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果树栽培》教学改革探索

2019-01-17马百全邢利博袁阳阳李倩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0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马百全 邢利博 袁阳阳 李倩

摘要:文章分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施果树栽培》理论课及实践环节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以学生兴趣为中心,对相关知识重构、能力培养及综合素质提高为重点,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及多元化发展为目标,建立健全科学的课程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设施果树栽培》;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0-0141-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果品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在数量上,在质量、果品多元化以及反季节果品的供应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设施果树栽培作为一种特殊的果树栽培形式,可以根据果树生长发育的需要,调控设施内光照、温度、湿度、气体等,人为调控果树的萌芽、开花及成熟期,从而达到提早或延迟的目的,实现果品的周年供应,显著调高果树的经济效益。设施栽培还可以提高果树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是果树在不适宜生长的地区的成功栽培,扩大了果树的栽培面积。同时,由于果实矮化密植技术的不断推广以及反季节果品的超高效益,使得设施栽培得到了迅速发展,俨然成为一些地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1]。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目前高校大力提倡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大学中的“教”已经不仅仅是对书本知识的传承,更应该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知识水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适应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不断变化,教学改革迫在眉睫[2]。笔者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专业开设的《设施果树栽培》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多方面讨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及创新模式,促进优质教学,以期为园艺学科的课程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設施果树栽培》课程概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设施果树栽培》教学大纲与课程质量标准(2017版)是由园艺学院果树系起草和制订的,使用于园艺果树专业。授课对象是园艺果树专业大三学生,该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8学时。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版园艺专业培养方案,该课程属于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介绍设施果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主要果实设施栽培类型和覆盖材料、设施内环境因子及调控、果树设施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主要设施果树种类与品种、生物学特性、育苗、建园和栽培技术特点,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设施栽培条件下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调控原理和措施,了解设施果树栽培的主要种类和未来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潜能[3,4]。

二、《设施果树栽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教学内容不合理,与前修课程在知识点上有重复。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讲授设施果树的生物学基础的章节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这部分的讲授内容与其他课程,如园艺植物栽培学概论、果树栽培学总论等重复较多,缺乏新意从而导致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欠佳。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对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调整。首先,减少重复内容的讲授,增加设施果树栽培类型、性能及设施内的环境调控内容,增强学生对设施相关内容、设施内环境调控以及现代化机械操控一体化设施栽培方面的知识讲授。其次,在讲授内容上增加设施果树栽培领域新栽培技术和区域化特色设施类型讲授,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设施学科前沿,有利于学生适应现代化设施农业的发展。再次,注重设施方向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讲授,以具体事例为导向,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不只是口号,而且已经被践行。同时,也确保了教学的前瞻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设施果树栽培》教学模式改革

首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是目前教师向学生传授固有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基本形式,其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获得的多少。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方式,学生被动接受,兴趣比较低,影响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因此在《设施果实栽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上,要坚持以学生兴趣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启发式教学,同时结合案例讨论、教学互动、专题式以及网络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机械简单的接受课程理论知识,而是要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模式由被动地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其次,加强科研应用实验教学。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质量标准体系,优化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现代一体化设施类型实践以及设施环境调控相关实验内容,如设施内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光照及其他的变化规律测定。改变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开展实验前,先进行学术交流,有助于取长补短,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在实验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教师为辅助,实验室尝试全天开放,学生除正常上课时间外,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重复性实验,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开展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将多个实验串联在一起,使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并加深印象。通过团队协同完成能够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未来科研生活的适应能力。

四、结语

随着果树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果品多元化及周年供应的需求,设施果树栽培俨然成为果树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设施果树栽培》课程的开设是为适应我国设施果树产业发展而设立的,旨在培养“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术过硬,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就必须要不断探索并完善《设施果树栽培》的教学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现代化园艺产业对创新及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大龙.设施果树栽培[M].科学出版社,2018.

[2]张其标,陈申如.提高应用型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2007,8(2):89-91.

[3]李红娟,梁树乐.设施果树栽培学实习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9,(3):245-247.

[4]李蒙,王志勇,张琰,任毛飞.《园艺设施学》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9):139-140,148.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