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2019-01-17高郡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0期
关键词:柳永形式内容

高郡

摘要:一种文学形式的发展,需要一批批文人的奋斗。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文人辈出,代代相传,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众多著名的词人,其中最让作者敬佩的一位词人是柳永。俗词让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备受争议,但他取得的文学成就也无人可替代,在当时社会形成了一个“凡有市井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现象,可以说只有柳永能够打造这种文学盛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丰富了词的题材,加强了词的表现形式,把市井语言运用到词中去,推动了宋词的发展,为中国文学长河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影响深远,不可泯灭。文章从词的形式、词的内容、词的艺术、词的语言四个方面来谈谈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关键词:柳永;慢词;形式;内容;艺术;语言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0-0109-02

柳永(1004-1054)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出身官宦家庭,自幼多受家庭影响,爱好文学,同时为人放荡不羁,年轻时屡试不第,到晚年才中进士,之后做过睦州掾官、定海晓峰盐场盐官和屯田员外郎等小官。在北宋的著名词人中,他是官位最低的一个,但他却以毕生的精力从事词的创作。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现存“乐章集”,他对词的贡献和影响很大,堪称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一、形式上有新的创造

在词的发展上,柳永大力并成功地发展了慢词,增加了词的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力。从柳永开始,词的发展进入了慢词长调的阶段。柳永改造创作了七十多个长调词牌,他在唐中叶民间曲子词和少许文人慢词的基础上,特别是学习和吸收了宋初民间乐曲的创作经验,或依新调填新词,或自创新调,写了许多慢词,他的《乐章集》中慢词占十之七八。柳永精通音律,爱好民间音乐,他和乐工们合作,创作了大量的以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为特色的慢词,尤其引人注目。(如顾敻的《甘州子》)只有33个字,柳永的《甘州子》增为78个字;牛峤的《女冠子》只有41个字,柳永的《女冠子》增为111字和114字两体;李煜的《浪淘沙》只有54个字,柳永的《浪淘沙慢》增为133个字;晏姝的《雨中花》只有50个字,柳永的《雨中花慢》增为100个字)。从此,词体的发展开始有了随着乐曲繁衍为长篇的趋势。虽然长调本不是柳永所创,但长调得到发展并蔚然成为一代的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在北宋时,词的体式便相当完备了,这也是使柳永成为里程碑式人物的主要原因。

二、内容上有新的开拓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了用评诗的标准来评诗,通常用“诗言志”来要求词面,未见其长处,而柳永在词的内容题材上有新的开拓。

1.柳永的慢词充分发挥了词的抒情功能,表情大胆表露,特别是他不顾士大夫的轻视和排斥,在描写享乐与风情传统题材时,以晏殊为代表,专写达官贵人的天地转向、青楼市井,更具有市民文艺的色彩。他的词人情味和生活气息很浓,很受大众喜爱,曾获得“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例如柳永的《定风波》,写的就是一个现实的、非理性化的歌女,“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雞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写出了一个有真情实感、活生生的女性形象。

2.柳词“尤工于羁旅行役”,柳永入仕前曾怀着屡试不第的怨艾心情漫游过江南一带,入仕后又怀着久困不迁的失意心情宦游过许多地方,可以说落魄与牢骚始终伴随着他,他将羁旅情愁写入词中,并借羁旅引役的所见所感,特别是景物描写,将这些不幸与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安公子》下阕“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这种大容量的景物画面与内心独白相结合的作品是前人少有的。

3.在词中描写繁华的都市风光。这是北宋经济的直接产物,也是柳永对词的内容上的开拓。如他的名作《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首词也说明柳永对社会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非常敏锐的体验。

三、艺术上有新进展

柳永在艺术上的贡献概括地讲为四个字——“铺叙点染”。柳永铺叙的主要特征是尽情描绘,开合起伏,有首有尾;将叙事、抒情、写景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表达;结构层次清楚,段落分明,前后呼应。夏敬观《手评乐章集》称柳词“层层铺叙,情景交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如他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更与何人说?”词中铺写了离别的背景、过程、场面,离别时与离别后的凄切怀念、苦闷,而这种怀念、苦闷又分别从送者与行者双方展开,有点有染,层次繁复而分明。又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正恁凝愁!”全词用秋雨秋风、变化的物华、不变的江水等一系列深秋肃杀的景色来衬托浓重的乡思,起到了很好的铺陈作用。

四、语言上有新的变化

柳永词的又一特点是语言的进一步通俗化和口语化,柳永大量吸收口语入词,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他完全不顾士大夫的轻视和排斥,使用极其生动的俚俗语言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一手建立了俚词阵地,和传统的雅词分庭抗礼。至此,北宋文人词始有俚、雅之分,如柳永的这首《忆帝京》就是全用当时的口语写成。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柳永的词由于其内容上和艺术上的特点,其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在北宋词人中是非常突出的,他的词也因而受到大众的喜爱,享有任何人都不曾获致的“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的声誉。

参考文献:

[1]金真慧.柳永词的传播及其文化价值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9,(08):28-29.

[2]肖军辉.论柳永俗词的语言风格[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四)[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2.

[3]文雯.试论柳永词在宋代文人阶层的传播及影响[J].大众文艺,2018,(21):25-26.

猜你喜欢

柳永形式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柳永·望海潮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从“柳三变”到“柳永”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主要内容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论柳永词的“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