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初探
2019-01-17杜改梅胡志华张玉红罗碧平张萍蒋加进
杜改梅 胡志华 张玉红 罗碧平 张萍 蒋加进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员,高校必须认真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体系等一系列教学工作方面制定有效的改革措施,以适应形势的变化。高校在教学改革中要将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合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术的科技应用型人才。文章从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教体制改革三方面进行阐述与探讨,旨在为今后高校教育的质量提高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研究;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0-0151-02
在新时代的引领下,科技竞争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这种竞争需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来支撑。高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知识、高能力、高素质人才来服务于社会,是新时代下高校必须面临和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导向。我们要立足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加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体制改革的力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出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创新科技人才,增强综合竞争力[1]。
一、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学校实现教学计划、达到培养目标的首要保证,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建设,在教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基本上是以专业为单位构建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已经产生了很多弊端,比如专业设置面过窄,专业分割严重,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脱离,选修课较少,基本上没有开设创造性的课程,等等,这种课程体系非常不利于学生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不利于培养综合创造能力[2]。为了使课程体系紧跟新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代的改革需求,我们必须在新时代引领下,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方案。在课程建设方面,本着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适应性的目标,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培养新思想。建设理论和实践整合课程,拓宽加厚基础理论,增设完善实践内容,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创造性。譬如,在每一章节理论课程后面增设相应的设计研究类小课题或验证类实践课。高校必须重视教材的建设和更新,要不断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也要不断删减陈旧过时的内容,甚至不符合新时代的错误内容。
二、加强方法改革
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关键。在科研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和思维创新能力,是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主要方法。在网络信息的新时代下,通过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将教学和科研有效结合起来,让科研在教学中发挥突出作用,使教学方法更新颖,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革新为“智能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为一体的融合知识能力[3]。
通过新时代先进的网络信息手段,把创新机制引入课堂,增设如案例分析教学、问题式教学、研究型教学、讨论式教学、网络教学、实训教学等新模式的教学方法,和讲授式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和科研之中,形成主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在科教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下,计算机、电视、网络、多媒体等先进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工具作用。它不仅能展现给学生更直观的图表等案例内容和领域技术上的一些最新进展,还能提供给学生更多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料,给学生更宽余的自由学习空间。学生还可以通过远程网络课程和在线作业等途径自由参与网络教学[4]。
高校要建立更多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多渠道的实践活动,努力推行以科研促教学的方针。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参加大学生创新科技活动项目、大学生自主创新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科研实践活动,在科研中渗入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增强学生的科学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探索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多方面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5,6]。科教结合,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科学研究全过程,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撰写课题申报书、分析解决问题、分析处理科研数据、撰写报告和论文,更好地参与到讨论教学、案例分析教学、问题式教学和研究型教学中,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独立思维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大学毕业论文的完成和答辩工作是对大学生独立思维、研究、表达、应变、团队合作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过程,因此高校普遍加强和提高了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要求,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要求和评优制度的建立,有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7]。这突显了科教结合的必要性,科教结合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性、开拓进取、学习能力强等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型科技人才。
三、强化科教体制改革
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建立产学研相结合体系,是今后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一个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高等学校应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企业的参与程度,积极探索,大胆实验,谨慎选择自己适用的模式,形成一种横向联系,发挥群体优势的协力机制。畅通创办科技企业、企业集团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建设,培养出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如何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高校与科研机构联合、與生产企业联手才是加强高校发展的关键。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仅能为教学提供实践与实习基地,有利于教师了解和掌握生产新技术、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得到启发,获得新的研究课题,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还有利于补足经费,学生与社会的接轨以及毕业后的就业[8]。高等院校大量沉淀的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各类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有效地联合企业、搞好企业。加强院校、院所的各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建立起各类新型的科技型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展示出新型科技型结构体系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江雪梅.关于高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47-49.
[2]杨有振,王书华,卫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置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14(4):10-15.
[3]俞红.微课—翻转课堂—慕课—智能教育—“没有围墙”的大学——挑战中国高校现行教育体制[J].学园,2014,(6):43-44.
[4]段泓涛.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探析[J].科技向导,2012,(24):364-365.
[5]陈国平.教学、兴趣、能力[J].高教研究,2007,(1):47-49.
[6]戴家芳.创新型国家战略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宿州学院学报,2007,22(1):138-140.
[7]路永照.高校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系统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1(1):78-81.
[8]李桂梅,李科生.立足双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