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聿铭设计符号分析

2019-01-17吕润丞曹艳英

西部论丛 2019年2期
关键词:贝聿铭菱形香山

吕润丞 曹艳英

摘 要:贝聿铭先生作为当代美国久负盛名的华人建筑设计大师,作品多被归类于现代主义风格。但风格往往不是绝对的,完全将其设计风格归于现代主义风格显得过于草率。通过对贝聿铭设计作品中设计符号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刻了解贝聿铭设计风格,并对我们的设计与教育具有着指导意义。

关键词:贝聿铭 设计符号

1.1 贝聿铭设计作品分析

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贝聿铭较为成功的作品之一,斜角梯形的基础平面在设计上是一大难题,而贝聿铭却巧妙地以两个三角形重新进行了平面组合。这座建筑没有采用一般的矩形空间,而是以三角形为主要元素,最后整个建筑的造型却更加典雅庄重。在设计到前广场时,贝聿铭设计出一系列高度不同的玻璃金字塔置于广场上,这些玻璃金字塔充满了雕塑般的美感,又巧妙地与周围环境相统一。从这里能看出贝聿铭在对现代建筑美学的继承与发展上能够巧妙的找到平衡点,在设计中融入更多的文化传承与情感关怀,探索着新时代里的新设计形式,并对现代主义进行转化。

1.2 贝聿铭作品中的设计符号

贝聿铭于的作品多以几何结构,相当重视抽象形式。但是,他的作品在这些基础上又会加入装饰和人文因素,在设计创作中会尝试在抽象的现代建筑手法中注入人文和个性因素。正是基于他的这样一种人文思考,才有了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这些举世闻名的设计。我们不难在这类作品中发现既传统却又有现代感的元素,甚至成为其作品的个性化表现符号,如圆形、菱形以及三角形等。

1.2.1三角形符号

三角形既是贝聿铭作品中的装饰性符号,同时也是建筑空间和建筑结构上的惯用表现。其实三角形在空间中是很难处理的,首先它的空间利用率不高,而且空间的平衡感会比较差,这在设计中是应该回避的空间形态。而贝聿铭似乎对这种图形有很大的偏爱,这有以下两个原因:

1、三角形符号具有传统设计文化。三角形作为原始图形,最早是人们从大山的形状中得到的图形启示:稳定、高大。而三角形因为自身具有的稳定性,人类在早期就将三角形应用在原始建造中。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以三角形的造型来修建金字塔。

2、三角形符号符合现代设计追求的简洁。在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格罗比乌斯等人的影响下,贝聿铭的设计中也带有他们的影子,对图形符号的运用是贝聿铭的新探索。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设计中,就离不开三角形的运用,同时卢浮宫的水晶金字塔也因为三角形符号的运用,既充满了传统文化特征又充满了时代感。

1.2.2菱形符号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名为方胜纹的图形,“方胜”这一词在辞海中有解释:“形状像由两个菱形部分重叠相连而成的一种首饰。后借指这种形状。”方胜纹在我国是一种传统祥瑞纹样,贝聿铭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他后续的设计产生了的影响。在设计香山饭店时贝聿铭说:“香山饭店的设计,我希望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现代化的建筑上也能够展现出中华民族的艺术精华”。从香山饭店的成功开始,贝聿铭开始经常在作品中运用菱形的装饰符号。于1984年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在外观上就运用了菱形符号。

1.2.3圆形符号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天人合一”,“天圆地方”,天坛就是根据这一说法建造的。在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四合院中会修上一个圆形水池,两个院子之间修上一个圆形的月洞门,也都是天圆地方的体现。现在我们经常管“月洞门”叫做月门,经常用在具有传统人文气息的建筑中来作装饰。

圆形作为圖形十分简洁,而这一特征与现代主义也不谋而合。既简洁,又现代,同时具有文化内涵,这就使得圆形对于贝聿铭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它充斥在贝聿铭很多的设计作品里,如香山饭店、和苏州博物馆以及日美秀美术馆等。

总 结

经过了上面对贝聿铭所善用的三角形、菱形以及圆形等设计符号分析,我们能看到贝聿铭作品中既充满传统文化内涵又带有现代感的设计风格,既处理了作品的设计风格又深化了作品的人文气息,成为了贝聿铭设计手法的一大特色。

通过对贝聿铭设计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贝聿铭在进行设计时其作品都会有当地传统文化特征在里面。而回过头来看贝聿铭在国内的设计探索,上海艺术博物馆是处于现代主义正兴盛时期的设计,是受到了格罗比乌斯的指导完成的,但已经将传统建筑特征与现代设计手法进行了结合。而设计香山饭店的时候,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有了巨大反响,这时期的贝聿铭传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运用了更多的传统符号。在30年后设计苏州博物馆,那时的世界建筑已经完全走向多元化,尽管贝聿铭已经基本离开所属设计事务所,可却依然选择去为中国的现代设计打开一条道路。

贝聿铭的设计探索横跨了整个人生,也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设计思潮。它们在探索现代设计的道路上,受到了很多的影响,也呈现了不同的思想,正是这不断地探索,对当今现代设计以及设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科学巨匠—贝聿铭;倪卫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1

[2] 贝聿铭;王天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

[3] 贝聿铭谈贝聿铭;盖罗 冯 波姆;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 7

[4] 当代建筑的理论和宣言;查尔斯 詹克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后现代建筑语言;查尔斯 詹克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6] 贝聿铭建筑设计中三角形符号的文化探索;曹昊;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作者简介:吕润丞(1993—),男,汉族,籍贯:安徽亳州,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产品设计教育。

曹艳英(1992—),女,汉族,籍贯:湖南,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产品设计教育。

猜你喜欢

贝聿铭菱形香山
缤纷四季在香山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香山名字的由来
一纸红叶映香山
贝聿铭:自信的百年微笑
贝聿铭的灵感
香山二老
菱形数独2则
菱形数独2则
菱形数独2则