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领口制图与缝制工艺的一体化教学策略
2019-01-17杨文媛
杨文媛
【摘 要】本文基于中职领口制图与缝制工艺教学的存在问题,提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采取树立一体化教学理念、加强一体化教材建设、实行上下节课逐步对应机制、理论科目教师与实践课程教师之间加强沟通、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等策略,以有效推进一体化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 领口制图与缝制工艺 一体化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050-02
中职服装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服装设计、款式构思、艺术性加工以及服装缝制加工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服装设计、艺术性构思等理论知识与创新能力,且能够根据自己的设计构思来剪裁、缝制出理想的服装,将理论设计转化为实物。在整个服装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服装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服装设计与缝制的技巧,是对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双重培养与考查。学生不仅要吸收和学习服装设计的相关理论、制图方法以及画图技巧,也要具备自主构思、自主创新等能力,而且能够将自主构思转化为图纸,再参照制图来对应缝制服装,最终形成完美的服装实物。基于服装专业这样的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从专业特点出发来逐步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掌握服装制图方法与缝制工艺,将理论教学同现实操作联系起来,也就是要让制图教学与缝制工艺形成一体化格局,最终设计出完美的服装。
一、中职领口制图与缝制工艺的教学现状剖析
(一)教学理念有待更新。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以及所遵循的原则和思路,科学的教学理念能够支持和带动学科教学,也能提高教学效率,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科学的教学理念最根本的是要与一个专业、一门学科的基本特点相契合,要服务于学科的发展,长久支持学生对学科的高效学习、掌握学科要求的基本技能。然而,从目前来看,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理念有待更新和完善,服装专业本身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一体的专业,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出现偏颇,不是过多地强调理论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训,就是弱化理论的讲解、机械地训练学生进行服装缝制,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现象十分明显,这不仅影响教学效率,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些中职学生在求职中发现自身的理论知识不足,无法支持缝制操作;或者虽然牢固地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未曾接受完善的服装缝制训练,在求职就业中也感到力不从心,出现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教学理念的落后。对此,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必须积极地改进与完善教学理念。
(二)教材体系有待优化。中职服装专业现有的教材体系无法满足制图与缝制工艺一体化教学,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无法用来指导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在实际的服装缝制过程中找不到参照和依据。可见,现有的教材设计偏离了中职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宗旨,中职教育专家以及学校领导者要积极重视教材体系的重建与改革。
(三)课程安排不够科学。现阶段,中职服装专业教学课程的一大特征就是偏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教学,学生缺少有效的实践训练。学生过多地接受关于如何制图、如果构思设计服装等理论知识,而未能及时地接受服装缝制工艺的训练,导致所构思的服装设计无法践行于实践;而缺少必要的实践操作训练,又导致更多学生在短时间内将理论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如此恶性循环让学生在后期求职就业中感觉到无从下手,认为学习阶段无所收获,不仅无法体现中职教学的意义,也导致资源的浪费,甚至严重影响一部分學生报考中职服装专业的热情,影响中职教育的长远发展与进步。
(四)教师之间沟通不畅。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既包括理论教学又包括实践教学,其中理论教学主要是指制图教学,实践教学则侧重于服装的缝制训练,两种教学通常分开进行,制图教师负责制图教学,缝制工艺教师只负责学生缝制工艺培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缺少配合,从而导致实际教学中学生也是分开学习,这样就无法实现服装制图理论与缝制工艺的有效衔接,出现部分学生只会制图构思却无法通过精湛的缝制工艺来缝制衣服的情况,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中职领口制图与缝制工艺的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树立一体化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中职领口制图与缝制工艺一体化教学,最根本的目标是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对接,最终不仅能使学生打造出唯美、精致的服装,也能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路,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向,树立一体化教学理念,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艺教育,又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业务水平等;其次,教师要认识到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将一体化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用一体化教学的思路来研究服装专业教学,逐步构建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和水平。例如“服装领口与袖口的缝制工艺”的教学,教师在实际教课中要将制图与缝制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配合与对接,达到一体化教学的目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一体化教材建设,完善教材体系。教材是专业教育教学的蓝本,也是教师教学的最基本依据,教师需要依照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一切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也都是依照教材来制订的。中职服装专业教学要想实现领口制图与缝制工艺一体化教学的目标,就要改革和完善教材体系。对此,需要中职学校的领导、教研组长以及行业专业人士等来全方位地研究、分析,一方面需要深入就业市场、了解并掌握当前服装行业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等;另一方面则要从学科内部出发,专门研究服装结构制图和缝制工艺之间的关系,编制对应的一套全新的教材体系;同时,要根据服装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学科特点等来科学地设计与编排教材,形成全新的教材体系,而且要根据服装结构制图与缝制工艺的特点等来合理规划与安排,达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完美对接。例如要立足于市场发展与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即根据各年龄段人群的服装款式与喜好来对应设计不同的教材内容,教材的设计方面必须强调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要满足中职学生未来求职就业的需要,对应合理地设计教材,为一体化教学提供科学的教材指导。
(三)合理规划和安排课程,促进理实结合。中职服装专业的课程安排模式十分重要,要想实施领口制图与缝制工艺的一体化教学就要让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完美配合,实现两大课程的紧密对接和一一对应,科学地设计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实行上、下节课逐步对应机制。例如:上半节课讲授服装结构制图,下半节课则要对应服装结构制图来缝制出实体衣服,也就是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尽快地转化为实践,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帮助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形成技能。对此,学校要为两大课程的对接创造有利条件,可以创建校内实训基地,要求理论学科教师与实践学科教师共同深入实训基地展开教学工作,形成一体化教学体系,达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效对接与同步衔接。
(四)推进一体化协作,完善教师沟通机制。服装专业制图与缝制工艺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的同步,这就需要学校建立畅通的教师沟通机制,向各科目教师提出要求,达成理论科目教师与实践课程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在任何一个章节开课之前都要求领口制图教师与缝制工艺教师做好沟通,形成一致的教学目标,确保双方在课程内容上的一致性。例如:服装领口缝制环节通常是学生理论学习的难点,也是实践操作的棘手环节,是对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的综合考查,对此就需要领口缝制理论教师与缝纫教师的有效配合,要在时间方面做好规划和安排,制图授课结束后要立即进入缝制实践环节,教师之间要相互沟通、共同备课,从中明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深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探究,有机地协调与配合,防止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不一致的现象,同时避免因为反复性的教学而带来的冗杂问题。
(五)开展一体化合作,加强校企沟通互助。中职教育的一大目標就是培养直接服务于企业发展的职业型人才,这就需要学校紧密加强同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对此,学校有必要创建校企合作机制,明确服装专业的发展概况,例如服装市场的流行款式、风格发展等,这样才能为中职服装制图专业教学提供更加明确的思路,为服装的缝制与加工提供先进的指导。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支持学生深入实际工作环境来感受和体会未来的真实工作,真实地感受服装从设计到加工再到缝制成品的整个过程,从而为自身的专业学习提供更加清晰的方向。此外,校企合作也能为中职服装专业教师提供先进的指导,有利于教师不断地调整自身的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更好地支持和促进中职教育教学长远、健康和可持续地发展。
总之,中职服装制图与缝制工艺一体化教学是契合学科特点的教学理念,教师要认识到一体化教学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改变教学思路,转变教学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海燕.中职服装结构制图与缝制工艺一体化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16(38)
[2]李宜娅.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广西教育,2010(18)
[3]郑 叶.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7(46)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